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前需要大量的血浆和从混合血清中提取的血浆组份,促使以紫外光灭活同源血清中乙型肝炎感染原的发展,尽管有过一些令人满意的初步报告,也有因照射的血浆引起肝炎病症的报告,引起了对本方法效果的怀疑,1949年4月,美国国家卫生当局要求将UV灭菌作为准许制造厂生产血液制品的一项标准。到1955年,随着相当谨慎地证明,血浆的灭菌只能通过用达到灭活血清成分的放射剂量时才能有效,此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有关的一些方法,对灭活或清除血传病毒,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由于输注全血、血细胞制品和血浆衍生物有传染因子的潜在传播,甚至从输血实践开始至今一直如此。虽然有限的传播事件仍然存在,但细菌性因子的传播已得到控制。这是对病毒因子的明显对比,特别是当一种新的病毒因子如HIV突然出现在献血员的血液中。为了减少传染性献血的数量,对病毒标记的存在进行筛检,采用大量减少但不是消除的方法,对单一献血,细胞浓缩物及类  相似文献   

4.
实验建立了Sindbis病毒在BHK-21细胞内蚀斑形成的方法,Sindbis病毒接种于BHK-21细胞内,3天半染色,结果显示蚀斑清晰可见,直径为2-4mm,病毒滴度已达高峰期,同时将此方法用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Sindbis病毒在S/D低pH孵放法等灭活病毒实验中作为有脂质包膜类病毒的指示病毒具有相对稳定性,较为适宜并且能客观的体现出各种灭活方法灭活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血液制品灭活试验的指示病毒及灭活指标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血液制品灭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血液制品在急救、治疗和防病中具有良好的效用,在临床上已受到十分广泛的大量应用。对于皿液制品的高质量要求,特别是保证使用安全已成为当前大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制备血液制品的原料是人的血浆,因而通过血液传播的病原体特别是某些病毒是导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先后发现大批量制备的未经病毒灭活的凝血因子Ⅷ制剂,使甲型血友病患者大多数感染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AIDS病。  相似文献   

6.
<正>冻干血浆制品的热处理已被用于降低感染病毒传播的危险,特别是那些能引起肝炎的病毒。当认识到血浆制品能传播AIDS HIV因子的病因时,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会的医学和科学顾问委员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热处理的制品,以降低传播病毒的危险。使用不包括病毒灭活步骤的方法提取的凝血因子,在美国不再被批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化学法灭活血液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化学灭活法是指某些化学光敏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结合后,再以特定波长光照射,使光敏剂与核酸或蛋白之间发生光化学反应,以导致病原体失活的方法。研究认为,补骨脂素光化学法既可灭活细胞外的游离病毒,又可灭活细胞内的病毒,对包膜和无包膜病毒都有效。而部花青540、血卟啉和甲基蓝等光化学法主要对包膜病毒灭活效果较好。不同光化学灭活法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血友病A和B是威胁生命失调的遗传性疾病,它们分别由于血浆凝血因子Ⅷ和Ⅸ缺乏所致。用从人血浆中分离的这些组分浓缩物治疗对于患者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ool等人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即治疗制品可用冰冻血浆和收集沉淀物以及融化沉淀的上清液制备。由此方法制备的浓缩物是现时适用的许多治疗制品的基础。然而,自从1964年的这种发现,制品纯度的改善是迟缓的。  相似文献   

10.
实验建立了Sindbis病毒在BHK-21细胞内蚀斑形成的方法,Sindbis病毒接种于BHK-21细胞内,3天半染色,结果显示蚀斑清晰可见,直径为2-4mm,病毒滴度已达高峰期,同时将此方法用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Sindbis病毒在S/D低pH孵放法等灭活病毒实验中作为有脂质包膜类病毒的指示病毒具有相对稳定性,较为适宜并且能客观的体现出各种灭活方法灭活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用大量混合人血浆制备血液制剂诸如凝血因子浓缩物可能含有诸如HBV、NANBHV或HIV等内源性病毒已被完全确认。因此,对血浆蛋白处理以便达到有效地灭活各类病毒,减少血液制剂传播疾病的危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NANBH因子作为血浆制品的病毒污染因子已认识许久,但只是在识别了后才把注意力集中在灭活病毒所需的方法上。从那时起,在血浆成分中血传病毒的灭活就成了血液制品生产者的一个中心问题,并开始对各种理化灭活病毒的方法进行普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具备完整空间构型且纯度在90%以上的灭活HIV-1病毒,用于HIV疫苗研究。方法应用化学制剂2,2’-dithiodipyridine(aldrithiol-2;AT-2)灭活HIV-1病毒,对灭活的病毒超速离心浓缩并洗涤去除灭活用的化学制剂AT-2。采用分子筛技术去除灭活病毒中残存的杂质蛋白质。结果 250μmol/L AT-2与HIV-137℃作用1 h可以彻底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同时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灭活的病毒纯化后检测不到AT-2的残留,检测牛血清蛋白残余量低于50 ng/mL。结论灭活的HIV-1病毒经过纯化后纯度达到95.6%,可以满足作为HIV疫苗研究的免疫刺激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本刊本期以血液制剂为主编辑一辑专刊,其中14篇系译自《Curs、Stud、Haematol、Bhod Transfus、Karger、1989》,另一部份为WHO的血液制剂规程,希望它能有助于血液制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分别使用FⅧ和FⅨ是治疗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标准疗法。但与输血浆组分物特别是输凝血因子浓缩物相关的一个不好解决的严重问题是;传播人类致病性病毒。该情况是由血友病人中诱发高感染率(50-90%)的AIDS病毒反映出来的。不仅AIDS能由输血液制品传播,血清性肝炎(乙肝)长期来一直被认为是与输血危险相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还遇到一种新型的血清性肝炎一即所谓NANBH。后者只能用象转氨酶(ALT,AST)升高  相似文献   

17.
18.
提高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中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原料血浆的筛检方法、病毒灭活工艺及血液制品制造工艺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得HBV、HCV和HIV等病毒经血液制品传播的发生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改善与病毒传播有关的血浆制品安全性的一种方法是用物理方法除去感染因子。原则上,几种方法可能是: (1)过滤:虽然在大的蛋白和小的病毒之间在大小方面有一些重叠,但是病毒通常比蛋白大且更等轴。然而,阻挡病毒的滤膜具有很小的孔径,使用它过滤血浆制品时总是阻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