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致原发性脑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1].该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是急诊常见病之一.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时机及方案正确与否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功关键.现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尤一萍董万利张剑平薛玉喜袁庆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9):1699-1701
目的: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以及血肿和水肿带体积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和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58±3.06)、(12.31±2.74)和(18.28±2.97)、(15.22±2.72),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残疾评分分别为(38.93±3.37)、(61.57±3.03)和(37.51±4.962)和(43.48±7.19),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分别为(17.23±5.48)cm3、(7.93±3.33)cm3和(17.60±5.46)cm3、(10.97±4.25)cm3,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水肿带体积分别为(7.73±3.20)cm3、(4.21±1.60)cm3和(7.83±3.19)cm3和(5.67±1.82)cm3,所有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明显的减少血肿体积和水肿带的体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呼吸道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15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确切,未出现并发症,病残率低。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21%(41/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35.9%(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29±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7.0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中老年常见病,且起病急,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50%~60%[1]。我院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同时给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6例,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3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率为5%,对照组为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3例,死因均与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对照组死亡6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预防不佳,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相关研究还需扩大样本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效果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62例,观察年龄因素、GCS积分、术前有无基础病变及血肿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因素、病情轻重、术前有无基础病变的存在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血肿量的多少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疗效是多因素影响,在确定手术指征时要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7例,其中男:86例,女:6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6±5.7)岁;高血压病程8-23年,平均(9.7±1.6)年。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位置及出血量、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预后转归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7.7%;在诸多预后因素中: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相关,根据临床症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都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16例术后次日即拔针,10例第二日拔针,其余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意识恢复良好者27例,重残者10例,死亡5例。结论:谊术式操作时间短,血块及时有效地清除,减轻了副损伤,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7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20%)(P<0.05),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可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是当今社会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神经科疾病,对于它的治疗,则是神经内外科的重点难点。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相关文献,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内外科治疗的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望能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情48h内不再进展即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尽可能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期间开颅手术39例和微创手术治疗4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结果:开颅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未见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比较未见明显的疗效差异,微创手术手术简单,创伤面积小,费用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出诊救治的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5例到达时已临床死亡,3例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例有脑出血后遗症,112例康复出院.结论 识别脑出血早期症状,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及加强急救环节的紧密衔接是急性脑出血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廖鑫王佳唐罗东何俊吴昌松梁敬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9):3708-3710
目的:探索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及小骨窗开颅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明确手术指征后行小骨窗开颅术,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监测患者的CRP及TNF-α的水平;并同时测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SS)。另设30例作为正常对照病例,一次性抽取静脉血进行CRP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①术前脑出血患者血中CRP与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术后CRP与TNF-α的水平仍继续上升,术后第7天显著下降;③CRP及TNF-α的水平与GCS评分密切相关。结论:CRP与TNF-α的水平可反映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转归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纳入观察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轻型38例;中型25例;重型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者41例,未愈者26例,死亡者15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浆Hcy水平,分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与其血浆Hcy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Hcy正常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cy升高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各亚组的血浆Hcy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型病情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且重型病情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未愈者及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血浆Hcy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与预后呈弱正相关。结论: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变化能够较好地判断其病情,对预后亦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二次手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癫痫、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颅内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和临床治疗情况,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