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是经典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土曲霉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性曲霉,因其对AMB天然耐药而受到关注.现阶段,AMB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且真菌对AMB的耐药机制研究亦不充分.本文就AMB在土曲霉中诱导内源性活性氧(react...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些药物对控制曲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曲霉耐药的发生,需要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或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研发新药周期长和成本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效应,多烯类联合三唑类药物产生拮抗作用,而抗真菌药物和非抗真菌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亚彬  王千  李若瑜  刘伟 《菌物研究》2019,17(4):199-20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人群的不断增加,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然而随着三唑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是临床治疗重大挑战。文中综述了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yp51的突变与过表达、药物外排泵的过表达、应激适应通路的激活、生物膜的形成,以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参与而导致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张浩  刘伟 《菌物学报》2020,39(11):2109-2119
近年来,致病性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白念珠菌仍是引起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是由非白念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比例显著升高。致病性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呈上升趋势,这是导致临床治疗其所致的侵袭性感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致病性念珠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以及其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micafungin,MFG)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为NCCLS)制定的M27-A2和M38-A方案测定86株念珠菌和35株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结果MFG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MIC90从高到低依次为:氟康唑(FLC)敏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0.125μg/ml,FLC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株为0.25μg/ml,克柔念珠菌为0.5μg/ml,近平滑念珠菌8μg/ml,季也蒙念珠菌>16μg/ml。MFG对烟曲霉的MEC90为≤0.03μg/ml,对非烟曲霉的曲霉属MEC90为0.06μg/ml。MFG与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AMB)不存在交叉耐药,对FLC耐药的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的曲霉、AMB不敏感的曲霉均有好的抑菌活性。结论MFG对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包括对唑类耐药和AMB不敏感的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引起了临床上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烟曲霉的生物膜形态是其重要致病形态。生物膜一旦形成其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致病性将增加。这可能是导致临床高死亡率最直接的原因。该文主要从烟曲霉生物膜形成特点、致病性及其耐药机制和目前主要的生物膜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现象日益突出,然而临床上行之有效而且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却捉襟见肘.因此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舍曲林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抑郁症、强迫症及经期综合症等的治疗.10多年前,有学者发现其对念珠菌及曲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舍曲林的抗真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就舍曲林的抗真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体内植入器材表面生物膜的形成,造成其耐药现象的逐年增加。目前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靶酶基因的突变、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生物膜滞留菌的形成等,其中滞留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饥饿状态下,不仅滞留菌的形成比例增加,转录因子GCN4表达也增加,滞留菌的形成与转录因子GCN4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综述白念珠菌滞留菌及转录因子GCN4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院内白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难度也在加大。文章主要就靶酶变异、外排泵高表达、生物被膜等经典耐药途径,以及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和钙依赖调节方式等最新进展开展综述,为针对耐药机制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