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果枸杞中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黑果枸杞中色素及其化学性质。提出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热水浸提或酒精浸提。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查明该色素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耐还原性、耐热性,其在酸性条件下耐光性能极佳。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用微机进行分段自控,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可提高收率,缩短周期,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3.
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金银花多糖羧甲基化的最优合成工艺,以多糖羧甲基化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氯乙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多糖羧甲基化的取代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是2.6 h,氯乙酸浓度是3.2 mol/L,反应温度是60℃。初步的抗氧化性实验表明,羧甲基化后的金银花多糖的抗氧化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CO2超临界萃取金银花挥发油工艺及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从金银花中提取挥发油,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提取物进行抗炎实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CO2超临界萃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温度35℃、压力12 MPa,CO2流量4.0 kg/h,时间1.5h,其得率为1.08%,是共水蒸馏法得率的43.2倍。小鼠耳肿胀模型进行抗炎实验表明,无论是局部给药还是灌胃给药CO2-SFE金银花挥发油均有显著抗炎活性。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且提取物抗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密枝瑚菌多糖的测定方法和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密枝瑚菌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到密枝瑚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光合作用对土壤逐渐干旱的响应过程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沂蒙山区3年生金银花苗木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光合效率响应"极端干旱水分阈值-阈值持续-复水恢复"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当29.7%≤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79.6%时,随着RSWC的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减小,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其非光化学猝灭(NPQ)及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大,表明金银花叶片主要通过热耗散消除掉PSⅡ过多激发能,同时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清除了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2)当11.4%≤RSWC≤29.7%时,金银花叶片Pn降低伴随着Ci增大和Ls减小,Pn降低的主要限制因素转变为非气孔因素,同时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qP)及NPQ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显著增大,表明此水分范围内PSⅡ遭到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且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导致活性氧过量积累,膜系统受到严重破坏。(3)当RSWC为11.4%时,叶片Pn接近0,植物发生萎蔫,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最大。研究表明,金银花光合作用由气孔因素限制向非气孔因素限制转折的水分点(RSWCSL-NSL)、Pn≈0的水分点(RSWCPn≈0)以及植物叶片萎蔫水分点(RSWCwilting)分别为29.7%、11.4%和11.4%。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取方法优选,表明超声法对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效果最佳。以60%乙醇为超声法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温度、功率、提取次数对提取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4∶1(mL∶g),时间40 min,温度58℃,功率300 W,提取2次。通过提取物中花色苷含量与其清除DPPH.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黑莓果渣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与其花色苷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推断花色苷为黑莓果渣中主要的自由基清除物质。  相似文献   

8.
黑果枸杞色素的提取和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黑果枸杞色素的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 3.0的80%乙醇作浸提剂,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固液配比1:40;用X-5大孔吸附树脂对色素进行精制,以树脂柱径高比1:15、流速3 mL/minp、H 3.0、色素液浓度1 g/L为最佳吸附条件,色素的吸附量可达0.03715 g/mL湿树脂体积;而以95%乙醇做洗脱液,在pH 2.0、流速5 mL/min、3倍于柱床体积的洗脱液条件下解吸附效果最佳,色素回收率达到97.78%;制取的色素产品外观呈紫红色,色价为36.7。  相似文献   

9.
果疣衣属地衣系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茶渍衣亚纲Lecanoromycetidae,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的成员。由于粉色果疣衣Varicellariarhodocarp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使中国地衣区系中新增添了一个属:果疣衣属Varicellaria。该属迄今已知仅含三种,即粉芽果疣衣V.kemensis,八孢果疣衣V.carneonivea及粉色果疣衣V.rhodocarpa。果疣衣属为壳状地衣,地衣体微薄,膜质;子囊盘茶渍型,单个或数个聚生于瘤状果疣中;类侧丝多分枝并呈网状缠绕;子囊内含单孢或八孢;子囊孢子大型(长度为200~400mm),双胞,无色透明,椭圆形;孢子壁厚达27mm;与鸡皮衣属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子囊内含双胞孢子,后者子囊内含单胞孢子。由于该属在中国是首次被发现,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文中还提供了该属迄今已知的全部三种的分种检索表。粉色果疣衣以其地衣体基本无粉芽和遇Pd呈负反应而区别于粉芽果疣衣,以子囊内含单孢而区别于八孢果疣衣。通过薄板层析法首次从该种髓部检测出茶渍衣酸。其地理成分为北极高山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苏格兰以及北美洲;在亚洲迄今只见于日本与中国。  相似文献   

10.
文东旭  陈仲良   《广西植物》1995,15(4):371-373
从海南长须果(TaccachantrieriAndre)中分离得到了3个结晶性成分,经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箭根酮内酯A(I)、1,7-二对苯羟墓-3,5-二羟基-庚烷(Ⅱ)和α-单棕桐酸甘油酯(Ⅲ)。它们均属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箭根酮内酯A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摇瓶正交实验,得出7种营养成分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程度,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找到了红色链霉菌抗噬菌体68#菌种生长的优化组合,得出快速碳源(葡萄糖)与慢速碳源(淀粉)配比为2.64时,有利于红霉素的生物合成。还原糖/氮为20,总糖/氮为80~120时对红霉素发酵极为有利。借助磷酸三钙、沸石对NH+的独特吸附和释放作用,将二者按5∶1混合配成吸附和吐纳效果很好的捕集剂,对发酵液中游离无机氮源进行控制,可使抗生素生物合成提高15%~29%。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甘草酸两种重要活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及适宜水平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条件为:用含0.6%氨水的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w:v),在75℃条件下提取2 h。最佳提取条件下光甘草定的得率为0.238%±0.002%,甘草酸的得率为5.08%±0.03%。该工艺操作简单,投入一批原料,即可同时提取其中的光甘草定和甘草酸,为实现甘草资源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是大宗药材,市场掺伪时有发生,但目前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快速准确的检测需求,因此亟需建立快精准的检测方法。为了确立高精准度和大通量的金银花掺伪鉴别检测方法,结合SNP标记及焦磷酸测序分型分析技术,对金银花及其常见伪品差异性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及焦磷酸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差异性SNP位点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对金银花真伪及掺伪量进行鉴定。该方法兼有PCR技术的灵敏性和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具有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易操作的特点,能在3小时之内完成金银花成分掺伪量的检测工作,并得出量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蝴蝶果茎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茎枝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kauran-16-ol-3-one(1)、16β,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2)、kauranoic acid(3)、山萘酚(4)、没食子酸(5)、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照培养箱,在16、19、22、25、28、31和34℃7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对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16~34℃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31℃以下的温度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超过31℃时,发育速度反而减慢,发育历期则逐渐延长;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2、11.44、5.42、13.98和9.74℃,有效积温分别为122.64、303.15、195.95、39.15和673.0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滁州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3.07代,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欧李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欧李种仁为材料,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提取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欧李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辐射功率462 W,辐射时间3 min,提取时间7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5,欧李仁油提取率为47.37%,比常规索氏提取法提高了18.63%。  相似文献   

17.
凤眼果具有温胃、杀虫等功效,其名称和性状易与苹婆属其他物种混淆,然而其相关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该研究对凤眼果性状、微性状、种子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 利用双向测序获取凤眼果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A-trnH、matK、rbcL,计算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系统进化树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凤眼果性状特征为外被深红色果皮,种子表面红褐色或暗栗色,质硬,内含浅黄色肥厚胚乳2片。(2)微性状特征为外种皮红褐色,极薄,质脆; 中种皮黑褐色,较厚,质硬; 内种皮浅黄色,质软。(3)显微特征为外种皮石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中种皮栅状细胞结构、内种皮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4)基于ITS2序列可将凤眼果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matK序列可将假苹婆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该研究获取的凤眼果性状、微性状及显微特征数据,结合ITS2条形码序列可有效鉴别凤眼果,为其资源开发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银水牛果生长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W1)和轻度(W2)、中度(W3)、重度(W4)土壤水分胁迫共4个处理进行人工模拟实验,以探讨银水牛果的抗旱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W2~W4银水牛果植株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58.85%、72.06%、87.31%,地径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38.46%、61.92%、84.62%;(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Pn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Pn、Gs、Tr逐渐降低,Ls值升高;(3)W3处理下Ci值最小,Ls值最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Gs与Pn的相关性迅速下降,W2~W4的相关系数较W1分别下降5.06%、8.47%、24.38%;W4处理下Ci与P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银水牛果在土壤含水量为7.2%~14.35%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证明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雅龙果叶抑制ACE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雅龙果叶子降血压活性,利用HPLC对其50%丙酮.水提取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分及其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的两种单一化合物进行了ACE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抑制ACE活性,50%丙酮-水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及芦丁和咖啡酸的EC50值分别为53、30、4.1、2.2mg/mL。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 et Hsiao.的形态、花粉和染色体等性 状,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确认了该属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的地位,并认为可 能与星果草属Asteropyrum Drumm.et Hutch.关系较密切, 证实了该属内存在三沟和散沟两 种花粉类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6,产于东亚大陆的种为4倍体,日本的种为6倍 体,原始的2倍体种已灭绝。中国西部山地可能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日本的种可能是在第三纪由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本文按该属内各种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出了系统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