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缺乏有效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系统是目前研究HCV侵入细胞及其装配机制的主要障碍之一。作者利用其构建的展示HCV包膜糖蛋白E1E2的假型病毒颗粒(HCVpp)对细胞表面CD81和人清道夫受体SR—B1等共受体在HCV侵入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蛋白)位于病毒的最外侧,在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蛋白包括E1和E2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时,其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受糖基化程度的影响,而且两者以某种形式连接形成二聚体,成为HCV包膜的亚单位.HCV E蛋白可能参与了某种信号转导过程.CD81是HCV E蛋白的受体.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对HepG2细胞MAPK/ERK的激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CD81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的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HCV包膜蛋白-2(E2)可与其结合。细胞个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MAPK/ERK1,2)信号途径主要介导细胞增殖及分化。为探讨HCV E2蛋白与人CD81结合对MAPK/ERK活性变化的影响,以HCV E2蛋白刺激HepG2细胞,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动态观察细胞内MAPK/ERK的激活情况,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81的表达。结果表明:HepG2细胞高表达人CD81;HCV E2蛋白可激活细胞内MAPK/ERK;MAPK/ERK的磷酸化反应与HCV E2蛋白浓度、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HCV E2-CD81相互作用引发的细胞异常信号转导可能与HCV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揭示人类疾病发生的本质, 一些病毒的致病机制即源于其蛋白所致宿主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紊乱.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人类严重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 但致病机制尚未明确. HCV包膜蛋白2(E2蛋白)能介导病毒吸附并结合至靶细胞表面, 此乃HCV感染的前提及首发事件. 推测HCV E2蛋白经与其受体(人CD81)的相互作用而将病毒感染信号传递至宿主细胞内, 使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 从而导致感染细胞发生早期病变. 为进一步验证此致病机制, 研究了HCV E2蛋白等诸因素对差异表达人CD81的U937, Molt-4细胞内MAPK/ERK途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HCV E2蛋白可特异性激活细胞内MAPK/ERK途径, 而HCV E2单抗、CD81单抗、 慢性HCV感染患者血清或MAPK/ERK途径上游MEK1的抑制剂(PD98059)均不同程度地减弱或抑制HCV E2蛋白对MAPK/ERK的激活. 此外, PD98059尚可抑制HCV E2蛋白对MAPK/ERK途径下游转录因子Elk-1的活化. 研究认为, HCV E2蛋白经其相应受体引发的宿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异常很可能是HCV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已确定是假定丙肝病毒(HCV)受体的细胞分子有:CD81蛋白跨膜蛋白、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SR—BI)、甘露糖结合凝集素DC—SIGN和L—SIG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和唾液酸受体。由于在细胞培养基中复制丙肝病毒的困难,因此这些分子大部分是通过分析它们与HCV糖蛋白E2可溶缩短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确定的。近来研究HCV进入的主要步骤是发展假颗粒(HCVpp),即:把未经修饰的HCV包膜糖蛋白组装到逆转录病毒核心颗粒上。这一方法可对候选受体在HCV复制周期早期步骤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现在能够借助新近发展的允许HCV有效扩增的细胞培养系统(HCVcc)被确认。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构建携带HCV代表株H77(1a)、中国HeBei株(1b)以及JFH-1株(2a)丙型肝炎病毒完整的E1-E2包膜糖蛋白基因的表达质粒,间接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其在细胞膜(293细胞)上的正确表达.三种包膜质粒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HR'CMV△8.2及携带EGFP报告基因的自灭活(Self-Inactivating,SIN)转移质粒pCS-CG共转染293FT细胞,产生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丙型肝炎包膜感染性假型(pseudotyped)病毒颗粒,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分析验证了E1/E2包膜糖蛋白在假病毒颗粒上的表达与掺人,利用p24 ELISA法及感染性实验对HCV假病毒进行滴定.从上清中获得的HCV假病毒可以在体外感染肝癌细胞系Huh7及Huh7-CD81(且后者上的感染效率约为前者上的2~3倍);利用针对HCV E2蛋白的具有广谱交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AP33建立了基于上述假病毒颗粒的丙肝病毒体外中和抗体滴定方法,并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本研究成功包装了包括中国流行株在内的3种不同基因型的HCV包膜感染性假病毒颗粒并建立了基于假病毒颗粒的HCV体外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为研究HCV感染早期特性及特异抗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提供了有效模型,并可用于HCV感染者体内及HCV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2所含的3个高变区(HVR1/2/3)是HCV基因组中变异程度最高的部分,参与病毒识别、黏附和入侵等过程。了解HVR的特点、变异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不仅有利于阐明HCV持续感染及耐药机制,还可为未来HCV疫苗和新型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其建立感染的第1步是病毒颗粒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黏多糖分子(glycosaminoglycans,GAG)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等黏附在细胞表面,然后依次与细胞表面的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Ⅰ,SR-B Ⅰ)、CD8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等受体分子结合,再经网格蛋白、脂筏等介导的细胞内吞、融合,完成病毒的细胞入侵过程.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液传播而引起急、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位于HCV包膜E2蛋白N端的第1高变区(HVR1),是介导E2蛋白与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Ⅰ)结合及HCV感染细胞的关键肽段。研究表明,HCV可能利用了SR-BⅠ受体的某些生理功能入侵细胞,进行细胞-细胞间传播。因此,HVR1与SR-BⅠ相互作用的研究除了能深入了解HCV吸附和入侵细胞机制,同时也为治疗和预防HCV感染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Cao J  Zhao P  Miao XH  Zhao LJ  Xue LJ  Qi Zt Zt 《Cell research》2003,13(6):473-479
The human CD81 (hCD81), the most recently proposed receptor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can especifically bind to HCV envelope glycoprotein2 (E2). In this study, hCD81-expressing murine NIH/3T3 cells were used to select hCD81-binding peptides from a phage displayed nonapeptide library (PVⅢ9aaCys). Eighteen of the 75 clones selected from the library showed specific binding to the hCD81-expressing NIH/3T3 cells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test. Twelve out of the 18 clones shared the amino acid motif SPQYWTGPA. 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motif showed no amino acid homology with the native HCV E2. The motif-containing phages could competitively inhibit the ability of HCV E2 binding to native hCD81-expressing MOLT-4 cells, and induce HCV E2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in vivo.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ected motif SPQYWTGPA should be a mimotope of HCV E2 to bind to hCD81 molecules. Our findings cast new light on developing HCV receptor antagonists.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细胞的过程由多种细胞受体介导,目前已鉴定出人CD81、SR-BI、LDLr、L-SIGN、DC-SIGN、ASGPR、Claudin-1等为HCV的受体.对HCV入侵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HCV入侵的各个环节进行阻断和干预,从而达到预防或/和治疗的目的.近年来,HCVpp及HCVcc模型的建立为HCV入侵细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该文从HCV细胞入侵的研究模型、HCV的细胞受体和HCV入侵细胞的影响因素三方面,综述HCV细胞入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2可能的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方法:根据汉坦病毒76~118株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和基因重组获得G2全长及各功能片段的GST融合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它们在BL21菌中诱导表达及纯化的效果.生物素标记汉坦病毒易感细胞Vero E6和非允许细胞CHO的细胞膜蛋白.将在BL21裂解上清中有表达的G2蛋白N端81~140位氨基酸片段(G2N81-140)纯化后与含有生物素标记的Vero E6细胞膜裂解液进行孵育,同时以非允许细胞CHO和无关蛋白GST-TLM做为阴性对照.通过GST Pull-down分离与G2蛋白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膜蛋白.结果:一个约30kD的Vero E6细胞膜蛋白与G2N81-140片段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该30kD蛋白可能是汉坦病毒细胞膜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之一,是病毒入侵细胞的一个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可高效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可能起预防和治疗作用的DNA疫苗。将小鼠Flt3配体 (FL)信号肽和胞外段cDNA插入结构优化的HCV核心 包膜E2融合抗原DNA疫苗pST CE2t,构建成pST CE2t FL。将pST CE2t FL转染COS7细胞 ,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表明该重组质粒能表达HCV核心 包膜E2融合抗原和可溶性小鼠FL。分别将pST CE2t、pST CE2t FL和空载体pCI neo肌肉注射接种BALB c小鼠 ,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两种DNA结构均能在小鼠体内诱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但pST CE2t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pST CE2t FL ,而后者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明显强于前者。FL能明显增强HCV核心 包膜E2融合抗原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对于发展HCV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CD_4糖蛋白已被识别系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细胞受体。HIV与CD_4受体的结合是通过病毒表面糖蛋白gp120所介导的,该步骤不仅引发细胞水平病毒感染,而且也能导致部分HIV的细胞病变特征。尽管HIV-1分离物间具有无数的株间差异,HIV-1和HIV-2的,基因组亦存在着差异,但在感染过程中,外膜糖蛋白与CD4受体的结合却表现出高度保守的机理,这可能是医学界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CV E2包膜糖蛋白是HCV的结构蛋白之一,具有重要的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表位,在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其分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对HCV作用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E2蛋白基本结构及其受体,机体的免疫应答及其在疫苗研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已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通过包膜糖蛋白gp120与CD4分子结合,以及在细胞因子CDCR4和CCR5受体协同作用下完成吸附和穿入.本文报道从2例艾滋病病人体内分离到HIV-1变异株:AD3.v22和AD3.v6,可通过CD8受体侵犯CD8+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入侵宿主细胞是在多种受体联合介导下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我们针对已报道的HCV 可能的细胞受体 CD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B 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紧密连接蛋白家族、表皮生长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EphA2受体、NPC1L1受体展开介绍,为今后研究和探索新型 HCV 疫苗和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E2基因DNA 免疫实验动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诸如单纯疱疹病毒2(HSV-2)这类分布广泛并可感染全球大部分人口的病毒类病原体,人们一直迫切地需要无化学及生物成分的安全佐剂以加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在此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在生殖器疱疹B6小鼠模型中激光佐剂辅助肽(LAP)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力。LAP疫苗及其无激光肽(LFP)疫苗类似物均含有与各种糖蛋白D CD4^+辅助T细胞表位(HSV-gD 49-89 )共价连接的免疫显性HSV-2糖蛋白B CD8^+T细胞表位(HSV-gB 498-505)。在用LAP进行皮内投递之前,下部被剃的B6或CD11c/eYFP转基因小鼠首先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的局部处理,然后将其暴露于采用FDA认可的非烧蚀二极管的激光中持续60秒。  相似文献   

20.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2(gp55)是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ms和E2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采用抗CSF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c24/10,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结合噬菌体拟位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对CSFV E2蛋白中和表位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2蛋白的SPTTLR基序(832~837位氨基酸)构成CSFV特异性线性中和表位,基序的第一、二、三位氨基酸是表位与单克隆抗体c24/10结合所必需的氨基酸,也是表位的关键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