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是北方园、林、果树上的重要害虫,而红瓢虫属Rodolia Mulsant的昆虫是其重要天敌.本文对北京园林植物上的三种红瓢虫(暗红瓢虫Rodolia concolor(Lewis)、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Motschulsky)和浅缘瓢虫Rodolia rufocincta(Lewis)进行研究,描绘了它们的外生殖器及鉴别特征,其中对浅缘瓢虫外生殖器的描述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触角感觉器种类、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六斑月瓢虫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长度与宽度显著大于梗节长度与宽度;鞭节分为9个亚节,末端3节横向膨大呈锤状。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8种感觉器:刺形感觉器(SC)、毛形感觉器(ST)、锥形感觉器(SB)、腔形感觉器(CaS)、钟形感觉器(CS)、哑铃形感觉器(DS)、香肠形感觉器(SS)及B?hm氏鬃毛感觉器(BB)。以毛形感觉器和刺形感觉器分布最广,遍布触角;B?hm氏鬃毛仅存在于触角柄节与梗节;触角鞭节第9亚节顶端密布7种触角感觉器。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触角长度、触角感觉器类型及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 六斑月瓢虫成虫触角上共有8种感觉器,其触角可能具有感知机械刺激、识别化学信息素及感受温湿度变化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六斑月瓢虫触角与其行为间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与隐斑瓢虫的区别及其色斑型和横脊的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国跃 《昆虫知识》2010,47(3):568-575,F0004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和隐斑瓢虫H.yedoensis(Takizawa)是亲缘关系很近的姐妹种,在中国(北京到南岭,西至甘肃南部和西藏东部)、日本(北海道以南)和南韩等地同域分布,常常在松树等植物上共存。长期以来,隐斑瓢虫被认为是异色瓢虫的一个异名。有时从外形上很难区分这2种瓢虫,因此对于依据野外数据,分析异色瓢虫色斑型和鞘翅横脊的发生频率及小进化会产生一些错误。本文从没有隐斑瓢虫分布的东北地区的材料及其他数据,报道异色瓢虫的色斑型及鞘翅横脊发生频率。异色瓢虫的花斑型在我国东部地区(从东北至广东北部,西至甘肃和云南)发生率很低,而在新疆西北部发生率较高。鞘翅横脊的发生率从东北佳木斯的98.85%降低到云南大理的78.26%。本文列出了区分这2种瓢虫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如果鞘翅具横脊,则属于异色瓢虫,但如果标本来自2种瓢虫的共存区,鞘翅没有横脊,鞘翅的斑纹呈花斑型、四窗型或二窗型,则很难从外部形态上对它们进行鉴定。但这2种瓢虫的幼虫很容易区分。本文还提供了2种瓢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图、幼虫和成虫。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菌瓢虫属简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菌瓢虫属Illeis隶属于瓢虫科、瓢虫亚科、食菌瓢虫族、主要取食作物、果树等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可抑制白粉病的发展,但也可传佈孢子。过去一些学者错误鉴定我国的素菌瓢虫属仅有素鞘瓢虫Illeis cincta(Fabricius)一种,但笔者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的整理,发现我国共有四种(其中一种为国内新纪录),并不包括素鞘瓢虫(该种仅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本文就我国素菌瓢虫属各种的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提供一  相似文献   

5.
瓢虫的趋光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和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 Fabricius为例,研究了瓢虫对不同光质(波长)的趋光性反应。在室内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和狭臀瓢虫对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波的趋性,以及在田间挂板(佳多)测定了瓢虫对色板的选择趋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瓢虫对黄色和白色LED光波的选择趋性显著高于与其它颜色;田间挂板试验表明,黄色对瓢虫的诱杀作用最强。综合分析,黄色对瓢虫有强烈的吸引作用,建议在使用黄板进行田间监测和防治时应考虑对天敌瓢虫的诱杀作用。  相似文献   

6.
兼食瓢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ursch(1964)将Verania Mulsant(1850)和Alesia Mulsant(1850)两属均列为Micraspis Chevrolat(1835)的异名。Iablokoff-Khnzorian(1979,1982)支持了Fursch(1964)的观点。分布于我国的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Fabricius)过去曾鉴定为Verania discolor(Fabricius),现应隶于Micraspis属。目前已知分布于我国的兼食瓢虫属有四种,其中有一个新种,一个新纪录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突角瓢虫属Asemiadalia Barovskiji,1928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是A.heydeni Weise。Iablokoff-Khnzorian(1979)把Asemiadalia列为Hippodamia属的亚属、笔者鉴于雄虫外生殖器构造的不同仍视其为独立的属。根据文献纪录,我国已知有三种。现经整理国内收藏的标本,发现两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瓢虫记述——食植瓢虫亚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穆朗玛峰及其附近地区生物考察的瓢虫科材料,属于食植瓢虫亚科的有19种,其中6个新种,7种为我国分布的新记录。 全部瓢虫科材料主要采集于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亚东、错那、察隅、泽当、墨脱和波密等地区,最高海拔达5,200米。在4,000米以上地点采获的主要属于瓢虫亚科的瓢虫族(Coccinellini),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和长足瓢虫族(Hippodamiini)。食植瓢虫亚科的材料则在海拔3,000米以下,这与其食料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星盘瓢虫属Phrynocaria Timberlake,1943是瓢虫科、瓢虫亚科中的一个小属,世界已知仅两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一种——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1908)(=Coelophora congener(schoenherr):刘崇乐,1963)(=四眼盘瓢虫Coelophora approximans Crotch:刘崇乐,1963),分布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及日本,印度。本文报道一新种——黑缘星盘瓢虫,新种Phrynocaria nigrilimbata 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属变异较复杂, 过去文献上的记载比较紊乱, 本篇着重以各虫期的形态特征为主, 修订记载了我国严重为害松柏科的6种松毛虫, 计:西伯利亚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v.), 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 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 Walker), 铁杉毛虫(D.superansButler), 云南松毛虫(D.latipennis Walker), 和思茅松毛虫(D.kikuchii Mats.), 同时记述了2个新种, 计:油松毛虫 (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和西昌松毛虫(D.xichangensis Tsai et Liu)及1个新亚种:赭色松毛虫(D.kikuchii ochraceus Tsai et Liu)。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新种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很近似, 但其♀成虫前翅较狭长, 中横线与外横线为白色, 亚外缘斑列内侧有白色斑;外生殖器小抱针长度约为大抱针的1/2;♀外生殖器侧前阴片接近圆形。卵壳上内层室和中层室壁很薄, 外层室中央凹下部分呈不规则条状。幼虫毛片束发达, 片状毛小, 先端极少有齿状突起, 无贴体倒伏鳞毛。 新种西昌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比较近似, 但成虫前翅中横线与外横线之间明显形成褐色宽带;♀外生殖器前阴片愈合成一块。卵壳表面无花斑。幼虫胸部背面无明显毒毛带, 但体侧有黑丛毛。根据以上几点, 显然和其他两种松毛虫有区别。 新亚种赭色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极近似, 只是体色显著呈深赭色, 地理分布、寄主植物亦与原种有别, 因此定为新亚种。 此外, 文中制有各虫期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