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传统的溶胶-凝胶方法而制备得表面包裹SiOZ的核-壳型磁性纳米微球,然后将表面连有链霉亲和素的磁性纳米微球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核酸的分离.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磁强计(VSM)对得到的纳米微球进行表征,最后用电泳验证核酸.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微球表面包裹Si02,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并且具有超顺磁性和较大的比饱和磁化强度.电泳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可以很好地从细胞悬液、组织、血液等样品中分离得到高质量的核酸.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其过程不需要使用任何有毒溶剂,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陷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5.
月桂酸生物印迹对脂肪酶酯化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印迹是改良酶学特性,扩大脂肪酶工业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本研究结合溶胶-凝胶脂肪酶固定化工艺,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四甲氧基硅烷(TMOS)为前驱体,月桂酸为印迹分子,考察了月桂酸生物印迹对脂肪酶PS酯化活力的影响。脂肪酶酯化活力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生物印迹能显著提高脂肪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印迹体系经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最优条件为:水和硅烷摩尔比(R)为12,聚乙二醇(PEG)加入量为120μl,月桂酸加入量为0.15mmol。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印迹酶相对于游离酶比活力提高了44.3倍,相对于未印迹固定化酶提高了2.4倍;印迹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80℃下处理0.5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58%,而游离酶未检测到活性。 相似文献
6.
Ag-SiO_2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2.9 nm的Ag-SiO2核-壳型纳米粒。Ag-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4μg/mL,并可抑制香石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分生。Ag-SiO2纳米粒处理2~4 h后,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提示Ag-SiO2纳米粒抗菌机制和活性氧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7.
液相沉积法制备聚(苯乙烯-丙烯酸)/铁的氧化物纳微核壳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一种基于液相沉积法制备纳微核壳粒子的新方法,即以聚(苯乙烯-丙烯酸)乳胶粒子为模板,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液相沉积的方法,将氢氧化铁包覆在模板粒子表面,形成聚(苯乙烯-丙烯酸)/铁的氧化物核壳纳米复合粒子。通过TEM和SEM观察,Fe2O3晶粒在模板粒子表面生长并呈草莓状,壳层厚度均匀。该特殊结构有利于通过煅烧除核的方法获得硬质空心磁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9.
壳低聚糖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壳低聚糖 (chitooligosaccharides)是一类由N 氨基葡萄糖通过 β 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合度糖类。这种低聚糖既可生物合成 ,也可以由壳聚糖降解获得。壳低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 ,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壳聚糖是最大量的自然资源之一 ,对它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壳低聚糖的研究则罕见报道 ,亟待开发 ,尽管目前已有保健食品、高级化妆品、抗癌药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专利产品问世。1.壳低聚糖的制备1.1 酸降解法 目前已知能用于降解壳聚糖的酸有HCl、H2 SO4 、HNO2 、HF等。Horowitz等用 3.3… 相似文献
10.
以恩诺沙星(ENRO)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和邻氨基苯酚(OAP)为复合功能单体,在NaAc-HAc缓冲液中,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能够特异识别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试验选用含1mol/L氯化钾及1mmol/L铁氰化钾的混合液作为表征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并优化制备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恩诺沙星在2×10~(-6)mol/L~4×10~(-5)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7. 0×10~(-7)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恩诺沙星以及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采用该传感器对实际样品牛奶、鸡肉、猪肉和鸡蛋中的恩诺沙星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 2%~92. 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 0%~4. 8%之间(n=5),该传感器选择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灵敏、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免疫印迹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确定抗原分子量通常使用标准分子量蛋白平行电泳并转移至NC膜,切下相应条带用氨基黑等染料染色,不但费时,敏感性低,而且在染色和脱色时易引起NC膜的皱缩。1986年Della-Penna等报告用生物素化蛋白作为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s)的分子量标准品。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出售,但价格较贵。本文利用国产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和自制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制备生物素化蛋白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SARS病毒BJ01株核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TPCR从SARS病毒BJ01株的RNA中扩增全长N基因,经凝胶回收后插入pBAD/TOPOThioFusion表达载体。然后在Top10中利用阿拉伯糖进行诱导表达,在优化的条件下,表达产物以可溶性为主,表达量约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47%。表达产物采用ProBond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后,目的蛋白约占67%。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与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和兔的抗血清均可进行特异反应。BJ01株核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为后续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94,(2)
采用非树脂包进埋去包埋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并结合选择性生化抽提方法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显示,在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细胞内存在典型的核纤层结构。蛋白分离纯化与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说明四膜虫细胞核纤层可能主要由分子量为66KD的多肽构成。蛋白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四膜虫细胞的核纤层蛋白可能不如高等动物细胞的丰富。 相似文献
15.
蛋白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大、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蛋白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实验技术。然而,常规采用传统单一浓度凝胶的蛋白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同时检测分子量很大和很小的蛋白,因而有必要探索一种增大凝胶有效分离范围的检测方法。本文提出采用组合凝胶来实现更大范围分子量蛋白的同时检测。方法:比较双浓度的组合凝胶与单一浓度凝胶的分离范围以及分析采用组合凝胶,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大、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结果:12%/7.5%组合凝胶和15%/7.5%组合凝胶的分离范围显著大于相应的单一浓度凝胶。通过12%/7.5%组合凝胶,蛋白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到15-300 k Da范围内的大、小分子蛋白。结论:组合凝胶有助于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分子量相差很大的蛋白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俞辉李高义杨文进何斌郭义君童武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5):945-94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汉坦病毒汉滩株(76-118)重组核蛋白作为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以下简称WB)的诊断抗原,用于实验感染大鼠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同时与用汉城株(SR-11)感染的Vero-E6细胞作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下简称IFA)进行比较。WB法对3/4标本在大鼠接种病毒后第3天测得血清IgM阳性,而IFA法仅1/4标本出现阳性,IFA效价为1:5120的血清,WB效价为1’:40960,且在血清1:10稀释时反应带亦清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64份大鼠血清。甩IFA法,44份(68.8%)出现类似阳性的荧光颗粒,而用WB法测定,无特异的反应带出现。非感染Vero-E6细胞作IFA抗原,30份(46.9%)与正常细胞抗原有反应,此结果表明WB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均高于IFA法。IFA法中的非特异性反应系血清与细胞成份之反应。 相似文献
18.
核苷和糖醇类成分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中两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常被作为冬虫夏草质量的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核壳型亲水作用色谱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核苷和糖醇类成分含量的快速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8 min内尿苷、腺苷、肌苷、鸟苷和甘露醇均实现基线分离,且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重复性均小于3%,平均回收率在99.0%~106.1%,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20批冬虫夏草的尿苷、腺苷、肌苷、鸟苷和甘露醇含量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冬虫夏草核苷和糖醇类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电刺激右侧尾壳核(caudate putamen nucleus,CPu)对双侧丘脑外侧背核(1aterodorsal thalamic nucleus,LD)单个神经元放电和海马(hippocampus,HPC)电图瞬时时间编码形式的调制性影响。用2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0-250g),重复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右侧尾壳核(acute tanizafion of the right caudate putamen nucleus,ATRC)诱发大鼠癫痫模型,4通道同步记录双侧LD神经元单位放电和双侧HPC深部电图。结果如下:重复施加ATRC可以诱导大鼠出现(1)双侧LD-HPC癫痫电网络间的功能性环状联系。起始点为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随后出现同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然后呈现同侧HPC电图原发性后放电,最终引起对侧HPC电图脱同步化效应;(2)双侧LD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s,ISIs)散点分布形式与刺激前呈现镜像对称特征。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后放电的ISI点分布基于底层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更加明显的突触可塑性特征;(3)随着ATRC串次的增加,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间的爆发式放电时程逐渐延长,可以募集增强海弓电图同步化电活动;显现对侧LD神经元单个放电脉冲与HPC电图γ电振荡(20-25Hz)间的锁相(phase-lock)和锁时(time-lock)关系。结果提示:ATRC可以募集形成具有联系的双侧LD神经元放电和HPC电图特征性的神经信息编码形式,以对侧更加明显。这些跨越大脑半球、涉及多结构的功能性神经信息网络的建立很可能是癫痫发生、发展和扩布的重要信息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目的是制备氟维司群纳米聚合物胶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m PEG-b-PDLLA),并用固体分散法制备氟维司群聚合物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分析胶束的形态与粒径。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定性测试胶束包封性。建立并验证氟维司群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定量测定胶束载药量与包封率。采用透析袋法分析胶束体外释放情况。结果:氟维司群聚合物胶束形态圆整、分散均匀无粘连,粒径为89.97±4.33 nm,多分散指数为0.162±0.023,载药量与包封率达8.95%±0.86%与97.25%±0.86%。胶束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点。结论:成功制备氟维司群胶束并显著提高其水溶性,表现良好的缓释行为,能够开发为氟维司群的新型纳米制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