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G3分离自小麦内茎,是一种可产生多种抗菌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内生细菌。目前对S.plymuthica G3的两个群体感应系统splI/splR与SpsR/SpsI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构建了2个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合成酶编码基因splI和spsI突变菌株及互补菌株,并检测了其生物表型。结果发现spsI、splI突变后,对细菌信号分子合成有一定的影响,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通过对突变体和互补菌株的泳动性分析发现,splI负调控G3的运动性,而spsI正调控G3的运动性。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临界点干燥标本和负染标本作了观察,均可见到细胞表面常有一至二个直径为0.12~0.24μm的颗粒。在超薄切片中颗粒则有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是外膜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另一种是致密体(Dense body)。致密体可能是一种分泌性颗粒,它既不是内部的贮存物,也不似外部进来的异物。它们看来形成于细胞质内后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菌中这是一种罕见现象。有关致密体的化学性质和功能尚不清楚。文中指出粘质沙雷氏菌的纲胞表面也具有茂密的菌毛(Pili)。  相似文献   

3.
一株沙雷氏菌的分离及其群体感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败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群体感应的菌株,利用16S rRNA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其为黏质沙雷氏菌,但不产灵红素,命名为Serratia marcescens AK1。通过生物检测方法对菌株AK1进行群体感应检测,薄层层析法鉴定该菌株的信号分子类型。结合菌株生长规律,测定不同时间段信号分子的含量。结果显示,菌株AK1能诱导紫色杆菌CV026产生紫色杆菌素,诱导根癌农杆菌A136分解X-gal产生蓝色;薄层层析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产生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6-HSL和3-oxo-C6-HSL,并具有密度依赖性,信号分子含量在生长对数后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产灵菌红素沙雷氏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处理灵菌红素生产菌沙雷氏菌 (Serratiasp )W 0 2 0 6,用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的选择性平板定向筛选抗葡萄糖分解代谢物阻遏的高产株 ,筛得高产突变株B 2 0 ,相对于原始菌株 ,B 2 0摇瓶发酵灵菌红素产量提高了 3倍 ,5L反应器上的产量提高了 63 %。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6.
灵菌红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红色次级代谢产物,因其具有抗菌、抗癌和抗疟疾等功效,受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微生物发酵是当前产灵菌红素的主要方法,分离筛选高产灵菌红素的微生物、优化发酵条件是提高灵菌红素产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深圳湾筛选出一株含有红色色素的菌株,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物种鉴定。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和HPLC-MS图谱分析证明,该菌株所产红色色素为灵菌红素。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法优化了该菌产灵菌红素的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海洋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并将其命名为S. marcescens SOCE 001。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8 ℃、振荡培养转速220 r/min、培养基pH 7。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果糖添加量2 g/L、蛋白胨添加量10 g/L,MgSO4添加量2 g/L。优化发酵条件后,经24 h培养, 灵菌红素产量可达2.468 g/L。  相似文献   

7.
粘质沙雷氏菌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其产几丁质酶的能力。方法:以实验室保存菌种粘质沙雷氏菌S418为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菌株S418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该菌种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0.2%(w/v)胶体几丁质,1%蛋白胨,0.05%KH2PO4,在28℃、pH7.0、接种量6%,培养72h,酶活达到5.49U/mL。结论:优化后菌株S418产几丁质酶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菌株S418产生灵菌红素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其的分类地位。方法:以花生粉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菌株S418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根据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了菌株S418的分类地位。结果: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花生粉2%,花生油0.5%,L-脯氨酸1%,硫酸镁0.025%。在28℃、pH7.5、250r/min振荡培养24h,灵菌红素产量达67.92mg/L。菌株S418初步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S418)。结论:花生粉培养基是一种适合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段杉  彭志英 《生物技术》2005,15(6):24-27
目的:得到纯化的无花果沙雷氏菌CH02503的壳聚糖酶,并研究其生化性质。方法:将发酵粗酶液先后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uperdex75凝胶柱和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壳聚糖酶得到纯化。结果:经测定,该酶为内切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9kDa,等电点9.4,在45℃和pH4.0—7.5之间稳定,最适温度是45%,最适pH3.6,Mn^2+、Co^2+能够激活,Pb^2+、Cu^2+、Ni^2+、Cr^3+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该酶最适底物是脱乙酰度85%的壳聚糖,对脱乙酰度低于45%的壳聚糖不能作用,对羧甲基甲壳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不能作用,以完全脱乙酰的壳聚糖为底物时,最终水解产物是单糖、二糖、三糖,反应的米氏常数为0.44mg/ml。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粘质沙雷氏菌KMR-3菌株的基因组DNA文库, 克隆到了与该菌的氯霉素抗性相关基因, 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克隆到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PRK10473蛋白, 由397个氨基酸编码, 与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 568) Bcr/CflA亚家族药物抗性转运蛋白同源性最高, 达到92%, 并对该基因的调控序列(启动子、终止子、SD序列及转录起始位点) 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粘质沙雷氏菌KMR-3菌株的基因组DNA文库, 克隆到了与该菌的氯霉素抗性相关基因, 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克隆到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PRK10473蛋白, 由397个氨基酸编码, 与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 568) Bcr/CflA亚家族药物抗性转运蛋白同源性最高, 达到92%, 并对该基因的调控序列(启动子、终止子、SD序列及转录起始位点) 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进行了研究。以粘质沙雷氏菌G1(Serratia marcescens G1)为出发菌种,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方式:前12 h为菌体生长阶段,有氧培养,温度28℃,pH值7.0;后36 h为D-乳酸合成积累阶段,无氧培养,温度44℃,pH值6.0。且发现使用葡萄糖为碳源时更有利于D-乳酸的合成积累。采用缺失2,3-丁二醇合成能力的基因工程菌株R1为出发株,经筛选后得到耐受较高浓度乳酸盐的菌株R150,以R150为发酵菌种,在3.7 L发酵罐上采用两阶段发酵法,并通过增加起始菌体浓度的方法,发酵生成的D-乳酸浓度达到83.5 g/L,光学纯度达到98.9%。本研究成果为使用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粘质沙雷氏菌武汉株PLA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鸟枪法构建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CW W 90 3菌株的基因组文库。使用LB 卵黄平板 ,从中筛选出 1条含磷酯酶基因的 3 0 10bp的EcoRⅠ片段。通过测序及亚克隆分析 ,发现 1个编码磷酯酶的基因phlA ,长度为 96 3bp ,编码 1个由 32 0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33ku的磷酯酶PHL。PHL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细菌产生的磷酯酶A1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在 phlA下游发现 1个 75 6bp的ORF phlB ,编码 1条 2 5 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 2 7ku ,将其命名为PHLS ,此基因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性菌褪色沙雷氏菌进行分型研究,为东亚飞蝗的生物学防治研究或可构建基因工程菌的候选菌株。利用血清型分型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对不同地区及个体的病死蝗虫中分离的10株细菌与模式菌株(ATCC 13880)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不同地区及个体中分离得到的褪色沙雷氏菌同源性存在差异性,基因分型相似性在64%~100%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本试验丰富了褪色沙雷氏菌的生物学性状内容,也为对褪色沙雷氏菌的检验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液化沙雷氏菌胞外脂肪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邹文欣  郁文焕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43-346
新分离的一株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liquefaciens)能产生大量胞外碱性脂肪酶,本文在摇瓶发酵水平上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其生成脂肪酶的影响。在优选条件下,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油1.25,豆饼粉2.0,蛋白胨1.0,酵母膏0.2,KHPO0.2,MgSO·7HO0.1,初始pH为7.25时,28℃,150r/min旋转摇床振荡培养40h,该菌株的发酵液酶活达到43u/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沙雷氏菌(Serratia)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能分泌多种抗生性代谢产物,如灵菌红素、脂肽、碳青霉烯、几丁质酶、异硫霉素、硝吡咯菌素、水解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嗜铁素等,从而抑制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总结了沙雷氏菌中已报道的抗生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制,重点阐述了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合成途径等的新进展,同时对沙雷氏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和其作为生防菌剂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lipA)使其在大肠杆菌B121(DE3)中实现高效表达,并对重组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以产脂肪酶粘质沙雷氏菌总DNA为模板,PCR扩增脂肪酶基因lip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lipA,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酶学性质的测定.结果:经过优化培养条件,脂肪酶活力最高能达到104U/mL.重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最适pH为7.0~7.5,在50℃保温1h下仍能保持80%的酶活力,Ca2+、Sr2+、Mn2+和Mg2+对脂肪酶酶活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尤其是Ca2+使脂肪酶酶活提高了1倍多,而Ni2+、Fe2+、Fe3+、Cu2+、Zn2+和Al3+对酶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Zn2+和Al3+使酶活力几乎完全丧失.该酶对一些有机溶剂有较好的耐受性,与50%甲醇混合24h,仍能保持84%的酶活力.结论:该脂肪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甲醇耐受力,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基因工程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