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7月18日上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上海细胞生物学学会筹委会在上海联合召开了“纪念胡克诞生350周年暨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市科协代表、在沪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三次理事会的理事及上海地区会员共150余人。上海市科协付主席刘吉和张作人教授,陈瑞铭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姚鑫主持。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庄孝穗和所长王亚辉分别作了  相似文献   

2.
经典时期的细胞学生物细胞的发现是在十七世纪的中纪;在这个时期,显微镜在生物学上的使用已逐渐普遍.英人胡克(Hooke)在1665年用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栓是第一个看到了细胞的人.但是当时对细胞的看法是错误地强调了细胞壁的重要性.直到十九世纪的初纪,细胞学家才开始注意细胞里面有生命的物质,并且认识到作为一个由原生质所组成的活体,细胞的形态呈现极大的多样性.虽然在1781年已有人看到过细胞核,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布郎(Brown,1831)的研究,才肯定它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在整个细胞形态上细胞核还是比较一致的.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1839年德国施莱登(Schleiden)和比国的施旺(Schwann)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高等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壁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研究领域,自1665年胡克(RobertHook)用他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时,所看到的“细胞”实际上就是植物的细胞壁;因为细胞壁在细胞死亡后仍保持其固有的状态,所以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它是代谢上无活性的物质而予以忽视。本...  相似文献   

4.
陈力 《生物学通报》1999,34(8):14-17
自从17世纪胡克(1665)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死的植物细胞细胞壁,及列文虎克(1677)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一些活细胞之时起,就建立了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从此,人类对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300多年间,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有高达142米的北美巨松,有长达35米的鲸鱼,而最小的原核生物,胸膜肺炎微生物直径只有0.2~0.3μ。有已经活了一万年的现存澳洲苏铁,而有些细菌只要一刻钟就可以繁殖一代。有的可以生活在深达10公里的海底或2—3公里以下的岩层,有的可以飘浮在10公里以下的大气层。这些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骤然看起来差别非常大,但它们又都显示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亲缘关系?这是个谜。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Leeuwenhoek,1632—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滴,发现里面有许多微小生物。但这些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够,看不到生物体内的微细结构。英国皇家学会的光学仪器修理员罗伯特·胡克(Robort Hook,1635—1703)制造了第一台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英国物理学家 Robert Hooke 诞生350周年,也是他发现细胞320周年。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三百多年来,为了了解细胞,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回顾这一段历史,对我们目前的工作,不无借鉴作用。为此,本刊将陆续发表几篇介绍有关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发展史的文章。我们也以此来纪念那些探索细胞世界的先行者。下面的一篇译文是Bennett 去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上的讲演。下一期我们将刊登庄孝德、王亚辉同志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举办的纪念 Robert Hooke 大会上的两篇讲演。编者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在中外书籍中,凡是提到细胞的发现,就必然涉及到显微镜;凡提到显微镜的起源,也就很自然的要述及显微镜是怎样发明的,是谁发明的。因此,霍克、虎克和胡克……这些学者的名字,以及他们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在各种书籍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但是,对于这些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如,霍克和虎克是否为同一学者?虎克和胡克究竟是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生物学上所提到的虎克与物理学上提出“虎克定律”的学者之间有无关系?虎克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显微镜到底是哪个虎克创制的?虎克创制的是简单的显微镜还是复式显微镜?细咆是由哪位虎克发现的?……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和广大读者常常产生和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一个有活性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参与抑制乳腺癌、黑素瘤、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BRMS1编码蛋白主要通过转录调控转移相关靶基因,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细胞通讯、肿瘤血管新生等多种细胞事件。从BRMS1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转移抑制机理等方面对BRMS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来自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出的1株菌株进行鉴定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利用DL-96II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B1635-1的初步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法扩增菌株B1635-1的16SrD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5.0软件构建菌株B1635-1的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地位;采用PCR法克隆菌株B1635-1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结果 DL-96II细菌测定系统初步鉴定菌株B1645-1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并显示该菌株对除氨曲南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耐药,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对菌株B1645-1的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该菌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菌株B1645-1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NDM-1基因,未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KPC、blaVIM、blaTME和blaSHV基因。结论首次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成功分离获得一株携带blaNDM-1基因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株,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是该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鸟氨酸克雷伯菌的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鉴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速率传播更快,警示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blaNDM-1基因携带菌的监测与筛查。  相似文献   

10.
1.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P)国家:法国标本数量:8000000份建立年份:1635年馆藏特色:全球性标本,侧重于于非洲、东南亚、法国、欧洲和马达加斯加标本;以保藏有法国传教士19世纪末前后在中国西南各省采集的标本著称。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跨进2006年,迎来新年钟声的欢庆时刻,《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诞生了。经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通过,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查和批准, 《实验生物学报》从2006年起正式更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名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生命自诞生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经历了大约三十多亿年的漫长演化,这段历史曾被称为隐生宙,寓意没有生命显现的时代。后来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这段时期又被统称为前寒武纪,包括了冥古宙(生命出现之前)、太古宙(原核生命时代)和元古宙(真核生命时代)。从冥古宙、太古宙,到元古宙,地球生命经历了生命诞生,从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从单细胞生命到多细胞生命,从藻类到原生动物再到多细胞动物的漫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南海海底沉积环境分离了一株放线菌SCSIO1635,经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该株菌鉴定为链霉菌属。我们从该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为抗霉素类化合物:异构体antimycin A1a和A1b(1)、deisovalerylblastmycin(2)、kitamycin A(3)和antimycin A9(4)。  相似文献   

14.
921338盆组组缅生长激紊的大规模一提纯和再折扭〔英〕/Sugimoto,5.…了Agrie Biol.Chem。一1991,55(6)一1635~1637[译自DBA,1991,10(15),91一10383〕 在Manton Gaulin均化器中搅匀含有细鳗重组生长激素(rEST)的大肠杆菌细胞折射体。在s000rPm下离心匀浆(40min),用IM蔗糖洗涤片状沉淀物,然后用4%TritonX一100、20 mM磷酸缓冲液和1 mM EDTA(P H7.2)使之溶解,从而产生折射体。用6M盐酸服、50 mM Tris-HCI和0.005%吐温50(pHs.0),于4℃下搅拌2小时,溶解折射体,然后经离心(80oorpm、40m她)回收之。为使rEST分子再折叠,用10皿MTris…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以来,代谢工程历经了30年的快速发展。作为代谢工程的首选底盘细胞之一,酿酒酵母细胞工厂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大宗化学品和新型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制造,在能源、医药和环境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代谢工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文中回顾了近30年来酿酒酵母代谢工程重要的技术发展,首先总结了经典代谢工程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系统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驱动的代谢工程技术。最后结合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酿酒酵母代谢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初,细胞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诞生了细胞拆合工程。真核绑胞的核,质柑互关系尼长期来受到重视的课题之一。人们曾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从事真核细胞内这两个主要部分的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的研究。去核细胞与核移植实验在提供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调控方面的资料无疑占有独特的地位。但以往这些实验大多是倚仗显微外科术进行的,局限于一些如原生动物和两栖类的卵母细胞等体积较大的细胞类型,在较小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临床心脏病学的心肺机和心肺转流技术的诞生、改进、发展历程,以及其核心技术-人工氧合器的产生和进步,进而评述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进步对医学发展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只既有绵羊特征,又有山羊特征的动物。直刷刷的山羊毛和柔软弯卷的绵羊毛集于一身;犄角既象山羊又有绵羊角那样的扭曲;最令人吃惊的是在它的血液中竟同时含有山羊和绵羊的红细胞(见封面照片)。一年前,英国科学家进行了一次胚胎研究史上罕见的既大胆又严肃的尝试。他们将一个8细胞时期的绵羊胚胎和三个8细胞的山羊胚胎,在体外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胚胎,再放回到母绵羊的子宫內,使其继续发育。不久,这个崭新的生命就诞生了。至今,它已经一岁。科学家们过去只是在同种不同系的动物之中,例  相似文献   

19.
衰老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也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并无有效延缓衰老的对策。细胞老化可能在哺乳动物衰老发生、发展方面起关键作用,特别是成人干细胞的老化现象。该综述主要回顾了生理和病理环境条件下造血干细胞老化的证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老化的理解及其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包括传统的p53/p21途径和p16/Rb途径,而且G-CSF/STAT3/BATF通路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也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有效清除体外和体内老化细胞已经成为可能。最近有研究表明,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激活后参与细胞老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细胞老化机制深入研究基础上,这为进一步探索预防老化细胞产生或有效消除老化细胞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细胞生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高尚的教书育人品德的综合性师范类本科生,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了“五个灵活、一个回顾、一个合理”教学方法,即利用课堂导入的“灵活”设计、知识体系的“灵活”建构、国内外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理论课与实验方法的“灵活”融合、中学生物学内容中的“灵活”拓展等“五个灵活”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能力,通过最具有印象内容的“回顾”对细胞生物学章节内容和整体内容进行感悟。最后,通过“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评价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