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岸线很长,沿海鱼类丰富。寄生于鱼体的半尾亚目Hemiuroidea吸虫是一大类群,也是我国海鱼主要寄生吸虫之一。Yamaguti(1971)记载本亚目,共有8科,26亚科,97属,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曾省(1953),许鹏如(1954),叶英等(195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1975年以来,陆续从鄱阳湖及赣江下游采集了一些鱼类寄生吸虫。经鉴定,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中侧殖类吸虫计6种,除日本东方侧殖吸虫(Orien-totrema japonica Yamatuti,1938)、中华东方侧殖吸虫(O.siensi Want et Pan,1964)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Derogenetinae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作一详细叙述。其主要特徵为(1)有阴茎囊包被貯精囊之上端及攝護腺之全部,(2)腹吸盤在体之中部稍近下方,(3)单块卵黄腺在体之最末端,(4)在无卵蓋之一端具两條细长丝状体。擬名陈氏半尾吸蟲(Chenia cheni)为本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  相似文献   

4.
1986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和犍为县采得鱼类的二种新种吸虫,现描述如下(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1.叶巢原(?)吸虫,新种Palaeorchis lobiovaris sp.nov.(图1—3) 描述根据28个染色标本的观察和10个标本的测量。 虫体小,纺锤形,中部最宽,向两端逐渐变窄。体表密披小刺。虫体大小为0.960—1.232×0.455—0.566(1.061×0.529)。口吸盘亚端位,近圆形,0.081—0.121×0.101—0.131(0.106×0.112)。腹吸盘圆形,0.1727—0.232×0.172—0.232(0.196×0.199),位于  相似文献   

5.
福建南部植物线虫的研究——Ⅰ.垫刃目的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作物由于植物线虫寄生而产生严重病害,损失常常很巨大。国外一些国家曾统计,一地区农作物因植物线虫寄生损失达年收成的10%左右,经济上损失以若干亿美元计算。我国是一农业国,在辽阔的土地上栽培各种经济作物,据初步了解几乎全国各地,各种作物都有植物线虫寄生。但关于各地各种作物线虫种类、区系分布、对作物危害情况及传播规律等方面的资料都极贫乏。如何提高各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除各种农业技术上的措施以外,寄生虫病害的问题也是一个应注意的方面。作者近年来检查我省南部  相似文献   

6.
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的种类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为鱼类的专性寄生虫之一。 我们自1958至1964年间分别在海南岛及舟山群岛采集海产鱼类的牛首科吸虫,经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沿海的鲈鱼肠道里查获双巢亚科的厦门双巢吸虫,新种Biovariumxiamenensesp.nov,虫体大小2.54~4.20mm×0.30~0.40mm(2.903×0.369mm),虫卵18~22μm×10~14μm(20.4×11μm);从勒氏菌鲷的小肠里检获新隙亚科的厦门拟隐殖吸虫,新种Paracryptogonimusxiamenensisspnov,虫体大小0.800~0.1672mm×0.484~0.848mm(1.247×0.685mm),虫卵19~30μm×11~14μm(24×12μm),头棘55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从长薄鳅和斑鳜胃内采到的半尾科Hemiuridae吸虫一新属新种-薄鳅副指腺吸虫Paralecithochirium leptobotiae gen.et sp.nov.。新属以其虫卵的两端各具一根细长的卵丝、卵黄腺和卵巢位于尾部略前,子宫盘曲于卵黄腺之前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的指腺属Lecithochirium.  相似文献   

9.
东海大黄鱼的复殖吸虫(吸虫纲:牛首科、半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orcea(Richardson)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主要产于东海。关于大黄鱼的吸虫,过去研究不多,顾昌栋(1975,1976,1978)曾有过报道。作者于1960年和1979—1982年在东海先后剖检大黄鱼1,069尾,收集吸虫标本经鉴定共得10种,分别隶属于牛首科及半尾科,其中有4个新种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产鱼类寄生吸虫二新种(吸虫纲;复殖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福建沿海的横纹东方钝肠道里检获鳞肉科和血居科吸虫一新种,即等口双肛吸虫Bianium isostoma sp.nov。中华拟德氏吸虫Paradeontacylix sinensis sp.nov.新种与近似种进行比较,模式标本存放在汕头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鱼类肠道的复殖吸虫一新属四新种,它们是:1.(鱼兆)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glyptothoraci sp.nov.,2.裂腹鱼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schizothoraci sp.nov.,3.异巢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allovaris sp.nov.,4.类宫殖属,新属Hysterogonoidet gen.nov.及模式种——双囊类宫殖吸虫,新种Hysterogonoldes disaccus sp.nov.。这些新属新种分别隶于尾孔科Urotrematidae、孔肠科Opecoelidae和鳞肉科Lepocreadiidae。  相似文献   

13.
福建环肠科吸虫种类及鸭嗜气管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前言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1911)吸虫是禽类呼吸器官的寄生虫。家鸭常因鸭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 cymbius(Dies.,1850)Skrjabin,1913(通常称鸭气管环肠吸虫)寄生而致营养不良、消瘦、甚至因虫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死亡,给家禽养殖带来一定的损害。本类吸虫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吸虫类群,但由于成虫生殖腺的形态、排列位置的变异幅度比较大,因此在属、种的名称上比较混乱,如鸭嗜气管吸虫虫种问题也长期未能肯定(Yamaguti,1971等)。本类吸虫的生活史虽曾经一些蠕虫学者的研究,但各期形态的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海产鱼类双尾吸虫亚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尾科吸虫的分类,意见分歧,按斯克里亚平与古斯强斯卡娅(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的意见,把半尾科(Hemiuridae)提升为总科;亚科提升为科,其中双尾亚科提升为双尾科(Dinuridae Skrjabin and Guschanskaja,1954),下分为3个亚科与11个属。山口左仲(Yamaguti,1958)在半尾科下分出19个亚科,在双尾亚科(Dinurinae)下分出9个属;又于1971年重新调整,从外膜属(Ectenurus Looss,1907)分出细尾属(Erilepterus Woolcock,1935),取消大盘属(Magnacetabulum Yamaguti,1934),并人外膜属。增添拟鞘茎属(Elytrophalloides Szidat,1955)与侧双尾属(Paradinurus P(?)rez vigueras,1958)恢  相似文献   

15.
16.
前睾吸虫亚科的研究(吸虫纲:半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半尾科前睾亚科吸虫的发现、变迁和研究历史。在半尾科中仅有该亚科的虫种是睾丸均在腹吸盘之前,并依两性管和受精囊的有无等特征分为前睾属和拟前睾属两属。文内还叙述了一个新种,天津前睾吸虫Prosorchis tianjinensis sp. nov. 并讨论了新种与前黄前睾吸虫、西沙前睾吸虫两近似种的区别。本亚科原来虫种均系海产鱼寄生虫,惟我们这个新种发现于淡水鱼黄鳝,扩大了该类吸虫宿主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云南省鱼类的尾孢虫和拟尾孢虫共七种,除Henneguya vovki Achmerov,1960外,其余六种为新种。测量单位微米。模式标本存放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1989-1991年共检查福建沿海录属于31科的843尾鱼,只在带鱼科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毒鲤科的鬼鲤(Inimicus japonicus)、鳍科的鲈鱼(Lateolabrax jiponicus)、鲤科的驼背拟鲤(Scorpaenopsis gibbosa)和石首鱼科的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找到5种牛首科吸虫,经鉴定,其中1种是新种,1种为我国新记录,3种为宿主新记录。现将各虫种描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汕头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鱼类的牛首科吸虫及─新种的描述刘昇发(汕头大学生物系515063)关键词海水鱼类,牛首科吸虫,新种REPORTONBUCEPHALIDAETREMATODESWITHDISCRIPTIONOFONENEWSPECIESFROMCOASTALA...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南部植物线虫的研究——Ⅱ.杆形目的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杆形目(Rhabditida)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种类,但其中某些种类可以侵入有机体产生危害,作者在有些洗干净的植物根部表面组织中常常查到此类线虫及其所产的卵。尤其近年来据反映在蘑菇及白木耳培植中产生严重的线虫病害,有些地方因此损失几乎达80—90%(据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剥所长介绍等)。作者镜检蘑菇病株,见其体上有多种线虫,数量最多的是杆形目线虫。在各作物的本类线虫经观察的有以下7种,兹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