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预测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潜在适生区, 对合理指导保护该植物有重要意义。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 基于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调查的16个分布点, 及生物气候、地形和地貌覆被多重环境变量, 对丹霞梧桐在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 模拟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51和0.913, 预测结果准确性高。丹霞梧桐的高、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南部, 占总面积40.45%; 影响丹霞梧桐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地貌成因、土地覆被、最旱季降水量、坡度及等温性等, 其中地貌成因(贡献率75.8%)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最主导因子。综合分析表明, 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为海拔150—300 m、坡度30°—55°、年度气温范围28.3—28.6 ℃, 最旱季降水量135—137 mm之间的侵蚀分化低丘陵丹霞地貌, 适生的气候条件为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少的区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丹霞梧桐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蕨类植物28科51属84种,科属结构单一,分化水平不高,以寡种科属居多,但区系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2)该区蕨类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在科、属水平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以泛热带分布、亚热带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呈热带向温带过渡渗透性质。(3)在与邻近区亲缘关系上,与观音岽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冠豸山,与丹霞山的关系较疏远。该研究区与观音岽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区系同质性明显,与两者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位于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史悠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初步统计江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057种,隶属于193科1082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18属29种,被子植物186科1064属4028种.科属区系研究表明:(1)区系组成丰富,优势科、属明显;(2)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性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3)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众多;(4)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4.
通过样线法对江西宜黄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区系调查。结果表明:(1) 该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9科428属776种,以禾本科、蔷薇科、菊科等为优势科,以蓼属和悬钩子属为优势属;(2) 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的比例较高,表明该区植物区系分化较明显;(3) 种子植物科可以分成8个分布型7个变型,科的区系热/温比为2.43,表现出区系的隐域性及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密切;(4) 种子植物属可以分成14个正型15个变型,属的区系热/温比为1.05,区系性质表现为热带向温带过渡。  相似文献   

5.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西北吕梁山系中北端,地处管涔山以南。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2科318属604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79科325属597种。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鉴定,借鉴文献资料,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进行了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植物56科182属32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17种,裸子植物3科4属9种,被子植物47科171属303种。平均种密度27.88种·km-2。菊科、蔷薇科、禾本科等14科为优势科,毛茛科、豆科、紫草科等8科为表征科;优势属和表征属分别为17属和5属。保护区植物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种科,但有6个单种属。中国特有属1属(鸦葱属),中国特有种14种,其中新疆特有种9种。在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型有14科140属299种,分别占(不含广布型)科、属、种总数的60.87%、94.59%和96.78%;保护区植物与中亚、地中海交流较多,与热带和东亚交流较少,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7.
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植被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及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安徽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5科303属68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6种,种子植物85科292属66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5属7种,被子植物83科287属6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208属451种,单子叶植物21科79属208种);湿地维管植物主要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眼子菜属(Potamogeton)、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莎草属(Cyperus)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总体上温带成分略多于热带成分,说明了安徽湿地维管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反映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3)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安徽湿地植被的生境特征和群落学特征,可将安徽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41个群系。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鹤北地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捷  胡秉坤  杨逢建  徐辉 《植物研究》2001,21(3):360-364
鹤北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10 科, 412 属, 978 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14 科18 属41 种, 裸子植物只有1 科4 属6 种, 被子植物有95 科390 属931 种。其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为:(1)植物种类繁多;(2)区系成分丰富;(3)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4)存在许多孑遗种;(5)区系主要是北温带性质, 具有"南北混合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丹霞梧桐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梧桐(Firmin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是丹霞地貌的特有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仅在广东韶关地区有发现。为科学、有效地保护该珍稀物种,我们对韶关地区丹霞梧桐的资源状况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霞梧桐在韶关地区的分布以丹霞山和南雄山地为主,两地丹霞梧桐数量和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丹霞山群体的总株数多于南雄,但平均冠幅、胸径和树高小于南雄,南雄群体树体相对高大,长势较好。典型群落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调查结果显示,丹霞山和南雄两地丹群梧桐群落中的维管植物种类相近,分别为60种和59种。丹霞山群落中的植物科属更为丰富,南雄群落中的蕨类植物和乔木种类多于丹霞山。两地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均占优势,但丹霞山的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比例高于南雄。根据丹霞梧桐的分布特点和群落特征,今后可在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发现新种群的基础上,采取划分保护小区,开展人工繁育和种群回归的方式对该珍稀物种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广东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423属611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589属5737种的51.4%、26.7%和10.65%;其中蕨类省植物21科29属33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0科391属574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科7属7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10.9%;珍稀濒危植物有4科5属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67种的7%。公园中经济植物可分为12类,分别是药用植物321种,用材树种65种,观赏植物60种,纤维植物41种,野生水果33种,油脂植物38种,饲料植物42种,鞣料植物42种,野菜植物25种,农药植物27种,芳香植物26种,淀粉植物23种,保健植物19种,染料植物13种,有毒植物10种,蜜源植物5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有野生高等植物454科3,818属35,112种。其中,苔藓植物151科602属3,045种;蕨类植物38科176属2,124种;裸子植物8科37属227种;被子植物257科3,003属29,716种。根据世界高等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数据,中国的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别占世界的18.8%、17.7%、22.2%和11.1%。中国高等植物特有属共212属,其中苔藓7属、蕨类2属、裸子植物7属、被子植物196属;特有种共17,439种,其中苔藓524种、蕨类840种、裸子植物115种、被子植物15,960种;特有种比例分别为17.2%、39.6%、50.7%和53.7%。因此,中国高等植物中国特有种的比例为49.7%,维管植物为52.8%,种子植物为53.7%。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科依次为:菊科(227属/2,315种)、禾本科(215/1,787)、豆科(141/1,631)、兰科(205/1,556)、唇形科(103/975)、毛茛科(38/957)、蔷薇科(53/954)、莎草科(32/871)、杜鹃花科(22/841)和茜草科(94/696)。特有属最多的前12个科依次为:苦苣苔科(26属)、菊科(18)、兰科(14)、唇形科(11)、伞形科(9)、十字花科(9)、夹竹桃科(6)、禾本科(6)、野牡丹科(5)、紫草科(4)、茜草科(4)和毛茛科(4)。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588种)、薹草属(Carex)(537)、黄芪属(Astragalus)(420)、马先蒿属(Pedicularis)(363)、紫堇属(Corydalis)(357)、报春花属(Primula)(310)、风毛菊属(Saussurea)(293)、柳属(Salix)(279)、凤仙花属(Impatiens)(274)和龙胆属(Gentiana)(255)。特有种最多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433种)、马先蒿属(283)、薹草属(273)、紫堇属(258)、黄芪属(237)、凤仙花属(234)、报春花属(222)、小檗属(Berberis)(209)、楼梯草属(Elatostema)(207)和风毛菊属(196)。物种数目超过5,000种的省区依次为:云南(15,900种)、四川(10,374)、西藏(7,629)、广西(7,399)、贵州(6,405)、广东(5,498)和台湾(5,290)。在17个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按物种多样性排序,中国略低于巴西,位列第四;按照物种特有比例排序,中国略高于菲律宾,位列第七。  相似文献   

12.
于飞  王洋  张岗岗  马剑敏 《生态学报》2023,43(6):2429-2439
黄河干流流量季节性变化和小浪底“调水调沙”形成了黄河河南段特殊的游荡型滩涂生态系统,为揭示游荡型黄河滩涂(嫩滩、二滩、高滩和大堤)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规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典型样方法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游荡型黄河滩涂开展群落学调查,利用149个草本层样方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种间联结性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90科289属445种,其中被子植物87科286属440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蕨类植物仅见1属2种。(2)不同滩涂生境优势种具有显著差异,且总体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为优势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呈斑块聚集分布,且为嫩滩和二滩亚优势种。(3)大堤物种多样性各指标取值最大,嫩滩次之,二滩和高滩较小。(4)χ2检验、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优势种种对种间联结性不强,各物种间相对独立。(5)二滩总体联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本地区维管植物共有58科、149属、22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属、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18种。从科、属、种三个层次对其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该区植物多样性贫乏;区系属的分化程度高;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无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临城小天池森林区被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北省临城小天池森林区属华北植物分布区 ,有被子植物 88科、30 1属、5 5 5种 (包括1 4变种 )。含 1 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 1 4科、30 5种。表征科有 7科 ,中国特有属 5属 6种 ;河北特有植物 7种。该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被子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共计有 98属、2 2 1种 ,占总属数的 37 6 9%、总种数的 4 6 92 % ) ;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和泛热带成分。数据说明小天池被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5.
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素锦  司剑华 《广西植物》2005,25(4):310-313,304
对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植物90科、298属、529种(包括变种)。其中,有裸子植物16种,被子植物488种,蕨类植物17种,苔藓类植物8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提出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4科44属6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50科589属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  相似文献   

17.
泗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泗洱自然保护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类群丰富;(2)优势科、属明显;(3)区系起源古老;(4)地理成分复杂;(5)种子植物区系在科和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温带性质,同时泛热带类型丰富;(6)保护区内植被具明显的过渡性质;(7)分化现象明显,中间类型和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18.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21科974属2 702种,裸子植物8科17属25种,被子植物172科860属2 381种,蕨类植物41科87属296种.该区的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种多,资源植物丰富.保护区内的植被由阔叶林、针叶林(舍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3个植被型组构成,植被垂直带谱可划分为常绿阅叶林带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  相似文献   

19.
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相邻保护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2013年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进行了3次全面踏查,并根据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设置样地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海陀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组成与分布类型,并将其与周边相邻4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比较,以明确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特点,为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00种,隶属于108科,429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19属28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2科407属869种。(2)保护区内区域单种属数达到249个,占总属数的58.0%,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的复杂性。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属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且温带性质的属是构成该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温带分布类型(8~14型)共281属,占总属数的78.3%。(3)对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4个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比例进行比较发现,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与纬度相似的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比例最为相似,同时也说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例与所处地理区域应有的植物区系组成比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千佛山自然保护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丰富,共153科767属2494种;(2)优势科、属明显;(3)区系起源古老;(4)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吴征镒划分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15大分布类型在千佛山均有分布;(5)种子植物区系在科和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温带性质,温带分布属475属,占总属数的61.9%;(6)特有属、种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