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是水产食品中的一种重要食物中毒菌,它在沿岸海水和海产动物体上都有广泛的分布,所以它又是海产动物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本文报告了该菌在青岛近岸海水和几种常见的水产食品上污染了该菌的情况,在检测方法上也进一步修定了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SAC)。调查发现青岛近岸海水中副溶血弧菌的出现率为68~463CFU/100ml,几种常见海产食品中平均含量值为745~6900CFU/100克,其中贝类含量最高达6900/100克。采用常用的选择培养基“TCBS”等与修定的“SAC”对该菌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表明“SAC”法较“TCBS”法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较高,两种方法X~2=4.28,P>0.05,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DH)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产品中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常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患病或者引起食物中毒。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hermotolerant direct hemolysin,TDH)是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围绕tdh基因在弧菌属中的广泛分布与传播、tdh基因的多样性及其表达调控、TDH的蛋白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TDH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了解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所引起的病症,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在食品卫生检验和食物中毒的标本检验中已成为常见菌,但目前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基,仅有选择性而缺乏鉴别力。在弧菌较少或杂菌较多的情况下,很难识别弧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上海市生食贝类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半定量风险评估。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为上海市主要的生食贝类水产品,调查显示贝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43.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基因Tdh+/Trh+在贝类水产品中的平均检出率为3.75%。对上海地区对生食贝类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膳食调查,并利用"Risk Ranger"软件对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半定量风险评估。上海市生食贝类消费人群比例为13.86%,生食贝类的食用频率平均2.4月/餐次,平均每餐消费生食贝类水产品为49.06 g/餐。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牡蛎/副溶血性弧菌(50)属于高度风险,醉泥螺/副溶血性弧菌(46)、象拔蚌/副溶血性弧菌(44)、北极贝/副溶血性弧菌(39)均属于中度风险,根据风险排序风险大小依次为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 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 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 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 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 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副溶血性弧菌(Vibri o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在海产品中广泛存在的嗜盐性细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传统检验方法检测周期长、特异性低,为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开发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HKMVPM),与国外同类产品KHVPM和TCBS在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HKMVPM显色培养基和KHVPM显色培养基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这3种培养基对天然污染样品的分离率高低顺序为HKMVPMKHVPMTCBS。显色培养基具有高检出率及高特异性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 经生化鉴定, 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 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 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殊生化试验的比较, 结果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与海产品分离株在溶血、脲酶及枸橼酸盐利用3个生化试验上存在差异, 而阿拉伯糖利用试验无差异, 这为根据生化性状研究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疏水网格滤膜法,直接定量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该方法包括4~5 h复苏步骤以使受损细胞得以修复,然后37℃下在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培养过夜后计数。从显色培养基上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确证试验,确证率大于98%。与传统MPN法比较,对经过冷藏、冷冻和热处理的样品进行检测时,新方法检出菌量明显高于MPN法(p0.01)。  相似文献   

10.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鉴定,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殊生化试验的比较,结果发现副溶血性弧茵临床分离株与海产品分离株在溶血、脲酶及枸橼酸盐利用3个生化试验上存在差异,而阿拉伯糖利用试验无差异,这为根据生化性状研究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蒡提取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蒡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80%乙醇分别浸提两个牛蒡品种柳川理想及黄肌牛蒡根的皮及去皮根,四种提取物分别命名为LP、LR、HP和HR。采用滤纸片扩散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筛选了四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时变抑菌研究了常温(25℃)和低温(4℃)下牛蒡提取物在无菌蒸馏水(DW)以及脑心浸汤(BHI)中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中LP的抑菌活性最好;经1000μL/mL LP提取液7小时处理,在4℃和25℃DW环境均未有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经各浓度提取液1天处理,在4℃和25℃BHI环境均未有副溶血性弧菌检出。LP对副溶血性弧菌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常造成水产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拮抗菌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菌产生抑制或竞争作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在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种类、产生拮抗物质的种类、筛选拮抗...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发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其在临床上主要引起3种疾病,即胃肠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着重介绍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毒力基因表达调控及常用的毒力表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苗苗  刘静雯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12-212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首次分离发现。作为一种食源性人鱼共患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在全球的河口、海洋和沿海广泛传播,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已跃居其它病原菌之首。副溶血性弧菌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水平转移逐渐改善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因而与其它所有致病微生物相比,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本文就副溶血性弧菌,特别是1996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O3:K6新血清型流行株(形成所谓的O3:K6大流行克隆Pandemic clone)的发现及流行特征、变异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的分布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3:K6大流行克隆的溯源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经口摄入感染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然而其进入人胃后的存活情况尚属研究空白。本研究将浓度为10~7 cfu/g的副溶血性弧菌接种于三文鱼和南美白对虾中,运用体外人胃仿生原位消化系统进行消化模拟,经过120 min后,测定食物排空率、胃部pH值变化及幽门排出食糜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三文鱼的胃排空滞后时间为60 min,南美白对虾为90 min,模拟消化120 min时,两种食糜均未完全排空。胃部pH值为(1.6±0.1),在食物摄入10 min后大幅上升,随着胃酸的不断分泌及食物的消化分解,其pH值开始下降,并保持在5.41左右。在食品消化120 min进入肠道后,副溶血性弧菌并没有完全被胃酸杀灭,对虾中该菌的存活率为(0.119±0.025)%,而三文鱼中存活率为(0.007±0.005)%。综上所述,副溶血性弧菌可随食物基质的消化分解通过胃排空进入肠道,从而躲避胃酸的杀灭并导致人体患病。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辽宁省近三年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2014?2016年共计317株食品中和临床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检测,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17株分离菌中均携带tlh基因,其中有50.5%的菌株携带tdh基因。167株临床分离株中158株携带tdh基因,检出率为94.6%。31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5株不能进行K分型,其他菌株共分为29个血清型,167株临床分离株中71.3%为血清型为O3:K6。150株食品分离株中8%为血清型O2:K28,6%为血清型O2:K3。31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36.9%。结论 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多携带tdh毒力基因,食品分离株毒力基因tdh、trh携带率低。临床分离株中O3:K6血清型菌株均携带tdh基因,且更易产生耐药。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菌株以携带tdh基因的O3:K6型菌株为主。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O2血清群为主要流行血清型。辽宁省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环境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的结构多样性。【方法】该研究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高通量方法,使用与高分辨率成像兼容的96孔微量滴定板,结合结构分析软件ISA-2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和结构,分析22株食品与22株临床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参数(生物体积、平均厚度、粗糙系数)。【结果】CLSM图像显示,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培养48h后能够形成3D结构,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临床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异同,发现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比环境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小,且同时携带tdh和trh两种毒力因子的菌株生物被膜变异性最小。凝聚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可以分为致密且表面光滑(39%)、斑驳且表面粗糙(27%)、疏松且表面坑洼(34%),临床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斑驳且表面粗糙的生物被膜,而环境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疏松且表面坑洼的生物被膜。【结论】该研究深入了解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传统检测方法与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劣,本实验室采用国标法、显色培养基+API20E法对50组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即样品S006、S043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其余样品未检出该菌。显色培养基+API20E法在检测时间和操作步骤方面要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鲑精蛋白对致病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E-98-202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CDC 2164)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ATCC 27562)的抑菌活性,本文分别测定了2000~4000 μg/mL浓度的鲑精蛋白对三种弧菌在TSB(大豆肉汤)+1.5%NaCl培养基中的生长抑制情况和对菌体的致死时间.试验结果表明,2000 μg/mL鲑精蛋白可有效抑制三种弧菌的生长,使霍乱弧菌48 h内完全死亡,使副溶血性弧菌数量从3.3×106 cfu/mL降至3.3×103 cfu/mL;3000 μg/mL的鲑精蛋白则可以在48h内完全杀死三种弧菌;4000 μg/mL的鲑精蛋白在12 h内使创伤弧菌总数从4.9×106 cfu/mL降至9.4×102 cfu/mL.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野生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组合胶体金纳米粒子(CP-AuNPs)为抗体标记探针,开发了一种基于双抗体夹心原理的可视化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梅子鱼、鲜虾、白蛤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