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海清  赵刚  汪文陆 《昆虫学报》1990,33(3):314-318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腹腺整体装片和切片进行了描述.腹腺分前、后两部分.“腹腺前部”有两类分泌细胞和一个中央腔.两类分泌细胞中,一类是圆形,个体较大;另一类细胞突起很长,具扁平的核.复盖于腹腺前部的体壁上有许多小管和一些感器,表明腹腺前部的分泌细胞产物可能是经体壁上的小管或者先贮存于中央腔中,再经体壁小管逸出体外.“腹腺后部”由大的椭圆形分泌细胞组成.根据腹腺前部紧贴于第Ⅴ腹节表皮层,而腹腺后部是可动的,并且复盖于腹腺后部的体壁上无排出小管,作者认为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释放入血淋巴中.腹腺前部及腹腺后部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有不同的机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黑胸散白蚁腹腺的形态学与细微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清  赵刚 《昆虫学报》1990,33(3):314-318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腹腺整体装片和切片进行了描述.腹腺分前、后两部分.“腹腺前部”有两类分泌细胞和一个中央腔.两类分泌细胞中,一类是圆形,个体较大;另一类细胞突起很长,具扁平的核.复盖于腹腺前部的体壁上有许多小管和一些感器,表明腹腺前部的分泌细胞产物可能是经体壁上的小管或者先贮存于中央腔中,再经体壁小管逸出体外.“腹腺后部”由大的椭圆形分泌细胞组成.根据腹腺前部紧贴于第Ⅴ腹节表皮层,而腹腺后部是可动的,并且复盖于腹腺后部的体壁上无排出小管,作者认为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释放入血淋巴中.腹腺前部及腹腺后部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有不同的机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中国腺水螨科Lebertiidae腺水螨属Lebertia腺水螨亚属Pilolebertia两新种拟刷毛腺水螨Lebertia(Pilole-bertia)pseudociliata sp.nov.和蓖齿毛腺水螨Lebertia( Pilolebertia)pectinata sp.nov.前者体壁具细致刻纹,E1具2毛状表皮突,P-Ⅱ腹毛长以及EpⅣ侧缘弧形等特征将之与其他种明显区分开;后者体壁具细致刻纹和具缘毛的P-Ⅱ腹毛可以将之与其他种类明显区分.文中对其腺毛和眼毛的体位特征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用显微及亚显微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雌体不同生理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抱卵蟹和流产蟹)腹肢的体壁结构变化和粘液腺发育特征。体壁的上皮细胞层常与粘液腺相连,粘液腺分泌物经导管穿过各层角膜排出。不同生理状况下中华绒螯蟹的腹肢体壁各角膜层结构的比例及致密度有明显的差异,粘液腺细胞及导管的数量不同,粘液腺与上皮细胞的连接程度也不同。粘液腺是否正常分泌、刚毛囊的开闭均与中华绒螯蟹的胚胎附着有关。比较研究发现,太湖抱卵蟹腹肢体腔内腺体比温州本地抱卵蟹腹肢内腺体发达,分泌的粘液也特别多。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腹肢组织结构、粘液腺的发育和分泌状况与胚胎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4)雌性生殖肢第1节着生2+2个圆锥形生殖棘;第2节背侧后端向后方突起,突起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像冰一样的透明结构;第3节末端爪简单,腹侧基部有一刺状突起。基于COⅠ基因开展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证明该新种的判定和分类地位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黄艾美耳球虫(Eimeria flavescens)的内生发育史,用不同接种剂量感染20只无球虫兔,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研究。共观察到4代裂殖生殖和1代配子生殖。每一代裂殖生殖阶段都含有2种类型的裂殖体:粗型和细型。第1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60~72h,主要位于空肠的腺上皮;第2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84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腺上皮;第3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96~120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第4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144~153h,位于结肠和盲肠的腺上皮。感染后167h,开始配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出现于感染后215h。本研究中对于裂殖生殖代数划分与文献报道不同,并观察到2种形态的裂殖体。  相似文献   

7.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生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继龙 《昆虫学报》1963,(3):282-291
本文内容是研究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全文分为雄性内部生殖器、雄性外部生殖器、雌性内部生殖器及雌性外部生殖器四部分。 粘虫的雄性内生殖器中, 有睾丸一对, 左右并列, 呈扁椭圆形, 外被紫红色睾丸膜; 输精管一对, 基部膨大成二对贮精囊; 射精管分成复射精管及单射精管两部分。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极为复杂, 第9腹节的背、腹板分别形成马鞍状的背兜及基腹弧; 第10腹节仅有其附肢特化成钩形突、颚形突和背兜侧突等; 抱握器占雄性外生殖器中的大部分, 其顶上角具长约1毫米的端刺一枚, 此为本种特征之一, 可以此与近似种区别; 阳茎由基部球状的阳茎囊和端部柄状的阳茎端组成, 内具内阳茎及角状器:雄性外生殖器中有关器官的肌肉来源亦作了叙述。 精液是以贮存于精球的方式授入雌体, 精球分为精球体、精球柄及系带三部分。 雌性内生殖器中, 卵巢为多滋式, 一对, 各由四个卵巢管组成, 两组卵巢管再与一对侧输卵管相连, 后者通入中输卵管中, 中输卵管后端连有外生殖腔, 其外方的开口是为产卵孔; 受精囊为长形梨状物, 分成主囊及副囊两部分, 两者在顶部愈合, 并由此发出受精管与外生殖腔相通, 在主囊顶端有受精囊腺; 附腺一对, 与附腺囊相连, 后者通入附腺主囊, 并由此开口入外生殖腔。雌性外生殖器是由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 前者复可分成囊导管、囊体及囊颈三部分, 其外方的开口为交配囊孔, 有导精管从囊颈连于外生殖腔; 产卵器由第8、9腹节组成, 非呈特殊构造。  相似文献   

8.
详细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在胚胎发育中体腔、肌肉、体壁、循环系统、丝腺、脂肪体和绛色细胞的发育过程,并总结了25℃下甜菜夜蛾胚胎发育的时间进度.体腔囊出现后,中胚层分为腹壁中胚层和背壁中胚层,前者将来形成体壁肌、脂肪体等,后者主要形成消化道外的肌肉层;腹壁中胚层与背壁中胚层交界处的细胞发育成成心细胞,随着背合的完成形成心脏,并与头部伸出的大动脉相接,形成背血管;胚胎发育到50h左右,体壁真皮细胞开始分泌含几丁质的表皮,幼虫孵化前,其体表布满脊突和刚毛;绛色细胞由胚体1~8腹节的外胚层部分细胞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内中华白蛉自体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实验室内中华白蛉自体生殖观察的结果。成蛉腹节背面第2—3节上的暗斑及胃内蛹便是羽化后尚未吸血白蛉的标志。而自体生殖的标志尚应在腹节内查见脂肪体,附腺含颗粒和正在发育着的卵泡。对自体生殖中华白蛉卵的形成与发育作了详细观察。它们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和附腺。在25℃±1℃下,早则在羽化5天后,卵可以成熟,第6天产卵。以动物的血饲白蛉的实验结果表明自体生殖白蛉产卵前一般无须吸血,少数吸血的可促进第二卵泡的发育,缩短第二次产卵期。根据实验室内羽化出两代从未吸过血的雌性中华白蛉159只全部呈现自体生殖的事实,作者认为陕北宜川和山西太原的中华白蛉是属于自体生殖品系。本文就自体生殖的有关问题结合文献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臭蜣螂体壁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红  陈茂生  孙久荣 《昆虫学报》2003,46(4):429-435
对臭蜣螂Copris ochus Motschulsky体壁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光镜观察。用伊红和马洛赖氏三色法染色可见体壁尤其在腹壁的折叠处及膜翅壁中存在着胶原纤维。鞘翅中有内腔,具皮细胞,鞘翅背部表皮下陷形成桥墩状结构以支撑加固鞘翅腔并减轻重量。膜翅的背腹壁之间也具有内腔和皮细胞,并充满油脂腺(经分析是棕脂肪细胞腺)及其分泌物。足的肌肉束中被大量棕脂肪细胞腺环绕。棕脂肪细胞的存在为周围器官提供所需能量,并有减轻重量和润滑的作用。体壁表面具有大量突起、刚毛及大量粗细不等的管道与其下相通,加上大量油脂腺及其分泌机能,为其体表的减粘特性提供了形态和化学基础。鞘翅内腔的结构可为建筑仿生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筛安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世君 《昆虫学报》1984,(2):226-228
在皖南山区,采集竹类蚧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筛安粉蚧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九华筛安粉蚧Serrolecanium jiuhuaensis新种(图1-5) 雌成虫 虫体呈长卵形,体长约8.5—5毫米,宽3—2.5毫米;全体褐色,体裸。充分老熟时全体硬化,尤其是腹部倒数1—4腹节高度硬化。触角2节,第1节环状;第2节长柱状,着生刚毛7—8根。盘腺有2种:即三孔腺与多孔腺。三孔腺全面分布于虫体背腹两面,但以体缘及亚缘区为多;多孔腺一般8格,不规则分布于腹末最后一节腹面。此外,虫体背腹两面亚缘区尚有少数简单盘孔分布。气门大型,气门口有不规则分布之三孔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关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雄成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的状况,本文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草地螟雄蛾的内外生殖器官及相关结构。草地螟雄蛾内外生殖器官集中于腹部第510腹节;内生殖器官位于510腹节;内生殖器官位于58腹节内腔中,由睾丸(testes)、贮精囊(seminal vesicle)、输精管(vas deferens)、附腺(accessory gland)和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s)组成;外生殖器官为腹部第9、10腹节的特化结构,包括抱握器(harpes)、背兜(tegumen)、基腹弧(vinculum)、钩形突(uncus)、颚形突(gnathos)、阳茎囊(aedeagal caecum)和阳茎(phallus)。外生殖器中抱握器的端刺(furcella)方向为雄蛾区别于其它种类的一个重要形态学特征。该研究首次明确了草地螟雄蛾的生殖系统结构,并为锥额野螟蛾属中种间分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的体长约0.6mm,腹部长度约0.3mm.雌蜂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生殖腔、受精囊及三种附腺)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成熟的卵巢由两条多滋式的卵巢管组成.两条成熟卵巢的端段细长,扭卷成一条疏松索,基部膨大,内脏贮存大量卵粒.成对的侧输卵管较短,分别开口于生殖腔后方的两侧,中输卵管缺如.受精囊呈梨形,开口于生殖腔后方.雌性生殖系统三种附腺中,第一种附腺是成对的,呈锤状,分别连接于生殖腔前方两侧;第二种附腺,腺体呈球状,其前端以短曲的小管通进膨大的贮腺囊,贮腺囊端部成柄状的弯曲小管,连接于产卵管的基部开口处.第三种附腺的腺体呈棒状,前端为细长的小管,开口于第二种附腺贮腺囊的前端.雄性生殖系统由成对的睪丸,输精管、贮精囊、附腺及单一的射精管组成.蛹的早期到后期至成虫期睾丸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4.
筛安粉蚧属一新种(同翅目:蚧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竹类蚧虫的工作中,发现筛安粉蚧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网孔筛安粉蚧Serrolecanium indocalmus 新种(图1—9) 雌成虫体长形,扁平,两侧平行;全体长约6毫米,宽2毫米;体全裸,无覆盖蜡被。口器较小,喙1节,位于前气门稍前之腹面中部。气门大型,前气门斜上方小管腺密集成扇形群分布,每个前气门外上方有一群,每群有45-50个;后气门之斜上方,小管腺密集成锥形群分布,每个后气门斜上方有一群,每群有28—30个;腺囊1对,位于第1、第2腹节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三角涡虫生殖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雌雄同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对其生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3种染色方法(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该类涡虫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雌、雄性生殖系均由生殖腺和生殖管道构成,雌性生殖腺包括卵巢、卵黄腺和交配囊,生殖管道包括输卵管、交配囊柄;雄性生殖腺主要是精巢,生殖管道包括输精囊、输精管、球腔、射精管4部分.交配囊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胞质强嗜碱性,胞核位于上皮基底面,游离面胞质呈现很多泡状结构;卵黄腺为单细胞腺,灯泡状,其核较小,位于柄部.因此,可以确定交配囊具有外分泌的功能;卵黄腺的数目存在周期性.  相似文献   

16.
文春根  吴浩彬  胡宝庆 《昆虫知识》2011,48(5):1465-1470
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6种蚌螨的腺毛和足爪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蚌螨的腺毛是由腺体、围腺片、刚毛和腺毛板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对弯弓蚌螨的连续切片的观察表明,腺体是从体表延伸至体腔的消化道附近,由此认为蚌螨的腺体是由体壁皮层细胞演化而来。蚌螨足末除了爪外,还观察到跗节端部背面或腹面有体壁突及刚毛,因此,蚌螨足的步行结构不是仅由爪形成的简单结构,而是由爪、跗节末端背突或腹垫和刚毛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技术分析了健康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正常体壁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显示, 健康仿刺参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正常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8.60±5.61)%、(26.70±6.82)%和(19.53±3.34)%, 其中全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3.97±4.86)%、(20.08±5.26)%和(15.42±2.61)%, 半甲基化水平分别为(4.63±3.59)%、(6.62±3.80)%和(4.11±2.08)%。“化皮病”仿刺参病变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和全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仿刺参体壁和“化皮病”仿刺参正常体壁(P<0.05), 健康仿刺参体壁与“化皮病”仿刺参正常体壁总甲基化水平和全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三者的半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 推测仿刺参体壁“化皮”与DNA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生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最大生殖个体的体长可达1.93mm;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0d、2.36d、1.40d、1.31d和1.0d;各成龄期平均产仔量为:(24.78±4.29)个、(19.1±2.42)个、(26.25±5.71)个、(27.62±2.72)个和(19.47±3.29)个;平均累计产仔量则为:(87±26)个、(159±39.5)个、(239±21.9)个、(130.9±36.1)个、(81.6±17.0)个。发头裸腹溞的最适生殖温度在25-30℃之间,25℃时其累计生殖量最大,为(239±21.9)个。生殖的极限温度最高约为38℃,生活的临界温度最高在40℃。温度低于11℃时发头裸腹溞已不适合进行孤雌生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h=7231.4t-1.6167。本文亦对同属中几个相近种的生殖能力及相关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多刺裸腹溞在不同盐度下的种群增长参数及其驯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5±1℃及小球藻、酵母、牛粪+稻草+沃土3种食物条件下,研究了多刺裸腹溞在海水盐度为2‰、3‰、4‰、6‰和淡水5个浓度下的种群增长参数.实验表明无论投喂何种食物,在淡水至4‰盐度范围内,多刺裸腹溞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无显著差异为0.725-1.070(d-1);净增殖率(Rn)以小球藻组平均数最高为55.13(ind.);世代时间(T)以酵母组最长,平均为5.38(d).6‰为多刺裸腹溞的生殖盐度上限.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其生殖的盐度上限可达9-10‰.  相似文献   

20.
3种中型蜘蛛卵袋形态特征与纤维组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球蛛科(Theridiidae)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tepidariorum)、肖蛸蛛科(Tetragnathidae)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及狼蛛科(Lycosidae)猴马蛛(Hippasa holmerae)3种中型蜘蛛卵袋的超微结构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观察。形态观察表明,这3种蜘蛛的卵袋形态各异,温室拟肥腹蛛卵袋一头尖,呈梨状;肩斑银鳞蛛卵袋呈扁平状;猴马蛛卵袋呈椭球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仅仅由一种均一直径的柱状腺丝组成,而另外2种蜘蛛卵袋外覆盖层主要由柱状腺丝与少量其他丝腺纺出的丝纤维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的丝纤维的氨基酸组成与具有保守性的其他种类蜘蛛柱状腺丝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这表明其可能含有新的丝心蛋白家族成员。本文根据氨基酸组成与扫描电镜的结果分析探讨了不同直径丝纤维的丝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