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广州市及黄埔区绿化委员会和黄埔区庙头村村委会的邀请,广东省生态学会组织近20名专家对位于广州市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古迹南海神庙附近的龙头山森林公园进行了3次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内容涉及生态、经济、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景观、植被、动物、水文、气象等方面。我们负责公园的生态经济方面的发展规划问题研究。1龙头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经济现状与问题龙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南岗镇和大沙镇交界区域,有大小山峰十余座,方圆2km2。主峰鸡冠山在南岗镇庙头村北面,海拔197.3m,是沿广(州)深(圳)大道的最…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21日,广州市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汇报会在黄埔区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黄埔区政府副区长陈康有主持会议。副区长朱国才,区人大副主任李新德,区政协副主席朱元生,广州市绿委办、林业局和黄埔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广东省生态学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教授梁苏祥、张社尧、王新成、钟晓青、周长久、王俊亭、梁丽华、李贞祥、岑赐环、梁少棉等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广东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山大学陈桂珠教授代表广东省生态学会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专家组作了“综谈广州市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的报告。广…  相似文献   

3.
《生态科学》1999,18(3):78
1999年7月16日,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广东科学馆召开座谈会,交流了一个月来的工作情况,交换了各专题小组的设想意见,提出了最近的工作安排。参加座谈会的有梁苏祥、张社尧、王新成、陈桂珠、梁丽华、林开成、陈守亚、古炎坤、苏星、何江华、丁培强等。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专家们的意见与课题的目标越来越接近。经讨论,初步明确了制定黄埔区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站在广州市大环境的高度来制定这个森林公园的规划,使龙头山一带成为广州市东郊的绿色长廊。其规划的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同等重…  相似文献   

4.
1999年8月27日,广东省生态学会在黄埔区绿委办召开了“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图”讨论会。会上印发了供讨论的“龙头山森林公园规划平面图”,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王绍增教授在会上作了设计“规划图”的说明。出席该讨论会的有:梁苏祥、王新成、李贞祥、王俊亭、梁丽华、张社尧、陈桂珠、张金泉、钟晓青、古炎坤、王绍增、冯娴慧、邱巧玲等专家、学者,广州林业局领导张绍新也应邀出席了讨论会。与会者本着加强规范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满足都市人民日益增长的回归大自然的渴求之原则,对“龙头山规划图”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1999年8月12日,广东省生态学会在广东科学馆召开了龙头山规划学术讨论会。梁苏祥、张社尧、陈桂珠、丁培强、张金泉、王绍增、王新成、李贞祥、王俊亭、梁丽华、周长久、钟晓青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社尧同志主持。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黄埔区绿委办李贞祥同志作了题为“关于加强龙头山山林保护及规划建设公园的探讨”的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陈桂珠教授作了题为“建立黄埔区龙头山森林公园是改善广州市生态环境的需要”的报告。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6.
《生态科学》1999,18(3):78
1999年6月16日,应广州地区绿委办和黄埔区绿委的邀请,广东省生态学会组织了生态学、林学、土壤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园林设计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一行16人,到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对龙头山进行了考察。之后,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一开始,广州地区绿委办领导梁苏祥同志指出,建设龙头山森林公园,应以保护生态为目的,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保护现有的地貌环境,开发利用其旅游观光的资源,使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座谈中,华南师范大学张金泉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古炎坤教授、王绍增教授、…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柏青  吴楚材  吴章文 《生态学报》2009,29(5):2749-2756
森林公园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载体.当前,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研究已成为中国森林生态学科研究中的一大亮点.较早地根据美国金融风暴以及中央土地流转政策等新形势,从总结分析中国森林公园的主要发展历程、产业经济态势和生态环境概况入手,对未来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判断.指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将推动森林公园的经营多样化,金融危机将推动森林公园更加注重近距离市场培育,城市化进程将加大人们对森林康体旅游产品的需求.同时,游憩冲击管理将成为森林公园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调节方式,环境资源特别是森林保健旅游资源、森林公园的生态补偿机制、森林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投资融资政策等将成为森林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重点.为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对森林公园的负面影响,用足用好国家土地新政策,必须及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体系,积极扶持民营森林旅游的开发建设,开展生态教育夯实森林旅游的内涵,谨防林权流转之后旅游地通货膨胀,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态技术加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体,是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将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划分为三大功能:美化功能、生态功能和保健功能,并总结了三大功能的评价方法,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对森林景观的三大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能更合理地利用森林公园资源,有利于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桂珠 《生态科学》1999,18(4):64-67
近年来广州市在“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方针指导下,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设龙头山森林公园,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1黄埔区龙头山基本概况1.1龙头山地理位置、面积及归属龙头山地处黄埔区中心,距大沙中心城约3km,广深公路1.2km。该山由10多个山峰组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西至大沙镇华坑村,东到南岗镇笔岗新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军  万志芳 《生态学报》2021,41(23):9543-9553
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对CNKI的158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发文数量及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演化,发展前沿和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经历了萌芽(1981-1990)、发展(1991-2005)和成熟(2006-至今)三个阶段;研究实力较为薄弱,未形成显著的作者中心,作者合作相对较少;研究机构合作较好,合作强度一般,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及其演变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及其效应研究;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研究;新业态、内涵化及高质量发展研究"五个阶段,当前和未来森林公园旅游研究将仍然紧紧围绕旅游者、风景区和产业发展三大核心展开,重点关注生态补偿、游客感知、环境影响、品牌塑造、高质量发展、发展创新,以及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经济、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和内涵的挖掘。研究指出,"生态旅游"统领林草旅游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蕴涵着深厚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前景乐观,应进一步强化研究的合作交流、挖掘研究的理论深度、完善研究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昆明西山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山是云南高原最大的断层湖泊滇池湖周的主要山体,其景观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滇池,也直接影响到景观生态过程.西山又是一个森林公园,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主要物种、景观结构都因人类的活动而处于变化之中.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支撑,结合航空遥感图片和野外调查结果研究西山的景观格局,为西山森林公园的管理、景观恢复与重建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1龙头山形态各异的奇石景观龙头山有星罗棋布的石块出露地表,而且这些石块有似禽、似兽、似物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小如鹅卵,大为巨砾,并根据石块像形起了名字,如龙山睡佛、龙王点将台、龙王试剑石、龙头石、龙爪石、龙头赤壁、龙枕、龙牙吐翠、巨龙朝南海、神仙脚印、神掌等。同时,还给予一些石块编写了神话传说。使这些石块披上了神秘色彩,被誉为奇石景观,确实到此一游,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将一览无遗。2奇石景观的形成原因关于龙头山奇石景观的形成原因,有种种神话传说,如当地居民就流传着这些石头是当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赶…  相似文献   

13.
一、龙头山生态公园的规划原则1.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生态保护区,不在区内搞大型建筑(仅建几个路边草亭和在最高峰建一个览江亭),不在区内开挖汽车路。对于原有植被,80%以上要封山育林,促使尽快向南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演进,仅在必要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植被改造。要特别注意森林防火。2.用地范围以生态保护区(山地)为主,在山南补充一些坡地和少量平地以利开展活动。3.公园特色是广州市区少有的次生原始林和花岗岩石蛋的自然景观。公园的建筑应是岭南传统民族风格。公园的植物应以本地植物为主,仅在重点地段适当点缀一些外来…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 实施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不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积累, 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 提出了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保护红线为核心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成。并进一步将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区分为陆地重点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海洋重点功能区(包括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特殊保护海岛、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渔业水域等); 将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区分为陆地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土地沙化区、水土流失区、石漠化区、盐渍化区)和海洋生态敏感/脆弱区(海岸带自然岸线、红树林、重要河口、重要砂质岸线、沙源保护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 禁止开发区则包含了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等类型。基于国家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最新要求, 提出了分级划定、分类管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管控思路与措施, 按照管理分级和围绕生态功能保护来确定具体管控措施, 旨在为增强生态保护效果,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何舸 《生态科学》2015,34(6):163-169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重要途径。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为例, 利用RS 和GIS 技术, 对沿海新区城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对区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高度、中度和轻度敏感区, 分别占总面积的48.1%、7.4%和44.5%。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构建“一核、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 并将全区划分为5 个生态功能区, 分别提出相应的发展指引, 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山水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金龙  王佩  顾康康  汪勇政 《生态学报》2016,36(23):7804-7813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建设用地开发策略,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庆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3类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将极重要生态用地与相关法规、标准及政策所规定的禁建区作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基于可建设用地生态影响及开发潜力评价,将建设用地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以及禁止发展区,并提出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科学》1999,18(3):79
1999年7月22日,广东省生态学会根据7月16日座谈会的部署,组织对龙头山大环境进行生态考察。参加这次考察活动的专家、学者有:古炎坤、张金泉、黄少敏(华师大)、陈初生(暨大)、丁培强、钟晓青(中山大学)、何江华、张社尧、周长久(学会秘书处)、杨致锐(广州市绿委)、李贞祥(黄埔区绿委),以及庙头村的张沃兴、岑赐怀、张惠标、张保基等同志。是日,党中央发出了解决和处理“法轮大法研究会”的战斗号令,给考察队员予极大的鼓舞!我们生态科技工作者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表示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专家们认为…  相似文献   

18.
陈卓雅  郭泺  薛达元 《生态科学》2015,34(1):97-102
运用GIS 技术, 基于新县2012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 选取河流水库、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5 个有针对性的生态因子, 采用因子矢量叠加的方法, 对新县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按敏感度高低将新县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 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为新县土地利用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 新县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 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5.12%、16.84%、3.45%、4.59%, 新县生态敏感性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19.
钟乐  王伟峰  龚鹏  古新仁 《生态科学》2017,36(1):224-230
森林声景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关系到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 也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及景观林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声景资源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2 个因素23 个指标, 明确了各指标的内涵,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参照国家标准和现有旅游资源评价、生态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 建立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指标的特性与评价依据来源, 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并制定了评价结果对应的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20.
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生态福利供给的载体之一,具有带动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教育以及游憩、康养的复合功能,是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从生态福利的概念出发,结合系统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构建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福利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确定了生态福利供给系统内部要素的递阶结构,从ISM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福利供给系统表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健康(S01),心理健康(S02),地方感(S04)等8个内部要素;表层影响因素直接关系森林公园生态福利的供给。(2)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福利供给系统中层影响因素包括21个内部因素;中层影响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表层因素,对其中可人为控制的因素进行干预是提高生态福利供给的重要路径之一。(3)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福利供给系统深层影响因素包括游步道总数(S09),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S14),林业相关科研和教育的投入(S16),环境建设与保护投入(S27),当年植树造林面积(S30)五个内部因素;深层影响因素具有多途径影响性和可控性,对其进行规划是国家森林公园提供高质量生态福利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