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来自西北地区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一件鸵鸟化石,该标本包括鸵鸟的部分颈椎以及气管,由于缺乏物种级别的鉴定特征,被暂定为鸵鸟(Struthiosp.)。新标本还保留了平齿三趾马(Hipparionplatyodus)的部分头骨。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该鸵鸟骨骼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探讨临夏鸵鸟的埋藏条件和古气候背景。在鸵鸟化石的一个脱矿化的骨碎片中发现了软组织(内源性血管和红细胞的化石残留)。同时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成像显示,化石组织切片中存在显著的细菌改变(骨侵蚀现象)。这是中新世临夏盆地脊椎动物遗体中软组织的首次报道。通过相关的地质和沉积学证据与新的古生物数据相结合,认为季风气候可能是造成鸟类化石早期埋葬期间微生物侵蚀的原因,接下来延续了8Ma左右的盆地剧烈的干旱化作用,导致了微生物活动的停止,并进一步导致了成岩作用后期孔隙方解石的沉淀。这项工作显示出跨学科(包括形态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软组织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柳树组的中新世晚期的动物群更替、气候和分子保存。  相似文献   

2.
<正>Christiansen和Mazák(黄骥)发表的所谓"柯氏猎豹"的论文(PNAS,2009,106:512-515)因化石涉嫌造假,此前已被质疑(Stone,2010,Science,330:1740-1741;Deng and Qiu,2011,Science,331:1137;邓涛,2011,古脊椎动物学报,49:362-364)。最近我们与黄骥共同检查了该件头骨化石,已证实其严重的造假情况:左右颧弓由几段肋骨冒充,  相似文献   

3.
对"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 Hou et al.,2005"骨架和蛋壳化石的重新观察表明,其骨架和蛋壳化石的一些特征有悖于鸵鸟(Struthio)的特征,因此将"临夏鸵鸟"建立一新属:东方鸵鸟Orientornis gen.nov.以区别于Struthio,并修订了属的特征;修订后的鸵鸟科化石包括:Namornis,Diamantornis,Struthio,Orientornis gen.nov.4属。  相似文献   

4.
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地区发现了一件晚侏罗世的单根羽毛印痕化石,这根距今约1.5亿年的羽毛揭开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祖鸟"(Archaeopteryx)这一化石名称广为传扬的序幕,而"始祖鸟"的真正登场则是以1861年第一件骨骼标本即伦敦标本的发现为标志.1861年正是《物种起源》发表后的第二年,这件既有爬行类又有鸟类特征的过渡类型标本成为支持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伦敦标本随之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5.
报道并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间乌米兽(Urmiatherium intermedium)头骨化石新材料,该材料产自柳树组上部,属于晚中新世晚期杨家山动物群。中间乌米兽是一种大型的晚中新世牛科动物,角心特化,短且呈薄板状,并且在基部相互靠近。在角心前后方的额骨和顶骨上,发育大片赘生骨疣,这些骨疣与角心一起,合称角器。20世纪初,步林报道了中国北方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量中间乌米兽化石,包括产自山西保德和甘肃庆阳的20多件头骨以及很多破碎的齿列和骨骼。本文报道的乌米兽头骨化石是乌米兽在甘肃临夏盆地的首次发现,将其在中国北方的分布向西扩展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带。乌米兽被普遍认为与近旋角羊(Plesiaddax)、和政羊(Hezhengia)和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等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其系统发育地位仍存有争议。相比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乌米兽的分布较广,从伊朗至中国北方都有分布,但它鲜与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伴生。在临夏盆地,与其伴生的牛科动物目前仅发现中华羚(Sinotragus)一种。  相似文献   

6.
初识临夏     
正甘肃省的临夏盆地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世界上新生代晚期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并且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建立起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国家地质公园。为了对这里珍贵的化石材料进行研究,我们无数次前往临夏,开展野外调查,观察化石标本,也不断为当地的科学普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每年都会重返临夏地区,但我对自己20年前的第一次考察依然记忆犹新。那是在1998年的秋天,我们奔赴甘肃,除了工作重点的临夏盆地,还要考察兰州、酒泉和玉  相似文献   

7.
山东临朐雉类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东临朐山旺组中出产的几件鸟类化石的新材料。从标本保存的骨骼特征看,这些化石应属一个个体,且与山旺组中先前出产的雉科鸟类——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shanwanensis Yeh)近似,但又不完全一样,被鉴定为似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cf. shanwanensis Yeh).  相似文献   

8.
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科化石材料,命名了强中兽属一新种———李氏强中兽(Harpagolestesleeisp.nov.)。该种P4后附尖非常发育、向颊侧突出;M2的原尖长,前端偏于舌侧、后端偏于颊侧,冠面轮廓近于长方形。报道了东方强中兽(Harpagolestesorientalis)的第一件下颌标本,并对该种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描述的一个厚中兽未定种(Pachyaenasp.)可能是该属已知最晚的代表。还鉴定出两件Mongolestes属的标本及一件属种未定的中兽科化石。  相似文献   

9.
周忠和 《化石》1993,(4):6-7
始祖鸟会飞吗?这是一个自从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古老话题,最近一些年,由于人们对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问题兴趣的陡然增加,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内将人们多少年来从各个角度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证据罗列出来实在是不现实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从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不平凡的问世经历开始说起吧。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至今,人们已总共发现了六件骨架和一件羽毛标本。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这么些标本,这本身已足以说明其珍贵的程度。有趣的还不止于这些。亲爱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真正的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其实早在1855年就已被人发现。遗憾的是,这本该成为“第一”的标本由于时运不佳,当  相似文献   

10.
临夏盆地已知的大唇犀(Chilotherium属)共有3种,C.primigenius,C.anderssoni和C.wimani。其中,C.wimani是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中的优势种类,在临夏盆地的柳树组中部和上部的各个化石地点均有出土,时代为晚中新世中期。该种下颌主要特征表现在联合部强烈地横向扩展和i2巨大且内刃上翻。本文所述标本为一件带畸形牙齿的C.wimani亚成年下颌,年龄约9岁,个体中等大小,其特征与C.anderssoni相差较大,而与C.wimani完全一致。其畸形之处表现在左、右两侧的p4为异常状态,并且在左侧还保留有dp4。左p4前后内外倒转,且下三角座仅为一锥形牙尖形态;右p4不仅内外反转,而且下三角座完全退失。这件标本从病因来看,左dp4的滞留很可能是左p4牙胚的不正常发育造成的,而左、右p4的畸形生长很可能是生物体遗传因素和营养不良共同造成的。C.wimani的数量庞大,种间和种内竞争都很激烈。牙齿的畸形影响了上下牙的咬合状况,在环境恶劣、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功能劣势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