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南岛的植被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由于地形的作用,水热条件差异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其他为落叶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及灌丛、草原等;沿海岸还有红树林及砂生植被。人工植被中的经济林发达。根据本岛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分布等特点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一致性,在“华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的基础上,将本岛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地带,4个植被区和9个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了植被的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2.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6.
朱华 《广西植物》2019,39(1):62-70
大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鲜为人知,至今仍无系统研究资料。该文依据数次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介绍了东南亚植被的研究情况和文献资料以及对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分类和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大陆东南亚地区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风林(季雨林)、干旱刺灌丛/萨王纳植被。其中,针叶林植被型包括温性针叶林和热性针叶林二个植被亚型;针阔混交林包括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二个亚型;热带雨林植被型包括热带低地常绿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及泥炭沼泽森林四个植被亚型。该文还对大陆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历史、植被分类系统、类型特征及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元福 《生态学报》1987,7(3):238-245
经过1981—1983年231灯次诱虫结果,初步查明了尖峰岭的天蛾有63种(含未定名者14种),占全国种类的48%,可见热带林区天蛾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种类虽多,但种群虫口数量少。本科优势种群和中等种群为数很少,而小种群特多。成虫出现动态,按月计有1至11个月不等,而虫口数量以3、4、5三个月为最多。其空间分布,种类多少的次序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而虫口数量多少的次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各种天蛾分布范围,有1至4个森林植被类型不等,凡生态分布宽的种类,其种群虫口数量亦大。尖峰岭天蛾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占优势,广东白肩天蛾为海南地方特有种。所得天蛾种类,与林业有关者占61%。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霸王岭垂直带热带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余世孝  臧润国  蒋有绪 《生态学报》2001,21(9):1438-1443
以常用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新近提出的两个非参数指数(Chao多样性指数和二阶刀切法多样性指数),计测了海南岛霸王岭垂直带上不同植被类型(包括热带低山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云雾林、热带山地矮林)的物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模拟绘制了整个梯度的多样性变化谱.总体而言,样带下部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上部,或者说热带低山雨林与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热带云雾林与热带山地矮林,而南部稍高于北部.这种基于插值方法的空间分析技术为探索植被结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以热带山地雨林为主,在沟谷地形环境中分布着更具雨林特色的块状热带山地沟谷雨林。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山峰处,局部分布有山地苔藓林或山顶矮林。本文通过植被类型的划分、群落分析,讨论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环境条件、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特点,初步调查记述了长臂猿行为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保护区内仍属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优良的森林环境为长臂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该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类人猿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研究,不仅对植被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而且对长臂猿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作为植物群落生态学与高级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结合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九龙山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北纬28˚21′,东经118˚52′。土地面积约75km2。主峰海拔1724m。植物种类丰富,初步统计约有种子植物143科、584属、1149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组成为主。本文用数值分类NTS专用软件在IBM—PC型计算机进行数值分类。主要有6个植被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针叶林和竹林。常绿阔叶林为本区地带性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本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2.
广东季雨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被。并且,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也不会有季雨林发育。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榕树+香蒲桃+野苹婆(Ficus microcarpa+Syzygium odoratum+Sterculia lanceolata)群落等类型不是季雨林,而是热带季节雨林,属广义的热带雨林范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四个考古地点的孢粉分析资料,指出呼伦贝尔盟东部地区,在11400±230年前,不仅湖沼棋布,而且生长着由松、榆、椴、胡桃等组成的繁茂的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公元前1700年,昭乌达盟敖汗旗一带,分布着暖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从花粉分析说明那时的人类已摆脱了单纯狩猎,开始种植作物、饲养动物。自晚更新世以来,内蒙古植被由混交林向草原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生态系列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随环境条件递变而变化的分析,反映出在一较短的水平距离内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并通过群落生态学方法的分析,说明尖峰岭地区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群落外貌等方面都具有较典型的热带性质,但在群落的结构方面则比典型的热带雨林逊色,说明它是地处热带北缘和在季风气候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用重要值方法来描述热带植物群落,其结果较为理想。研究该地区热带植被的特点,对认识、了解我国的热带植被和经营热带林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海南岛尖峰岭各植被类型特征及分布,其分布是决定海拔与水热状况的变化。文中试用气候指标确立我国热带地区植被类型随海拔变化的模式,建立了指数、线性方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我国热带植被类型生境特点的认识,对合理利用和经营,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ZHU Hua 《Plant Diversity》2007,29(4):377-387
Xishuangbanna of southern Yunnan is a region of extremely interest to biologists and also a hotspo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It is located in a transitional zone from tropical Southeast Asia to temperate East Asia biogeographically.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vegetation types of Xishuangbanna and suggested 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updated study result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 By combining physiognomic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ecological performances and habitats , the primary forest vegetation in Xishuangbanna can be organized into four main vegetation types: tropical rain forest, tropical seasonal moist forest,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subtypes , i. 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the lowlands and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on higher elevations.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this region shows similar forest profile and physiog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equatorial lowland rain forests and is a type of world tropical rain forest. Because of conspicuous similarity 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is a type of tropical Asian rain forest . However , since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occurs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SE Asia, it differs from ty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s in equatorial areas in maintaining some deciduous trees in the canopy layer , fewer megaphanerophytes and epiphytes but more abundant lianas and more plants with microphyll . It is a type of semi-evergreen rain forest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tropical zone . The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occurs in wet montane habitats and is similar to the lower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equatorial Asia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physiognomy . It is a variety of lower montane rain forests at the northern tropical edge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 The tropical seasonal moist forest occurs on middle and upper limestone mountains and is similar to the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f the region in physiognomy, but i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The monsoo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is a 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strong monsoon climate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transitional vegetation type between tropical rain forest and savanna in physiognomy and distribution. The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is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 in mountain areas . It is dominated by the tree species of Fagaceae , Euphorbiaceae , Theaceae and Lauraceae in majority. It differs from the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lack of epiphytes and having more abundant lianas and plants with compound leaves .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distinct vegetation typ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ainland southeastern Asia controlling by a strong monsoon climate, based on its floristic and physiognom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