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20-825
本文对节腹泥蜂族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该族目前世界已知2属911种。文中对该族的分类研究简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要概述,并对种类的地理分布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成华  汤敬杉   《广西植物》1991,11(2):141-145
倭竹族隶于禾本科之竹亚科。本族计有10属约15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季风带的印度、越南、中国及日本等国,我国产8属约120种,占该族全部属种的80%。其中唐竹属、短穗竹属、筇竹属、八月竹属等均为我国所特产,唐竹属1种早期引入日本栽培,倭竹属、大节竹属、方竹属、刚竹属等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只有少数种分布于其它国家,业平竹属和阴阳竹属为日本特产。 刚竹属计有70种之多,我国产50种以上,是本族中种类最多的属,其中有许多种类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用途多、产量大。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毛竹,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鉴别竹类植物.了解竹类植物的演化关系。使竹类植物的系统安排更加合理都是有益的。倭竹族的花序属于假花序.与真花序相比较属于原始类型。本族中花序轴反复分枝.具有极多小穗的短穗竹属,业平竹属等是比较原始的,大节竹属、唐竹属的花序简化、花序轴不分枝或仅有少数分枝,含小穗数很少是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马蹄香属营养器官解剖及其分类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蹄香属Saruma Oliv.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该属植物叶片宏观结构;叶表皮和叶表面的微观结构;叶柄和茎的初生结构特征与次生结构特征,并与近缘属植物细辛属Asarum L.的解剖学资料作了比较研究,发现两属的叶形均为心形;叶脉都是掌状脉序;叶沿无齿都具毛;且都是单毛;气孔器都是“毛茛科”型;叶柄维管束都呈“V”字形排列;从近轴端到远轴端都是呈3-4-4束的变化;茎的初生结构  相似文献   

5.
模糊聚类分析在中国伞形科当归亚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伞形科前胡族当归亚族上属间界线划分的分歧,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形态方面以属为分类单位,定量阐明了属间亲缘关系。化学方面,以裂解-气相色谱信息为分类依据肉获得的27个种的数据揭示了当归亚族中属间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当归属和在中国分布的山芹属与广义当归属类群相近,并显示了东北长鞘当归和骨缘当归是一个较特殊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竹蜓)类Quasifusulina旋壁超微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电镜观察表明,Quasifusulina旋壁的主要部分系由许多近等轴的方解石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规律地叠置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垂直于壳表、彼此相邻的方解石复合体。尽管其光学特征与蜂巢层和透明层颇为相似,但从构成旋壁的方解石微粒的形状、大小及排列和定向方式来看,Quasi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既明显地有别于典型的蜂巢层,也不同于典型的透明层。为便于描述,作者建议将Quasifusulina旋壁的这种特殊构造称为“原蜂巢层”(prokeriotheca)。 根据电镜观察,Quasifusulina旋壁由原蜂巢层及不连续的内疏松层构成,它可能代表了?类有孔虫中一种独特的旋壁类型。这种旋壁构造在?类动物的分类及演化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野牡丹族数量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星  林有润   《广西植物》1995,15(1):13-17
用UPGMA聚合法对野牡丹族的42个性状进行R分析和对该族华南及台湾地区15个分类群进行Q分析.R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性状之间相关进化及性状与分类群之间相关进化的规律性.Q分析对这些分类群的分类系统做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其结论与经典分类基本吻合.Q分析的结果还支持将台湾产的耳药花并入野牡丹属。  相似文献   

8.
对国产姜科(Zingiberaceae)14属28种植物的根进行了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姜科植物的根由外到内均可分为表皮、皮层及维管柱.(2)表皮:一般均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大多具表皮毛,表皮细胞轻度木质化.(3)皮层: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基本组织,细胞层数较多,少的有15~16层,多的达45层;根据皮层的细胞特点及位置可将皮层分为从内到外的外皮层、中皮层和内皮层.其中:外皮层由1~9层不等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无间隙,胞壁略栓质化;构成中皮层的细胞或为大型薄壁细胞,细胞不规则,含少量淀粉粒;或为大中型、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含大量淀粉粒、方晶等晶体;或为小型薄壁细胞,一般圆形至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中皮层均有油细胞分布;内皮层均由一层细胞构成,大多数具U-形增厚.(4)维管柱:一般由中柱鞘、维管组织和髓组成.其中:中柱鞘由一层与内皮层平行排列的薄壁细胞构成,细胞略切向延长;木质部脊数为多原型;一般具髓,但髓在组织构成和后含物的有无方面存在差异.(5)本研究结果支持依据分子证据将原姜科4族划分为2亚科的结论,但对其各亚科所涵盖的族和属的范围不完全支持,特别是不支持将原姜花族、舞花姜族和姜族放在一起称为姜亚科的观点;在族级水平方面,姜属植物根在上述特征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其它类群界限清楚,因而根的解剖学特征也倾向于支持姜族独立.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族的形态演化与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演化形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研究了中国小麦族的分类和属 间的亲缘关系。 小麦族的穗状花序可认为由雀麦族的圆锥花序和短柄草族的总状花序演化而来,演化路 线可归纳为:1.圆锥花序的各级花序柄缩短直接形成圆锥穗状花序,具不定数小穗或假单生小穗,其颖与外稃的中线及小穗轴不在同一面上。2.圆锥花序简化为总状花序后小穗柄再缩短,形成简单穗状花序,具真单生小穗,其颖、稃的中线与小穗轴处于同一面上。 3.聚伞圆锥花序简缩为聚伞穗状花序,具三联小穗,其居中小穗的颖位于外稃的背面,侧小穗的颖位于外稃 的侧面。据此,根据小麦族颖、外稃的形态和其它性状、生境、分布,国产的和引种的小麦族植物可分为13个属(赖草属、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偃麦草属、山羊草属、小麦属、冰草属、旱麦草属、黑麦属、簇毛麦属、新麦草属、大麦属和猬草属),本文主要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香豆素的^1H—NMR检测及其在阿魏亚族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HNMR法检测中国阿魏亚族(FerulineaeDrude)8属27种3变种根部乙醚提取物的香豆素成分类型,其中主要为线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Ⅰ)和角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Ⅳ),线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Ⅲ)和角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Ⅱ)较少。据此,将8属分成4类:(1)阿魏属(FerulaL.)、球根阿魏属(SchumanniaKuntze)、簇花芹属(SoranthusLedeb.)和伊犁芹属(TalasiaKorov.)未测出(不含)香豆素;(2)弓翅芹属(ArcuatopterusShehetShan)和川明参属(ChuanminshenShehetShan)含Ⅰ类;(3)胀果芹属(PhlojodicarpusTurcz.exBes.)含Ⅳ类;(4)前胡属(PeucedanumL.)含Ⅰ类和Ⅳ类。上述结果支持将球根阿魏、簇花芹和伊犁芹3个属并入阿魏属,另3个寡种属与前胡属关系最密切。所分析的前胡属17种2变种可分成5组,其中不含香豆素的剌尖前胡和含Ⅲ类香豆素的紫花前胡及其变种最特殊,支持将它们分出前胡属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百合科(狭义)各属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该科植物集中分布于泛北极域,属于北温带的科。该科所有的9个属,只在东亚区全部有分布,而且该区具有百合科(狭义)植物各系统演化阶段的类群,因此,东亚区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其中百合族所包括的5个属(贝母属、百合属、大百合属、豹子花属和假百合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至喜马拉雅地区,其分布区均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重叠,表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百合族的多样化中心。百合族是百合科(狭义)的核心部分。因而认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研究百合科(狭义)植物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种类的统计分析表明,伊朗-土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说明伊朗-土兰区是该科的多度中心.文中还从一些属(贝母属、大百合属、顶冰花属和洼瓣花属)内种的分布,提出可作为划分某些植物区的依据。而且,还从假百合属的分布,阐明中国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亲缘。  相似文献   

12.
栝楼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栝楼属Trichosanthes 31种1变种,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为3孔沟型,外壁表面纹饰可分为四个类型,即:疣状或皱波状(小苞组),粗网状(大苞组),细网状或光滑(叶苞组),近光滑或皱波状(王瓜组)。这四个类型的划分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可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依据之一。花粉特征支持将叶苞组分为叶苞亚组和柔毛亚组,如叶苞亚组有明显的沟,而柔毛亚组没有。  相似文献   

13.
兰靛果忍冬的果实解剖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88,8(4):203-206
本文对兰靛果忍冬的果实做了解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其果实并非浆果, 乃系由整个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发育成的浆果状复果。即参与果实形成的有两个小苞片, 两个萼简及两个子房, 此种果实又为复果提供了一种新的类型。 由于兰靛果忍冬果实的改变, 作者认为有必要将其由忍冬属分出, 另立兰靛果属(Metalonicera M.Wang et A.G.Gu, gen.nov.)。  相似文献   

14.
球壳孢目真菌DNAGC含量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十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榆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榆属(Ulmus L.)5个组中19个种的花粉形态,并对我国具有的4组15种进行了统计学观测,对个别种的花粉外壁作了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该属花粉萌发孔为4—7个,因种而异,分别为4—5、4—6和4—7孔。不同孔数的花粉含量存在差异。花粉外壁纹饰可区分为疣状、条块状、脑纹状、粗拟网状和细拟网状等5种主要类型。外壁超微结构表明,该属花粉无典型柱状层的分化。并就一些属内有关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试谈我国鹅膏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00,19(3):435-440
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中,国内外菌物学家对我国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大量采集和分类研究。迄今为止,在菌物学文献中已为我国记载了近100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鹅膏菌,然而,其中许多是原描述于欧洲或北美的种类,它们在我国是否确有分布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近几年来,作者对采自我国的部分鹅膏菌标本与欧美相似种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虽在外貌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部结构上却有较大差别,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也同样存在差异。若把它们作为同一分类单元处理似不恰当。我国幅员辽阔,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众多与鹅膏菌形成外生菌根的树种为我国、东亚或东南亚的特有种,在它们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可能形成了不少特殊或亚洲的特有鹅膏菌。为能如实反映我国鹅膏菌的生物多样性,首先必须加强野外调查,在野外对子实体的形态及各部位的颜色进行仔细而准确的描述、拍照和绘图;其次对干燥良好的标本进行可靠的形态学、解剖学研究;此外,比较研究欧美相似种的标本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在我国蘑菇目(Agaricales)其它类群的分类研究中可能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斜翼属叶和茎的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 《云南植物研究》1995,17(4):439-444
斜翼属(Plagiopteron)具有奇异的性状组合,与该属有关的类群有3个亚纲10个目的17个科。斜翼具曲行羽状脉,较高级脉发育至四级脉,网眼发育不完善,盲脉2-3次分枝:气孔器近环列型或无规则型,限于下表皮;异面叶,中脉维管束由3束组成,主要两束的韧皮部相向排列,二者旁边有一附属维管束;叶柄维管束圆形,具胶丝。木材管孔唯一,散生,径向直径52.5-97.5μm,导管分子长234-918μm,具单穿孔板,异管具具缘纹孔,互列,导管内无内含物及侵填体;纤维管胞;轴向薄壁组织极稀,傍管型;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2-6细胞宽,异型。综合的解剖学特征支持斜翼科的建立,但该科与所有相关类群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仅与卫矛科、牛儿苗目、和大戟科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9.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 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 10M_1 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相似文献   

20.
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网翅蝗科5属5种蝗虫前肠形态结构及其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属之间主要差异在ZⅡ,ZⅣ脊列数不同,ZⅡ脊上齿行数及ZⅣ是否具骨化面及骨化面形状等。同时还可看出网翅蝗科有与斑腿蝗科和斑翅蝗科相似的结构,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