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因芯片技术是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 (Genomi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 ,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 ,对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 ,大规模获取相关生物信息。该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表达谱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和预测、DNA测序、药物筛选、检测筛选耐药基因、微生物菌种鉴定及致病机制研究等。着重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可以大量、快捷地检测出细菌耐药性菌株以及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基因的突变 ,由于其在检测中的高效率 ,因此要优越于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平行化等优点,在病原细菌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细菌适宜的靶基因是芯片制备的关键之一。用细菌核糖体基因做靶基因的芯片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基因组信息及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包括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等具有较好种属特异性的细菌基因不断被发现,为芯片技术检测病原细菌提供了更多特异的靶基因,使检测结果更加灵敏、准确,在病原细菌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基因芯片技术是新生代的生物技术,具有大规模平行处理生命信息的能力.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特点,因此成为探究功能基因组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甘蔗是世界上急需研发的重要能源作物,基因芯片对甘蔗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介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制备过程,并着重阐述了在甘蔗抗旱、抗病、基因表达和miR-NA鉴定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几种基因芯片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芯片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将成为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基因表达研究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 ,从 2 5到 8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芯片和长度从数百到几千个碱基的cDNA阵列。不同技术平台的存在 ,为芯片资料的利用和芯片领域的标准化分析带来了困难。通过对不同技术平台的研究比较 ,短的和长的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望成为将来主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细菌基因鉴定、致病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表达谱分析、DNA测序和药物筛选等。现介绍基因芯片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应用于检测肠道致病菌的3个方面:结合多重PCR对致病菌的毒力因子或者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直接检测细菌的DNA或者RNA;以致病细菌核糖体RNA作为检测的靶基因同时检测多种肠道致病菌。由于其检测的高效率,该技术要优于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因芯片技术是鉴别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全面、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阐明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成分等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5,(3)
许多细菌多糖中都存在氧乙酰基,氧乙酰化修饰发生在多糖合成后,对细菌功能和免疫原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就细菌多糖合成机制及氧乙酰化修饰多糖机理,氧乙酰基对细菌荚膜多糖免疫原性的影响,细菌性疫苗中氧乙酰基质控,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氧乙酰基漂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高产头孢菌素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对其耐药的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是引起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产KPC细菌呈世界范围流行趋势,且其感染死亡率高,故需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感染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从1983年AMSEL临床评价开始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仍然病因不明.大量资料显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流产、低体重儿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人们不断在各自研究领域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进行研究,有了更多新的发现.以下综述了细胞因子、基因、唾液酸酶在细菌性阴道病引起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