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粉蕨属(Onychium Kaulfuss)隶属广义凤尾蕨科中的凤尾蕨亚科。迄今为止,该属属下分组及种间界定等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选取5个叶绿体DNA 序列片段 (rbcL/atpA/matK/trnL-trnF/trnG-trnR),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金粉蕨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金粉蕨属的9个成员被分置于两大支上。其中野雉尾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erg) Kunze)、西藏金粉蕨(O.tibeticum Ching & S.K.Wu)、木坪金粉蕨(O.moupinense Ching)、湖北金粉蕨(O.moupinense var. ipii(Ching) K.H.Shing)、栗柄金粉蕨(O.japonicum var. lucidum(D.Don) Christ)、黑足金粉蕨(O.cryptogrammoides Christ)、繁羽金粉蕨(O.plumosum Ching)聚为一支;而金粉蕨(O.siliculosum(Desvaux) C.Christensen)和蚀盖金粉蕨(O.tenuifrons Ching)则聚为另一支,可为该属的属下分组提供分子系统学证据;(2)野雉尾金粉蕨与栗柄金粉蕨在系统树中并没有聚在一起,而是被其它类群分割开来,不支持将后者作为野雉尾金粉蕨的变种,建议将栗柄金粉蕨提升为种的等级;(3)系统树上木坪金粉蕨与湖北金粉蕨的样本聚在一个细支上,支持《中国植物志》将湖北金粉蕨作为木坪金粉蕨变种的分类处理;(4)西藏金粉蕨与野雉尾金粉蕨聚在一起,并得到较高的支持,说明两者的关系近缘。  相似文献   

2.
哪种野菜维生素的含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植物全草、嫩茎叶或花供作蔬菜食用,大多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在《中国野菜图谱》一书中,在测定的234种野菜中,每百克鲜样含胡萝卜素高于5毫克的有88种;含维生素B_2高于5毫克的有87种。维生素C含量高于50毫克的有167种,高于100毫克的有80种。维生素C含量在100—150毫克范围内的有紫萁、荚果蕨、苹、假蒟、何首乌、华北大黄、藜、苋、牛膝、兴安升麻、鸡眼草、羽叶金合欢、歪头菜、决明、刺五加、龙葵、海乳草(报春花科)、荠苨、鸭跖草、玉竹、虎杖、金荞麦、臭云实等。含量在151—250毫克的有萹  相似文献   

3.
科名植物名称1胡萝卜素B2十字花科菊 科荠菜诸葛浆n 些芦 蓠蒲公英苦苣菜蔫 蓄酸模叶蓼3.633.323.324.884.157.669.348.430.140.160。050.520.630.250.50O.83 80 59 46 49 52 52157 33几种常见野菜的维生素含量(毫克/100克鲜样)  相似文献   

4.
谢丹  吴名鹤  张博  寻敏  张代贵 《广西植物》2018,38(11):1480-1904/1/24
该文报道了湖北蕨类植物1个新记录属:冷蕨属(Cystopteris Bernhardi)及对应的新记录种宝兴冷蕨(Cystopteris moupinensis Franchet); 4个新记录种:台湾剑蕨(Loxogramme formosana Nakai)、扇羽阴地蕨[Botrychium lunaria (Linnaeus) Swartz]、耳状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aurita (Hooker) Ching]、巢形鳞毛蕨[Dryopteris transmorrisonense (Hayata) Hayata]; 2个新记录变种:尾头凤尾蕨(Pteris oshimensis var.paraemeiensis Ching)和西藏粉背蕨[Aleuritopteris subvillosa var. tibetica (ChingS. K. Wu) H. S. Kung]。这些蕨类新记录在湖北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湖北的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同时对这些蕨类的经济价值或药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其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叉蕨科植物的增补与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滇桂三相蕨Ataxipteris dianguiensis W. M. Chu & H. G. Zhou和多形叉蕨Tecataria polymorpha (Wall. ex Hook.) Copel.为海南新分布, 并为滇桂三相蕨指定了后选模式,讨论了燕尾叉蕨T. simonsii (Baker) Ching和中型叉蕨T. media Ching的异同,澄清了三叉蕨T.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和多形叉蕨的形态变异,把云南产狭基叉蕨T. polymorpha var. subcuneata Ching & Chu H. Wang处理为多形叉蕨的异名。至此,海南产叉蕨科植物为8属20种。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诸葛菜 Orychophragmus Bunge 属十字花科 Cruciferae,又名二月兰、翠紫花。该属共有2种约5变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和地中海地区。我国发现有1种及3变种,分别为原种诸葛菜 O.violaceus(L.)O.E.Schulz;缺刻叶诸葛菜 var.intermedius(Pamp.)O.E.Schulz;毛果诸葛菜 var.lasiocarpus Migo 以及湖北诸葛菜 var.hupohansis 等,产于华北、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4种蕨类植物——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1.)Ching)、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L.)var.asiatica Fernald)和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latiusculum (Desy.) Underw.ex Heller)为研究材料,分析在35%、13%和8%全光照处理下4种蕨类植物的生长和光合特征.结果发现: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4种蕨类植物的株高减小,比叶面积增加,叶片含水量增加.4种蕨类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在3种遮荫处理下4种蕨类植物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在0.7~0.8;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4种蕨类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b含量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但在8%全光照下蕨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相比其他蕨类植物而言,蕨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量子产率,相对较低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叶绿素a./b.结果表明,4种蕨类植物最适合在35%全光照下生长,虽然对较低光照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4种蕨类植物中,蕨具有较强的耐荫性.本研究为东北地区4种可食用蕨类植物的栽培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Ⅲ.紫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萁科东北记载有2种,笔者采到的孢子仅紫萁属的亚洲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此为分株紫萁(O.cinnamomea L.)分布于亚洲的变种。Yuasa(1935)观察过分株紫萁的精子结构。Momose(1942)做过日本紫萁(O.japonica Thunb.)孢子萌发的研究。Hasegawa(1955)一般地报导了产于日本的紫萁属3个种的有性世代。Stokey(1956)对紫萁科3属中的7个种做过其配子体的培养研究,其中有分株紫萁(O.cinnamomea L.)。  相似文献   

9.
江西蕨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0种新记录蕨类植物,包括仙霞铁线蕨、光脚短肠蕨、阔片短肠蕨、毛柄短肠蕨、粤紫萁、广东团扇蕨、雨蕨、顶果膜蕨、线羽凤尾蕨、舌蕨等,其中包括江西新记录科雨蕨科和极度濒危的珍稀蕨类植物粤紫萁.引用的标本均存放于湖南科技大学标本馆(HUST).  相似文献   

10.
种或种下分类群名称的模式(主模式、后选模式或新模式)是保存在标本馆、其它收藏处或研究机构的单份标本或插图,它是分类群名称所永久依附的成分,无论该名称是正确名称或异名。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和40.2注释1及例2,发现贵州稀子蕨(稀子蕨科)、显著节肢蕨(水龙骨科)、莫氏线蕨(水龙骨科)、卵形叶星蕨(水龙骨科)、矩圆叶石韦(水龙骨科)、峨眉凤尾蕨(凤尾蕨科)、淡色紫柄蕨(金星蕨科)、宽书带蕨(书带蕨科)、拟沿阶草叶书带蕨(书带蕨科)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9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以规范这些名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宋晓卿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10,30(4):451-454
在《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的基础上,对云南产凤尾蕨属植物进行新的分类修订。文中澄清了8个混淆类群,其中新等级1种,即高原凤尾蕨Pteriscuspigera(Chingex Ching et S.H.Wu)X.Q.Song;云南分布新记录1种,即假指状凤尾蕨Pteris psudodactylina Ching et S.K.Wu;新异名3个,即Pteris asperi-caulis var.cuspigera Chingex Ching et S.H.Wu,Pteris inaequalis Bak.及Pteris wallichiana var.yunnanensis(Christ)Ching et S.H.Wu。还列出了新修订种类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生境和地理分布。经该文研究确认,现知云南有该属植物48种。  相似文献   

12.
报道福建省膜蕨科新记录植物--广西长筒蕨[Abrodictyum obscurum var. siamense (Christ) K. Iwatsukiin],其所代表的种和属均为福建首次记录。凭证标本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丹霞地貌区蕨类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地貌是有别于石灰岩地貌和花岗岩地貌的特殊地貌类型,发育着较为独特的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我们于2007-2010年间对湖南新宁崀山、茶陵浣溪、平江石牛寨、资兴程江口、浏阳达浒、通道万佛山、沅陵五强溪夸父山、溆浦思蒙等地丹霞地貌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广泛调查,报道了湖南丹霞地貌区蕨类植物31科66属183种的详细名录。其中,无腺姬蕨(Hypolepis polypodioides)、隐囊蕨(Notholaena hirsuta)、仙霞铁线蕨(Adiantum juxtapo-situm)、百山祖短肠蕨(Allantodia baishanzuensis)、肉质短肠蕨(A.succulenta)、骨碎补铁角蕨(Asplenium ritoense)、钝齿耳蕨(Polystichum deltodon var.henryi)、无盖耳蕨(P.gymnocarpium)、单羽耳蕨(P.simplicipinnum)、二型肋毛蕨(Ctenitis dingnanensis)等9种为湖南新记录种。湖南丹霞地貌的蕨类植物种类组成主要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等较大科及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短肠蕨属(Allantodia)和凤尾蕨属(Pteris)等较大属。生态适应特点分析表明丹霞地貌既有喜钙质土的种类,也有喜酸性土的种类,仙霞铁线蕨和无盖耳蕨可能是丹霞地貌的特有植物,因而具有石灰岩地貌蕨类植物区系和花岗岩地貌蕨类植物区系之间的过渡性特点。建议将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fokiensis)、仙霞铁线蕨、骨碎补铁角蕨、鞭叶蕨(Cyrtomidictyum lepidocaulon)、无盖耳蕨等种类列为丹霞地貌蕨类植物中的优先保护种类,将通道万佛山三十六湾、湖南沅陵夸父山列为丹霞地貌蕨类植物的优先保护地区。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广西植物》2008,28(2):230-236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十分丰富,区系有46科99属396种(含变种及变型)组成。优势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毛蕨属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性质,但兼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孑遗种;区系具有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该区系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西南、华南、日本、华中、台湾、华北、西北、西藏和东北。  相似文献   

15.
叉蕨科是一个多系类群: 基于叶绿体rbcL和atpB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叉蕨科植物为泛热带分布, 全世界约有20余属, 中国产8属. 本研究以属为单位进行类群取样, 利用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两个基因(rbcL和atpB)对叉蕨科中国产全部8属植物进行系统发育重建, 用以探讨叉蕨科及其科下系统发育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传统(秦仁昌系统)的叉蕨科是一个多系类群, 肋毛蕨属Ctenitis, 轴鳞蕨属Dryopsis和节毛蕨属Lastreopsis应该从叉蕨科分出而作为鳞毛蕨科成员, 黄腺羽蕨属Pleocnemia也暂时置于鳞毛蕨科. 轴脉蕨属Ctenitopsis, 沙皮蕨属Hemigramma, 牙蕨属Pteridrys, 地耳蕨属Quercifilix和叉蕨属Tectaria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 形成一个得到强烈支持的单系类群. 在rbcL单基因分析中, 爬树蕨属Arthropteris同上述单系类群聚在一起. 本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的证据对叉蕨科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6.
李晓娟  李建秀 《植物研究》2019,39(5):641-646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8种对囊蕨属(Deparia)植物进行孢粉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对囊蕨属(Deparia Hook.& Grev.)蹄盖蕨科(Athyriaceae)新分类系统首次进行孢子形态亚显微结构研究;该属孢子形态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种间区别显著;为建立假蹄盖蕨亚属(Subgen.1.Athyriopsis)和蛾眉蕨亚属(Subgen.2.Lunathyrium )提供孢粉学依据;依据山东蛾眉蕨和东北蛾眉蕨孢壁纹饰的显著差异,山东蛾眉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东北蛾眉蕨,建议恢复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依照对囊蕨属新分类系统,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新组合为中华山东对囊蕨(D.sinoshandongensis)。该研究不仅为对囊蕨属孢粉学积累了新的资料,也为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因此对囊蕨属孢子形态研究,在该属孢粉学、分类学及系统演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ae)及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中.根据岩蕨科1种、球盖蕨科3种、蹄盖蕨科8种、鳞毛蕨科2种及1种外类群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的cpDNA基因trnL-F区序列建立的系统树,结果显示,岩蕨科和球盖蕨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岩蕨科与蹄盖蕨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岩蕨科和球盖蕨科是处于不同进化线上的植物.秦仁昌(1978)和Pichi-Sermolii(1977)的系统将二者分别作为独立的科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Ⅸ蹄盖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光镜较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蹄盖蕨科8属10种的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对蹄盖蕨科的系统分类,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蹄盖蕨科8属中仅有6属在配子体发育方面的属间区别明显,而假冷蕨属和短肠蕨属与蹄盖蕨属在配子体发育中未见甚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ae)及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中。根据岩蕨科1种、球盖蕨科3种、蹄盖蕨科8种、鳞毛蕨科2种及1种外类群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的cpDNA基因trnL-F区序列建立的系统树,结果显示,岩蕨科和球盖蕨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岩蕨科与蹄盖蕨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岩蕨科和球盖蕨科是处于不同进化线上的植物。秦仁昌(1978)和Pichi-Sermolii(1977)的系统将二者分别作为独立的科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