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凋落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相似文献   

2.
中国森林凋落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全国尺度上森林叶凋落量和总凋落量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和实际蒸散量的关系模型,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遥感解译的森林覆盖信息,分析2001、2006和2012年中国森林叶凋落量和总凋落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异格局.结果表明: 与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相比,区域尺度上实际蒸散量对森林叶凋落量和总凋落量有更好的解释预测关系;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的年凋落量最高,为636.2 g·m-2,分布于东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年凋落量范围为339~385 g·m-2,其中,森林叶凋落量约占总凋落量的70%.2001、2006和2012年,全国森林凋落总量分别为801、865和1032 Tg,呈明显增长趋势,而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森林年覆盖率分别为18%、20%和24%,呈增长趋势.我国人工林面积的迅速增加和林分生长,极大影响了森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量及其季节动态,并对现存凋落量和凋落物分解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小凋落物[叶、D(直径)  相似文献   

4.
5.
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6.
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年定位研究表明小兴安岭天然枫桦红松林年均凋落量有5.8t/ha(干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是随着气候变冷有一明显秋季凋落高峰期(9—10月)。凋落物每年养分的归还量:Ca、N、K、Mg、P,相应为67.0、56.9、14.8、9.5、和6.6kg/ha,总计155.0kg/ha。据测定阔叶树落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所有针叶的含量。尽管阔叶树的年凋落量仅占该混交林的年总凋落量的三分之一,阔叶树落叶仍有相当高的养分比例(43.4%)归还土壤。因此,红松林分的经营管理中,保留适当比重的阔叶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雨林凋落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个海拔梯度(600、1 100和1 600 m)选取8块热带雨林样地,研究了印度季风环境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凋落动态随海拔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在3个梯度上,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2.1、20.1和16.6 ℃,年平均温度递减率为-0.005 3 ℃·m-1。随海拔增加,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分别为1 532、1 659和2 011 mm),但旱季的降雨量基本相同(282~295 mm);年蒸发量变化较小(分别为1 369、1 374和1 330 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分别为86%、81%和84%),旱季后期湿度降低更明显;样地土壤含水显著增加。热带季节雨林凋落量(1 072~1 285 g·m-2·a-1)显著高于热带山地雨林凋落量(718~1 014 g·m-2·a-1)。凋落量和凋落进程变异系数与海拔之间存在线性显著负相关,凋落量与温度线性显著正相关而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旱季凋落高峰受到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随海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使得海拔1 105~1 720 m的凋落高峰提前,但土壤含水量继续增加又会使凋落高峰推后。研究结果得出:1)热带季节雨林凋落量与东南亚热带潮湿雨林相近;2)旱季水分限制随海拔增加而变化,影响凋落高峰出现时间;3)随海拔增加,热带山地雨林凋落年进程由季节性向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凋落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东北地区不同纬度带上4个区域内的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集法对森林凋落量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间的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凋落量年变化不显著;落叶量占总量的比例最大,在70%以上,落枝和花果皮各占总量的20%以下,落枝量和落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长白山区5种森林类型不同时期内凋落量统计结果显示,秋、冬季的凋落量明显大于春、夏季,前者为后者的2.62~9.14倍.不同凋落组分之间凋落动态不同,落叶以秋季为主,落枝和花果皮则年内分布比较均匀.同一林型的凋落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并建立了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凋落量随纬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林凋落量与温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1.  相似文献   

9.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凋落量及各类凋落物的凋落特征。 6年的测定结果表明,青冈林的年均凋落量为5547.6kg/(hm2·a),其中枯叶量占68.32%,枯枝、落果、其它凋落物各占14.82%、15.04%和1.82%。各类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其季节分配还具年际波动现象。各类凋落物的凋落特征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植物群落一般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植物对特殊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凋落量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巴山冷杉 (Abies fargesii) 天然林凋落物量、凋落物N、P、K、Ca、Mg的含量及其归还量。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天然林的年凋落量为5702.99kg·hm-2;巴山冷杉林的凋落 物组成比较丰富, 主要有落叶、落枝、球花、球果和其他5部分, 其中以落叶为多, 占总凋落量的46.00%;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双峰型, 分别在2006年10~11月和2007年4~5月达到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Ca>P>Mg;N、P、 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9.1063、4.5346、13.4367、5.4965和0.0911kg·hm-2;就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年归 还量而言, 落叶的养分归还量远远大于其余组分的养分归还量, 占总归还量的52.65%。因此, 不论凋落量还是养分归还量, 巴山冷杉林凋落物中的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在自然状态下,羊草草原枯枝落叶积累季节动态是积累量从5月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形式递增,10月末出现最大值。当枯枝落叶输入量和分解速率保持恒定时,积累量的年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状态,量大积累量为572g/m ̄2,达95%稳定状态时间约为7─8a。放牧对枯枝落叶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放牧强度达7.58羊(只)/hm ̄2时,积累量比非放牧区减少近74%。割草对枯枝落叶积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随着割草频度增加,积累量明显减少,当一年内刈割3次,积累量减少83%。刈割时间对积累量的影响表现在割草期的早晚,伴随刈割时间推迟,积累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14.
Eighteen commercial cat litter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the follow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drying time, pH, cost, density, residual water, and particle size. Using sensory analysis, eight of the litters were evaluated for dustiness, clumpability and odor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use and storage. The cat litters differed substantially in both phys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The crystal litters were noted for their small uniform size, high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clumpability. The recycled litter was most dusty and ammoniacal; whereas, the granule litter had an innately offensive odor. The alfalfa litter had superior odor control, but neither clumped nor dried well. The clay litter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by pH, residual water,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either perfumed and nonperfumed. Some of the perfumed litters became intensely perfumed when used and stored; whereas, the other perfumed litters behaved like the nonperfumed litters and became more offensive.  相似文献   

15.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也为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凋落叶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凋落叶分解后N、P均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P均发生了积累,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与凋落叶初始营养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年分解系数与凋落叶中的初始N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初始P含量则无显著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成熟叶的面积无相关性,而与其SLA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模型分析,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凋落叶分解95%需1~4年,平均是2.54年;分解率最高的物种为山鸡椒(Litsea cubeba),其值为6.280,最低的为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其值为0.558。凋落物混合对分解有很大的影响,虽在初期对分解有阻碍作用,但长期是促进的。若不考虑功能群差异,则可得出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分解的结论。功能群数目的增加在凋落物分解前期对分解起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随分解的进展逐渐减小。混合物种的特性往往是决定分解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几种树木枯叶分解速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几种树木的枯叶分解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叶的分解速率因树种不同而异。一年的失重率刺槐、山杏、侧柏、元宝槭、黄栌分别为54%、64%、78%、73%、65%。应用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枯叶的年腐解率,刺槐、山杏、侧柏、元宝械、黄栌分别为0.490g/(g·a)、0.597g/(g·a),0.990g/(g·a)、0.800g/(g·a)、0.662g/(g·a)。根据枯叶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枯叶的失重,首先是由粗脂肪,可溶性糖、丹宁,有机碳等的丧失所引起。枯叶在一年的分解过程中,碳、氮含量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林地枯落物最佳蓄积量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苏宁虎 《生态学报》1988,8(2):147-164
本文根据最优化理论原理,在综合考虑森林枯落物抑制土壤蒸发、控制土壤侵蚀及影响土壤矿质层温度三个主要的生态因子的前提下,提出了确定林地枯落物最佳蓄积量的方法。研究工作中,依此确定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辽东栎林地的枯落物最佳蓄积量分别为16.0吨/公颐和10.5吨/公顷。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本方法可用于任何立地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9.
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华南地区的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林、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林、湿地松 (Pinuselliottii) 林、马占相思 (Acaciamangium) 林和尾叶桉 (Eucalyptusurophylla) 林的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的凋落物的干重 (6.5× 10 3 kg·hm-2 ) 最大, 其次是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 (5.5× 10 3 kg·hm-2 ), 而湿地松林 (4.1× 10 3 kg·hm-2 ) 和尾叶桉林较小 (4.0× 10 3 kg·hm-2 ) 。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杉木林 >马占相思林 >尾叶桉林 >马尾松林 >湿地松林。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杉木林 17.9× 10 3 kg·hm-2, 马占相思林 14.8× 10 3 kg·hm-2, 尾叶桉林 14.0× 10 3 kg·hm-2, 马尾松林 10.6× 10 3 kg·hm-2, 湿地松林 9.8× 10 3 kg·hm-2 。尾叶桉林、杉木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 35 1%、2 74 %、2 6 9%、2 35 %和 191%。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 5种林分中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各浸泡时间后居首位, 杉木林和马占相思林中等, 湿地松林较小, 而马尾松林最小, 各林分的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Y =a +b·t-1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