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9个县农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第一类替代疫苗现状,为全省提高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洛阳市5个地市9个县18个乡镇32个村的1 463名2~7周岁农村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得,疫苗接种记录来自于儿童预防接种证,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9个县农村儿童中第一类替代疫苗率最高的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占20.6%,其次是首针次ACYW135(1)流脑疫苗和AC流脑结合疫苗(1),分别占适龄接种对象的13.8%、12.9%.第二类疫苗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第一针次接种率最高,达到46.4%,Hib疫苗三针次接种率为12.6%,其次是水痘疫苗接种率为23.2%;口服轮状疫苗(RV)、23价肺炎(PPV23)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9.5%和7.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儿童类别、疫苗价格高低都是影响第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多少的主要因素,乡镇门诊化接种4~6针次和7针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5%、6.9%,高于村级接种比例12.8%和1.9%;散居儿童疫苗接种针次高于托幼儿童(P<0.01);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接种通知方式、儿童是否留守等对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影响不大或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县第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率和种类不同;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因各地接种方式、价格因素、重视程度和家长认知程度不同而差别较大;扩大以乡为单位接种门诊实施范围、降低第二类疫苗接种价格并加大托幼机构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等有利于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针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潍坊市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状况,比较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的常住和流动儿童2 160名,建卡、建证、卡证相符率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G、HepB、OPV123、DPT123、MV或MR、MenA、JE-I 1、MMR、DPT4、HepA-I、JE-I 2、OPV4、MenAC1的接种率,常住儿童为95.63%~99.44%,流动儿童为93.89%~9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B首针、MV初种及时率常住和流动儿童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年龄组MenAC2、DT、MV3常住儿童分别为92.15%、91.11%、93.33%;流动儿童分别为86.25%、85.00%、8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18.42、23.48,P<0.01)。结论潍坊市4岁以下常住和流动儿童疫苗各剂次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年龄组MenAC2、DT、MV3疫苗接种率常住儿童高于流动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钦南区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个乡镇1~6岁常住儿童151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白喉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人,阳性率1.32%;抗-HBs阳性112人,阳性率74.17%。白喉IgG阳性142人,阳性率94.04%。抗-HBs中位数21.32 mIU/mL,白喉IgG中位数0.14 mIU/mL,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3.44%;男女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抗体中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0.01)。结论钦南区1~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白喉IgG阳性率维持较高的水平,但HBsAg阳性率略高于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掌握百色市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免疫效果,客观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现状。方法按现况研究原理,全市1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抽取150名儿童,每个县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三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标志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1~6岁儿童1 809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66%,低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96%),达到中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要求;1~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7.77%,高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71.24%)。结论百色市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乙肝免疫效果显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幅度下降,婴幼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也高于全国水平。加强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今后乙肝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情况,为免疫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苗免疫助手系统》软件,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库,通过磁卡识别系统进行接种。结果截至2010年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常住与流动儿童分别录入794 015和117 192人,录入管理率分别为99.80%、96.11%;流动儿童建卡、证信息化电子网络管理前后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01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阳江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水平,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阳江市辖区内随机抽取20个乡镇的常住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定量检测抗-HBs水平,运用SPSS18.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共采集1 054人份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4.88%,抗-HBs阳性率为63.47%、抗-HBs高应答率及GMT分别为29.51%和2 3.47 m IU/m L。乙肝疫苗接种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疫苗接种率越低;20岁以下和2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35%和54.22%,且男性高于女性;各地区间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9,P=0.11)。抗-HBs阳性率显示,1~14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3.00%。其中,1~岁组儿童最高为87.20%,7~岁组最低为54.56%;江城区抗-HBs阳性率最高(70.61%),阳西县最低(56.60%)。1岁以下儿童的抗-HBs应答率和GMT均最高,分别为61.22%和(91.56±2.15)m IU/m L。5~岁组最低,分别为13.74%和(12.44±1.46)m IU/m L,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0,F=5.77,P=0.00)。结论阳江市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高,初步形成免疫屏障。积极开展20岁以下人群的加强免疫和成人的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黑龙江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省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全省7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级单位,1~59岁作为目标人群共调查3337名人群。黑龙江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经标化后为5.65%、55.45%、30.50%,1~3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3岁、4~10岁和11~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43%、89.40%和64.81%;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64%、75.57%和49.87。城市和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3.26%和5.04%。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结果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降低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本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在控制本地区传染病中的作用。方法将500例流动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170例),2~4岁组(165例)和5~6岁组(165例),调查3组儿童开展预防接种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3~4岁组及5~6岁组比较,0~2岁组儿童的6种疫苗全程覆盖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1.0%的儿童家长知道预防接种,约有71.6%的流动儿童家长不知道接种的6种疫苗(种类),导致流动儿童疫苗未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漏卡。结论本地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应做好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以提高本地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鱼山镇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的差异。将该镇所有户籍登记在册人员按出生日期分成3组,再按随机抽样法对每个年龄组抽取一定数量的人组成样本,调查乙肝疫苗接种史;对每位参加者采集静脉血5ml,无菌分离血清,使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和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b,抗-HBs)。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率依次为80.00%、50.46%、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4,P<0.005);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HBsAg携带率依次为2.07%、11.93%、1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48,P<0.005);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HBsAb依次为43.38%、24.77%、1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P<0.005)。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依次降低,HBsAg携带率依次增高,HBsAb阳性率依次降低。因此,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HBsAb阳性率越高,HBsAg携带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2016年河南省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简称Hib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Hib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6年河南省报告的Hib疫苗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和Hib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河南省共报告Hib疫苗接种不良反应960例,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0.55/10万剂次;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3.23%;4—8月为高峰;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濮阳市和周口市;男性多于女性;<1岁儿童为主要报告人群;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首剂次接种后及接种后2 d内。一般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肿、硬结,异常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性疾病,治愈或好转达99.79%。结论 Hib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0~7岁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霞 《蛇志》2010,22(4):384-385
预防接种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之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我中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的定点单位。我们在工作中发现,0~7岁儿童在预防接种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完善预防接种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十五条规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接种工作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水痘疫苗2剂不同间隔时间免疫程序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选择符合条件的1~3岁、4~6岁、7~12岁儿童各200名,每个年龄组按照2剂间隔3个月和6个月的免疫程序,分别接种2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疫苗接种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接种2剂水痘疫苗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在4%~13%;同年龄组不同间隔时间接种2剂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不同间隔时间免前及接种2剂后,血清GM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接种1剂与2剂水痘疫苗的血清GMT水平,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GMT增长倍数高于接种1剂。不同间隔时间接种第2剂水痘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接种2剂后抗体阳转率高于接种1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隔3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剂水痘疫苗,在安全性及免后GMT水平、增长倍数及抗体阳转率等4个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2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运转进行评价,对AEF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个案1 058例,其中≤1岁占77.32%,男女性别比为1.39∶1。报告的AEFI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84.31%,其中83.18%发生在接种后≤1 d;一般反应占98.2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占1.42%,其中过敏性皮疹占0.85%,卡介苗淋巴结炎占0.47%。估算全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7/105~5.33/105。所有AEFI病例均已痊愈。2012年全市12个县(区、市)均有AEFI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调查率均为100.00%。结论潍坊市AEFI监测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尚需提高。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接种后≤1 d,此为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7—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今后疫苗的安全管理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聊城市AEFI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聊城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7—2020年聊城市共累计报告AEFI病例6 233例,共接种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NIP)疫苗和非NIP疫苗9 067 370剂次,年均AEFI报告发生率为68.74/10万剂次。48 h内报告率、AEFI分类率和地区覆盖率均为100%。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AEFI报告最多,有2 063例,占39.55%,报告发生率153.83/10万剂次;非NIP疫苗AEFI报告例数1 017例,占16.32%。全年每月均有AEFI报告病例,从1月开始缓慢上升,6月最高点后又逐渐下降至10月低点,全年上下波动不是十分明显。聊城市8个县(市、区)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为东昌府区,有1 291例,占20.71%;莘县报告病例较少,有487例,仅占7.81%。AEFI报告病例人群分布中,男女性别比1.34∶1;0~5岁组最多,共5 779例,占92.72%;1岁以下年龄组中,8~9月龄组报告占19.84%;主要是散居儿童,占88.29%。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的一般反应为主,有6 184例,占99.20%;治愈或好转6 226例,占99.89%;治疗中4例,占0.06%;后遗症1例,占0.02%;死亡2例,占0.03%,2例死亡病例均是偶合症。结论 2017—2020年聊城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良好,AEFI监测重点是5岁及以下儿童和接种疫苗后24 h发生情况。目前上市的NIP疫苗和非NIP疫苗的安全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副反应和抗体应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副反应和抗体应答。按0、1、6月免疫程序,分别应用2批重组汉逊酵母疫苗和2批重组酿酒酵母疫苗,免疫221名6至12岁儿童,其中汉逊酵母疫苗1批(A)接种102人,另一批(B)接种26人,重组酿酒酵母疫苗1批(C)和另1批(D)分别接种74和19人。观察每次接种后的副反应和全程免疫一月后(T7)的抗体应答。儿童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个别出现发热反应,但均低于37.8℃,且为一过性。T7时4组儿童抗HBs血清阳转率均在96%以上,GMT范围在229.98~338.83IU/L之间。免疫A批疫苗儿童组抗体滴度(GMT)显著高于免疫C批疫苗组(270.33、229.98IU/L;P<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儿童抗体应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州市2013—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青州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青州市2013—2015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个案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青州市2013—2015年共报告AEFI 307例,其中一般反应305例,异常反应2例。报告发生率为36.72/10万剂次(307/835 973),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7.78/10万剂次(305/807 393),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为7.00/10万剂次(2/28 583)。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最常见的为卡介苗淋巴结炎。报告的AEFI案例,主要集中在5—7月的高峰段,10月也出现一个小高峰;13个乡镇(办事处)均有AEFI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及时率、调查率均为100.00%,但是经过督导发现个别乡镇仍然存在漏报现象。男性187例,女性120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1岁149例,占48.53%,>1~<7岁组138例,占44.95%,≥7岁20例,占6.51%。有87.30%(268/307)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所有AEFI病例均已痊愈。结论青州市AEFI主要发生在≤1岁婴幼儿、接种后24 h内。今后应当避免AEFI漏报,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s, MC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监测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新疆兵团2016—2021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接种MCV AEFI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间新疆兵团共报告接种MCV AEFI病例276例,年均报告发生率91.52/10万。AEFI监测系统运行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规定。全年均有AEFI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5—8月。新疆兵团14个师均有报告病例,各师接种MCV AEFI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181,P<0.05)。男女性别比1.23∶1;以0~1岁组儿童报告病例为主,且该人群中又以>7~8月龄人群最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5.87%。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1.75%,各年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偶合症病例数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省9所医院早产儿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并分析未接种的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参与研究的湖南省9所医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相关临床资料及卡介苗和第一剂乙肝疫苗的接种资料,分析各医院的接种原则以及未接种的原因。结果:各医院间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所医院遵循的卡介苗和第一次乙肝疫苗接种原则不尽相同;出院时卡介苗未接种率为45.0%,明显高于第一剂乙肝疫苗未接种率的16.7%(P0.05);卡介苗因低体重、疾病、IVIG、家长拒绝而未接种的比例分别为82.5%、12.9%、4.3%、0.3%,第一剂乙肝疫苗因疾病、低体重、IVIG、家长拒绝而未接种的比例分别为53.1%、41.6%、4.0%、1.3%。结论:湖南省9所医院早产儿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疾病和低体重位居出院时未接种原因的前两位,应规范早产儿疫苗接种,避免遗漏或不恰当推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儿童中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免疫情况,观察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选取353名1~15岁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157名城、乡3~5岁儿童进行疫苗效果观察,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G。接种疫苗24h、48h、72h、96h后观察人体不良副反应;并分别在接种前及接种后1个月,分别采集免疫对象静脉血测定抗体。353名1~15岁儿童中腮腺炎抗体阳性179人,总阳性率为50.71%;0~1岁、2~6岁、7~12岁和13~15岁4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4%、36.17%、69.41%和77.01%。实验组44名抗体阴性儿童接种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个月后抗体阳转率为93.18%,IgG呈4倍增长者23人,4倍增长率为52.27%。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中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进行了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1100315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接种后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为0.66/10万,较强化免疫前发病率9.15/10万下降了82.51%,约有1/3不良反应者确诊为风疹;2006年7月—2007年6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目前88%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有32%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因此强化免疫接种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并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保证>95%接种率是该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前提,同时须作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预防接种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建议在提高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每3~4年仍需开展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