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绒根小蠹属Hylurgops Leconte(1876年),属于齿小蠹科Ipidae,海林小蠹亚科Hylesininae,根小蠹族Hylastini。目前世界已知种类(截1960年),约40种,其中产于旧北区和东洋区者超过50%,我国产绒根小蠹属,过去由Eggers(1933年)、Murayama(1940年)、萨卡洛夫斯基(1959年),曾作了零星记述,已知有9种;近年来作者等就我国各地所  相似文献   

2.
小蠹,是鞘翅目(Coleoptera)象鼻亚目(Rhynco-phora)中的一科——小蠹科(Scolyfidae)。这一科的昆虫,除个别种类为害草本植物外,都生活在木本植物的树皮内或材质中,是一类主要的森林害虫。齿小蠹属中的云杉八齿小蠹(Ips fypogrophus L.),1956年造成黑龙江大海林地区鱼鳞松大面积枯死。但由于小蠹的体形甚小,过去国内资料极少,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易分辨。现将我国齿小蠹属的七种小蠹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松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Gyll.) 体长3.4—3.7毫米,老熟成虫黑褐色,有光泽;短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o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 I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肤小蠹属(Phloeosinus Chap.)是齿小蠹科(Ipidae)中较大的一属,广布于各大洲,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约110种。新北区种类较多,约45种以上;旧北区与东洋区合计约50种。我国产肤小蠹属过去曾由Eggers(1939),Niijima(1942),Schedl(1953,1962)作了零星的记述,已知共6种(Pertuberculatus,perlatus,arisanus,hopehi,sinensis及granosus),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比了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粘虫板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杏树上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和皱小蠹(Scolytus rugulosus)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红色和黑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颜色;其中黑色粘虫板对皱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黑板诱捕到(11.8±5.0)头皱小蠹,红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红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红板诱捕到(16.±3.0)头多毛小蠹,黑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通过色板引诱虫量的变化体现出两种小蠹的不同扬飞高峰期,多毛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应在六月初,而皱小蠹的扬飞高峰出现在六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于2005~2006年在辽宁省千山利用信息化学物质野外诱捕黄色梢小蠹Gryphalus fulvus、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及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结果显示:这4种小蠹在4月18日至8月10日期间都明显出现2次扬飞高峰。第1次扬飞高峰持续均为30d左右,第2次扬飞高峰期约为15d;黄色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第1次扬飞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出现,第2次扬飞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上中旬;横坑切梢小蠹与纵坑切梢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基本一致,第1次扬飞高峰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2次扬飞高峰在7月上中旬;结果同时还表明诱虫量第1次扬飞高峰一般都明显大于第2次,只是黄色梢小蠹在首次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监测且密度较高时例外。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梧桐,在贵州主要用作庭院风景树、城市行道树或公路护道树,是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一些地区由于遭到坡面材小蠹的严重为害,造成健树成片枯死,损失较大。我们对其作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一、学名及形态特征 坡面材小蠹Xyleborus interjectus Blandford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齿小蠹科(Ipidae),齿小蠹亚科(lpinae),材小蠹族(Xyleborini),材小蠹属(Xyleborus Eichh.)。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小蠹属Scolytus Geoffroy,1762中国二新记录种:杏小蠹S. amygdali(Guérin,1847)和雅罗斯小蠹S. jaroschewskii(Schevyrew,1893),给出形态特征描述并提供多角度形态图片。标本现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入侵生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常见小蠹为害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小蠹总科Scolytoidea的害虫一般身体较小,种、属特征很容易混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它们整齐而规律性极明显的为害状来区别种类,往往迅速而准确。许多小蠹种类的为害状各具特点,肉眼观察方便,在鉴定时,如果把成虫标本和为害状标本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林间调查中尤为适用。 这里把西北地区常见主要小蠹虫种为害状图解如下,供参考。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vi Sem。为害白榆、旱柳的衰弱枝干,形成单纵坑道。母坑长约5—6厘米,子坑密集,有的交叉,在木质部坑迹明显,色灰白(图1)o 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erensis Stebb.为害核桃、枫杨。成虫在越冬前的补充营养期蛀食健康活立木的一年生枝顶芽下部,蛀孔圆形,直径约0.2厘米;顶芽因之而枯死。翌春,成虫蛀入衰弱枝干,在树皮下为害,形成单纵坑道。母坑长约0.3—0.4厘米,子坑排列紧凑,整个坑道(包括母坑、子坑、蛹室)均在木质部表面有明显而整齐的迹印,呈灰白色(图2)。 铁杉球小蠹Sphaerotrypes isugae Tsiai et Yin为害铁杉倒木的中下部。寄居皮下,成单纵坑道。母坑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 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 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 lewi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 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 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蠹Crossotarsus coniferae、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flavomaculotus、端刺异胫长小蠹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蠹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蠹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蠹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相似文献   

12.
柏肤小蠹生活史的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柏肤小蠹Phloeasinus aubei(Perris)又名侧柏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体形微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往往猖獗成灾。据《森林昆虫学》记载,小蠹一般为一年一代,并以成虫越冬。据我们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街心公园和新建路等地观察,柏肤小蠹一年至少有两次为害,一次是6月,另一次是8月。为了能够真正摸清其生活规律,笔者从1982年8月开始对柏肤小蠹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蠢Crossotarsus conife瑚、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伽o,,啪u纽础、端刺异胫长小蠢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蠢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蠢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蠢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相似文献   

14.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15.
Stephen L.Wood和黄复生1986报道(Stephen,1986),将拟鳞小蠹属Pseudoxylechinus定为新属,包括5种。本文介绍1新种云杉拟鳞小蠹Pseudoxylechinus piceae sp.nov.的形态特征及列出该属6种的检索表。属的特征其中触角锤状部近基1/3处有一横向几丁质嵌隔(上述论文未提及)。  相似文献   

16.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是榆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研究在宁夏盐池县通过室内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脐腹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习性、交尾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脐腹小蠹虫在宁夏盐池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老熟幼虫约占98.2%,蛹约占1.8%。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底、7月初开始化蛹,7月下旬达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脐腹小蠹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7.14±3.7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86±4.13)d,差异显著(P<0.05);此外,脐腹小蠹无滞育现象;脐腹小蠹的4种天敌,分别是榆小蠹长茧蜂Elachistocontrum sp.、虱形螨Pedieuloids ventricosus Newport、拟截斑郭公虫Thansimus sp.和蠼螋Labidura sp.。  相似文献   

17.
除“西藏昆虫”中曾记录过一种翘角喙小蠹Hyorrhynchus blandfordi Sampson外,本文首次记述了我国的喙小蠹属Hyorrhynchus Blandford。共计5种,有3个新种。5种的检索表及3新种的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江西材小蠹族种类,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研究发现江西材小蠹族共16属21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13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Ancipitis depressus(Eggers)、Debus fallax(Eichhoff)、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Motschulsky)。文中给出了标本信息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寄主和部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记录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19.
云杉八齿小蠹的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雪  杨彬  王志明 《昆虫知识》2007,44(6):844-846
采用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侵入云杉皮下为起点,至下一代成虫羽化外出为止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此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3±0.2)℃,有效积温为(195.4±10)日.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10—2015年全国口岸从美国进境松木中截获的齿小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美云杉齿小蠹Ips borealis、美雕齿小蠹I.calligraphus、混点齿小蠹I.confusu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南部松齿小蠹I.grandicollis、蒙大拿齿小蠹I.montanus、似混齿小蠹I.paraconfusus、白云杉齿小蠹I.perturbatus、美松齿小蠹I.pini、平额重齿小蠹I.plastographus、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12种昆虫的进境寄主进行统计,对截获频次进行分析对其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检疫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