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猕猴桃胚乳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耀林;徐廷玉;顾淑荣;刘淑琼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6(4):395-397
中华猕猴桃及硬毛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在MS+Zeatin 3 ppm+2,4-D0.5ppm+CH 400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Zeatin 1 ppm+CH 400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产生胚状体和长成完整小植株。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发育成苗。猕猴桃胚乳属于细胞型胚乳,它的这种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的发生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胚状体发生于愈伤组织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美味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种间杂交花粉管行为和早期胚胎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No.26)和软枣猕猴桃(A. arguta)杂交,观察了花粉管在花柱内的行为和早期胚胎发生,结果如下: 花粉粒在柱头的乳突细胞表面萌发,在开放型的V 形花柱道内生长,生长速度比对照的缓慢, 到达胚珠珠孔处的时间延迟50 到60 h。当花粉管生长到花柱基部时出现波纹状弯曲;顶端膨大或尖细;部分花粉管的直径发生变化;少数花粉管生长极不规则。花粉管中胼胝质沿管壁不规则沉积, 有的不形成胼胝质塞,或整个管壁被胼胝质所覆盖。约有26.74% 的胚珠受精, 并发育成种子,其中正常种子占68.50% ;败育种子占31.50% ,其中约有11.41% 为空瘪种子;未受精胚珠占61.45% 。正常种子及其胚均较对照的小。胚发育为茄型,胚乳为细胞型,合子保持休眠十几天后开始分裂形成胚,传粉后50d 见到子叶胚 相似文献
3.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以富含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物质而驰名,有"长寿果"、"仙桃"之美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新兴的栽培果树。 相似文献
4.
在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了解其适应性,为该地区栽培中华猕猴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6.
就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的离体受精、合子的离体发育以及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8.
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连(Coptis chinensis)叶片外植体在 MS 2,4-D 1 ppm 培养基上很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转入分化培养基 MS 6-BA 0.5ppm NAA 1ppm 培养基上以后,能产生大量胚状体。胚状体可经过球形、心形、鱼雷形及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小植株。对胚状体用4%的藻酸钠和2%的氯化钙进行人工种皮包埋后,在无菌条件下,胚状体转变成苗。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经几次继代后,整个愈伤组织可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并形成一个个胚性细胞团。胚状体可从其表面或愈伤组织内的任一细胞团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为获得大量分散的单个胚状体及人工种子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11.
苎麻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苎麻“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培养在附加0.55mg/L CPA、 0.05 mg/L BR 的CXW培养基上,可获得淡黄色或浅灰绿色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至附加0.1 mg/L CPA、 0.05 mg/L NAA 、1.5 mg/L ZT的CXW培养基上继代;颗粒状结构非常明显。继续培养在添加2 mg/L Met, 3 g/L YE 的上述继代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一些相互独立的胚状体,继而发育成为胚状体幼苗。 相似文献
12.
苎麻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苎麻“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培养在附加0.5mg/L CPA,0.05mg/L BR的CXW培养基上,可获得淡黄色或浅灰绿色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至附加0.1mg/L CPA,0.05mg/L NAA,1.5mgLZT的CXW培养基上继代,颗粒状结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将苎麻“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培养在附加0.5mg/LCPA、0.05mg/LBR的CXW培养基上,可获得淡黄色或浅灰绿色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至附加0.1mg/LCPA、0.05mg/LNAA、1.5mg/LZT的CXW培养基上继代,颗粒状结构非常明显。继续培养在添加2mg/LMet,3g/LYE的上述继代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一些相互独立的胚状体,继而发育成为胚状体幼苗。 相似文献
14.
15.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哺乳动物卵细胞技术是实验胚胎
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哺乳动
物如小鼠,仓鼠、大鼠和兔等卵细胞的体外培养
已有许多报道[1,3,4,6-11],尤其是小鼠卵细胞的培
养工作更多,可以说已是常规化了。但是我国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就连体外培养的早期受
精卵,也往往不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17.
用改进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鉴定了小鼠晚期桑椹胚(晚桑)、囊胚和扩展囊胚(扩囊)的性别。在实验中,利用小鼠早期胚胎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理想实验参数,鉴定了242枚小鼠晚桑、囊胚和扩囊的性别,性别鉴定成功率分别为80.4%、99.0%和94.5%。以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定小鼠早期胚胎性别的结果为标准,得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RY(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期)部分序列法分别鉴定100枚和26枚小鼠胚胎性别的准确率相应地为74.0%和92.3%。 相似文献
18.
在以幼穗为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以后的继代培养与悬浮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个籼稻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E)与器官发生(O)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在形态上,(E)型愈伤由胚状体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胚状体由胚芽、胚根及盾片组成.而(O)型的愈伤没有上述组织的分化.没有层次结构。植株再生能力方面.与器官发生途径相比较,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之分化频率高.保持再生能力持续的时间长.从每个愈伤上发生的再生植株数多.(O)型愈伤结构较疏松.建立结构良好的、细胞团较小的悬浮细胞系容易.但这种细胞系在液体条件下几乎丧失再生能力.而(E)型愈伤则相反.建立好的悬浮细胞系.需要时间较长.但在悬浮条件下仍然具有再生植株的能力。在诱导条件方面.2,4-D及激动素分别作用时可诱导器官发生,共同作用时则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途径方面,由于水稻同时具有器官发生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无论在诱导条件上还是在(E)与(O)本身的特点上均不似萝卜或烟草那样专一.并且有(E)与(O)相互转化和混合发生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TFIID在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子发生以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受严格且有序的基因表达调控。多种转录因子与靶基因结合,激活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实现受精卵全能性的获得,完成母型基因组转录调控向合子基因组转录调控的转变以及随后胚胎细胞的分化调节。研究表明,TFIID转录因子家族在这些关键阶段起重要作用,在基因转录调节的起始阶段,TFII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作为通用转录因子被招募到靶基因的启动子上,与其他转录因子共同形成转录前起始复合物,起始转录。该文总结了TFIID转录因子的结构、作用方式,以及在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