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开展中国林蛙南移和人工养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南方多变的气温是否影响其胚胎发育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受精卵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间移换,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快速升温对中国林蛙胚胎孵化率、正常率均有影响,且温差越大影响越大;缓慢升温对胚胎的影响与温差大小和升温起点有关,高起点的升温对胚胎的影响比低起点的升温更大,生产中快速升温以不超过2℃,慢速升温以不超过4℃为宜。(2)慢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发育无影响,为8℃时,有影响;快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孵化率和正常率均有影响,生产中慢速降温以不超过8℃,快速降温以不超过4℃为宜。(3)变温幅度相同时,变温速度越大,对胚胎的影响越大。(4)原肠期是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升温敏感期,神经管期为升温非敏感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中对升温变化较降温敏感。(5)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不会因南方天气的异常而遭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的热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屏  王立志 《四川动物》2008,27(3):478-480
本文对中国林蛙卵、胚胎、蝌蚪、幼体和成体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热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温度对中国林蛙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的影响。11~13℃是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卵孵化率接近100%,胚胎在7~22℃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10~20℃是蝌蚪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成活率都在95%以上;5℃下蝌蚪不能完成变态,在15~30℃之间,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15~25℃是成体生活的最适温度。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发生的重要农业害虫,其种群暴发会给农作物造成重大为害和减产。飞蝗种群发生动态受低温及变温的影响,但低温和变温如何作用于胚胎发育和是否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方法】本文在对飞蝗胚胎发育特点观察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胚胎发育中期恒定低温诱导、诱导后恢复、发育中期变温诱导及发育早期低温诱导等条件对胚胎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胚胎发育起点温度下非致死温度7.5℃处理促使胚胎发育历期变异增加,而25~30℃高温下胚胎发育整齐。7.5℃处理时间长短对胚胎发育影响不明显,但该低温培育时间长短影响后期常温下的胚胎发育,即7.5℃下长期低温可能促进25℃或30℃下的胚胎的发育。25℃以下变温温度影响胚胎发育进展,但影响胚胎发育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结论】因此,温度作为单一环境因子,其特定的低温和变温处理不仅没有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反而促进后期胚胎在常温下的发育。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温度变化对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影响及预测飞蝗种群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时间对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真水狼蛛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也对胚胎发育的各阶段有影响,在2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加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9℃,低温下,卵的孵化整齐度高温下要高,28℃时,孵化率最高。为探讨真水狼蛛胚胎发育的影响因子和合适条件,考虑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时间3个因子的综合作用,按照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要求安排实验,得出了影响胚胎发育历期、胚胎成形率和孵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利用孵化率的回归模型,得到了真水狼蛛卵孵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为27℃-28.5℃,相对湿度为94%-97%,光照时间为14-17h。  相似文献   

5.
徐骁骁  赵文阁  刘鹏 《生态学报》2018,38(8):2965-2973
全球气候变暖对两栖类的影响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变温动物,两栖类能够从外界获取热量,并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作为实验对象,测量不同环境温度下伊春种群、白山种群和尚志种群繁殖期的体温和胚胎发育速度。结果表明:东北林蛙的体温和胚胎发育速度均与环境温度正相关;不同地理种群的选择体温、体温调节能力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尚志种群、白山种群和伊春种群;尚志种群、白山种群和伊春种群完成胚胎发育的时间依次延长,且三者的差距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越来越明显;环境温度升高后,不同发育阶段完成的时间并不是等比例的减少,胚胎发育的第2阶段和第3阶段以及第4阶段的第21期(开口期)经历的时间显著缩短;与成体相比,胚胎发育过程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东北林蛙某些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对养殖条件下出蛰的东北林蛙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北林蛙有较高的成活率,而出蛰温度高于20℃,则会引起70%以上的东北林蛙死亡,出蛰期间温度缓慢提高有利于东北林蛙生长和存活。东北林蛙出蛰期间适宜的湿度在80%以上,湿度低于60%则对东北林蛙不利。出蛰环境以无风为好,有风会造成东北林蛙的死亡。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依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来进行出蛰。出蛰当日平均温度宜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速度及器官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带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分配至3个培养皿中,各放160个胚胎,分别放置于28.5℃(标准发育温度)、31℃(高温)和25℃(低温)3个不同温度中进行孵育,孵育至3 h、6 h、10 h、24 h和48 h时进行观察拍照,并在36 h、48 h和72 h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胚胎的心脏和血管,比较不同温度对胚胎发育进程及各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 3种温度下,胚胎存活率分别为92.5%、89.4%和91.25%,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同发育时间内,与标准温度中发育的胚胎相比,31℃中的胚胎发育较快,而25℃的胚胎发育所处的时期较早。发育到相同分期,31℃所需时间比标准温度短,而25℃所需时间长。3个不同温度下,胚胎心脏和血管的发育均不受影响。结论高温促进胚胎发育,低温延迟发育,但高温或低温均不影响胚胎器官正常发育。结合实际科研需要,可通过调控温度来调节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孵育温度对锯缘青蟹幼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小明  李少菁  金建锋 《生态学报》2002,22(10):1629-1634
研究了锯缘青蟹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及孵化温度对刚孵化第 1期状幼体 ( Z1)干重 ( DW)和比能值 ( EC,J/mg)以及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孵育温度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和能量 ( E,J/ind)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而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期间孵育温度的日温差对刚孵化青蟹幼体的干重和能量有明显的影响 ,并对幼体的存活和进一步发育产生影响。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胚胎发育不整齐 ,孵化不同步 ,死卵或孵出原状幼体的比例高 ;孵化出的第 1期状幼体一般都无法蜕皮进入第 2期。孵育温度日温差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或能量的相关性不确定 ,但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刚孵化的状幼体的个体干重和能量的乘积 ( DW× E) <0 .74 6的几率显著增加 ,幼体可养活的几率极小 ,( DW× E)可作为判断刚孵化的第 1期状幼体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性腺的发育及温度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1)胚胎发育到2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2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成生殖腺;(2)胚胎发育到31期生殖腺出现性别分化,卵巢分化初期较易识别,而精巢分化不明显;…(3)卵巢分化完成于37期,精巢分化完成于变态之后,两侧生殖腺等大;(4)胚胎发育从30期开始,性别分化对温度较为敏感,低温利于雌性化,高温利于雄性化;(5)15-25℃为变温培养时性比发生变化的敏感温度区,缓慢升温雄性比较显著增加,缓慢降温雌性比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饶小珍  林岗  张殿彩  陈寅山  许友勤 《生态学报》2010,30(23):6530-6537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以南海浪剧烈冲击的暴露型岩相海岸的中、高潮区,是一种颇具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品种。研究温度(24、27、30、33℃)和盐度(28,31,34)对龟足胚胎发育和幼虫生长的协同影响,可为龟足的人工育苗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33℃-28温盐度组合胚胎发育时间最短144h,27℃-28温盐度组合胚胎相对孵化率最高。温度与盐度对胚胎发育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但温度和盐度对胚胎孵化率有极显著影响,温度与盐度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温盐度组合是27℃-28。(2):27℃的3个盐度组、30℃-31温盐度组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最短。在同一盐度条件下以27℃的存活率较高,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以盐度31的存活率较高,其中以27℃-31温盐度组合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1和存活率2分别高达99.0%、90.7%。27℃-28、27℃-31温盐度组合变态率最高,变态率分别为81.8%、73.7%。34高盐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很低甚至为零。温度和盐度对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有极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综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存活和变态情况,27℃-31温盐度组合为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组合条件。龟足胚胎发育、无节幼虫的生长和变态对温度盐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是由龟足的自身繁殖特点及生活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后0-512h)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LDH同工酶在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差异显著,LDH1同工酶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占绝对优势,而DH5活性从尾芽期开始增强,LDH2,LDH3,LDH4 3种同工酶的活性较;低同时也发现LDH1,LDH3,LDH4同工酶各亚带也发育阶段的特异性,2.EST同工酶在开口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和孵出热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孵化后蝌蚪的成活率和蝌蚪的热耐受性,将当天产出的中国林蛙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全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利用温度梯度装置观察记录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光照周期设为14L∶10D,湿度设为85%。结果表明,温度对中国林蛙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3d后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计算中国林蛙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51℃、65.29日度和0.38℃、65.52日度,直接最优化法优于直线回归法。经过4个不同温度(10℃、15℃、20℃和25℃)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分别为(13.2±1.6)℃、(15.7±1.9)℃、(17.3±2.1)℃和(19.5±2.3)℃;逃避温度分别为(28.8±1.4)℃、(30.2±1.6)℃、(31.6±1.3)℃和(33.1±1.8)℃;致死温度分别为(32.9±1.7)℃、(33.8±1.5)℃、(35.2±1.2)℃和(36.7±0.9)℃。经过不同温度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系统具有高效、精确、操作难度较低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在构建模式动物突变体研究基因功能和构建人类疾病模型中有大量使用,但是由于相关伦理限制,在人类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来探索治疗性胚胎编辑和研究人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研究发展较慢。人类胚胎发育机制与小鼠等模式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过往在模式动物上研究的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要在人类胚胎水平进行验证,对人类胚胎利用基因编辑工具进行直接研究越发必要,探索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有助于相关发育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胚胎治疗性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对遗传疾病的彻底阻断,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但是主要存在潜在脱靶和编辑后形成嵌合体两方面问题。相较而言,出生后个体水平的基因治疗目前发展较为快速,对遗传疾病和艾滋病等血液疾病有应用价值。现对CRISPR/Cas9近年来应用于人类胚胎编辑和基因治疗的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基本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液体石蜡覆盖的液滴培养法。该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和CO2质量的好坏对体外培养胚胎的发育有严重影响。本文就此对几种中国产液体石蜡和含气体乙醇的CO2作为胚胎体外培养条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成熟小鼠受精后的2细胞和8细胞胚胎分别用于两组实验。一、不同品牌液体石蜡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体外培养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液滴培养法。所用液体石蜡均经过水洗。CO2为经过一次水滤的工厂粗制品,其乙醇含量经气相色谱仪测定约为0.18%。二、不同浓度乙醇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试管培养法,采用乙醇浓度不同的培养液。表1为五个不同厂家的液体石蜡对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其中,Ⅰ、Ⅱ(上海、北京)号两种产品符合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可使2细胞后期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达到92%以上,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图1A和图2A、B)。其余,则不符合要求,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图1B),甚至用无水乙醇和水先后各洗涤3至4遍,亦无改善。由于影响液体石蜡质量的硝基萘可溶于乙醇而被清除,说明这些不合格的液体石蜡中可能还含有其它对胚胎发育有毒害作用的未知因素,有待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15.
单个植入前胚胎构建cDNA文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CR为基础的单个植入前胚胎cDNA文库构建是一种快速、可重复和高效的建库方法。单个植入前胚胎cDNA文库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基因资源库 ,为新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解决了胚胎研究材料受限的问题 ,而且在时间上更加精确 ,更符合胚胎发育的规律。是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与其它技术的有机结合 ,必然为人们进一步揭示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正是孵化季节,现在来谈谈孵化问题。家禽胚胎的发育是在体外进行,因此可以理解,孵化就是保证家禽胚胎正常发育的外界条件。胚胎发育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空气和翻卵。每种家禽需要自己的孵化条件,同一种家禽在孵化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条件亦不相同。我们知道有机体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因此孵化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孵化结果,同时对于雏禽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以及将来的生产性能都有极密切的影响。现在我想以鸡为例,使用小型平面孵卵器进行孵化,谈谈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假如温度不合适可以使孵化完全失败。最适宜胚胎发育的温  相似文献   

17.
胚胎发育的分子机理是现今胚胎工程及发育生物学研究迫切需要了解的。由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就是胚胎干细胞阶段,因此两者在研究上有很好的重合性。通过对调节胚胎干细胞基因转录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转录因子Oct4、Sox2和Nanog的综述,展现出胚胎发育分子机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中国林蛙蝌蚪 (Ranachensinensis)和大蟾蜍蝌蚪 (Bufogargarizans)在不同驯化温度下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的研究结果。将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分别在 5、1 5和 2 5℃ 3个不同温度下驯养 3周 ,利用温度梯度装置观察记录 2种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最高致死温度。结果表明 ,经过在 5、1 5和 2 5℃ 3个温度下的驯化 ,中国林蛙蝌蚪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1 3 . 5~ 1 8℃、2 0. 5~2 5℃和 2 3~ 2 7. 5℃ ;大蟾蜍蝌蚪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1 2~ 1 6 .5℃、2 1~ 2 5. 5℃和 2 2~ 2 6. 5℃。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的最高致死温均在 3 7~ 3 8℃之间 ,最低致死温均为 0℃。驯化温度对最适温度影响显著 (P <0 .0 1 ) ,对致死温度则没有显著影响。驯化温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的逃避温度产生的影响比最适温度的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X射线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用X射线照射不同发育时段的斑马鱼胚胎,统计死亡率和畸形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X射线对胚胎DNA损伤的影响;采用DCFH-DA测定胚胎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结果:X射线照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能够导致胚胎发育畸形如围心腔水肿、脊柱扭曲、尾部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检测X射线对斑马鱼胚胎DNA损伤时,发现X射线照射对胚胎中的DNA能够产生明显的损伤,且DNA损伤程度随胚胎发育的进行而减弱;胚胎经X射线照射后活性氧的产生增加;胚胎总抗氧化能力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而逐渐增强;结论:X射线照射明显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并造成胚胎细胞DNA损伤,发育早期胚胎敏感性高;发育后期胚胎对X射线敏感性降低,可能与胚胎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早期发育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胚胎阶段和早期仔鱼阶段更为突出,过高或过低的水温往往会导致胚胎发育的畸型或停止发育甚至死亡。因而,研究温度对各种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的影响,是进行鱼类尤其是养殖的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内外学者:Hayes,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