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鳞裂峡鲃(Hampala macrolepidot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裂峡鲃属(Hampala),在我国属濒危鱼类[1]。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内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境内支流[2]。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须鲃"类的系统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须鲃属是一个“大口袋”类群。中国的四须鲃实际上分属于至少4个不同的属。通过与Rainboth的分类系统比对之后,对中国四须鲃属鱼类的分类系统重新进行了以下的修订:①保山四须鲃、软鳍四须鲃和异口四须鲃归入新光唇鱼属;②小四须鲃归入盘齿鲃属;③分布于云南的高体四须鲃实为大鳞四须鲃,大鳞四须鲃应归入高须鱼属;④其余四须鲃属鱼类,抚仙四须鲃、常氏四须鲃、太平四须鲃、云南四须鲃、颌突四须鲃(=洱海四须鲃)、鲂形四须鲃、棱四须鲃、后鳍四须鲃和油四须鲃均归入吻孔鲃属。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河水系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西畴金线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记述了采集自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干海子(红河水系)一洞穴的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西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xichouensis Pan,Li,Ya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眼睛正常,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变粗变硬,后缘3/5具锯齿,与属内分布在邻近南盘江水系的已知种大眼金线鲃(S.macrophthalmus)、圭山金线鲃(S.guishanensis)、狭孔金线鲃(S.angustiporus)、侧条金线鲃(S.lateristritus)、丘北金线鲃(S.qiubeiensis)、滇池金线鲃(S.grahami)、曲靖金线鲃(S.qujingensis)、麻花金线鲃(S.maculatus)、紫色金线鲃(S.purpureus)及疑似红河水系易门金线鲃(S.yimenensis)相似。籍第一鳃弓外侧鳃耙9以下的特征,可与大眼金线鲃相区别;眼间距为体长的8.1%~9.9%,吻须后伸超过眼后缘,口角须后伸超过前鳃盖骨后缘,可与圭山金线鲃相区别;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体侧沿侧线无黑色横带,可与侧条金线鲃相区别;侧线鳞74~88,侧线上鳞20,侧线下鳞16,可与滇池金线鲃相区别;侧线弯曲,侧线鳞74~88,围尾柄鳞48,可与曲靖金线鲃相区别;背鳍前距为体长的47.1%~53.7%,背鳍基长为体长的12.8%~15.8%,臀鳍前距为体长的66.0%~71.0%,臀鳍长为体长的13.7%~17.1%,胸鳍前距为体长的26.0%~29.5%,尾柄长为体长的19.3%~24.7%,下颌长为体长的4.7%~7.0%,明显区别于易门金线鲃;全身被鳞,具侧线鳞,可与其分布邻近的麻花金线鲃和紫色金线鲃相区别;背鳍前鳞35~39,鳃耙6,眼间距为体长的8.1%~9.9%,可与狭孔金线鲃及丘北金线鲃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云南南部的长臀鲃属(Mystacoleucus)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云南南部的长臀鲃属(Mystacoleucns)鱼类三种,其中细尾长臀鲃(M.lep-turus为一新种。三种的区别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贵州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尧兰村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命名为尧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yaolanensis Zhou, Li et Hou, sp. nov.新种的胸鳍、腹鳍和臀鳍等性状以及体形大致与东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donglanensis和高肩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tishoulderus相似.但是,新种的侧线鳞与二者都具有一定差距,新种的侧线鳞为52(20-21)/(10-11)54;东兰金线鲃为44(14-17)/(9-11)52;高肩金线鲃为54(14-17)/(9-11)58.  相似文献   

6.
云南石林洞穴金线鲃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12日和18日作者于云南省石林县石林镇落水洞(蝙蝠洞)地下伏流(属珠江水系)采集到金线鲃属鱼类标本9尾,经鉴定为1新种.新种被命名为宽角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broadihornes sp. nov.;以其头上长有一个骨质角状突和体表裸露,仅存侧线鳞等鉴别特征,与犀角金线鲃S.rhinocerous Li et Tao相近,而明显区别于属内的其余种.但新种头上骨质突起为1个等边三角形状的角与后者的犀角型角不同;新种吻端与两鼻孔间有3个突起,呈品字形分布,后者平滑.  相似文献   

7.
大鳞裂峡鲃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2010和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共收集大鳞裂峡鲃(Hampala macrolepidota)样本438尾。研究结果表明:大鳞裂峡鲃雌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28 mm、体重270.3 g,雄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05 mm、体重172.5 g,对应年龄均为4龄。大鳞裂峡鲃雌、雄繁殖群体的成熟系数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熟系数值在1月、3月、4月呈逐渐增大趋势,5月显著上升,6月达到最高峰,7月急速下降,8月至9月趋于平缓。繁殖活动每年4月开始,一直可持续至10月,主要集中在5~6月。大鳞裂峡鲃雌雄性比为1︰1.19,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的情况相反;繁殖盛期则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繁殖群体由4~8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群体均以5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大鳞裂峡鲃属单次产卵鱼类。平均卵径1.18 mm;绝对繁殖力为63 393粒,相对繁殖力为70.04粒/g。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比较,大鳞裂峡鲃的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Zhu DG  Zhu Y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2):204-207
该文记述了采自广西贺州市贺江水系——洞穴的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黄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huangtianensis Zhu,Zhu et Lan sp.nov.)。新种眼睛正常,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缘无锯齿,与属内同分布在贺江水系的已知种季氏金线鲃及邻近漓江水系的桂林金线鲃相似,但新种侧线鳞为52~59枚,侧线上鳞17~23,侧线下鳞16~17,围尾柄鳞40~46,鳃耙9~10,眼径为体长的4.3%~5.4%,眼间距为体长的9.2%~9.6%,口宽为体长的6.0%~7.3%,与季氏金线鲃和桂林金线鲃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倒刺鲃属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和元江以东诸水系以及台湾和海南岛。其属级和种级分类,历来意见不一。对采自6个省区的104尾标本进行形态性状测量和对骨骼标本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倒刺鲃属鱼类以其最末一枚前躯椎上方无上髓棘、第4椎骨的髓棘发达、背鳍前方具一卧伏于皮下的倒刺等特征与亚科(Barbinae)其余属种明显相区别,进一步肯定了把它们作为亚科的一个属是合适的。该属鱼类共有5个有效种,而且首次提出长身刺鲃(S.etongatus)是光倒刺鲃(S.hollandi)的同物异名。光倒刺鲃和倒刺鲃(S.denticulatus)的种内地理变异呈现出独特的相关性,提示海南岛的倒刺 属鱼类可能是源自珠江水系,而不是源自元江水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线鲃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年5月在广西凌云县的溶洞内(属右江水系)采到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小眼金线鲃,新种 Sinocyclocheilus microphthalmus sp.nov.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4年11月在广西富川县境内采到鲤科鲃巴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季氏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jii sp.nov.  相似文献   

13.
野生巴马拟缨鱼肌肉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马油鱼, 曾用名巴马穗唇鲃(Crossocheilus bamaensis,Fang),学名为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bamaensis (Fang)),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拟缨鱼属(Pseudocrossocheilus)。巴马穗唇鲃主要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广西巴马、天鹅、都安、来宾,贵州平塘、罗甸、望谟等地,于每年5、6月的洪水期繁殖,以固着藻类为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西金线鲃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作者于广西环江县驯乐乡顺宁村采集到金线鲃属盲鱼5尾,经鉴定为一新种.新种眼睛完全退化,头后急剧隆起但尚未形成额骨突等体型特征与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 Chen et Chu,1988相似,而明显有别于属内其他物种.但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又存在明显区别:1)新种背鳍硬刺纤弱;而无眼金线鲃的背鳍硬刺比较粗壮;2)新种背部自额骨后隆起,但是额骨顶部并不隆起;无眼金线鲃则自眼眶上方的额骨顶部开始显著隆起,直至肩部;3)新种侧线平直;无眼金线鲃的侧线在腹鳍和臀鳍之间的上方有一比较明显的向上弯曲;4)新种胸鳍长,超过腹鳍起点;无眼金线鲃胸鳍不超过腹鳍起点;5)分布区亦有所不同,新种分布于柳江水系;无眼金线鲃则分布于南盘江水系.此外,在一些可测性状上二者亦有区别,在标准长与体高和头长的比例、尾柄长与尾柄高的比例、侧线鳞的数目等性状上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和须鲫的染色体二倍数均为100,NF=150。前3种鱼的核型都是18m+32sm+26st+24t。须鲫的核型为18m+32sm+18st+32t。四种鱼染色体的体积从大到小均呈缓慢的连续递变,都是sm_1较大。作者认为这14种鱼与鲤属和鲫属鱼类一样,属于二倍化了的四倍体种娄;并认为鲃亚科和鲤亚科中现存的四倍体种类可能都是由一共同祖先经多倍化后自然选择演变而来的;考虑到四倍体物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强的适应力,提出了开发和利用(资源增殖、驯化和杂交等)这些鱼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从基本形态上分类,白甲鱼属(Onychostoma)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其中包含19个种。然而,白甲鱼属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并不是很清楚。基于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以斑马鱼(Danio rerio)和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为外类群,分析了8种白甲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结果表明,白甲鱼属内的8个物种不是1个单类群,其中包括3个分支: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m)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为一个分支,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一个分支,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和高身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rpus)为一个分支。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结果大致一样,均分为3个分支。研究使用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白甲鱼属系统发育学研究,为白甲鱼属的系统发育学填补相关方面空白。  相似文献   

17.
从基本形态上分类, 白甲鱼属(Onychostoma)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其中包含19个种。然而, 白甲鱼属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并不是很清楚。基于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以斑马鱼(Danio rerio)和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为外类群, 分析了8种白甲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结果表明, 白甲鱼属内的8个物种不是1个单类群, 其中包括3个分支: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m)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为一个分支, 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一个分支, 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和高身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rpus)为一个分支。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结果大致一样, 均分为3个分支。研究使用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白甲鱼属系统发育学研究, 为白甲鱼属的系统发育学填补相关方面空白。  相似文献   

18.
阿庐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uensis Li et Xiao,2005)曾为狭孔金线鲃(S.angustiporus Zheng et Xie,1985)的同物异名。该文在比对采自云南泸西县城郊龙潭的金线鲃标本和狭孔金线鲃模式标本后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且稳定的形态差异,因此,阿庐金线鲃应为有效种。阿庐金线鲃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垂直线之后,可与狭孔金线鲃(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正相对或稍前)相区别,且前者眼径及眼球径较小,而眼间距较宽(阿庐金线鲃分别为头长的22.4%~29.7%、16.0%~23.6%及21.0%~32.3%,狭孔金线鲃分别为头长的26.4%~38.9%、21.3%~29.0%及19.7%~22.6%)。  相似文献   

19.
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年6月在贵州盘县一溶洞的水体中采到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角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angularis sp. nov.。本新种形状怪异,头背缘末端具一朝前的角状突,其内有顶骨突;眼正常;侧线鳞明显;鳔后室发达等特征而易与金线鲃属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Oshima,1919),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东亚, 其中包括中国南部(包含台湾和海南岛)、越南和老挝。伍献文等1于1977年鉴定了本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光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 光唇鱼亚属和厚唇鱼亚属(Lissochilichthys Oshima,19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