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赤阳 《昆虫知识》1992,29(3):170-172
<正> 一、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防治棉花害虫早已采用多种手段互为补充的综合防治。随着防治技术的发展,防治手段的重点亦随之而异。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农药的迅速发展,高效广谱农药相继出现,几乎所有主要害虫均可以用农药防治,农药遂成为防治棉虫的主要手段。由于过多地依赖农药致使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首先是棉蚜与叶螨对内吸磷和乐果的抗性,继之棉叶蝉、棉铃虫、红铃虫对滴滴涕也产生了抗性,使这些原来是高效的农药相继退出了应用市场。同时农药造成的严重环  相似文献   

2.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5,38(2):253-255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吴孔明,刘芹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农药是防治棉蚜的主要措施。农药大量和连续的使用,导致北方棉区棉蚜的抗药性上升极快,...  相似文献   

3.
李梅  冯国蕾 《昆虫知识》1996,33(5):300-303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危害棉苗的主要害虫之一。有关棉蚜的抗药性研究已做了很多工作,先后报道了棉蚜对内吸磷、对硫磷、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1-3]。近几年来,由于频繁过量连续使用农药,导致棉蚜的抗药性水平迅速上升。例如山东高密地区近几年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治棉蚜,造成抗性逐年递增。而对抗药性的监测目前主要是使用生物测定法和酶活性分析法。前者使用虫量大,点滴操作要求严格,不易掌握;后者操作条件要求苛刻,且需一定的仪器设备等条件,不易在基层单位推广。孙耘芹[2],郑炳宗[4]指出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主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金杰  马艳 《昆虫知识》1994,31(5):279-281
长期以来,我国对棉花害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入80年代,由于对取代有机氯农药的菊醋类杀虫剂长期不节制高频次单一使用,甚至滥用,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对其抗性迅速产生,不仅防治费用增加,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和探索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有重要意义[1]。我国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有如下几方面情况:1耕作制度的改变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缺乏桥梁食物,昆虫群落结构简单,常发性害虫的大发生频率就高;作物相复杂,混种程度高,昆虫群落组成较复杂,天敌昆…  相似文献   

5.
害虫抗药性:Ⅲ、蚜虫抗药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蚜虫是为害多种农作物和果木花卉的害虫。尽管为害各种作物的蚜虫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繁殖量大而快,生活周期短,为害严重,为了防止蚜虫的为害,必然是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抗药性发展快。 蚜虫在各种作物上的抗药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在国内棉花蚜虫反应最为强烈。棉蚜是棉花苗期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但自五十年代国内进口有机磷农药1059以后,基本上控制了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但是由于单一的大量使用六、七年后,棉蚜对1059产生了很高的抗性。1963年作者等,应农业部的邀请,对北方棉区1059的使用问题进行了调查,肯定了1059对棉蚜效果差是抗性问题。国内有关害虫抗药性的测定,没有系统的开展。在蚜虫方面,只是在棉蚜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实践中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开展棉蚜抗性工作的主要难题是室内大量饲养有困难。尽管国内外都作了不少努力,都没有突破这个难关。因此,棉蚜抗性工作只能在棉花生长季节进行。 以下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棉蚜为例,提出以下测定方法供参考。 一、棉蚜抗性测定方法 为了比较各地测定抗性结果,所采用的虫种,测定方法及测定时的条件,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棉蚜(Aphis gossypu Glover)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自1953年开始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和1059等防治棉蚜以来,田间喷雾浓度和使用次数逐年增大,棉蚜产生的抗性。80年代使用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三年后棉蚜抗性增长了171倍,有些地区达3230倍。此文报道棉蚜的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棉蚜抗性与杀虫剂穿透能力降低、多功能氧化酶、α-乙酸萘酯酶和α-乙酸萘酯羧酸酶的活力增加、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降低有关。在这基础上进行增效剂SV_1对多种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试验,得出SV_1对防治抗性棉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延缓抗性的发展。并研究了杀虫剂抗性的防治策略及综合治理措施,为防治棉蚜抗性和延缓抗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杀灭卫生害虫主要使用敌敌畏,致使各地家蝇对其普遍产生了抗性,从而用量增加,对人的毒性增强,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寻找高效低毒的新杀虫剂或新配方,是防治卫生害虫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来,根据国内使用情况,在现有农药中广泛进行了混配试验,并经过无数次的测定,选出了辛硫磷、二溴磷及新增效剂——增效磷(SV_1),按1:1:1的比例配成一种新的高效、速杀、价廉的新配方,暂称“PDS”,对家蝇的杀灭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棉蚜抗杀灭菊酯品系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4,37(2):137-144
1908-1990年抗性监测表明,河南棉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和 久效磷的抗性水平明显增长,特别是对杀灭菊酯的抗性已达较高水平。使用杀灭菊酯对敏感棉蚜连续选择8次,棉蚜对杀灭菊酯抗性上升1392.67倍(浸溃法测定),并表现对久效磷和氧化乐果有3-4倍的正交互抗性。对4个不同抗性品系棉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表明,杀灭菊酯抗性棉蚜的适合度并不降低,抗性棉 蚜的繁殖力不表现降低趋势。利用棉田常用8种有机磷、菊酯类和脒类农药的单剂及混剂测定了对高抗棉蚜的毒力水平,DDVP表现对高抗杀灭菊酯棉蚜有较强毒力;脒类和菊酯类农药混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但与DDVP混用则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棉蚜啶虫脒抗性种群交互抗性和增效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啶虫脒抗性品系与其它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现状以及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为延缓和治理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式,获得了棉蚜啶虫脒敏感和抗性品系;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以及增效剂对啶虫脒的增效作用。【结果】经过室内棉蚜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筛选,获得了相对抗性倍数为82.33倍的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表明,交互抗性倍数小于5的药剂为:吡蚜酮,甲基阿维菌素;交互抗性倍数在5~10倍的药剂为:噻虫嗪,联苯菊酯,毒死蜱,马拉硫磷,丙溴磷,辛硫磷;交互抗性倍数在10~15倍的药剂为:硫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氧化乐果;交互抗性倍数大于1 5倍的药剂为:吡虫啉。增效剂实验表明,TPP和PBO在啶虫脒敏感品系中增效作用不明显,但在抗性品系中增效作用显著。在啶虫脒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在啶虫脒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DEM在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明显,增效比为1.04、1.02。TPP和PBO对啶虫脒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室内棉蚜敏感品系(LC_(50)为0.180 mg/L)为基础,对新疆各主要棉区的棉蚜种群进行了啶虫脒药剂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棉蚜对啶虫脒的相对抗性倍数为6.1~22.0倍。【结论】由此说明新疆主要棉区棉蚜对啶虫脒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生产中可以利用无交互抗性的吡蚜酮和甲基阿维菌素来治理抗性棉蚜种群。  相似文献   

11.
害虫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ET)作为农业害虫管理关键决策依据,是主要基于挽回作物损失的价值和防治费用的农业害虫防治经济阈值。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对害虫防治措施的生态代价考虑不足,往往导致阈值指标偏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偏多。本文利用农药生态效应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充分考虑防治费用和防治生态代价的农业害虫防治生态经济阈值(Ecological and economic threshold,EET)概念,给出了基于农药生态风险指数的简便易行的数学模型和估算方法。生态经济阈值的提出与推广应用,不仅为现代农业害虫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我国的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2,12(4):341-347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手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虹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 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56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标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杰灭刹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 多年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各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寻找新农药,新方法解决抗性蚜的防治,是棉花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从1978年—1981年,用3%呋喃丹拌种防蚜,从小区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害虫及害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类新型高效广谱的生物源农药,对多种害虫及害螨具有极好的防效。随着阿维菌素在害虫及害螨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害虫和害螨对其的抗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tella xylostella(L.)、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te Koch等已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害虫和螨并不总是表现适合度劣势,且抗性一旦产生敏感性较难以恢复;抗性遗传多数由多基因、不完全隐性控制;抗性机理涉及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发现害虫和螨对阿维菌素存在较大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普遍地应用内吸磷(E1059)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已经获得显著成就。只是多年单一用药后,可能有抗性品系害虫产生,药效减低。同时田间喷雾化费劳力较多,又是害虫发生后已有一些损害才去防治的。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探求高效能的防虫技术。 根据报导:1954—1961年间美国作过较多的甲拌磷防虫试验,肯定在播种期间施药,则棉苗出土后的4—6周内,不受棉蚜、螨和蓟马为害;也可防治早期的潜叶蝇、粉虱、叶跳虫、越冬棉铃象虫等,成效良好。唯在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害虫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抗性机理和防治对策方面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实现无公害Bt农药的广泛及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茄子红蜘蛛Tetranychus wrticae Koca是棉花、蔬菜的重要害虫。近几年,在国内许多地方,由于速灭杀丁的长期单独使用,引发了棉蚜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速灭杀丁对红蜘蛛药效低,使用不当常引起红蜘蛛再度猖獗。甲胺磷对红蜘蛛  相似文献   

18.
昆虫抗药性是化学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远在60年代初期,我国很多科研部门,对农、林、卫生等重要害虫,进行了大量抗性研究,个别单位对益虫的抗性亦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在十年动乱中,绝大多数科研部门停止了这方面的研究,以致几种重要害虫抗性的发展情况不很清楚,加以近几年来,不少农药的质量下降,有些地区的使用情况亦比较混乱,目前不少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减退,是质量问题,还是抗性问题?应该弄清楚。 近20年来,国外在抗性调查与抗性机理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与粮农组织,对不少重要害虫提出了统一规定的调查方法;不少专业研究单位对重要害虫的生理、 生化、遗传等抗性机理方面亦发表了不少论著。 为了赶上形势发展,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专题讲座专栏,并约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结合国内外情况,较有系统的陆续刊登不同类型昆虫抗性的培育与测定方法、抗性生化机理、抗性遗传机理、防治抗性害虫策略等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害虫防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害虫给农作物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来控制害虫,其中包括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应用微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物理防治和遗传防治等防治和技术。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作为目前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化学药剂防治,已给人类带来了很大麻烦,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导致农药的  相似文献   

20.
灯光诱杀在害虫无公害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我国农业害虫防治现状60年代末至今,我国农业害虫的治理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曾有效地控制住农业害虫的危害,为农业高产、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使用农药已产生严重副作用:(1)使具有抗性基因的生理种群成为害虫优势种群,抗药性急剧上升,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甚至无效。刘润玺等报道[1],至1995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610.8、2535.2、103.3、239.9倍;(2)害虫抗性水平的剧增,加大了农药使用剂量及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