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湖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东湖是一个浅水富营养湖泊,其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夏季的优势种群是一些体积很小的硅藻类曲壳藻(Achnanthes spp.),其他大部分季节是绿藻门的团集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和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不同样点间的底栖藻类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势种类不同,以团集刚毛藻为优势的绿藻在处于中富营养区域的磨山样点比例最高,以变异直链藻为优势种的硅藻在严重富营养化的水果湖样点中比例最高。底栖藻类月平均现存量(以叶绿素a计)的时间变化格局为夏季最低(41.5μg/cm2),逐渐增加到秋、冬季节的最高峰值(55.3μg/cm2)。造成东湖夏季底栖藻类现存量低的原因是雨季水体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水位升高造成的低光照。不同样点间的chlb、chlc及chlb/a、chlc/a值具有显著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显示:在东湖的富营养化条件下,过渡的富营养化能增加底栖藻类群落中硅藻的比例,却降低了绿藻的比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底栖藻类群落结构具有特异性,分析底栖藻类群落结构可以用来评价水环境健康状况。东湖底栖藻类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浮游藻类不同,它和水温成显著的负相关,但温度和浮游藻类并不是影响东湖沿岸带底栖藻类生物量变化的直接因子。团集刚毛藻等底栖丝状藻类给各种底栖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在东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从 1994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每月定期从东湖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 2 6 0个分类单位 ,隶属于 7个门的 99个属 ,其中有 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 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 :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 ,硅藻门次之 ;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 ,其次为秋季和春季 ,冬季最低 ;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 ,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 39.6 % ;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浮注重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每月定期从东糊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26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个门的990个属,其中有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冬季最低;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39.6%;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灯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4.
武汉东湖南部湖汊的鼓藻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63年9月到1964年12月,作者在武汉东湖南部的湖汊定点采得48号藻类标本,其鼓藻类十分丰富,经鉴定共有20个属,164个种,75个变种和13个变型。其中有2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2个新变型,12个种、25个变种和5个变型是中国的新记录;在四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种类有11个种和1个变种。在不同季节共6次所采得的鼓藻种类的统计结果得出,在夏季(6月、8月)的种类最多,秋季和冬季(9月、10月、12月)次之,春季(4月)最少。在东湖252个鼓藻类的分类单位中,热带、亚热带类群共有45个,其中的19个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特有或普遍分布的类群,13个是以广西为模式产地的类群,从而反映武汉地区鼓藻类区系具有亚热带类型的特点,并与南亚和东南亚的鼓藻类区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Fe(Ⅲ)对藻类生长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Fe(Ⅲ)浓度处理下太湖藻类叶绿素含量、藻类反射光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导数光谱技术、"红边"光学参数(红边位置)对藻类光谱信息进行定量提取,并与藻类叶绿素含量、藻体Fe(Ⅲ)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培养液Fe(Ⅲ)浓度-藻类叶绿素含量-藻类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Fe(Ⅲ)浓度(18μmol·L-1)有利于藻类生长及叶绿素合成,过高Fe(Ⅲ)浓度(30μmol·L-1)在培养前期能促进藻类叶绿素的合成,但在培养后期会抑制藻类叶绿素的合成,缺铁(0μmol·L-1)使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显著的抑制;不同Fe(Ⅲ)浓度下藻类光谱植被指数(SR705、ND705)、红边位置与藻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日经生物技术》2000年4月24日号第16页报道:美国Martek Biosciences公司(马里兰州Columbia)和美国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研究所4月11日宣布,覆盖了真核藻类性状转化的方法获得了美国专利,专利号为6027900。 如果使用这项专利,就可迅速提高从多种藻类基因中鉴定出有使用价值基因的能力。美国Martek公司拥有将这项技术用于商业开发的所有权利。 得到认可的在特定藻类中导入DNA的这项专利技术是Carnegie研究所植物生物学部门Kirk Apt和Arthur Grossman以及Martek公司共同开发的。Martek公司还提供了一部分研究资金。 在动物及植物细胞中表达外来基因而使用的启动子对藻类没有启动功能。研究人员研究藻类基因高效表达时发现在藻类光合作用的基因启动子区域可诱导来自其他生物的基因表达。 这项专利还涵盖了简单地鉴定和分离引起性状转化的藻类细胞标记的使用。Martek公司获得了含有新发现启动子的所有载体及用该载体进行性状转化的所有细胞的商品化权利。该公司会长兼最高经营负责人Henry Linsert说:“我公司因此可确立在藻类生物技术商品化方面的主导地位。使用新一技术就能从藻类染色体中搜索到农作物育种用的性状。用藻类细胞可生产有价值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该公司现在的兴趣已转向用藻类鉴定参与胡萝卜素、维生素E、类固醇、异黄酮、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合成的基因。 因为藻类与高等植物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化学途径类似,所以科学家最大的希望是将藻类作为新的基因供给源。孙国凤  相似文献   

7.
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逐月对中国最大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利用CANOCO4.5软件对浮游藻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以揭示浮游藻类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全年共检测到浮游藻类186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银灰平裂藻、不定微囊藻、弱细颤藻、啮蚀隐藻、四尾栅藻、扁圆卵形藻;藻类的年均丰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552.29±4591.33)×104cells·L-1和8.15±6.63mg·L-1,藻类现存量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站点间差异不显著;多样性分析显示,藻类物种多样性较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总氮等是影响滴水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湿地中的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湿地中藻类的种群结构、藻类在湿地中的功能、湿地中的藻类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天然湿地中的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湿地植物区系主要有附泥藻类、附植藻类、后周丛藻类和浮游植物4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是附泥藻类的硅藻、绿藻和蓝藻.藻类最显著的作用是作为湿地食物网中的初级生产者,也作为湿地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物.影响藻类生产力的因素有水力学因素、营养、温度、光、大型植物及草食动物和其它动物.未来对藻类的研究应侧重于湿地藻类生物多样性、藻类生物量、生产力、种群组成的环境控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藻类作为水环境及湿地污染程度指标的研究,“基因治藻”也将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8日,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和美国SapphireEnergy公司宣布,将在对来自藻类的基因探索方面进行历时数年的合作。孟山都公司将SapphireEnergy公司拥有的藻类的基础研究应用到农业领域,试图发现与谷物产量和胁迫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藻类诱变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藻体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期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体的育种方法。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与人类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发展"蓝色农业"的基础。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提高藻类育种效率,获得新种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的微藻、生物能源微藻及一些大型的经济海藻中。在藻类育种中常用的诱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物理诱变辐射源包括紫外线、γ射线、重离子束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甲基磺酸乙酯和亚硝基胍等。主要介绍了上述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总结了诱变技术在藻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藻类诱变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物加工过程》2009,7(2):62-62
美国Primafuel公司于2009年初宣布将开展国际藻类生物炼制项目,通过整合上游的藻类生产和下游的生物精炼系统,开发创新性的商业化藻类利用技术。该公司的专有过程将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藻类利用经济潜力的最大化,生产出一系列高价值产品和可再生燃料。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苏州阳澄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2月对江苏阳澄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其与阳澄湖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共发现藻类8门124属324种(包括变种),全年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小席藻(Phorimidium tenus)、不定微囊藻(M.incerta)、密集微囊藻(M.densa)等。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3462.93×104cell/L,年平均生物量为8.09 mg/L。利用生物学指标对湖泊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阳澄湖属于α-中污染富营养型湖泊。CCA分析表明阳澄湖的蓝藻主要分布在夏、秋季,绿藻在夏季受到微囊藻的抑制,硅藻主要分布在春、冬季,金藻和黄藻主要分布在冬季;温度是阳澄湖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总氮与总磷的影响作用由入湖河道向东湖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3.
开鲁盆地白垩纪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开鲁盆地的藻类演化特征,从下到上划分为5个藻类组合,对藻类组合的时代、藻类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鲢对藻类摄食效应的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40-947
为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藻类的摄食作用, 采用小环藻(Cyclotella)、小球藻(Chlorella)、微囊藻(Microcystis)和东湖原水开展了小规格鱼种的养殖试验, 对鲢摄食和排泄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3 种纯培养藻种投喂下鲢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小环藻组 小球藻组 微囊藻组;相应地, 鲢对藻的平均摄食率排序也是小环藻组 小球藻组 微囊藻组。在显微镜下观察粪便发现大部分小环藻为空壳, 一部分小球藻外部形态结构不完整, 外部形态完整的小球藻则色泽暗淡、内部结构紊乱, 微囊藻没有明显变化;3 种藻类细胞的受损率分别为20.04%、7.13%和1.97%。叶绿素荧光活性显示, 粪便中小环藻基本失去光合活性, 小球藻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 微囊藻活性明显降低(P0.05), 东湖原水处理组光合活性较对照极显著降低(P0.01)。对东湖水饲喂试验组排泄物的检测发现, 浮鞘丝藻Planktolyngya、鱼腥藻Anabeana(有破损)、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和颤藻Oscillatoria 细胞受损严重;空星藻Coelastrum 和盘星藻Pediastrum 细胞部分破损;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桥弯藻Cymbella 和舟形藻Navicula 多为空壳。鱼粪中平裂藻Merismopedia、微囊藻、浮鞘丝藻、鱼腥藻、颤藻、卵囊藻Oocystis、栅藻Scenedesmus 和衣藻Chlamydomonas 在重新培养后恢复了生长。本研究显示硅藻尤其是小环藻、针杆藻和舟形藻对鲢摄食最敏感;栅藻、卵囊藻和平裂藻对摄食压力不敏感。研究表明鲢捕食对藻类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改变效应, 利用鲢的滤食进行藻类群落调节和水华防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藻类学术大会,是国际藻类学会发起举办的,自1982年开始,每三年举行一届。1994年6月26日至7月2日,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在中国青岛市举行。参加的代表共450人,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代表138名。 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以藻类学的基础研究为主要议题,共举行了52项学术活动,内容涉及海淡水大型和微型藻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生化、亚显微结构、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分子生物学、藻类培养和海藻栽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藻类是海洋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从热带到极地均有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藻类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及环境变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本文对生态型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大型藻类生态型的划分方法,即根据生态环境、生物学特征和遗传特征进行划分。着重分析了藻类生态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表型特征可以作为一个划分生态型的参考因素,但不能作为绝对的衡量标准。最后,作者通过分析黄海漂浮浒苔的环境特点、遗传差异和生物学特征,将漂浮浒苔视为一种漂浮生态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流速对不同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 于 2015 年 3 月采集东江流域广东惠州河段原水, 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中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和小环藻, 通过调整水体流速, 研究不同流速对不同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 a 浓度、最大比增长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Fv/Fm 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流速条件下, 不同浮游藻类的生理生化特征有所差异; 铜绿微囊藻表现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长状况都较弱; 斜生栅藻和小环藻在低流速(<0.075 m·s–1)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 且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加, 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在较高流速(>0.075 m·s–1)条件下随着流速的增加, 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可见, 不同持续的流动条件是影响浮游藻类数量和生理指标变化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为东江水源的流速流量调节控制富营养化和水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集贤地区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和其它藻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依据黑龙江省集贤地区滨参1井的藻类分布特征,从下到上划分6个藻类组合,探讨了藻类组合的时代,结合微量元素资料对藻类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讨论。文中描述3新种,其中沟鞭藻类2新种,绿藻类1新种。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化石藻类、地层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1日至1987年10月24日在兰州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学术组织与省级学术组织联合召开的兼具全国性与地方性特色的学术会议,发挥了两种学术组织的积极性,使会议开得紧凑、生动、结合实际.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石油、地质、高校、科研、煤炭、化工等六大系统27个单位,共60人.甘肃省科协领导同志亲临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20.
藻类发育的许多方面受光的调控,且多种多样的光受体参与藻类的光形态建成过程。本文就近年来藻类光形态建成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内容以海洋藻类为主,主要包括光周期、非光周期控制的藻类发育类型,以及藻类的光受体的种类及分子特性,并兼顾与高等植物的相关特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