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索森林群落组成结构水平的定量描述方法。通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测定广东范围内22个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结果表明这三种指标值能有效地表征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广东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4—5左右,群落均匀度为0.7—0.8左右,生态优势度为0.08—0.12左右。文章还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三种指标值的相互关系,三种指标值在群落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在林业实践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春文  陈荣海 《兽类学报》1991,11(2):118-125
1988年6—7月,作者在吉林省黄泥河林区对森林鼠类群落划分进行了研究。将林区划分2个栖息地类型,依据物种组成相似系数及递归群划分法,划分出5个鼠类群落:即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大林姬鼠群落;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群落;东方田鼠+黑线姬鼠群落和棕背(鼠平)群落,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薛蓓  侯磊  薛会英 《生态学报》2019,39(11):4088-4095
为了研究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多样性,于2017年8月,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西藏北部高寒草甸0—25 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个不同深度共获得OTU 990个,隶属于3个纲,7个目,25个科,30个属,刺嘴纲Enoplea为共有优势土壤线虫群落;对样品进行Alpha多样性评价,计算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发现5—10 cm的土壤样品群落有较高的丰富度;属水平Heatmap图分析可知20—25、15—20、0—5、5—10、10—15 cm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相似性有一个递增的趋势。与不同深度藏北高山嵩草(盛长期)线虫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大的土壤化学指标是K~+、含水率、有机质和Zn~(2+)。研究发现不同深度土壤线虫种类及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研究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南部脱皮榆群落生态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2个地段,设计7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做样方5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群落的重要值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脱皮榆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650m的中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156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种类多,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分布区域夏季水热条件良好,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乔木层平均高度约13m,多样性指数H为1.0260一1,5907;灌木层H值0.9983—2.4478;草本层H值为0.9047—3.0621。研究为脱皮榆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曼  温仲明  郑颖 《生态学报》2014,34(9):2308-2315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调查了研究区内的32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研究区内98种地带性植物的叶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两个功能性状值,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这两个功能性状进行组分分解。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环境梯度增大(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物种叶面积逐渐增大,比叶面积逐渐减小;(2)在群落间,比叶面积按照乔木—灌木—草本顺序依次增大,且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的生态位宽度较乔木的大,即在延河流域草本与灌木群落比乔木群落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在群落内,物种相对于共生物种的比叶面积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比叶面积梯度的变化;(3)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两性状的相关性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相对其共生物种群落内的依赖性要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来适应群落环境。  相似文献   

6.
程占红  程锦红  朱紫翎  王峥 《生态学报》2022,42(8):3144-3154
植被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加强山地型景区生态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多角度建立了群落旅游承载力的测量指标,并对五台山景区森林植被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五台山森林群落可分为多幼苗—有灌木型、少幼苗—有灌木型、多幼苗—无灌木型、少幼苗—无灌木型、有萌枝—有灌木型、有萌枝—无灌木型、极少萌枝—有幼苗型以及无萌枝—无幼苗型,各组类型逐渐由生态环境良好区到生态环境较差区递变。(2)群落旅游承载力的测算结果显示,有37个样方处于超载状态,且主要受到寺庙与村落周边的旅游干扰影响。(3)群落旅游承载力也受到各类地理因子的影响。其中,坡向、坡形分别与群落旅游承载力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其余地理因子则与群落旅游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连作苹果园土壤真菌的T-RFL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连作苹果园不同土壤空间真菌群落结构,应用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比较了3个连作园不同取样位置(行间、原穴、株间)和不同土层(0—30 cm、30—60 cm)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并结合不同样品TRFLP图谱的差异,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3个连作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磁窑、道朗和金城连作园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各采样地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43—2.47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17—0.85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12—0.8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金城树穴0—30 cm土层(R=4.55),最低的是磁窑行间30—60 cm土层(R=0.77)。在调查的不同取样位置、不同土层中,原树穴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最低的优势度指数;0—3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30—60cm土层,而优势度指数的趋势正好相反;PC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磁窑、道朗和金城连作园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均有明显差异,3个连作园的土壤真菌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群落结构,这些群落能够适应各自的土壤环境并成为环境的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8.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燕春  张峰 《植物研究》2006,26(3):364-369
以109个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各群落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列依次为:柽柳—委陵菜群落>柽柳+沙棘—鹅观草群落>柽柳—鹅绒委陵菜群落>柽柳—芦苇群落>芦苇+水蓼+莎草群落>芦苇+苔草群落>百里香+铁杆蒿群落>香蒲+水蓼群落>水葱+轮藻+眼子菜群落>藨草+莎草+泽泻群落>水葱+藨草+芦苇群落>狐尾藻+香蒲群落>慈姑+芦苇群落>水蓼+慈姑群落>水莎草+水稗群落。对12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后发现,R0、H′和E4优于其他指数。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按生态恢复的时间序列调查了6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测定了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内光照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相比较,前者有较高的群落气温和较低的大气相对湿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撂荒地各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人工恢复群落土壤上层(0-15cm)和中层(15—30cm)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而下层(30—45cm)则增加,自然恢复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群落。随之植被恢复的时间加长,群落内小气候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群落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单勇  钟铃声 《生态学报》1988,8(4):373-375
1983—1985年,我们进行了胶茶人工群落及胶林、茶园对太阳辐射光谱吸收利用状况的探索研究。着重对可见光谱区的两个吸收带,4000—5000(?)(蓝紫光)、6000—7600A(红橙光)以及红外光谱区的10000—13200(?)(近红外)、14800—18000(?)(远红外)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从生态和生理的角度阐明群落结构比单一结构的优越性及其对胶、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是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分异和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内容,然而,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海拔模式尚不明确。研究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0—20cm和20—40cm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沿海拔梯度(400—1410m)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磷随海拔升高(峰顶降低)而增加,20—4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磷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体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在0—20cm中占优势,丰度总和占该层细菌总量的88.17%;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在20—40cm中占优势,丰度总和占该层细菌总量的90.82%;随海拔增加,0—20cm细菌多样性线性减少,20—40cm细菌多样性变化不显著;沿海拔梯度,0—20cm细菌群落组成可分为低(409—1018m),中(1018—1357m)和高(1410m)三个海拔聚集群落,20—40cm细菌群落组成随海拔无显著性变化;两土层细菌多样性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0...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62—1964年和1972—1982年对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群落面积和生物量的逐年变化,物候相和种子发芽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群落对太阳能量的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对大茨藻群落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区的湖泊植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横断山区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冰蚀湖泊;4000米以下的山地有十余个断陷构造湖。湖泊中发育着独具特色的水生植被,本文据1976—1985年的实地调查,对横断山脉主要湖泊的生态地理学特征作了分析。共划分出41个相当于群系的群落类型,其中沉水群落就有18个。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湖相比,这里的群落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群落分布区类型计有6个,兼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北极高山分布的。此外,高山水韮、浮叶水马齿群落等仅为横断山区亚高山和高山地带所特有。横断山区湖泊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根据湖泊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差异,可以划分出5个湖泊植被带,即Ⅰ.山地亚热带;Ⅱ.山地暖温带;Ⅲ.高山寒温带;Ⅳ.高山寒带和Ⅴ.极高山冰雪带。最后,本文报道了横断山区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湖泊中杉藻群落,高山水韭群落等8个类型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城市降温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和拟合函数模型等方法,利用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因子分析4种植物群落类型的降温效应,以揭示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机制。夏季,4种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趋势分布排序为:乔木—灌木—草坪群落>群植小乔木群落> 乔木—草坪群落>乔木—硬质铺装群落;其中乔木—草坪群落与乔木—硬质铺装群落的降温效应较为接近。将反映植物群落特征的因子导入拟合数学方程模型,从而形成对降温效应作用较好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结果阐述了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勐宋山区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洪  朱华  李保贵 《广西植物》2001,21(4):303-314
首次报道了云南西双版纳勐宋的热带山地雨林群落 ,该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特殊 ,森林上层乔木组成中以古老的单室茱萸科 (Mastixiaceae)和紫树科 (Nyssaceae)植物为优势 ,亦富有木兰科 (Magnoliaceae)的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 ,红花木莲等系统发育上较原始的植物以及一些典型东南亚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代表植物。通过对该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调查研究 ,认为该热带山地雨林可区分为沟谷和山坡 2个类型。沟谷群落类型以八蕊单室茱萸和大萼楠为乔木层优势种 ,可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大萼楠林。山坡群落类型以云南拟单性木兰和云南裸花为优势 ,可定义为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裸花林。  相似文献   

16.
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牧压梯度上,对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群落结构与牧压的关系借助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牧压下植物群落的分异和不同群落在重牧压下的趋同,其总模式是:大针茅草原—持续牧压——→冷蒿草原 羊草草原—持续牧压———→冷蒿草原 把“群落趋同”的概念广延到放牧退化演替即次生逆向演替的生态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区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冰蚀湖泊;4000米以下的山地有十余个断陷构造湖。湖泊中发育着独具特色的水生植被,本文据1976—1985年的实地调查,对横断山脉主要湖泊的生态地理学特征作了分析。共划分出41个相当于群系的群落类型,其中沉水群落就有18个。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湖相比,这里的群落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群落分布区类型计有6个,兼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北极高山分布的。此外,高山水菲是浮叶水马齿群落等仅为横断山区亚高山和高山地带所特有。横断山区湖泊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根据湖泊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差异,可以划分出5个湖泊植被带,即I.山地亚热带;Ⅱ.山地暖温带;III.高山寒温带;Ⅳ 高山寒带和V.极高山冰雪带。最后,本文报道了横断山区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湖泊中杉藻群落,高山水菲群落等8个类型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962—1964年和1972—1982年对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群落面积和生物量的逐年变化,物候相和种子发芽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群落对太阳能量的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对大茨藻群落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互作效应,对未来预测多个气候变化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施氮和灌溉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增加,采用裂区设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 hm~(-2)a~(-1))和2个水分添加水平(不灌溉、模拟夏季增雨100 mm灌溉)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后,土壤真菌群落中占优势的门类分别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22.0%—48.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7.8%—18.5%)、子囊菌门Ascomycota(9.4%—20.1%)、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0.7%—3.1%)、壶菌门Chytridiomycota(0.1%—1.3%)。常规降雨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水平升高,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50处理最高;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高氮添加时(N100—N300)呈升高趋势。而在氮素和水分同时添加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水平升高,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变化则不明显。在相同的氮添加水平下,水分添加使接合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球囊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在不同氮素和水分添加条件下,有5个土壤真菌门类11个真菌纲相对丰度变化显著。接合菌门的Mortierella属,担子菌门的Entolomataceae科和Geastrum属相对丰度变化极显著,可作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PCo A分析结果也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无机氮及p H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群落间接影响真菌群落,其对真菌群落的直接影响则较小。综上,氮素和水分添加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水分添加可改变氮添加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圳南山区天然森林群落多样性及演替现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南山区5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香港地区地带性森林群落(黄桐群落)作比较。结果表明,依照亚热带及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南山区天然林处于不同的演替发育阶段:铁榄群落处于演替第3阶段;鼠刺 降真香群落处于第4阶段;其它3个群落处于第5阶段,均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随着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这个演替序列,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上升,到达一个峰值,再缓慢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相同,Simpson指数变化曲线与这些指数相反。但这些指数反映的结果是一致的。综合多个指数分析,鸭脚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大,即当群落中阳生性树种与中生性树种优势度相差不大时。群落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5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4~2.953之间,明显低于黄桐群落,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4.74;Simpson指数0.1~0.268,黄桐群落为0.05;Pielous均匀度指数64.2%~74%,黄桐群落为79%。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低下的状况与长期的人类干扰有关,必须尽快采取“封山育林”等相应措施来促进群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