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凝血蛋白质分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剂(t-Pa,u-Pa,SK和SAK等),蚯蚓纤溶酶和蛇毒抗凝血蛋白等是血栓类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纤溶分子突变体的应用,纤维蛋白水解特异性的增加,溶栓效率的提高以及半衰期的延长等是溶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充璧  庞义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5):80-84
相状病毒是昆虫的专一性寄生病毒,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杀虫剂。杆状病毒侵染寄主表现在其基因的功能上。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不同基因的表达、调控等,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mica m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为例,从分子水平上概述了与杆状病毒侵染有关的基因及蛋白质的结构特性与功能,为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侵染寄主的机制,从而有效的改良杆状病毒,扩大杀虫谱,提高其杀虫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用植酸酶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  王红宁  吴琦  赵海霞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3):106-110
植酸酶作为一种单胃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它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酶性质的局限。本在植酸酶改性策略,以及提高饲用植酸酶的表达量,改善热稳定性,提高催化效率,改良最适pH等方面介绍了植酸酶蛋白质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克兴  董雪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6):115-119
简要介绍羊肚菌属系统学研究现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羊肚菌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卫晓  钱世钧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100-104
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不仅可大幅度提高酶分子的进化效率,短期内在实验室完成自然状态下需要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还可使酶分子按照人们期望的特定目标进化,因此对酶工程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对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等,其检测灵敏度多限制在10-14~10-12 mol/L,无法满足早期诊断的需求。单分子免疫检测法,可将待检测分子限制在极小空间范围内(nL以下),对检测信号进行绝对计数,从而实现痕量(可达10-18 mol/L)标志物的检测。这一超高灵敏度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将检测范围限制在极小体积内。经过数十年发展,不论是物理隔离还是利用纳米孔,抑或通过改进显微镜性能,均可在极小体积内(10-21 L)对信号进行检测。目前基于微阵列的SimoA检测系统已成为单分子免疫检测的金标准,Quanterix公司基于此开发的HD-1分析仪已进入市场应用。基于微液滴的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主要限于实验室,但具有床旁检测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基于物理隔离形式如微阵列和微液滴的单分子免疫检测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超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并促进未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近20年来双孢蘑菇分子标记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本文简要地对双孢蘑菇同工酶标记,电泳核型,RFLP,RAPD,AFLP等分子标记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姜瑜  罗固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5):111-115
近年来现代分子技术和基因组学逐渐渗透到有关生命科学的整个领域,也为微生物生态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核酸指纹图谱以及宏基因组学等分子技术检查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克服传统纯培养技术的不足,是一条探知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基因及其产物的新途径,开启了我们认识微生物多样性和获得新资源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木聚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聚糖酶是一类可以将木聚糖水解成单糖和寡糖的酶,利用木聚糖酶将木聚糖分解后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以及纺织等行业。木聚糖酶按其对酸碱环境的耐受能力分为碱性木聚糖酶、中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聚糖酶,其中碱性木聚糖酶适合应用于造纸工业中,尤其在造纸的制浆、促进漂白及废纸脱墨等多种工艺中,可以显著提高纸张质量,有效降低氯气排放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碱性木聚糖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耐碱、耐热能力,扩大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条件范围。介绍碱性木聚糖酶在分子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造纸漂白和制浆、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溶栓剂的蛋白质工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1.
由土壤中筛选到一能产生新型抗肿瘤抗生素AGPM的藤黄灰链霉菌株 ,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 ,比较了藤黄灰链霉菌在发酵 2 4h与 72h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发现在发酵 72h有17个蛋白质差异点出现 ,此外还发现一些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 2 4h的同种蛋白含量 ,这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抗生素AGPM的合成以及和菌体的生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维蛋白有高亲和力,具有特异地溶解血栓的功能。t-PA含有多个结构域,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阐明,促进了改造t-PA分子以发展更特异的血栓溶解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迅速蔓延全球,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且传染性强,在无特效药物及治疗手段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是防控COVID-19疫情最有效且最经济的途径。目前全球疫苗研发正在加速进行,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此次疫情。主要对目前正在研发的针对SARS-CoV-2的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迅速蔓延全球,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且传染性强,在无特效药物及治疗手段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是防控COVID-19疫情最有效且最经济的途径。目前全球疫苗研发正在加速进行,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此次疫情。主要对目前正在研发的针对SARS-CoV-2的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丝状真菌以其优秀的表达分泌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得其在蛋白质表达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十年来,通过诱变、培养优化及遗传改造等手段,使得包含曲霉属、木霉属、青霉属等在内的丝状真菌被开发成高效表达宿主。为促进丝状真菌蛋白表达系统的开发,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工业上丝状真菌表达宿主、蛋白质表达元件及其改造策略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当前丝状真菌表达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新型丝状真菌表达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了4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1株尖镰孢(F.oxysporum)、1株茄镰孢(F.solani)和1株Fusariumsp.的分子核型以及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的分子核型差异。以凝胶包埋法(不破除分生孢子细胞壁)制备供试菌株电泳样本,采用3组条件组合进行电泳,分离出供试串珠镰孢完整染色体DNA10~13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7Mb~6.9Mb,基因组大小为42.26Mb~47.75Mb;尖镰孢8条,分子量分布范围1.2Mb~6.7Mb,基因组大小为32.25Mb;茄镰孢6条,分子量分布范围2.4Mb~6.3Mb,基因组大小为25.2Mb;Fusariumsp.9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8Mb~6.8Mb,基因组大小为36.45Mb。结果表明,供试4种镰孢菌染色体数目、DNA分子量及基因组大小都有较大不同,分子核型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分子核型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在食用蕈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富英  罗信昌 《菌物学报》2002,21(1):147-151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与其它几种遗传标记——形态标记、同工酶标记、细胞标记相比,分子标记具有很多优越性:大多数分子标记共显性遗传,对隐性的农艺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直接揭示来自DNA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了几十种基于DNA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如RF…  相似文献   

18.
亲和色谱利用亲和配体与目标组分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实现对目标组分的纯化,该分离方法分辨率高.在生物物质的分析和分离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亲和色谱在分离过程每一步操作中,液相主体中的溶质分子必须经过一系列扩散过程才能进入到固定相颗粒孔内完成吸附或解吸等质量置换反应,被置换出的物质再由颗粒内扩散出固定相颗粒进入流动相。与质量置换反应过程相比,扩散过程由于速度较慢而常成为亲和色谱分离过程的速度控制步[2]。开发新型介质以强化扩散过程成为近年来色谱分离技术研究的热点,典型成果有灌注色谱介质(Perfllsion clnromatogr;tph>r)13,引。基于制备电泳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5.6],我们提出将多通道流动电泳与亲和色谱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制备规模的生物分离技术即电泳亲和色谱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电场强化扩散过程以加速分离过程的进行。我们的前期工作已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7]。本文以人血清清蛋白(Human seguigt albllmm.以下简称has)和Blue Sepharose 6 Fkt F10wⅢ介质(以下简称Blue介质)为例,通过实验系统地考察电流强度对电泳亲和吸附和电泳洗脱过程的影响,并用电泳亲和色谱的方法纯化has。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基因体外诱变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分为不依赖于PCR体外诱变和依赖于PCR体外诱变两大类。着重介绍了基因体外诱变最新突破即DNA Shuffling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