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 timtabulanj(Swinhoe)是东洋界鸟类。据文献记载,为山东省罕见鸟或迷鸟。而作者发现棕扇尾莺是山东各地均有少量分布的夏候鸟,唯在鲁南平原(郯城县一带)为繁殖鸟中的优势种,主要分布于耕作区(麦地、稻田)、草丛和灌木丛。  相似文献   

2.
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过去在长江以北地区很少见,我们于1982年进行连云港鸟类调查中发现该鸟在这一地区除冬季外,是常见鸟类之一。在6—8月几乎有芦苇、茅草丛生之处,均可发现其繁殖地。 1986年6月我们在海州东北方的一片低洼地中的藕塘边的芦苇丛中发现有20余个棕扇尾莺巢。1988年7月我们又在新浦区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局院内低洼处的芦苇丛中发现3  相似文献   

3.
棕扇尾莺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环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0—1987年的5—9月,在山西省代县境内滹沱河滩对棕扇尾莺(Cisticolajuncidis)的种群数量及环志进行了工作。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徙,种群数量,数量波动及对该鸟环志结果予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显达  郭玉民 《四川动物》2006,25(3):605-60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2002年5月28日环志时,捕到一只伯劳,其大小、羽色、形态酷似红尾伯劳,但它具白色翅斑,尾羽橙棕色(锈红色)至棕褐色(图版,封4)。2006年1月,经郑光美院士鉴定,该鸟为棕尾伯劳Lanius isabellious。量度见表1。表1棕尾伯劳的环志号码和量度环志号码性别鸟体量度(mm)头喙喙长翅长体长尾长跗C06-2953♂40·0 15·0 87·0 188·0 85·0 28·0棕尾伯劳,又名荒漠伯劳。隶属雀形目伯劳科。本次捕到的是一只雄鸟,上体灰褐,尾羽棕红色,翼上有白斑,飞行时很明显。过眼纹黑色(但无眼先带);眉纹白;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灰。鸣声丰富多变…  相似文献   

5.
1990 - 10 - 2 4,笔者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高黎贡山西坡从事鸟类调查时 ,在独龙江乡木里哇海拔 2 0 2 0m的山坡悬钩子灌丛中张网捕获 2只画眉亚科鸟类标本 ,经鉴定确认为长嘴鹩鹛 (Rimatormalacoptilus) ,系中国鸟类种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现将所采获的长嘴鹩鹛标本形态描述如下 :上体暗棕褐色 ,各羽具显著的亮皮黄色羽干纹 ;腰至尾上覆羽赭茶黄色 ;飞羽黑褐色 ,外侧羽片棕褐 ;尾羽暗棕褐色。颏、喉浅棕白色 ;胸和胁棕褐 ,具棕黄色纵纹 ;腹部中央皮黄色 ;肛周和尾下…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7月15日,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自然保护区内(39.74°N,115.49°E,海拔728 m)调查时听到1只强脚树莺Cettia fortipes鸣唱。该鸟隐匿于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中,经仔细观察,发现其上嘴褐色,下嘴黄色,具长而明显的皮黄色眉纹,下体羽色偏白,两胁及尾下覆羽褐黄色,均与强脚树莺的体征相符(图1)。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26日,笔者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13′28″N,118°43′9″E)进行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时,于下午1500左右在沟谷杂木林中发现1只体长约13 cm的雀形目鸟类停歇于白桦树上,在距其约30 m的地方,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该鸟眼圈棕黄色,眼先和头侧褐色杂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颏、喉泛白色形成三角形;脚暗褐色;上体棕褐色,腰部沾棕,尾上覆羽和尾(红)棕色,下体棕白色,胸和两胁棕色.  相似文献   

8.
2016年9和10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及日喀则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新记录到8种鸟类,包括白胸翡翠指名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smyrnensis)、黑冠山雀指名亚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和栗腹?指名亚种(Sitta cinnamoventris cinnamoventris)、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黄胸柳莺(Phylloscopus cantator)、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以及田鹨(Anthus richardi)。  相似文献   

9.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u WH  Li F  Sha JB  Zhang YM 《动物学研究》2011,32(2):141-149
2009年5-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录制了20只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根据行为特征,该鸟鸣声定义为3种鸣声类型:求偶炫耀鸣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利用Wavesurfer软件对20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543个鸣声的句子持续时间、句子音节个数、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等4个参数进行分析测量,发现求偶炫耀鸣唱由节奏逐渐加快的前部句子和音节组成复杂的主体部两个句子组成; 报警声和联络声的句子均由单音节组成.音节类型总数为38种,其中包括前部句子的音节类型6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不同个体的各个参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和2008年5月,在河南嵩山、四川老君山和陕西厚畛子采集到8只淡尾鹟莺的鸣声样本.在河南嵩山首次发现了淡尾鹟莺的分布点.对淡尾鹟莺的声谱分析表明,其组成音节的音素数平均为(4.87±1.54)个(n=27),频率在(6.76±0.53) kHz~(2.94±0.39) kHz(n=27)之间,鸣唱音节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分别为1.03 s±0.27 s和6.79 s±1.54 s(n=27);从8只淡尾鹟莺鸣声个体198个音节中总结出了33种音节类型,其中13个音节为两只不同个体所共享,2个音节为3个不同个体所共享.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白眶鸦雀Paradoxornisconspicillatus(Specta鄄cledParrotbill)雀形目Paseriformes鸦雀科Para鄄doxornithidae全长约12cm。头顶至上背棕褐色,眼圈白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尾和翅暗褐色。喉、胸、淡粉红色,杂以深色纵斑,下体余部淡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900~2900m的山地竹林和林缘灌丝中,也出现于稀树草坡和农田附近的矮树丛内.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食物主要为昆虫,也有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我国特有种,数量较少,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和湖北等地,留鸟。封面说明@张雁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20日于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苇田——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冬季未收割的残留枯草斑块中发现一只白色的雀鸟(封4图片),不鸣叫,飞行姿态及尾部展示与大尾莺(Megalurus)颇为相似。经多次观察发现有雄性大尾莺追随之。23日设网将其捕获,并拍照、称重、度量。最后确定该鸟为雌性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 sinensis)的白色型(white morph)。该鸟羽色以白色为主,两肋及肛羽沾黄,头顶略现灰,右翼前侧第二枚飞羽前缘距羽端0.2cm有一长0.5cm的黑褐斑。上喙黑褐、下喙肉黄、跗跖肉色等特征与正常大尾莺无异。测量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了解杜鹃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和利用,可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2012至2014年每年的3~6月,在广西弄岗地区共记录到3例八声杜鹃(Cacomantis merulinus)的寄生繁殖,其中,2例寄生于栗头缝叶莺(Orthotomus cuculatus)的巢(寄生率1.4%,n=142),其中2枚杜鹃卵均为白色具棕色斑点;1例寄生于黑喉缝叶莺(O.atrogularis)(寄生率10%,n=10),杜鹃卵为白色具棕色斑点。栗头缝叶莺为八声杜鹃寄主的首次报道,而两种缝叶莺均首次在中国记录到被八声杜鹃寄生。八声杜鹃的卵重为(1.45±0.09)g,卵体积为(1.46±0.07 cm3)(n=3),其卵大小和重量均显著大于栗头缝叶莺和黑喉缝叶莺的卵(t检验,P0.001)。  相似文献   

14.
1 长吻鼩鼹 Uropsilus gracilis 采自怒江以西,紧邻缅甸的察隅县日东乡(东经98.10702.,北纬28.49247.,海拔3450 m)小河边针叶林下灌丛环境. 长吻鼩鼹属于鼩形目(Don E.Wilson and DeeAnn M.Reeder,2005),鼹科. 个体小,吻尖,吻由软骨形成,管状.体背自头前至尾基为淡棕褐色,腹面为深灰色;尾较长,尾上下一色,具鳞状环纹,尾尖具稀疏笔刷状长毛,突出于尾端;四足背淡棕色.  相似文献   

15.
在1984—1985年的采集标本中,发现两种鸟是四川鸟类新纪录。量度单位:体重(克),长度(毫米)。1.云雀AlaudaarvensisintermediaSwinhoe1985年12月15日采于南充市郊(海拔280米)。1♂,体重45,全长185、翼长114、嘴峰11.5、跗蹠24、尾长78。该鸟体重、全长、翼长等均大于小云雀。上体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颜色较小云雀浅;下体白色,胸部沾棕,具黑褐色纵纹。采获时,单个活动于河漫滩,在南充为冬候鸟。2.灰翅鸫Turdusboulboul(Latham)1984年5月4日采于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海拔2000米)。1♂,体重63,全长250、翼长145、嘴峰21、跗蹠37、尾长10…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9月8日作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24°39'14.41″N,102°35'20.69″E,海拔1892 m)记录到一种中型涉禽。根据观察和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为云南鸟类物种新纪录。观察该鸟体形大小较与其混群的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体长约33 cm)大,约40 cm;头、颈和胸灰色具模糊黑色细纹,顶棕色,眉纹白色显著,过眼纹黑色;上背、肩棕褐色,各羽略具白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各羽具宽阔白色羽缘;初级飞羽黑色,第一、二枚羽轴白色显著,初级覆羽黑色,飞行时尤显;腰白色,尾上覆羽白且杂横斑,尾具黑白相间横斑。腹、胁至尾下覆羽白色沾棕,  相似文献   

17.
白腰文鸟-西藏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张罗虹 《四川动物》2006,25(3):492-492
2003年,我们在西藏墨脱县(东经95°09′,北纬29°14′)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于9月26日网捕获一只成年雌性白腰文鸟云南亚种Lonchura striata subsquamicollis。为西藏鸟类新纪录。简述如下。衡量度为:体重12·2 g,体长104 mm,翼长50 mm,尾长43 mm,跗13 mm,嘴峰11·2 mm。形态特征为:额、头顶前部、眼先、眼周、颊和嘴基均为黑色,头顶后部至背和两肩暗沙褐色,具白色或黄白色羽干纹。腰白灰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和红褐色羽端。尾黑色,先端尖,呈楔状。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外表色同背,但较背深,亦具棕白色羽干纹。耳覆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发生冻雨雪灾害,给在鄱阳湖区越冬的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带来不利影响,据3月上旬的调查,原本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的斑背大尾莺已变得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为Silver Pheasant,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 idae)。全长约500-100 cm,头顶黑,背部、肩和翼白色,密布“V”字形黑纹,长羽冠黑色,脸部裸皮红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雌鸟头顶至羽冠黑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胸以下沾灰色。脸部裸皮红色。中央尾羽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填补斑背大尾莺食性研究的空白和比较其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是否有食性差异,于2011年4月繁殖期,在江西南矶湿地用望远镜观察和录像机拍摄斑背大尾莺亲鸟育雏行为,记录育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11月秋季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专项环志过程中采集7只意外死亡的个体,进行实验室胃容物解剖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得出:1)春季取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蝼蛄科成虫或幼虫、鳞翅目成虫或幼虫、蜻蜓目的成虫,蛛形纲的小型蜘蛛;2)秋季食物由动物性食物(70.24%)和植物性食物(29.76%)组成,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直翅目、蜻蜓目、鳞翅目、蜘蛛目等节肢动物,植物性食物为一些植物种子和少量的叶片组织。本研究表明,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食性有差异,这种差异性是随季节变化生境中的食物组成不同,及育雏期雏鸟需高蛋白营养食物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