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1年5—6月,作者在鄂西一带,对各种生态环境中的藻类进行了一次采集。随后,又对采得的浮游藻类中的裸藻门植物进行鉴定和研究,发现了不少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的种类。有些还是较为罕见的种类。它们分别隶属于裸藻属(Euglena)的有8种(包括变种,下同),扁裸藻属(Phacus)的有5种,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有1种,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有2种,柄裸藻属(Colacium)的有1种,变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对青岛栈桥、威海双岛湾及荣成月湖3个典型海域大叶藻(Zostera marina)草场的附着大型藻类进行了调查,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聚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各海域不同季节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大型藻类17种,隶属3门14属,其中红藻门4属5种、褐藻门4属4种和绿藻门6属8种;三海域附着藻类种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的栈桥和月湖(均为7种),最小值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的月湖(均为1种);三海域附着藻类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而最低值分别为秋季(栈桥)、冬季(双岛)和夏季(月湖);栈桥的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双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一年中夏季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附着藻类群落结构在海域间和海域内不同采样点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对大叶藻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淡水藻类产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水藻类的许多种属都可产生毒素,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节球藻属(Nodularia)、鱼腥藻属(Anabaena)等。藻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试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藻类毒素的毒理、性质、结构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对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藻类多样性的调查中,发现了中国1金藻新记录属——金长柄藻属(Stipitochrysis Korshikov)。对该属及该属的1个新记录种——金长柄藻(Stipitochrysis monorhiza Korsikov)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及生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相关照片和手绘图。标本存放于上海师范大学藻类与环境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下辽河西部坳陷锦128井藻类生物标志物(分子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描述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沙河子组一登娄库组(别里亚士期—阿普第早期)淡水角藻类沟鞭藻囊孢4属、5新种和2个未定种,并对拟蝙蝠藻属(Vesperopsis Bint, 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6.
贵阳附近下二叠统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一新属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仅描述松辽盆地白垩纪与海侵有关的青山口组一段(赛诺曼期)和嫩江组一、二段(坎佩尼期)的沟鞭藻类1新属、11新种和1新联合种。  相似文献   

7.
在对上海市树附生藻类的调查中,发现了1个中国新记录属——绿叠球藻属(Chlorokybus)。对该属1个新记录种绿叠球藻(Chlorokybus atmophyticus)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其系统位置讨论结果认为,绿叠球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藻类,在陆生植物演化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支持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目——绿叠球藻目(Chlorokybales)处理。  相似文献   

8.
福建红树林区大型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中国福建省红树林区大型藻类分布、优势种的生物量和林冠下藻种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24属42种,其中蓝藻8属15种、红藻3属7种、绿藻13属20种。优势种中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和节附链藻(Catenella impudica)的生物量在6月分别为2.22~8.44g/m~2 DW和2.69g/m~2 DW,在12月分别为0.15~0.20g/m~2 DW和2.12g/m~2 DW。红树林中树干上附着生长的大型藻类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可分成6个带:1.无隔藻(Vaucheria sp.)带;2、节附链藻带;3.侧枝鹧鸪菜-混合卷枝藻(Caloglossa ogasawaraensis-Bostrychia mixta)带;4.鹧鸪菜带;5.硬毛藻-岸生根枝藻(Chaetomorpha macrotona-Rhizoclonium riparium)带;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带。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中国藻类志》的编写,1982—1987年,作者先后到过安徽的36个县(市)和地区,共采集藻类标本约1000号,已鉴定出属于绿球藻目的植物150余种。本文报告的11种及1变种,均为我国首次记录,它们分别隶属于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小椿藻属(Characium),胶网藻属(Dictyosphaerium),霍氏藻属(Hofmania),  相似文献   

10.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和芦苇湿地底栖硅藻群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和芦苇湿地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底栖硅藻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湿地共有底栖硅藻28属113种(变种),其中红树林中检出23属95种(变种),明显高于芦苇湿地的21属42种(变种).底栖硅藻的丰度为14.3~553.5 celk cm-3,不同样地和采样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同,但红树林湿地高于芦苇湿地.两种湿地底栖硅藻群落的属种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红树林湿地中多以羽纹藻类,如布纹藻属(Gyrosigma)、斜纹藻属(Pleurosigma)和羽纹藻属(Pinnularia)等占优势,而芦苇湿地主要以中心藻类,如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等占优势.相似性分析显示,样地基质对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大于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黔中煤矿区矸石堆场周边土壤藻类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煤矿区矸石堆场周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煤矸石影响下土壤藻类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变化以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自然土壤藻类共计5门43属,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3个属、绿藻门(Chlorophyta)17个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7个属。受煤矸石污染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污染严重区域土壤藻类中蓝藻门仅有3个属、绿藻门4个属;香浓指数与有效铁、有效锰及速效磷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物种丰富度与pH值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污染严重区土壤藻类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区减少了93.1%;藻类生物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调查区内土壤pH值和有效铁含量是影响土壤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早期杷榔组宏观藻类化石,包括4属4种藻类,其中2未定种,1新属,1新种,即江古宽带藻(新属、新种)Latizonuphyton jiangguensis gen.et sp.nov.,球状玛拉利亚藻Moraniaglobosa Walcott,1919,中华细丝藻(未定种)Sinocylindra sp.和?约克那斯藻(未定种)?Yuknessia sp.。其中,Latizonuphyton jiangguensis gen.et sp.nov.最为丰富。该组合中大多分子见于澄江、凯里和布尔吉斯等生物群,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木耳营养价值及利用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是一种食用兰藻,属兰藻门,段殖纲,念珠藻属的片状藻类,俗称地皮菜。历来民间有食用的习惯,但至今国內很少有人涉足其应用研究,也没有引起营养学界的充分重视,使这一宝贵的食用藻类资源自生自灭。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食物开发利用热潮中,作为“叶蛋白”类植物的地木耳日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氧酸氧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 、Mg^2 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苏干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对大、小苏干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以研究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苏干湖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苏干湖中共有浮游藻类61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8属,37种;蓝藻11属,15种;绿藻7属,8种;而甲藻仅1属,1种.(2)小苏干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藻类68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6属,42种;蓝藻9属,13种;绿藻6属,11种;裸藻及甲藻仅各1属,1种.(3)硅藻在苏干湖水体中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夏季小苏干湖中蓝、绿藻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各季节两湖中都存在特定的优势属,在春、夏、秋三季,大苏干湖中优势属分别为桥穹藻属、小环藻属、粘杆藻属;而小苏干湖中分别为针杆藻属、菱形藻属、脆杆藻属.纤细舟形藻,长圆舟形藻,湖沼色球藻等为常年优势种,且这种优势物种和季节变化主要是由湖泊中盐度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后,生物结皮成为其典型的地表覆盖类型,含有丰富的土生藻类,对固定土壤和促进养分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平板法与水滴稀释法对陕北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土生藻类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皮微藻的形态特征,并对单藻种进行分子鉴定,为黄土高原生物结皮藻类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共纯化获得7种结皮藻类,经光学显微镜初步确定,其中5株为绿藻、2株为蓝藻。(2)5株绿藻SM-2-1、DB-2-1、DB-2-2、SD-1和SD-2的序列长度分别为664 bp、663 bp、662 bp、589 bp和688 bp,GC含量分别为33.43%、49.47%、50.15%、50.76%和51.01%;2株蓝藻YJ-3、YJ-2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70 bp和465 bp,GC含量分别为46.31%和49.03%。(3)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树分析发现,5株结皮绿藻可分为4个分支,分别为栅藻科(Scenedesmaceae)2株(DB-2-1和SM-2-1)、衣藻目(Chlamydomonadales)、环藻科(Sphaeropleaceae)、真眼点藻科(Eustigmataceae),但5株绿藻的5.8S+ITS2序列在属内差异小、非常保守,极易确定到属;2株蓝藻YJ-3和YJ-2聚在同一大类分支的伪鱼腥藻科(Pseudanabaenaceae)中,但分别归于不同的属。研究认为:5株结皮绿藻中DB-2-1藻株是Scotiellopsis属的一种、SM-2-1归于尖带藻属(Acutodesmus)、DB-2-2可能是红球藻属(Haematococcus)的一物种、SD-1是Ankyra属的一物种、SD-2归于真眼点藻属(Eustigmatos);2株生物结皮蓝藻中YJ-3可能是伪鱼腥藻科的一新物种、YJ-2可能是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亲缘关系较近的一新物种。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绿色裸藻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对绿色裸藻类植物8个形态性状进行祖先重建分析,以明确绿色裸藻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为研究该类植物的起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贝叶斯法构建的绿色裸藻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双鞭藻属与拟双鞭藻属互为姐妹群,扁裸藻属、鳞孔藻属和盘裸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囊裸藻属和陀螺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裸藻属、隐裸藻属、柄裸藻属和旋形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表明裸藻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2)基于形态性状的祖先重建结果显示,绿色裸藻类相对原始的7个性状包括:表质柔软易变形,出现螺旋形线纹,细胞后端渐尖或尖尾刺状,无囊壳,叶绿体为片状、盾状或大盘状,具无鞘蛋白核,副淀粉粒为小颗粒状且数量不定,而鞭毛长度不能推断可能的祖先状态。(3)综合8种性状祖先重建结果发现,裸藻属和眼裸藻属植物具有所有原始性状,可能是最先出现的绿色裸藻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裸藻门植物的新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湖沼众多,沟塘密布,适宜裸藻类植物繁殖生长。作者自1974年起即从事本省裸藻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和研究,已经鉴定的有200多种。在本文中,仅对其中的15个新种、3个新变种和1个新变型作一报道。在这些新发现的种类中,计有裸藻属(Euglena)3种,鳞孔藻属(Lepocinclis)2变种,扁裸藻属(Phacus)1种及1变型,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1种及1变种,陀螺藻属(Strombomonas)1种,卡克藻属(Khawkinea)2种,变胞藻属(Astasia)2种,辦胞藻属(Petalomonas)1种,异丝藻属(Heteronema)3种和袋鞭藻属(Peranema)1种。这些种类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克隆文库法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生物结皮中蓝藻多样性及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采集10份藻类结皮代表性土样,分别构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蓝藻16S rRNA和psb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蓝藻多样性和丰度与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研究蓝藻分布特点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中包括具有明确分类地位的蓝藻有6科10属(占总克隆文库的94.85%)和一个未分类蓝藻属,其中颤藻属(Oscillatoria)和微鞘藻属(Microcoleus)分别占克隆文库的42.54%和37.16%,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蓝藻优势属;psbA基因系统发育树中仅鉴定有蓝藻类群4科4属,但优势属与前者结果一致。(2)10个样点藻类结皮中所含蓝藻种类不尽相同,但每个采样点都出现颤藻属和微鞘藻属,证明这二者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结皮中的优势属;且样点Gur2和Gur17中蓝藻种类较多,Gur3、Gur5和Gur9中种类较少,但Gur2、Gur3、Gur5和Gur17相对地理位置较近,表明地理位置不是影响蓝藻分布的主要因素。(3)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有机碳(SOC)对蓝藻多样性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全磷(TP)和全钾(TK)对其影响程度最小。研究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沙漠蓝藻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空间异质性,综合分析可得沙漠中南部藻类结皮土壤营养最为丰富,蓝藻多样性较高,而东部和西部土壤营养较为贫瘠,蓝藻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胞甲藻属(Cystodinium Klebs)是植甲藻目(Phytodinales)一种生活于淡水表层、漂浮、不运动的甲藻类群。由于胞甲藻属材料不易获取、人工培养困难等,目前对该属的分类地位、分子系统发育和生活史等方面的了解仍十分有限。2013年夏季,我们从武汉市官桥基地一个发生严重胞甲藻水华的鱼塘中取样,经过分离和培养,于国内首次成功获得此甲藻,将其编号为FACHB-1781,并保存于淡水藻种库中。经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认该甲藻为胞甲藻属的巴达维亚胞甲藻(Cystodinium bataviense Klebs),其形态特征为:营养细胞近新月形或长卵形,两端渐窄、末端钝圆,背腹侧常向外部隆起,无刺或角状延伸。基于SSU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植甲藻目不是单系起源的类群,巴达维亚胞甲藻与Cystodinium phaseolus亲缘关系密切且聚为一枝,而另一些植甲藻类群(如Hemidinium nasutum和Gloeodinium viscum)与其它已知SSU r DNA序列的甲藻类群亲缘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