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番荔枝科省级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1种番荔枝科植物在我国6个省区的新分布,其中福建分布新记录是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广东分布新记录是海南鹰爪(Artabotrys hainanensis);海南分布新记录是上思瓜馥木(Fissistigmas,Shangtzeense)和天堂瓜馥木(F.tientangense):广西分布新记录是海南鹰爪、喙果鹰爪(A.rhynchocarpus)、云南澄广花(Orophea yunnanensis)、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和腺叶暗罗(P.simiarum);云南分布新记录是天堂瓜馥木、澄广花(O.hainanensis)和瘤果紫玉盘(Uvara kweichowensis);西藏分布新记录是云南野独活(Miliusa tenttistipitata)。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花蝽属新种及新纪录(半翅目:花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中国花蝽科原花蝽属Anthocoris Fallen新种6个,计为:黑角原花蝽A.atricarnis sp.n.(模式产地:云南),哀牢原花蝽A.ailaoanus sp.n.(模式产地:云南),杨氏原花蝽A.yangi sp.n.(模式产地:云南),刺突原花蝽A.armatus sp.n.(模式产地:云南),萧氏原花蝽A.hsiaoi sp.n.(模式产地:四川、陕西),秀原花蝽A.concinnus sp.n.(模式产地:西藏)。文章并记录此属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并为已被占用的A.elongatus Zheng 1982命以新名:A.longiusculus nom.nov.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的化学成分,采用各种柱层析和色谱方法从鹰爪花茎中分离鉴定了12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光千金藤定碱(1)、四氢非洲防己碱(2)、四氢药根碱(3)、前莲碱(4)、奥可梯木种碱(5)、华防己碱(6)、深山黄堇碱(7)、光千金藤碱(8)、鹰爪花碱(9)、lanuginolide(10)、isoscoulerine(11)和N-甲基阿西米洛宾(12)。其中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长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20和10μg m L–1。  相似文献   

4.
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又名酒并叶、酒并簕、一串珠、山指甲等,是番荔枝科直立或攀援状灌木。产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越南、印度、马来亚也有。生于山地疏林或灌丛中。花极香,可供提取芳香油,用于化妆品、香皂等。在番荔枝科中除花中之王——依兰香  相似文献   

5.
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黄色假鹰爪鲜花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中芳樟醇(46.19%),香茅醇(3.97%),反-香叶醇(4.21%),香叶酸甲酯(26.64%),(2Z)-3,7-二甲基-2,6-辛二烯酸乙酯(3.40%)五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其中三种醇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4.37%;两种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30.04%.水蒸汽蒸馏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中β-石竹烯(31.76%),α-石竹烯(8.63%),大根香叶烯D(4.65%),匙叶桉油烯醇(4.44%),α-石竹烯氧化物(12.98%)五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另外,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生长期假鹰爪鲜花虽然香味差别较大,但是由水蒸汽蒸馏油得到的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云南澜沧江水系景洪流域段(100°47'43″E,22°0'28″N)鳘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Basilewsky,1855)鳃丝上寄生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2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版纳指环虫Dactylogyrus bannaensis sp.nov.和景洪指环虫D.jinghongensis sp.nov.。版纳指环虫和景洪指环虫均为双联结片虫,基于后吸器,尤其是中央大钩、边缘小钩和交接器的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指环虫属科学上2新种。版纳指环虫交接器的形态有别于记录种船茎指环虫D.nilkolskyi Gussev,1955,版纳指环虫的交接管呈长带状,延伸至虫体左侧边缘阴道口处,末端微弯;感染率100%(40/40)。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景洪指环虫,其交接器的形态有别于记录种红鲌指环虫D.erythroculteris和锥花指环虫D.pannosus,景洪指环虫的交接器呈彩虹状,交接管的一端基部膨大成漏斗状,另一端折叠;支持器"V"形,且中间包绕交接管;感染率100%(40/40)。  相似文献   

7.
本种直脚蚊采自云南景洪和孟连两地,海拔约600米的树洞积水(1982年9月和1983年8月),它是我国已知的第四种直脚蚊,与比较常见的类按直脚蚊 anopheloides(Giles, 1903)近似,但其有下列综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景洪的果实蝇属3新种和中国1新纪录种:滇黑寡鬃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nigrifacia sp.nov.,哈迪氏果实蝇B.(B.)hardyisp.nov.,景洪果实蝇B.(B.)jinghongensis sp.nov.和黑颜面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vultus(Hardy,1973),3新种均符合DrewetHancock(1994)对桔小实蝇复合体的定义。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滇黑寡鬃实蝇,新种Bactrocera(Bactrocera)nigrifacia sp.nov.(图1~4)新种与黑胫实蝇B.(Bactrocera)nigr of emoralis Whiteet Tsuruta相近,颜均为黑色,与后者的区别在于:2条平行的缝后侧黄色条终止于翅内鬃之前,第2腹背板橙棕色且前缘具黑色横带。正模♂,云南景洪,2010-09-02,Cue-lure引诱,张南南采。副模3♂♂,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根据颜面黑色而命名。哈迪氏果实蝇,新种Bactrocera(Bactrocera)hardyisp.nov.(图5~7)新种与印尼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indonesiae Drewet Hancock相近,与后者的区别为:第3~5腹背板黑褐色,前足腿节黄褐色,且端部具黑褐色斑,中足和后足腿节为黄褐色,且端部具很短的黑褐色条纹。正模♂,云南景洪,2010-09-04,Cue-lure引诱,张南南采。副模3♂♂,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以双翅目分类专家DilbertE.Hardy的姓氏命名。景洪果实蝇,新种Bactrocera(Bactrocera)jinghongensis sp.nov.(图8~11)新种与基纳巴卢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kinabalu Drewet Hancock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缝后侧黄色条终止于翅内鬃之前,中足腿节端部1/2黑色。正模♂,云南景洪,2010-09-04,Cue-lure引诱,张南南采。副模4♂♂,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以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9.
根据以往文献,花蜱属种类在我国已记载过的共有7种,即Amblyonima formosanum;A.pscudolacve;A.javanense;A.testudinarium;A.vajimai;A.helvolum和A.cyprium。其中绝大部分发现于沿海一带,而由云南采获者只有A.javanense(Nuttall氏等,1926)一种。 1960年10月夏代光同志赠与作者蜱类标本雌雄各2个。这些标本都是同年采自云南河口的水牛Bubalus bubalis(Linné)身上。由于当时手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景洪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最明显。(2)在叶主脉结构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无气腔结构,维管束数量少、面积小;景洪药用野生稻、3个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多个维管束和气腔结构,维管束、束内导管直径及气腔面积较栽培稻大,而栽培稻中的气腔均为2个。(3)在茎秆结构方面,景洪疣粒野生稻茎秆最小,维管束数量最少,其茎壁内的维管束排列方式与栽培稻不同;景洪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茎秆及茎壁较栽培稻粗厚,维管束数量也较栽培稻多,普通野生稻的茎壁中有通气组织。(4)在根的组织结构中,3种野生稻的导管数量较多,导管直径及中柱面积较栽培稻大,外皮层出现了具有凯氏带功能的凯氏点等。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和1957年,作者等在云南进行兽类调查。大竹鼠(Rhizomys sumatrensis)是云南兽类的新纪录),也是国内第一次纪录。它在国外分布于苏门答腊、马来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模式标本最早采于马来亚的马六甲。还有另一亚种(Rhizomys svmatrensis cinereus)分布于泰国、越南、泰那塞林(Tenasserim)、缅甸。今年我们在云南所采标本是栖息在西双版纳勐海、车里(允景洪)、和橄楠(土具)等处。据说小孟养  相似文献   

12.
阿格姬蜂属 Agrypon 为肿跗姬蜂亚科 Anomalinae 格姬蜂族 Gravenhorstiini 中的一个小属,1976年英国I. D. Gauld将弧脊姬蜂属Trichonotus并入本属,因此阿格姬蜂属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约有90种以上,其中约有48种分布在古北区和东洋地区。据文献记载有8种分布在我国,即:A. anxius(Wesmael)(辽宁),A. flaveolatum(Gravenhorst)(东北),A. facetum Enderlein,A. kikuchii (Uchida), A. sulcosum Uchida, A. suzukii(Matsumura), A. tainensis(Uchida), A. tamahonus(Uchida)(台湾)。 本文记述在我国四川、云南地区发现的9个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中国云南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烁甲族Amarygmini烁甲属Amarygmus Dalman,1823,发现中国3新纪录种,越北烁甲A.tonkineus Pic,1922、丝角烁甲A.filicornis(Gravely,1915)和肿腿烁甲A.nodicornis(Gravely,1915),云南2新纪录种,艾多烁甲A.adonis(Pic,1922)和中国烁甲A.sinensis Pic,1922,提供了该属云南已知种检索表、地理分布。检视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景洪哥纳香中一新型生物碱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洪哥纳香 (GoniothalamuscheliensisHu)系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对哥纳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为生物碱和内酯类化合物。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发现的生物碱主要为原小檗碱类 ,阿朴菲碱类和菲内酰胺类生物碱。内酯包括苯乙烯吡喃酮类和番荔枝内酯类。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分得的内酯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 ,我们对云南西双版纳产的景洪哥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型生物碱 ,含一被取代的尿素基团 ,在植物中少见。命名为景洪哥纳香碱 (…  相似文献   

15.
云南假鹰爪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假鹰爪[Desmos yunnanensis(Hu)P.T.Li.]的枝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六个生物碱,经波谱分析鉴定为(±)-demethylcorydalmine(1)、R-(+)-isococlaurine(2)、anonaine(3)、S-(-)-spinosine(4)、R-(+)-N-methylisococlaurine(5)和新化合物(+)-5,6-dimethoxy-2,2-dimethyl-1-(4-hydroxybenz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chloride(6).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双版纳兽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57—1958年参加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行兽类调查,两年间共在9个版纳(当地县以下的原行政区划)24个点进行了调查。1957年2—4月在版纳:勐海(曼卖、勐海)、景洪(橄榄坝、景洪)、勐养(小勐养、曼章、攀枝花桥)、勐旺(普文)等地调查。1958年4—8月的工作地点为版纳:  相似文献   

17.
三种番荔枝科植物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番荔枝科植物陵水暗罗 ( Polyalthia nemoralis A.et DC.)的根中分离出暗罗素 ( zincpolyanemine)为植物中首次分得含巯基氧化吡啶的锌化合物。实验证明 :具有抗疟、抗霉菌等作用 ,但毒性较大 ,剂量减少则毒性亦减少。此外 ,从该科植物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L our.)的根中分离出 3个双氢黄酮及毛叶假鹰爪 ( Desmos dumosus( Roxb.) Saff.)的叶中分离出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 7-甲氧基黄芩素 ( negletein)有显著的强心作用。本文对成分、活性及开发新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许多优良性状, 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 及ISSR和RAPD UPGMA聚类分析, 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 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 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 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 PPB值为76.77%, 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西北部德钦标本描述的拟澜沧翠雀花(Delphinium pseudothibeticum W.T.WangM.J.Warnock)与同样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短角萼翠雀花(D.ceratophorum Franch.var.brevicorniculatum W.T.Wang)属于同一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而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磨顶山("磨顶"应为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故"磨顶山"实应为"茂顶山")翠雀花(D.motingshanicum W.T.WangM.J.Warnock)和粗距蓝翠雀花(D.caeruleum Jacq.ex Camb.var.crassicalcaratum W.T.WangM.J.Warnock)均与云南西北部颇为常见的宽距翠雀花(D.beesianum W.W.Smith)属于同一植物(磨顶山翠雀花为宽距翠雀花的高大个体),故将磨顶山翠雀花和粗距蓝翠雀花均处理为宽距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20.
王戌勃  武三安 《昆虫知识》2014,(4):1098-1103
原产于南美的马缨丹绵粉蚧Phenacoccus parvus Morrison是一种广布热带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以前仅记录于香港和台湾。2008年4月发现该虫在云南景洪危害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2013年又在云南蒙自马缨丹(Lantana camara)上采到该虫,这是该虫在我国大陆的首次报道。文章介绍了马缨丹绵粉蚧的鉴别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