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NCFM对肠道上皮细胞中免疫与炎症介质因子PTX3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调节机制。【方法】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0、2、4、8和12 h,提取细胞RNA,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PTX3基因的表达。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0、0.5、1、2和4 h,提取细胞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水平;用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PDTC预处理Caco-2细胞30 min,然后加入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2 h,提取细胞RNA,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PTX3基因的表达。【结果】嗜酸乳杆菌NCFM与Caco-2细胞共培养后能诱导PTX3的表达,并且在共培养4 h的时候PTX3的表达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嗜酸乳杆菌NCFM能快速的诱导NF-κB的磷酸化,并且在加入其特异性抑制剂PDTC后,PTX3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后能够通过迅速激活NF-κB途径暂时性的调控PTX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天)C57BL/6小鼠,分离小胶质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trol);七氟烷组(Sevoflurane);NF-κB抑制剂组(PDTC);NF-κB抑制剂+七氟烷组(PDTC+Sevoflurane)。用Drager麻醉机向Sevoflurane组PDTC+Sevoflurane组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盒内释放21%O2,5%CO2,4.1%七氟烷的气体,用气体分析仪持续监测各组的浓度。应用Iba-1的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小鼠小胶质细胞进行纯度鉴定。分别在于给七氟烷后2 h、4 h和6 h时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小胶质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和NF-κB的活性。PDTC+Sevoflurane组在给七氟烷前一小时给予PDTC,采用ELISA技术和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IL-6和TNF-α的浓度和NF-κB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七氟烷组细胞中IL-6、TNF-α水平和NF-κB的激活水平升高;PDTC降低了七氟烷作用后核内NF-κB的表达,减弱了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作用。结论:七氟烷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任利  樊海宁  邓勇  王海久  阳丹才让  张鹏  王展 《生物磁学》2011,(12):2247-2250,2229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半转运蛋白(ABCG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02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ABCG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BCG2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增加3.62±0.15和4.61±0.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BCG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2.15±0.32倍和2.37±0.55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BCG2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半转运蛋白(ABCG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02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ABCG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BCG2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增加3.62±0.15和4.61±0.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BCG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2.15±0.32倍和2.37±0.55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BCG2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嗜酸乳杆菌NCFM作为一株具有良好益生功能的模式菌株,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作用后的宿主细胞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生物、食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方法】将嗜酸乳杆菌NCFM和Caco-2细胞共同培养2h,提取Caco-2细胞的总RNA,并将RNA反转录成cDNA,与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后进行图像扫描和数据分析,并采用Real-time RT PCR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了Caco-2细胞经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2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为508个,其中有473个基因上调,35个基因下调,初步推测Caco-2细胞能诱导多个基因的表达,以发挥嗜酸乳杆菌NCFM的益生功能。并且经Real-time RT PCR验证,表达差异显著的3个免疫调节相关基因CCL2、PTX3和TNFRSF9的确在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期间高表达。【结论】以上这些结果促进了对嗜酸乳杆菌NCFM益生功能的认识,也为揭示该乳酸菌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细胞超微结构、苯酚红通透量及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等来综合评价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乳杆菌干预前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Caco-2细胞单层培养至第11天时的TEER值为1290.73Ω·cm~2,在第15天时为1 319.31Ω·cm~2,而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并覆盖着一层垂直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苯酚红通透量小于1×10~(-6) cm/s,在1 mmol/L丙酸或丁酸分别作用3 h后,模型中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9.03%和91.4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54、P58、P67、P97、P123及P198干预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14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干预后,胞内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结论】试验的乳杆菌在模型中能够促进Caco-2细胞对丙酸或丁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生殖支原体(Mg)潜在的致病性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凋亡及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CKs)的分子机制,用Mg提取的LAMPs刺激THP-1细胞,以ELISA法和RT-PCR方法分析CKs产生和其mRNA的表达。不同试实验组的细胞经AnnexinV联合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EMSA方法检测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并分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oarbamate,PDTC)对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CKs的量和其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LAMP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6,且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的mRNA及发生凋亡,PDTC能显著抑制CK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由于LAMPs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及产生细胞凋亡,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hA)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rVvhA对TH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VvhA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内NF-κB p65的核转移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检测rVvhA作用后细胞浆内和细胞核内NF-κB p65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rVvhA作用于细胞后TNF-α、IL-6表达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rVvhA能够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HP-1细胞的生长,且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示0.4 HU/mL rVvhA作用6 h后,THP-1细胞内NF-κB p65的核转移现象最明显;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0.6 HU/mL rVvhA作用2 h后,细胞内总的NF-κB p65表达量达到高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6 HU/mL rVvhA作用4 h时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含量最高;ELISA显示TNF-α的表达在rVvhA作用的适当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变化;IL-6在0.6 HU/mL rVvhA作用时表达量最高,随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NF-κB抑制剂能使IL-6表达量下调。实验证明rVvhA作用于THP-1细胞后能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TNF-α、IL-6的表达,而NF-κB抑制剂能够下调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孙鹏  张清  韩继媛  田元  张景辉 《中国科学C辑》2009,39(11):1013-1018
研究证实,TLR4和TLR2有可能作为重要炎性受体介导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在此过程中TLR2和TLR4受体之间是否存在着交叉对话可能.本研究首先利用针对TLR4基因的RNA干扰技术阻断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4信号传导途径,观察此时TLR2受体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LR4信号途径对TLR2表达的影响.然后利用NF-κB抑制剂PDTC阻断NF-κB活性来观察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2和TLR4受体表达变化,进一步阐明NF-κB在TLR2和TLR4交叉对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阻断BV-2细胞TLR4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明显抑制TLR2和NF-κB表达的上调;(2)PDTC预处理后在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均下调.结果提示,脑I/R损伤中TLR4受体激活后有可能通过NF-κB的介导,进一步影响TLR2的表达,从而导致炎症反应的链式放大,两者协同加重了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乳杆菌肽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乳杆菌肽聚糖,从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利用Medscan从pubmed文献摘要提取肽聚糖相关基因网络,映射芯片数据获得乳杆菌肽聚糖特异基因网络。结果乳杆菌肽聚糖主要通过TLR2-NF-κB信号通路激活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是PGRP-L可能通过降解肽聚糖对此通路有负调节作用,NF-κB的激活可能诱导NOD2表达,对此通路进行负调节。结论乳杆菌肽聚糖通过与多种受体作用诱导独特的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