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1~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保护司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办.其主题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圆满结束1994年9月15日~17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以及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的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全国有24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以及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的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1994年9月15—17日在北京香山召开。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的16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任许智宏教授致开幕词,中国植物学会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等4个全国性学会、国家环保局自然司、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等5个单位共同举办的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讨论会——全国第二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17~20日在北京举行,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葆青 《生物多样性》1995,3(4):227-230
《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王葆青(国家科委社发司,北京100864)我很高兴参加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众所周知,《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两个重要文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继...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1–25日(中国南京)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2010年是国  相似文献   

7.
监测是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继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之后,联合国又于2010年12月21日宣布2011-202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并号召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为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作出贡献.该战略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包括5个战略目标和20个具体目标(http://www.cbd.int/deci-sion/cop/).  相似文献   

8.
《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介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克林 《生物多样性》1995,3(2):119-121
《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介绍陈克林(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北京100714)《拉姆萨尔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该《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5月22日是第22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促进生物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生物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功能整体,生物物种的分布和迁徙没有国界,局部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将影响整个生物圈。野生生物国际贸易导致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于1994年6月13~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主任宋健同志在发布大会上做了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正是由于生...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资源是有限度的,发展依赖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错综复杂,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社会有关方面采取广泛对策。实践表明,为保护物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的扩张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水文状况和地表结构,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下城市生态建设中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与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争取科学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丰富且涉及层面多元,但仍面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评价框架以及跨界、多尺度管理等关键问题。故对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评价、效益评价和提升路径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对的主要挑战出发,梳理介绍国际合作、国家政策、城市规划、专项保护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角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路径。讨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点与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政策建议,为各地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完成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受威胁现状评估,发布濒危物种名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完善学科与专业设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预警和管理水平。摘编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相似文献   

14.
李海东  高吉喜 《生态学报》2020,40(11):3844-3850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2大全球性热点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降低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损,威胁到中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工作,既是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结合爱知目标10的实现情况,分析了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布的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政策制定情况、中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情况,剖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亟待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不足、自然保护地之间缺乏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廊道网络、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标准缺乏。研究提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策略,包括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试点、强化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以期为推进纳入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计划于2021年在云南昆明召开, 大会将评估《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执行情况及实施进展。如能达成协议, 将出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作为指导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纲领性文件。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展现中国以及云南多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契机。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巨大努力, 在全国较早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开创地方立法先河、率先试点建设国家公园、较早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研究工作、建立了首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 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等众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梳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与成就的基础上, 对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发展方向及重大意义, 加强全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挥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减贫示范作用、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本文也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并为COP15提供地方履约实例。  相似文献   

16.
1994喜马拉雅东部地区跨国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简介1994年11月22日至26日,喜马拉雅东部地区跨国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TheWorkshopforTrans-boundary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th...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32,自引:11,他引:12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景观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等方面评述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动态及反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GAP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和大陆尺度的生态网络等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将滇西北藏区传统生态文化应用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 以推动社区参与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的方法, 调查了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3个藏族村寨(巴珠、柯功、追达)的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 应用SWOT分析法和社区参与式保护途径, 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 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 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水平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藏族自然圣境是基于传统信仰文化并经过长期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保护形式, 藏民社区长期遵从和实践自然圣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京梅  张慧敏  王娜 《生态学报》2023,43(1):198-207
实现生物多样性价值是激励保护者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保护者与受益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银行制度,借助市场力量交易生物多样性信用,实现生物物种的价值,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在明确生物多样性概念和价值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外生物多样性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生物多样性银行的设立与运营,重点阐释了如何交易“生物多样性信用”。在此基础上,总结生物多样性银行制度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并从制度保障、市场体系构建和保护绩效评价三方面提出我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推动生物多样性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社会经济和金融风险, 以及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本文聚焦各国近年来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实践探索, 重点从国家和区域层面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总结了各国的先进实践经验, 并提出全球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由于目前中国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普遍存在国家层面相关规范和指导不足、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防控意识缺乏、相关金融产品不足、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方法不成熟、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与短板, 本文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元化支持路径和建议: 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金融产品, 加快开发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工具, 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