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生物的化学通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绍文 《生物学杂志》2002,18(5):1-4,32
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相互之间的有着化学信息联系,昆虫,特别是社会性昆虫化学通讯是其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我们关于化学通讯的知识大多来自于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近来的研究已揭示在植物和植物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化学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尿液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动物的化学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依靠它识别个体,选择高质量的配偶,判断亲缘关系,吸引异性等,以增加个体的适合度(Macdonald and Brown,1985)。各种动物尿液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类化学信号物质。尿液的化学组成和其功能在许多动物中已进行报道,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刘玉良等,2012)、水獭(Arvicola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使用化学信息来判别周围环境状况或相互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信息接受与交流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较具有很多的优点,与其他通讯方式的结合使用也可更大程度地提高信息接受与通讯的准确性。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也存在着化学通讯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化学信号在翼手目动物导航定位、探测和辨别食物资源、种内识别、母婴辨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化学通讯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的信息传递是生命科学中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种间种内和个体内都存在着物理和化学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植物种间种内是否通过物理信号进行通讯交流还是一个未知数,但邻近的同种或异种植物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通讯关系确是客观存在的。最近,愈来愈多的研究证明:许多陆生植物种可以合成并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这些次生物质可以通过空气和土壤两种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尤其是在植物受到侵袭和寄生条件下。茉莉酮酸甲酯、水杨酸甲酯和乙烯等挥发性次生物质被确证为以空气为媒介进行植物种间和种内通讯的化学信号分子。植物根分泌的黄酮和氢醌等分子也可以经土壤媒介传递信息。由于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活性信号分子的俘获及鉴定技术还未能突破,这增加了以土壤为媒介的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关系研究的难度。但不论如何,植物的化学通讯是植物种间和种内交流的主要方式,植物间的化学通讯关系的研究还处于突破的前夜,这方面的任一研究成果都会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因此,破译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密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气味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分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特有6种,雄性特有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讯是动物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而尿液成分是重要的信息素来源。本研究通过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尿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挥发性成分的相对丰度筛选出差异成分,最后利用旷场试验筛选了引诱活性成分,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尿液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38种,为烷烃类、醇类、烯烃类、酮类、醛类、吡嗪类等,不同高原鼠兔个体的尿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不同;(2)壬醛、对甲酚、2-壬酮、苯乙醛、2-甲基丁醛、正己醇、4-庚酮、喹啉、2,5-二甲基吡嗪、2-庚酮等10种成分在两性间存在显著差异;(3)旷场试验结果显示,雌性在2,5-二甲基吡嗪的药品区活动时间为180 s±22.43 s,与在对照区的活动时间(117 s±9.46 s)差异极显著。2,5-二甲基吡嗪可能是高原鼠兔的信息素。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信息素的通讯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薛立平 《生命科学》1994,6(5):11-13
蚜虫的化学通讯研究进展薛立平(四平师范学院生物系四平136000)蚜虫的化学通讯是联系、调节各动物体活动的手段之一“-‘’。种内的动物可以通过信息素传递化学信息。种间的动物、动物和植物间也可以通过种间信息素传递信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蚜虫和蚜虫之...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讯是许多哺乳动物交换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外激素是同种动物化学通讯过程中的信使。研究动物的化学通讯,对于揭示动物行为、动物群体数量调节机理、增殖有益动物和控制有害动物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激素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有关外激素的问题,迄今知道得很少。我们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不是以个体,而是以种群  相似文献   

9.
化学通讯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雄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同伴个体尿液气味行为反应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在成年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雄性个体表现显著多的嗅闻行为和嗅闻/舔舐环境行为,但是嘶咬气味刺激物的行为明显减少。在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不同年龄段的雄性个体行为表现不同,成年雄性个体表现较亚成年和幼年个体显著多的舔舐行为。此外,成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均表现较多的嗅闻/舔舐环境行为,而幼年个体则无该行为表现。幼年个体较成年和亚成年个体表现显著多的气味涂抹行为,而且嘶咬气味刺激物的时间较亚成年个体显著多。幼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对雌性和雄性个体尿液气味刺激的行为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大熊猫对同种个体尿液中化学信息的行为反应呈现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动物在种内个体之间都需要有信息交流。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不同个体之间必须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才能协调彼此的活动;群居性种类也需要在觅食和御敌等方面交流信息,以保证种族的繁衍。即使是独居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化学通讯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雄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同伴个体尿液气味行为反应的发育模式。 结果显示,在成年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雄性个体表现显著多的嗅闻行为和嗅闻/舔舐环境行为,但是嘶咬气味刺激物的行为明显减少。在雌性个体的尿液气味刺激下,不同年龄段的雄性个体行为表现不同,成年雄性个体表现较亚成年和幼年个体显著多的舔舐行为。此外,成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均表现较多的嗅闻/舔舐环境行为,而幼年个体则无该行为表现。幼年个体较成年和亚成年个体表现显著多的气味涂抹行为,而且嘶咬气味刺激物的时间较亚成年个体显著多。幼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对雌性和雄性个体尿液气味刺激的行为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大熊猫对同种个体尿液中化学信息的行为反应呈现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小熊猫对同性和异性气味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王小明 《动物学报》2006,52(4):794-799
食肉目动物的复杂社会行为在种间和种群间变化较大,这种变化是动物对其生态环境的适应表现特征之一。食肉目的动物与嗅觉通讯相关的气味源有肛周腺、肛囊腺、尾下腺、会阴腺、足腺、尿液、唾液和粪便等十几种,产生的气味物质包含有个体、性别和群体的识别信息,在其繁殖调控中发  相似文献   

14.
毛色在动物生活中起着信息交流和伪装等作用。灵长类不同物种之间、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都有着丰富的毛色,然而,毛色变化的分子机制却研究得较少。已有的研究发现,灵长类毛色变化既不能归因于某些毛色基因的序列差异,也不能归因于毛色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本文对灵长类的毛色、灵长类的毛色基因(主要是MC1R和ASIP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期为灵长类毛色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物借助于通讯信号传递信息,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和旁观者共同组成动物通讯的信息网络环境。旁观者能够“窃取”并利用未直接发送给它们的信号,其存在影响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通讯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观众效应”。动物的配偶选择和交配过程多发生于由同种动物所组成的信息网络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观众效应”可影响动物个体的择偶偏好和交配决策,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本文主要从“观众效应”的性别差异、影响因素、功能解释等方面综述了其对动物配偶选择的影响,为揭示“观众效应”对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范志勤  陈金山 《生态学报》1986,6(4):371-378
许多动物的尿液中含有重要的外激素信息,其生理意义多种多样。雌性尿液中多有表示本身性别及性状况的化学信息存在,行为学调查表明,犁鼻器的主要功能在于识别尿液气味。公羊正是依据这些化学信息识别并选择配偶的。通常公羊嗅到母羊,尤其是发情母羊尿液时,表现伸颈、抬头、卷缩上唇的特有行为型式,称之为卷唇行为或性嗅反射。这个行为是与犁鼻器的功能相联系的。它的作用在于关闭外鼻孔,堵闭会厌,使吸进的空气进入犁鼻器内,犁鼻器两侧的肌肉运动,腔内静脉窦的膨胀和收缩,又促进空气的流入和排出,如此使携带化学信息的载体不断进入犁鼻器官,成为绵羊感受化学信息的方式之一。 犁鼻器的作用可为公羊及早地、准确地选择发情的配偶提供信息;同时又能唤起公羊本身的性行为,刺激雌、雄发情及性活动的同步,对保证繁殖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意义。说明绵羊犁鼻器作为化学感受器在化学通讯中特别是对繁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有鹿科Cervidae动物都要依赖视觉、嗅觉和听觉线索进行交流,声音通讯作为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在群体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列举了鹿科动物发情鸣叫、警戒鸣叫、交流鸣叫、求救鸣叫等叫声类型,总结了其发声机制,探讨了声音与鹿科动物自身信息的相关性、叫声对两性繁殖行为的影响,以及鹿科动物对种内和种间叫声的识别,并介绍了鹿科动物声音通讯的研究方法。最后,对鹿科动物声音通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文昌鱼是进化发育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目前实验材料均采自野外.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物种鉴定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分析十分必要.该研究扩增并测定了COX 1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数据库中的COX 1序列信息,对太平洋西岸文昌鱼的种类和地理种群分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来文昌鱼(Branchiostoma malayanum)、白氏文昌鱼(B.belcheri)和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这3个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大,再次证实3个物种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应当审慎对待NCBI数据库中文昌鱼的种名标注;太平洋西岸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的3种文昌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反映了海洋动物的基因交流较容易,不同海域隔离较弱.  相似文献   

19.
刘桂萍  孙春龄 《生物学通报》1994,29(3):14-14,21
神经调制与神经激素通讯刘桂萍,孙春龄(吉林省白城师专生物学系137000)大约5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互联系,发生在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是由一组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完成的化学传递过程。后来,人们不仅认识到化学传递过程伴有生物电效应,而...  相似文献   

20.
从进化谈细菌细胞间的群体感应信号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Yang L  Duan KM 《遗传》2012,34(1):33-40
传统观念认为细菌是一种个体的、非社会性的生物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菌可以产生化学信号并通过它们实现细菌间信息传递。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Quorum sensing,QS)调节着个体细胞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其表现出类似多细胞的群体行为。文章以近年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在了解细菌间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基础上,从进化角度讨论了QS系统的遗传产生过程,探讨了细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菌间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受到了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水平、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推测细菌信号传递系统的进化是受到环境条件以及基因交换、所在微生物群体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也许有别于动植物这类的高等生物的进化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就暗示:从长远来看,信息传递系统中的偷机者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