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是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两种免疫应答。随着2011年"驯化免疫"(trained immunity,TI)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固有免疫细胞也具有免疫记忆,传统的适应性免疫才能建立免疫记忆的观点也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由于成熟的固有免疫细胞通常寿命比较短,而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是所有血细胞的来源,因此HSPCs如何维持固有免疫细胞的长期或短期记忆成为当前免疫学及造血领域研究的热点。近期研究表明,HSPCs也存在类似TI的现象,其机制主要涉及表观遗传修饰、代谢重编程、细胞因子与受体的表达调控等,这种HSPCs的免疫记忆方式被称为"造血记忆"(hematopoietic memory)。该文就近年来调控HSPCs免疫记忆的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免疫效应机制和作用特征,通常把免疫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类型。长久以来,免疫学界普遍认为只有适应性免疫存在记忆特性,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固有免疫也存在记忆现象。经过刺激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和细胞代谢的改变获得记忆性质,在二次刺激下表现出增强或减弱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训练免疫"或"固有免疫记忆"。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也具有免疫记忆性质,在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固有免疫记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拓宽了免疫记忆的定义,为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该文主要综述巨噬细胞固有免疫记忆的特征、产生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U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毒,可感染多种蛋禽,感染动物临床特征为采食量下降,产蛋量骤减,甚至停产,感染后期呈神经症状,如腿和翅膀麻痹、共济失调等。ATMUV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流行,给我国甚至世界养禽业带来严重影响。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是机体与生俱来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过程,以建立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禽坦布苏病毒诱导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以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特征。浆样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启动初级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浆样树突状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特别是Ⅰ型干扰素,所以它与抗炎、免疫调节联系紧密。而目前Ⅰ型干扰素(β)被认为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本文就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来源、特性及其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做一简单介绍,为进一步探索免疫调节新机制和寻求多发性硬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NK细胞识别受体(NKR)和Toll样受体(TLR)是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2个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家族,位于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二者各自具有独特的识别外来或内源性的危险信号、区分自我和非我的识别机制,同时又相互协同、相互调节,成为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以及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以NK细胞为载体将TLRs/NKG2连接起来,阐明这2类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间的识别和调节关系,可以较好地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或刺激时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并为有效控制感染、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崭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定肝脏及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COX)。野外季节性驯化在冬季和夏季时测定;实验室温度适应分为2组,分别在10℃和30℃下适应4周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夏季驯化和暖适应组相比,冬季驯化和冷适应组RMR和EWL较高、代谢活性器官较重,线粒体呼吸速率和COX活性显著增加;器官重量和细胞产热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了RMR适应性调节。结果表明,白头鹎可以表现出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利用这种能力应付野外环境温度的波动。生理能量特性的可塑性是鸟类能量代谢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T细胞是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们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是直接杀伤靶细胞等发挥免疫学功能。未致敏T细胞在参与免疫应答时,会由初始T细胞活化为效应T细胞,之后则发生凋亡或转化为记忆T细胞。研究表明,T细胞的能量代谢方式与其活化与分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分化阶段与不同亚群的T细胞在行使其免疫功能时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并由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本文就T细胞发育、活化、分化、发挥免疫功能等阶段的代谢调节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T细胞代谢调节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环二腺苷酸(Cyclic diadenosine monophosphate,c-di-AMP)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号分子。c-di-AMP在细菌中的代谢受二腺苷酸环化酶(Diadenylatecyclase, DAC)和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的精密调控。c-di-AMP不仅调节细菌生长、细胞壁稳态、离子转运等多种生理过程,而且能够被真核宿主胞内多种感应子/受体蛋白识别,从而调控抗感染免疫。细菌c-di-AMP参与调控宿主I型干扰素应答、NF-κB信号通路活性、自噬以及炎症小体应答等固有免疫应答。此外,c-di-AMP作为黏膜佐剂可诱导宿主适应性免疫。c-di-AMP被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已成为细菌疫苗和药物研究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白念珠菌是引起机体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机体通过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与白念珠菌细胞壁表面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结合,激活机体固有免疫应答。机体和白念珠菌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清除白念珠菌感染,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白念珠菌会持续引发感染,引起慢性黏膜念珠菌病,严重时可以引发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危及生命。部分模式识别受体如Dectin-1还通过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对白念珠菌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一定的作用。该文将对已发现的能够识别白念珠菌的模式识别受体,以及这些受体在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3个成员TYRO3、AXL和MERTK,统称为TAM受体。TAM受体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参与调节神经细胞、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等的存活、增殖、迁移、分化及代谢产物和细胞裂解产物的清除,并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发现,TAM受体在病毒入胞和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TAM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新生隐球菌( Cn) 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真菌, 树突细胞( DC) 则是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 对于识别病原、呈递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证明,DC 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新生隐球菌抗原( CnAg) , 诱导宿主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DC 本身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但DC 的不同亚群以及成熟状态对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有重要影响。另外, 隐球菌除具有甘露糖蛋白等主要免疫显性抗原外, 还有多种抑制机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毒性因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者之间复杂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在抗感染免疫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介导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成熟,为设计和发展DC依赖性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感染性和肿瘤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对树突状细胞抗感染免疫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Treg细胞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可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或内源性配体,启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Treg细胞选择性表达某些TLRs,TLRs活化可能直接增强或降低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这种调节可以影响对感染和肿瘤的免疫监视、移植免疫排斥和自身免疫病发生的进程。因此,了解两者的关系对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对策有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TLRs对Treg细胞抑制功能直接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沫细胞形成、斑块内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斑块破裂等事件.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细胞上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的一类受体分子,包括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As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TLR2和TLR4对As起促进作用,而TLR3具有As保护作用.NLRP3炎性体与动脉血管壁的早期损伤有关.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及模式识别受体在As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As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征使其成为暴露肠源性抗原的主要器官。由于肝具有独特的固有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肝分布多种致耐受的抗原提呈细胞,对持续性表达或递呈于肝的肠源性抗原物质,诱发针对该抗原的系统性免疫耐受,避免肝受到不必要的免疫损伤。当炎症发生及肝脏固有免疫系统活化时,则通过免疫效应细胞及免疫效应因子对肠源性病原体发挥强烈地免疫应答以控制感染。该过程形成机制的研究对肝功能的理解及肝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肝固有免疫系统对肠源性感染的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肠黏膜是肠道寄生虫(包括旋毛虫等)进入宿主的重要门户,即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宿主抵御肠道寄生虫入侵的重要固有屏障,后者发挥着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宿主的肠黏膜免疫应答反应决定旋毛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和适应关系。本研究就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旋毛虫感染与宿主免疫的现状,分别从肠道黏膜组织学结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小肠上皮细胞4个方面,综述一下肠黏膜对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作用,目的在于揭示宿主肠黏膜对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是细胞基本的代谢过程,它对维持细胞的生存和组织自稳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形成分为起始、延伸、成熟和终止4个阶段。自噬在不同的阶段均受到来自于细胞内部和外部的诸多调控,多种复合物参与自噬小体的形成。自噬参与了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干细胞干性的维持、多能性诱导干细胞(i PS)的建立以及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清除等过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淋巴细胞的发育、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自噬在免疫系统中的深入研究将加深我们对免疫机制的认识,为清除病原微生物感染,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免疫系统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 of immune system)的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各类免疫及非免疫器官中的免疫区室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可提供新的应对策略。上皮细胞体内广泛分布,承载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作为免疫防御首道防线参与免疫系统区室化形成,并在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中,既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固有免疫调节作用,亦可通过自身转分化调节后续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抵御及清除病原体入侵、调控局部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又可能是免疫稳态失衡甚或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免疫系统区室化,对上皮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为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侃  刘丽  汪海峰 《微生物学报》2015,55(5):543-550
摘要: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为富含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的DNA片段,能够被动物肠道细胞Toll样受体家族中的TLR9 受体(Toll-like receptor 9,TLR9)特异性识别。未甲基化CpG DNA作为一种动物肠道免疫刺激因子,不仅能够直接调节肠道固有免疫应答,同时还能间接介导肠道适应性免疫应答。未甲基化CpG DNA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作用的应用前景,成为免疫佐剂开发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基本概念、受体TLR9的特征、调节动物肠道免疫作用及其信号机制,同时阐述了未甲基化CpG DNA作为免疫佐剂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研究与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特定细胞类型和组织通过细胞因子和直接接触交流的网络,以产生特定类型的防御反应。直至目前,只能研究零散的免疫应答,高度集中的样式,病原体抗体等主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对技术和许多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组成部分的理解的不断进步,使开发更加广泛的方法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方法可测定出血液中的多应答性细胞和细胞因子。这种疫苗应答或感染系统免疫学方法提供了免疫系统不同部分的更加全面的图像,使得更好的理解这种应答的途径和机制,在效力试验之前能很好的预测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果。在这里,总结了不同技术和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如何提示关于疾病和疫苗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能加快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