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是否可以通过对伊马替尼(Imatinib,IM)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2018年就诊于我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分为试验组(药物监测组),对照组(常规经验治疗组)。对服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及比较。结果 共有51人入选此次临床试验。其中试验组35人,对照组16人。结果 服用伊马替尼400mg/d时,血药浓度568.00~3 989.66ng/ml,均数(标准差):1 716.46ng/ml(788.96);服用伊马替尼300mg/d时,血药浓度720.89~1 497.11ng/ml,均数(标准差):971.67ng/ml(204.02)。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 MMR)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高于未达到稳态时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两组不良反应评级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III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伊马替尼的稳态血浆药物谷浓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相关性。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可以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伊马替尼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原因需要大样本遗传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处理K56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为认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治疗寻找潜在重要靶标分子。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下载慢性粒细胞细胞系(K562)基因表达芯片数据,通过差异基因的筛选,趋势分析、GO分析,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获得的重要差异表达核心基因,并建立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获得显著表达差异基因1000,通过趋势分析、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主要涉及到代谢途径、细胞凋亡、癌症的途径、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同表达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重要的核心节点基因:AK2、ADSL、PKLR、PKM、SHMT2、ATIC、LDHA、ENO1、CTH、GOT1;YARS、CYP3A5、CTH、GYPA、ALAS2、MTHFD2、BLVRB、GUK1、CTSH、LMO2。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基因芯片得到参与不同TKIs处理K562细胞的重要的细胞功能及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通路及增殖凋亡信号途径,并且寻找到核心节点基因,为认识K562的耐药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固醇对K562及耐药株K562G细胞增殖及伊马替尼(Imatinib,I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方法检测K562和K562G细胞的胆固醇代谢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以不同药物组合处理K562细胞、K562G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耐药K562G细胞胆固醇合成酶(人角鲨烯单加氧酶SQLE,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51亚家族A1 CYP51A1,固醇C5去饱和酶SC5D)表达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酰基转移酶SOAT1、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表达量增加;0.5μg/m L、0.75μg/m L胆固醇处理K562细胞,其增殖率比对照组K562细胞分别增加(9.51±2.84)%和(19.88±3.00)%;使用阿托伐他汀(20μM)、GW3965 (20μM)、MβCD (10 m M)降低K562G细胞胆固醇使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73±2.34)%,(49.42±1.13)%,(76.54±1.48)%;两种浓度胆固醇使IM处理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减少51.59%及53.80%;MβCD联合IM使K562及K562G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至6.89%及23.34%。结论:IM抵抗的K562G细胞与IM敏感的K562细胞相比胆固醇代谢增强;增加胆固醇能够促进K562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对IM的敏感性;MβCD可能通过降低胆固醇增强K562、K562G细胞对IM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及晚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为400mg/日,治疗的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观察不同亚组间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近期有效率(RR)差异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该组GIST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19例(52.8%),不同的转移病灶部位(P=0.048)的RR率有显著差异。该方案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水肿20例(55.6%),恶心17例(47.2%),呕吐8例(22.2%),且均可防控。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其近期有效率与转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肿瘤,不同于消化道真正的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KIT靶点的发现使得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进入新治疗模式。伊马替尼与舒尼替尼,均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别被批准为进展期GISTs治疗的第一线及第二线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GISTs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翁正辉  孙喜太 《生物磁学》2011,(12):2371-2375,234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肿瘤,不同于消化道真正的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KIT靶点的发现使得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进入新治疗模式。伊马替尼与舒尼替尼,均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别被批准为进展期GISTs治疗的第一线及第二线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GISTs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魏林珍  王海琳 《生物磁学》2013,(26):5165-5167,5108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耐药仍是卵巢癌常规化疗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化疗耐药可能有多种机制引起,包括药物排除增加,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失活和药物靶点的改变。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基因遗传和表观遗传外,耐药机制也可能是受微小RNA(miRNAs)调控。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参与了许多肿瘤发生过程。这篇综述主要对miRNA在抗癌药物的耐药所扮演的角色做了一个概述,并结合卵巢癌的临床综合研究,说明研究miRNA可以帮助预测卵巢癌对不同的抗癌药物耐药情况,并指导对卵巢癌患者选择合理的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研究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拉帕替尼(Lapatinib)对HER2~+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影响。CCK-8法测定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耐药细胞(skbr3-LR)的细胞活性、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作用指数(combined effect index, CI)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实验组skbr3-LR的周期;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AKT、m TOR、S6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依维莫司联合拉帕替尼使skbr3-LR对拉帕替尼的IC_(50)从(27.13±0.3)下降到(6.79±0.04);20 nmol/L依维莫司联合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拉帕替尼CI指数分别为0.243 67、0.278 61、0.282 19、0.366 79、0.416 67;拉帕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组G1期细胞百分数(69.84±0.93)%显著大于对照组(52.91±1.64)%(p0.001),也显著高于拉帕替尼组(59.77±0.52)%(p0.001)和依维莫司组(58.73±0.64)%(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kbr3-LR中p-mTOR比skbr3表达上调(p0.001),20 nmol/L依维莫司或10μmol/L拉帕替尼单独处理skbr3-LR,以及联合用药组与skbr3-LR组相比p-mTOR均有显著下调(p0.001, p0.01, p0.001)。依维莫司联合拉帕替尼可协同抑制skbr3-LR增殖,降低其拉帕替尼耐药性,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下调AKT/mTOR/S6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miRNA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血病相关miRNA研究进展迅速,并呈现了miRNA介导白血病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网络.深入了解相关miRNA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将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miRNA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学治疗同时受到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制约.细胞学上的耐药机制包括药物外排泵,如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过表达、药物靶点的突变、细胞修复系统的增强及细胞凋亡的减弱等.这些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在遗传学水平及表观遗传水平的变异可以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现象的发生.其中,miRNA是这些关键基因的调节方式之一.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过程,包括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也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简要综述了miRNA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1.
MicmRNA(miRNA)是指一组由多细胞生物产生的小片段非编码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调控重要的组成成分。近些年来有研究者在病毒中也同样发现编码产生的miRNA,其可通过RNA干扰途径参与调节感染过程以及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阻止病毒小RNA生成有望成为治疗病毒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mg/kg/d),大剂量治疗组(160mg/kg/d)。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以STI57180、160mg/Kg灌胃。分别于术后第8,11d分别处死各组小鼠6只。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定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左肾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均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治疗组α-SMA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减轻UUO小鼠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下调α-SMA和PCNA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miR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人类发现了一些不同种类的小RNA分子,其中miRNA是人类新发现的一类小RNA,它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在数量、序列、结构、表达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目前,大约已发现了100多种miRNA,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物中,从四膜虫、线虫、植物、动物到人都已发现了不同的miRNA.miRNA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源基因表达,它在基因活动调控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miRNA与siRNA关系密切,它们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小RNA分子研究将是今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相关性,寻找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新靶点。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敏感细胞PC-9与Gefitinib耐药细胞PC-9/GR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和Gefitinib对PC-9/GR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PC-9/GR细胞Gefitinib IC50为PC-9细胞的200倍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耐药性。PC-9/GR细胞中LC3II的表达显著低于PC-9/GR细胞(P0.05)。Rapamycin联合Gefitinib作用于PC-9/GR细胞可以明显提高其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细胞自噬减弱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有关,诱导细胞自噬可能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肿瘤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与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药物。但由肿瘤异质性导致的靶向药物的耐受现象,成为癌症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单一药物的耐受现象,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评估8种结直肠癌细胞对30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可逆转耐药的药物组合,探究药物组合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值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标准为IC50值≤100 nmol/L。对敏感的单药进行组合筛选,选取细胞存活率最小的组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及MAPK、PI3K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结果显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耐受30种肿瘤靶向药物,经联合用药筛选,SW480细胞对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组合最为敏感,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该组合可使SW48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R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8种结直肠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耐受靶向抑制剂的现象,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联合应用可逆转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拉帕替尼(lap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可逆性EGFR和HER2双受体阻断剂。临床研究表明对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是有效的。近年来关于拉帕替尼在其他肿瘤的研究越来越多,拉帕替尼有望成为一种潜在、多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对拉帕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肿瘤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与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药物。但由肿瘤异质性导致的靶向药物的耐受现象,成为癌症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单一药物的耐受现象,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评估8种结直肠癌细胞对30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可逆转耐药的药物组合,探究药物组合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值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标准为IC50值≤100 nmol/L。对敏感的单药进行组合筛选,选取细胞存活率最小的组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及MAPK、PI3K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结果显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耐受30种肿瘤靶向药物,经联合用药筛选,SW480细胞对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组合最为敏感,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该组合可使SW48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R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8种结直肠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耐受靶向抑制剂的现象,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联合应用可逆转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耐药的产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第三代分子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对肺癌耐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间歇性大剂量冲击和梯度递增法,以HCC827为模型,在体外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利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耐药指数(RI)评估细胞对奥希替尼的敏感度;利用荧光染色法比较耐药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的表达;第二代测序(NGS)检测EGFR的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试验结果显示,HCC827OR的RI为18.65,表明HCC827OR为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与野生型HCC827细胞相比,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核质比显著增大,关键蛋白p-EGFR表达显著下降,而细胞增殖相关的p-AKT显著增加,这表明其可能通过非EGFR依赖信号通路产生耐药。同时,流式细胞术和划痕试验结果表明,HCC827OR细胞株出现了明显的G2/M周期阻滞,但其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NSCLC奥希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草素联合埃克替尼对肺腺癌耐药细胞H1975增殖的影响,探讨克服耐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紫草素(1.25~20μmo/L)、埃克替尼(5~100μmol/L)及两药联合干预对H19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紫草素(1.25μmol/L)、埃克替尼(10μmol/L)及联合使用对H1975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干预对H1975细胞EGFR、p-EGFR、AKT、p-AKT、ERK、p-ERK和凋亡相关蛋白PAR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H1975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达到(52.45±3.04)%,较紫草素组细胞凋亡率(22±1.17)%和埃克替尼处理组细胞凋亡率(15.35±5.8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药组下调了p-EGFR、p-Akt蛋白水平的表达,而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了p-ERK、PARP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AKT、ERK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紫草素联合埃克替尼能明显抑制H1975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调节EGF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已经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基本可控的慢性病。患者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当然在疗效、耐受性及耐药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长期以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格列卫(Gleevec)一直被认为是合理药物设计的典范,但更有效的二代药物已经开始作为一线药物获得认可。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生存期数据,这些二代药物和格列卫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去发现。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治疗,毒性和成本的可控性更可能成为选择治疗药物的重要推动因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产品线首先侧重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尤其是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而三线药物又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效,那么最终的问题是患者是否可以通过这些药物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