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细胞因子在RA发病中的促炎、抗炎作用,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G—蛋白及其在植物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protein)在生物体内有数种类型,包括转录因子、微管蛋白和信号转导蛋白,最后一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结合GTP的调节蛋白(GTP-bindingregulatoryproteins,简称G-蛋白)于70年代...  相似文献   

3.
IL-15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在RA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IL-15参与了RA的多个发病环节,在RA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T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及IL-1家族、结合含γc受体的细胞因子、IL-12家族、IL-17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阐述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Methuselah(MTH)是果蝇来源的GPCR中的一员,它的突变可延长果蝇平均寿命并提高果蝇对外界胁迫因素的耐受性。但目前对MTH在细胞水平的信号转导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用稳定表达MTH的HEK293细胞株,对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选择性做了研究。首先,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钙流实验验证了MTH在HEK293/Myc-MTH细胞表面能稳定表达,且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MTH受体被其配体N-stunted活化后所引起细胞内钙的上升不能被PTX预处理抑制,提示活化的MTH可能通过与Gq/11而非Gi/o蛋白相偶联;进一步研究发现,MTH激活后不显著改变细胞中的cAMP水平,表明MTH不与Gs和Gi/o相偶联;MTH被激活后可引起ERK磷酸化。这些结果提示:MTH可能是Gq/11蛋白的偶联受体,为进一步研究MTH的下游信号转导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甜味的感受细胞是味觉细胞,味觉细胞是个双极细胞,味觉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根据甜味物质性质的不同,通过两种途径--cAMP途径与IP3和DAG途径进行甜味转导。PKA,PKC,味素和转导素在甜味转导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作为最大的一类人膜蛋白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而倍受关注,其中钙离子在细胞内信号传导级联放大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阐述了GPCR和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蛋白(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CaCC)中的钙信号网络与生理功能以及如何干扰阻断该网络,为药物设计和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 Bregs)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B细胞亚群,可通过表达分化抗原1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d, CD1d)、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ligand, FasL)、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等膜结合因子,分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颗粒酶B和腺苷等多种机制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近年研究发现,Breg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治疗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靶点。现就Bregs及其在R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病变为主要表现,此类不仅疾病影响关节及周围小关节,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目前还未发现能完全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发病机制也尚未清楚。近年来黄酮类成分因其高效、安全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RA黄酮类成分来源、发病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研究RA及所引发的并发症提供更好的研究思路,并为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情迷GPCR     
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州大学Olivier Civelli实验室的Irvine与十几个研究人员忙着投入到寻找一条重要分子信号途径的缺失的联系中。这一途径一半的组分已经被阐明,就像几百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过DNA筛选被鉴别一样。然而,仍然缺少某一组分,即与受体结合的信号诱导分子,或者准确的称之为配体。  相似文献   

12.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蛋白质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GPCRs能调控细胞周期,参与多种植物信号通路以及影响一系列的代谢和分化活动.简要介绍了GPCR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GPCRs的结构和植物GPCR及其在植物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并对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抗病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抗RA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和作用机制得到初步阐明,开发出青藤碱注射液、雷公藤多苷片和白芍总苷片等新型RA治疗药物.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C肽是胰岛素原中连接AB两条链的连接肽。在胰岛 β细胞分泌颗粒中 ,胰岛素原经蛋白酶裂解 ,形成等摩尔由AB链组成的胰岛素和C肽 ,然后分泌并进入血液。C肽的种族差异很大 ,其中人C肽含 31个氨基酸。在胰岛素原分子中C肽对胰岛素原分子的折叠、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等分子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而血液中游离C肽的生理功能却一直不清楚。近来的研究发现 ,给予I型糖尿病大鼠超生理剂量的人C肽配伍胰岛素治疗 ,能防止血管、神经机能障碍[1] ,长期 (3个月 )给予胰岛素配伍C肽 ,可使I型糖尿病病人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 ,改善肾功能和自主…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可能是因为卫生条件改善,儿童时期感染的几率下降(卫生假说)。目前寄生虫感染是预防还是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在讨论中。多种寄生虫用于不同的动物模型显示了其在多种疾病中限制疾病活动的能力,包括炎性肠病、多发硬化、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然而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在进行中。因此本文回顾了评估寄生虫的抗炎作用的几个临床试验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寄生虫诱导免疫调节的主要途径是抑制IFN-γ和IL-17产生,促进IL-4、IL-10和TGF-β释放,诱导CD4+T细胞Fox P3表达及调节性巨噬细胞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产生,然而寄生虫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寄生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动物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进一步的研究是针对寄生虫调节免疫反应的有效成分模拟的人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尽管已经明确该病具有基因学背景,但仍知之甚少。当今对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预选基因研究的众多手段中,基因芯片技术以其能够同时分析成千上万个基因表达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研究工具。通过该技术鉴别分类疾病相关基因群、创立疾病特异性基因群数据库,将有助于深层次地了解RA的基因基础,并成为评估RA诊断与治疗手段有效与否的一个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17.
马聿迪  张旭 《生物信息学》2017,15(2):97-104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其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和毒素合成,因此分析cAMP受体类型的GPCRs蛋白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对了解GPCRs的功能及其与赤霉病致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禾谷镰刀菌全基因组序列中cAMP类GPC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禾谷镰刀菌中存在5个典型的cAMP受体类型GPCRs:FgcAR1、FgcAR2、FgcAR3、FgcAR4和FgcAR5,均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并定位于细胞膜上。除FgcAR1外,其余为疏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均含有大量α螺旋,比例在60%左右,FgcAR4和FgcAR5没有β转角,FgcAR1、FgcAR2和FgcAR3也只有较少比例的β转角。这些GPCRs中含有较多的Ser和Thr磷酸化位点。遗传分析表明,禾谷镰刀菌cAMP受体类型的GPCR蛋白与假禾谷镰刀菌及F.langsethiae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明确了禾谷镰刀菌中cAMP类GPCR蛋白的理化性质、定位、二级结构、磷酸化位点及进化关系,为了解小麦赤霉病发病机制及以GPCRs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近年发现,白细胞介素-18可作用于RA发病的多个参与因素,成为研究RA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9.
刘存  董金波 《生物磁学》2009,(13):2581-2583
类风湿关节炎是机体对自身滑膜发生免疫反应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多种炎症细胞的浸润。滑膜增生的有关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滑膜细胞和炎症浸润细胞数量增加及凋亡相对减少,即细胞凋亡程度不及增殖程度所致。Fas/FasL系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影响滑膜细胞的Fas/FasL表达可以诱导其凋亡。本文对Fas/FasL的性质、结构、功能、Fas/FasL与RA发病机制及RA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内蛋白质,不仅能够通过与G蛋白竞争性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从而负性调控GPCR信号通路,还可通过G蛋白非依赖性途径参与调节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此外,β-arrestin2异常的表达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室重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β-arrestin2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β-arrestin2结构、功能及其在炎症反应、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