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的表达,检测了HSP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后0、4、8、12、24h期间内肝脏HSP70的表达、NOS活力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的表达水平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NOS活力及血清LDH的活性较非预处理组低。与非预处理组比较,经热应激预处理肝组织损伤较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产生,从而降低大量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前后的大鼠脊髓全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借助PDQuest软件从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成功鉴定出18种蛋白质.脊髓损伤3 d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期激酶相关蛋白 1、热休克蛋白 27、多配体蛋白聚糖 3、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膜联蛋白Ⅲ、腺苷酸激酶 1、半乳凝素 3、丙酮酸脱氢酶、磷脂酶 B、嗜铬粒蛋白 A、热休克蛋白70凝结蛋白 1;同时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磷酸丙糖异构酶、神经鞘氨醇磷酸化受体、热休克蛋白10、肽酰 脯氨酰 顺反式异构酶 A多数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神经细胞的增殖、凋亡、应激反应等过程,为进一步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修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摘要 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前后的大鼠脊髓全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借助PDQuest软件从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成功鉴定出18种蛋白质.脊髓损伤3 d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期激酶相关蛋白 1、热休克蛋白 27、多配体蛋白聚糖 3、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膜联蛋白Ⅲ、腺苷酸激酶 1、半乳凝素 3、丙酮酸脱氢酶、磷脂酶 B、嗜铬粒蛋白 A、热休克蛋白70凝结蛋白 1;同时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磷酸丙糖异构酶、神经鞘氨醇磷酸化受体、热休克蛋白10、肽酰 脯氨酰 顺反式异构酶 A多数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神经细胞的增殖、凋亡、应激反应等过程,为进一步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修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SCI最初导致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破坏。修复损伤后的血脊髓屏障是避免二次损伤和恢复运动感觉功能的关键。大豆甙(daidzin,DDZ)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尚未将其应用在脊髓损伤治疗上。本研究探讨大豆甙是否具有抑制内质网应激水平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质,保护血脊髓屏障而改善脊髓损伤后大鼠的运动感觉功能的能力。通过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 TG)在体外作用于内皮细胞模拟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运动功能评分等实验,探讨大豆甙修复血脊髓屏障和恢复运动功能的相关机制。结果发现,大豆甙可以显著提高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TJ)和黏附连接蛋白(adherence junction,AJ)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不论是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上,和单纯毒胡萝卜素组的连接蛋白质基因表达相比,大豆甙治疗后连接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或P0.05)。不仅如此,深入探究了大豆甙减少血脊髓屏障渗透性的机制发现,大豆甙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对血脊髓屏障的持续破坏。最后,建立了大鼠T9夹闭脊髓损伤模型,评价大豆甙在体内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大豆甙(10 mg/kg/d)治疗的大鼠,在损伤后28 d的BBB评分(9.8分)和斜板实验角度(45.3度)均显著提高。总而言之,脊髓损伤后大豆甙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促进连接蛋白质的表达,减少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丧失的功能恢复。因此,大豆甙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备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Qin LJ  Cao Y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3):285-288,i0002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pringle,s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HP I/R)组与非预处理(I/R)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后0、4、8、12、24 h时肝脏HSP70的表达、SOD活力和MDA的产生量及大鼠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活性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肝脏HSP70的表达及SOD的活力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血清AST、ALT酶活性及MDA的产生量较非预处理组低,病理损伤也比非预处理组减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可能通过促进SOD的产生,从而降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C  Ren AJ  Yuan W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51-154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 HSF1)是调节细胞保护性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被热应激、氧化应激等多种理化因素激活.近年研究表明,HSF1具有抗炎症作用:HSF1可抑制TNFα、IL-1β、M-CSF等致炎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并降低NF-κB、AP-1等致炎转录因子的活性.HSF1上调热休克蛋白和抑制炎症的双重活性,提示其很可能是联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烫伤大鼠远隔器官热休克抑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兴中  刘宇健 《生理学报》1997,49(4):370-374
为了研究应激是否可诱导完整高等动物远隔器官细胞的热休克反应,在已发现烫伤大鼠肝,脑有热休克蛋白诱导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正常基因表达的抑制。雄性SD大鼠背部烫伤后,于10-240min分别断头处死,然后通过斑点印迹法分析热休克抑制基因-1信使核糖核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的寒冷应激温度对阿勒泰羊(Ovis aries)细胞免疫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实验采集阿勒泰羊寒冷应激前后肝、肺、脾、淋巴结组织及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最大二阶导数法(2-ΔΔCt)对各组织中hsp70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2(IL-2)寒冷应激前后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在寒冷条件下阿勒泰羊各种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脾组织的表达增加幅度较大。ELISA方法测定阿勒泰羊在寒冷刺激后IL-4浓度发生显著下降(P=0.016),而IL-2在冷应激后变化不显著(P=0.502),出现轻微的下调。研究表明,寒冷应激条件下,较高水平的hsp70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应激的损伤。而在冷应激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移动抑制因子和嗜铬粒蛋白A (chromogranin A, CgA)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参与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完全脊髓横断实验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脊髓损伤的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出20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巨噬细胞游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和CgA等.通过RT-PCR和Western 印迹分析,移动抑制因子和CgA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表达量发生变化,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均参与了脊髓损伤过程,但在脊髓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分布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奇云 《生物学通报》1993,28(3):14-15,21
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条件下,诸如高温、缺氧、机体损伤、接触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其它化学物质时,都可能引起的一种生理效应,称之为“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在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细胞内正常蛋白质合成关闭,热休克基因(heat shock gene)的转录被激活,并诱导产生一组特殊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  相似文献   

10.
核仁应激损伤与热休克蛋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仁作为细胞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场所,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衰老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应激原可导致核仁结构及功能损伤。应激状态下,多种热休克蛋白向核仁移位以保护核仁损伤。深入探讨应激状态下核仁损伤及热休克蛋白保护核仁损伤的分子机制,是细脆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能够启动各种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这对防止机体免受热应激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从HSF1的结构、功能及活化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HSF1的生理特征及其与机体耐热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系统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ou JJ  Zhu YL  Pei JM  Gao Z  Zhu MZ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299-304
多种应激因素如热应激,缺血,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引起细胞内代谢异常,细胞骨架紊乱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同时细胞亦相应合成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分子(HSPs)。研究表明,HSPs通过其分子伴侣功能,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缺血预处理,心肌肥大和血管损伤等病理生理条件下,HSP70,HSP90,HSP47,HSP32,HSP27等热休克蛋白分子均参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热休克反应中蛋白质合成抑制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反应中蛋白质合成抑制的机制郭兴中徐仁宝(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关键词热休克反应翻译剪接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如热休克等各种应激情况下,细胞内分子水平的反应主要是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大量、快速、短暂地表达,因而产生大量热休克蛋白(...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27(HSP27)作为热应激蛋白表达于各种生理或是环境损伤之后,保护细胞生存,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子伴侣,抗凋亡,参与细胞运动等。近年来发现HSP27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耐药以及转移等方面,因而抑制HSP27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因子1是真核细胞应激反应时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调控因子。它在非应激条件下被抑制性复合体抑制以非活化形式存在,只有在受到应激时才会暂时活化。通过基因突变得到的正显性突变体在不需要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下就能激活细胞内源性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环境神经毒素是引起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能够氧化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引起细胞死亡。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检测证明,在SH-SY5Y细胞中转染正显性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能够明显上调HSP70的表达。并且通过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证明正显性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能够显著抑制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细胞死亡。这些结果表明,正显性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在帕金森病的防治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体应对温度、pH、渗透压等不利环境刺激时合成的一种保护蛋白。在环境应激时,调控因子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控热休克基因的表达,恢复或加速清除细胞内已经变性的蛋白质,使细胞处于稳态并产生耐受性。大量研究发现,热休克调控因子对微生物应激耐受性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6类热休克调控因子的调控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对调控因子HrcA、σB和CtsR进行了重点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构建热休克调控网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792-795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 可被各种病理性和生理性应激诱导, 保护组织免受应激带来的损伤1。其中Hsp70为HSPs中最保守、最重要、家族成员最多的一族, 在大多数生物中含量也最多, 在应激反应中也最敏感。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是阻碍神经恢复的关键原因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及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然而其对于胶质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采用血管动脉夹(30 g)夹闭雌性SD大鼠脊髓2min造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予以每天皮下注射bFGF(80μg/kg),探讨bFGF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是否涉及到胶质瘢痕调控和Nogo-A/NgR信号的相关机制。通过检测损伤后28 d,各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发现bFGF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HE及尼氏染色显示,bFGF处理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处理组,其神经元明显增多,空洞面积减少。同时,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免疫荧光结果表明,bFGF减少胶质瘢痕形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同样,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bFGF处理后,胶质瘢痕相关蛋白(如GFAP,neurocan)以及神经突生长抑制蛋白(Nogo-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量下降。上述结果表明,bFGF可能通过抑制Nogo-A信号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此机制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和恢复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蛋白和蛋白水解酶与生物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2年,法国学者Ritossa在研究果蝇多线染色体时发现,果蝇一旦经热或化学处理,就会诱导其多线染色体产生一些特异的染色体膨大,即激活一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热休克蛋白(HSP)已被纯化,基因也逐渐被分离。以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生物,当受到各种应激因子(生物、生理、物理、化学等)刺激时,其细胞和生物体会合成一套保守的多肽即热休克蛋白,从而保护生物免受应激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且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有机体在应激条件下,为克服压力会诱导其表达,因此,热休克蛋白又被称为应激蛋白。作为进化上最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热休克蛋白,可诱导性最强,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主要热休克蛋白。由于蛋白质是细胞重要成分之一,几乎涉及所有的生物学过程,Hsp70家族成员控制着细胞蛋白质稳态的所有方面,因此,Hsp70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概括了近年来Hsp70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