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妊娠相关免疫缺陷和LM对非吞噬细胞独特的细胞内感染能力,孕妇是LM的主要目标人群。LM可穿过胎盘屏障,对胎儿造成重大伤害,包括早产、流产甚至死产。胎盘特异性毒力因子的作用对LM感染期间穿过胎盘屏障并感染胎儿尤为重要。文中介绍了国内外近年在孕妇中发生LM感染的事件,详细讨论了LM垂直传播以及在胎盘定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并分析了LM与感染胎盘相关毒力因子的最新发现,以期为今后防控LM的胎盘感染并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E-钙粘素是在胚胎发育中最早表达的分子之一,它可以与Catenin家族成员形成钙粘素/Catenin复合物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对于胚胎植入和胎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粘附分析等方法,在人正常妊娠和输卵管妊娠母胎界面上,发现E-钙粘素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滋养层细胞柱,从滋养层细胞柱近端向远端,其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正常胎盘组织中E-钙粘素水平在妊娠早期较高,妊娠中期直至分娩期均维持低水平.在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胎盘细胞滋养层细胞系(NPC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显著上调E-钙粘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TGFβ1促进NPC细胞之间的粘附.上述结果表明,胎盘中存在E-钙粘素的旁分泌调节机制,E-钙粘素可通过调节滋养层细胞粘附而参与细胞侵润的有节制调控.  相似文献   

3.
Wei P  Tao SX  Zhang XS  Hu ZY  Yi-Xun L 《生理学报》2004,56(1):60-65
胎盘形成过程中发生活跃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活动。p53蛋白是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过程的原癌基因。本实验用原位末端标记、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和米非司酮(RU486)处理后恒河猴母胎界面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在正常妊娠的恒河猴母胎界面,凋亡信号主要集中在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柱内的一些滋养层细胞;p5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层。在母体蜕膜中,也在部分基质细胞中检测到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经过RU486处理2d后,胎盘绒毛和母体蜕膜中凋亡细胞数都显著增加,绒毛中增加的凋亡信号集中于细胞滋养层。同时,RU486处理也导致绒毛细胞滋养层和蜕膜基质细胞中p53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在正常妊娠中,生理性的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可能是控制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保持胎盘组织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机制;RU486终止早孕的可能途径之一是促进母胎界面细胞凋亡,推测p53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胚胎植入和胎盘形成涉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建,以及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分化,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是参与这些事件的主要蛋白水解酶系统 . MMP-26 是近年来发现的 MMPs 家族的新成员,但其功能所知甚少 . 通过半定量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等手段,发现人胎盘中 MMP-26 主要定位于绒毛滋养层细胞,在绒毛间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 . 妊娠早期,胎盘中 MMP-26 表达水平较高,至妊娠中期降至最低,但在足月胎盘中其表达又有显著提高,提示 MMP-26 可能参与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的侵润和分娩时的胎盘剥离 . 体外培养的妊娠早期人细胞滋养层细胞能产生一定水平的 MMP-26 ,而其表达受到激活素 A 的剂量依赖性刺激,表明滋养层细胞中存在 MMP-26 表达的自分泌 / 旁分泌调节 .  相似文献   

5.
天花粉蛋白引产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花粉粗提物是从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提取出的中期引产药物,其纯化的引产有效成分为分子量约18,000的碱性蛋白质,称为“天花粉蛋白”。经鉴定对中期妊娠有很好的引产效果。同时,对宫外孕、葡萄胎、恶性葡萄胎有独特的疗效,对绒毛膜上皮癌也有一定的疗效, 根据对天花粉蛋白的原初作用部位,胎盘和离体培养的人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损伤,以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对天花粉蛋白引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互相印证,初步阐明了天花粉蛋白引产作用原理:(1)天花粉蛋白直接作用于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并有一定的细胞专一性:(2)天花粉蛋白能选择地使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变性坏死,解体的细胞碎片留在血窦中,引起凝血,造成循环障碍和进一步的大量组织坏死,胎盘绒毛坏死是原发的,循环障碍是继发的:(3)胎盘绒毛的损伤反映在功能方面,HCG和甾体激素迅速下降到先兆流产的临界水平以下。由于胎盘形态和功能严重损伤的结果,破坏了母体和胎儿之间的内分泌关系和代谢物的交换,并假定可能通过尚未弄清楚的机制,引起前列腺素合成的增加,发动宫缩而导致流产。总之,天花粉蛋白是从中草药发掘出来的一个植物蛋白性的中期引产和抗增生性滋养层细胞疾病的药物。天花粉蛋白引产作用原理的初步阐明,在实践上为提高和扩大天花粉蛋白的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天花粉对早孕兔子宫收缩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花粉针剂中期引产的成功,是中西医结合、整理和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项重要成果。据报道,天花粉蛋白的引产原理,主要作用于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由于药物引起滋养层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破坏其功能,从而导致胎儿死亡,以达到引产目的。但是关于天花粉蛋白使滋养层细胞损伤,如何引起宫缩发动的问题,尚缺乏针对性研究。目前,天花粉针剂在临床上用于早孕流产,出现了可喜的苗头;以天花粉针剂和15甲基前列腺素 F_(2α)联合用药终止早孕,更取得显著进展。开展天花粉蛋白对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本身对早期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及其基因表达影响。方法收集辅助生殖IVFET来源,双胚胎移植妊娠45~60d,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8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妊娠双胎45~60d人工流产中获得的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10例。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组织中EGFR蛋白和m RNA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 EGFR表达于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广泛表达于胚胎各个胚层;IVF-ET来源胎盘绒毛组织中EGFR免疫反应性显著低于自然妊娠组,在IVF-ET和自然妊娠胚胎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EGFR mRNA在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GFR蛋白和基因在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低于自然妊娠组织,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显示IVF-ET技术本身更加倾向于影响胎盘发育和功能,EGFR可能在IVF-ET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典型剧毒性食源性病原体,它可穿越血脑屏障、肠道屏障及胎盘屏障,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是新生儿、老年人、体质虚弱、或怀孕个体发生一系列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自发感染性流产等,病死率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主要通过其毒力因子内化素或溶血素O等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在感染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引发免疫细胞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导致感染部位发生炎症反应。我们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性疾病的种类及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罗勤  张晓莉  李兵  冯爱平  钱跃 《微生物学报》2008,35(2):0275-028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属于典型的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 是WHO公布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不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李斯特菌病 (listeriosis) 的主要病原菌, 也是研究胞内感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模式细菌。绝大多数LM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受到PrfA蛋白的调控。本文简单介绍了LM侵染宿主细胞必需的毒力基因及其产物; 重点对毒力基因调节蛋白PrfA的结构和功能, PrfA调节毒力基因表达的主要方式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滋养层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ML  Peng JP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35-337
胎盘滋养层是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物交换的组织。大量研究证实 ,滋养层细胞凋亡是正常妊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 ,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受到Bcl 2家族蛋白、Fas FasL系统、p5 3蛋白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滋养层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滋养层细胞凋亡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属于典型的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是WHO公布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不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主要病原菌,也是研究胞内感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模式细菌.绝大多数LM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受到PrfA蛋白的调控.本文简单介绍了LM侵染宿主细胞必需的毒力基因及其产物;重点对毒力基因调节蛋白PrfA的结构和功能,PrfA调节毒力基因表达的主要方式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可导致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当机体受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如NOD样受体和DNA/RNA感受器通过识别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毒力因子形成炎性体进行免疫防御。研究证实,细胞内的NLRP3、AIM2、NLRC4、RIG-I、NOD1/NOD2炎性体可分别感知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O、细菌DNA、鞭毛蛋白、菌体RNA及细菌肽聚糖碎片后被激活,促进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诱导组织炎症和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导致细胞快速死亡。本文对上述问题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引言天花粉蛋白对胎盘滋养层的作用有一定的细胞专一性(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第二研究室,1976;熊用周等,1976;王应天,1978),直接损伤合体滋养层细胞是天花粉蛋白导致中期孕妇引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第二研究室,1976)。已经了解,测定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胎盘促乳素(HPL)可  相似文献   

14.
VEGF正常表达是妊娠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其对胎盘血管形成、胎盘绒毛细胞和子宫螺旋动脉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异常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本文主要从VEGF对胎盘血管生成、胎盘绒毛膜炎、绒毛细胞凋亡、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及生殖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通过VEGF早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并评估其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发人类的李斯特菌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菌易感染孕妇,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建立有效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体内外模型,解析和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经胎盘感染机制,是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母婴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可用于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的体内外胎盘模型,总结和讨论了各类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体外三维胎盘屏障模型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解析该菌经胎盘感染的途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并为预防和控制母婴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在造成宿主食源性感染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凭借其独特的表面蛋白入侵宿主的非吞噬细胞。内化素蛋白家族(Internalins)是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入侵宿主非吞噬细胞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工作, 综述了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的内化素蛋白InlA和InlB介导细菌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以期为阐明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妊娠建立过程中,胚胎滋养外胚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直接接触,严密介导母胎对话,调控胚胎着床、植入宫腔,并逐渐形成维持妊娠期间物质交换、营养供应的胎盘组织。起源于滋养外胚层的一部分滋养细胞(trophoblast)侵袭、迁移进入母体蜕膜组织,重塑子宫螺旋小动脉,对于胎盘形成和母胎血液循环建立至关重要。滋养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凋亡、内皮特性获得等生物学特性异常是胚胎种植失败、自然流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胎盘源性妊娠疾病的重要因素。激活素A(activin A)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在妊娠期间母体循环及母胎界面表达丰富,在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妊娠的建立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围绕激活素A调控人类滋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胎盘源性妊娠疾病中表达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R1亚基(GABAB1R,GB1)在妊娠小鼠第1天至第8天(D1~D8)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探讨γ-氨基丁酸(GABA)信号是否参与了胎盘早中期建立.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GB1在妊娠小鼠D1~D8子宫中的表达情况,原代分离D8.5的绒毛膜锥(EPCs)及蜕膜细胞,检测GABA及GABA B型受体激动剂baclofen、拮抗剂2-hydroxysaclofen对EPCs黏附及外延生长以及对蜕膜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D8时体内注射0.05 g/kg、0.5 g/kg及5 g/kg的GABA,于D14收集胎盘,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显示,GB1 mRNA及蛋白动态表达于D1~D8子宫.100μmol/L GABA及5μmol/L Baclofen促进EPCs的外延生长,抑制蜕膜细胞的侵袭,同时,20μmol/L 2-hydroxysaclofen成功逆转GABA对EPCs及蜕膜细胞的侵袭调节作用.5 g/kg的GABA可导致D14小鼠胎盘的迷路层滋养层细胞增多,母鼠血窦及胎鼠血管减少或发育不良,海绵滋养层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变小,糖原细胞减少或消失.结果提示,在小鼠早中期胎盘建立过程中,GABA信号促进滋养层侵袭至母体蜕膜组织,而抑制蜕膜细胞积极主动的侵袭行为,并可损害胎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改良的高纯度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养纯度较高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为研究胎盘绒毛在妊娠期间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胰蛋白酶-DNA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再运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获得高表达HLA-G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原代培养细胞HLA-G的表达率,相差显微镜观察滋养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免疫荧光显微镜鉴定细胞来源,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结果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分选前的原代培养细胞体系中HLA-G的表达率为86.5%,经过分选带有PE荧光/HLA-G阳性表达的原代培养细胞后,其纯度可达98.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表明细胞性质为上皮来源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台盼兰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活力良好,存活率超过92%。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早孕绒毛膜层细胞,为在体外研究生理妊娠及病理妊娠中滋养细胞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合体(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其中 HLA-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经典MHCⅠ类抗 原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MHC 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新近的研 究资料表明,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