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所水稻阶段发育的研究工作,在白思九工程师领导之下,先后由黄得禊、周保泉两同志进行了水稻的分期播种、春化处理和短日照处理三项工作:一、分期播种:分期播种是在1952年进行的,曾以主要的秈粳品种五个,次要品种38个,自4月1日起至10月底止,每十天播种一次,各播种期之间,自播种至抽穗所需数的差异,秈稻以早中秈为最少(相差16—23日),早秈稍多(24—31日),晚秈最多(71—89日),粳稻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品种DS1号生育进程的温光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S1号是适于 2 2 .5 kg/hm2 播种量的秋播冬小麦品种。为了掌握其温光反应特性 ,为确定它的适宜种植范围提供试验依据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用这个小麦品种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 8种不同温光组合的生态模拟试验。参试品种是 DS1号。每台气候箱的体积为 5 0× 5 0× 1 0 0 cm3。试验过程中 ,箱内相对湿度是70 %~ 78%。光照强度为 90 0 0 lx。试验结果显示 ,在不同处理中 ,出苗至抽穗过程中 ,≥ 5℃积温和天数差异极大。结果表明 ,低温不是唯一的春化条件。在 8种不同的处理中 ,植株抽穗前 ,表现了不同的温光效应。在生育前期 5℃的处理中 ,可以完成春化 ,与之配合的 1 6h光照的长日条件或 8h光照的短日条件均可。在2 0℃和 8h光照的处理中 ,未表现出短日春化效应 ,或抽穗期显著拖长。短日春化可能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相配合。生育前期或直至抽穗前 ,在 2 0℃和 1 6h长日条件下 ,可以通过“非春化途径”完成抽穗前的生育进程 ,出苗~生理拔节和出苗~抽穗阶段并不拖长或略长  相似文献   

3.
侯治溥:春化处理及光周期律应用在造林上的商确。中国农业研究,1∶1(1950)萧辅等:洋麻的感光性问题。中国农业研究,2∶1(1951)过兴先等:棉花生长发育的研究。农业学报,3∶4(1952)  相似文献   

4.
食用根类作物种子的春化处理若干食用根类作沏(如胡蘿卜、甜菜、根用洋芫(?))的种子出芽乃是很慢的。为了使幼苗早日出土和促进以往植株的发育,应该对种子进行春化处理。胡蘿卜种子经过春化处理,可比乾的、未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早5—8天出土,或比濕的、未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早3—5天出苗,同时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以后植株的生长也将会显得十分盛旺,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穫量。比如,莫斯科州希米金斯克中学的少年实验家们,使用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曾在1946年获得了比用普通种子多達两倍的产量。加里宁州少年自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和有效积温对水稻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播期试验、植物培养箱人工光周期和温度试验研究了水稻DI508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特性与光周期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4月4日、5月5日、6月4日)条件下,大田DI508分蘖角度从半散生到渐趋直立的变化均发生在自然光周期变短(6月21日,夏至)后的10~15 d;在光周期条件下,DI508的分蘖角度同样具有动态变化特性,10 h光照处理可使分蘖角度提前从半散生向直立转变,14 h光照处理则延缓转变.温度处理对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1.油菜、大白菜,塌棵菜都在低温下能较快地通过它们的春化阶段,但塌棵菜的冬种性较强。2.1—5℃是油菜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10℃以上的春化条件,大大地延迟了油菜春化阶段的进行;未经低温人工春化的油菜,在20℃以上温度的温室条件下栽培,播种后122天也可以开花、说明了油菜在高温的条件下,也能逐渐缓慢地渡过春化阶段。3.1—2℃下,经过18—20天,是油菜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条件,春化时间缩短到16天以下,则春化阶段的通过很缓慢。这种温度下,春化处理的时间从20天延长到70天,从移栽后到现蕾开花的天数来看,能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加长而提早现蕾开花,超过70天的处理,则不再提早现蕾开花;但从处理后到现蕾开花的天数来看,则春化时间超过20天後处理的时间愈长,现蕾开花所须总日数也愈长。4.油菜在1—2℃下20天完成春化阶段以后,继续放在低温之下,对于有机体本身,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于第二阶段的通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5.每天14小时的光照,已能满足油菜的光照阶段要求。每天12小时的光照,油菜就不能很好地开花。把每天的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以上,则更能提早现蕾开花。但在20小时以上的光照条件下,不再提早现蕾开花。6.光照...  相似文献   

7.
1.蒔蘿菜能在种子萌动时期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春化的条件不严格,不論經过春化或不春化几乎在同一时期現蕾,相差最大者不过4天。 蒔蘿菜种子經20天春化处理,有提早收获期和增加产量的可能。 2.蒔蘿菜形成花蕾与抽苔要求长日照,在8—9小时短日下則发育迟緩。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农大139”经40天左右的春化处理才能迅速而整齐地抽穗,但经14—21天低温处理,已经具有在夏季抽穗的可能性,虽然抽穗推迟且极不整齐;再将春化时间延长,则抽穗百分比增加,且从播种到抽穗的时间缩短。这表明,春化过程中低温对发育的作用有两种效应:前期低温是诱发生理状态的转变,后期低温则只具有加速发育的作用,两个时期的转变是在春化的中期。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乙基硫氨酸和对-氟苯丙氨酸能抑制冬小麦的春化,抑制时期也是在春化过程的中期。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冬小麦幼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组成发生了变化,春化过程中期(低温处理14天之后)不仅含量比对照增加了一倍,而且有新的蛋白质谱带出现。春麦中无类似现象,未经低温处理的春麦已含有冬麦中新出现的谱带。说明冬小麦春化过程的第14—21天左右是与春化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新合成的蛋白质与植株的发育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冬小麦株型构建及其生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平原中部冬小麦区秋季旱涝频发导致小麦播种推迟的现状,设计冬小麦10月15日(适期播种)、10月30日(中晚期播种)、11月15日(晚期播种)、11月30日(超晚期播种)、2月15日(早春播种)和3月1日(春播)6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冬小麦株型构建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冬小麦播期的推迟,其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早春播种和春播与适期播种相比生育期缩短115~130 d;10月30日(中晚期播种)之后的5个播期与适期播种相比株高降低,成穗数和有效小穗数减少;迟播小麦的叶位下移,冠层空间降低,叶面积减少;收获指数随播种期推迟由0.46(适期播种)提高到0.53(春播);冬小麦产量随播种期推迟显著下降,减产幅度最高达43.6%;冬小麦春季播种未经过冬季和早春阶段的自然低温处理,无春化过程依然可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华山医院皮肤科将于2017年举办"真菌病诊断及检测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本学习班将展示大量常见和少见真菌病例的临床照片、各种真菌的菌落、镜下形态照片及鉴定以及组织病理中的表现,同时介绍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的新进展,充分发挥华山医院皮肤科疑难病人多、新菌种多的优势,为临床医生及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知识更新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班为期3天,2017年4月14~16日。4月14日上午8时开始在上海宾馆大堂报到(乌鲁木齐北路505号)。4月14日下午至4月16日上午上课,上课地点在华山医院门诊12楼会议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温度对叶用莴苣春化的影响,进而明确其春化类型,本试验选用两个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和GB-31为试材,分别进行20 d的4、20和25 ℃处理,然后均进行高温胁迫促进抽薹,采用石蜡切片观察茎尖花芽分化进程,并结合后期抽薹开花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春化,并确定其春化类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前期经过3种温度处理后,在高温胁迫第8天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抽薹.两个品种不同温度处理下花芽均进行了分化,前期4 ℃处理并没有使其花芽分化明显提前,后期的高温胁迫可以明显促进花芽分化进程.两品种间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完成各发育阶段所需天数存在差异,两品种各处理从催芽到开花以及从高温到开花的有效积温也存在差异.前期未经低温处理的叶用莴苣也进入花芽分化、抽薹、现蕾及开花阶段,表明叶用莴苣为非低温春化型植物,后期高温处理能明显促进其抽薹开花,而且从催芽开始只有有效积温达到约2500 ℃·d才能开花.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与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玉米螟幼虫在植株上的转移规律以及不同世代危害,对玉米产量影响程度是确定幼虫防治时期及施药部位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一、幼虫在植株上转移规律 试验在本所农场早播(5月4日)和晚播(5月25日)玉米田(嫩单一号)进行。 从7月13日到8月28日,每5天进行一次剖检植株,每次每块地取样10点,每点10  相似文献   

13.
将绿豆(Phaseolus aureas),蚌埠绿豆,vc27784A,安引5—16号等的种子。消毒处理后,接种于1/2MS 培养基上,获无菌苗。然后取三日龄绿豆子叶、下胚轴;八日龄绿豆上胚轴切段、叶片;十五日龄茎的切段与3850-1103,3850-4农杆菌共培养10分钟,洗净吸干,培养在无抑制剂(头孢霉素)的诱导培养基(BA 0.5 IAA 1.0mg)上预培养4天,然后转入含头孢霉素量1000μg/ml 的诱导培养基上,其中3850-4转化的部分组织块移入不含 BA 的诱导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春化阶段分析方法1.种子春化处理的条件(1)春化温度分为15°,20°,25°,30℃等四种。(如条件不够,可采用15°及25℃两种温度采用3、6、9、12、15等五种处理日数。)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1世纪初近10年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期调研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 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残差插值”方法, 绘制了2000年后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等值线图, 通过研究两个时期(1971-1980年和21世纪初近10年)华北地区气候资源及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1)华北地区北部年均气温及≥10 ℃积温增加显著, 但降水减少, 暖干趋势明显, 中部和南部年平均气温和≥10 ℃积温也呈现增加趋势, 但降水增多, 日照下降, 出现暖湿趋势; (2)除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冬小麦播种期无明显变化外, 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 一般在7-10天; 冬小麦返青期变化较为复杂, 西部地区的冬小麦返青期推迟2-10天, 而东南部的山东、安徽及江苏地区冬小麦返青期明显提前, 一般在5-7天; 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拔节期提前, 北部地区幅度较大, 为5-10天; 冬小麦抽穗期推迟明显, 以华北中部和北部最为明显, 为10-15天; 除华北南部胶东半岛外, 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成熟期推迟, 一般在5-10天; (3)气候要素的波动是引起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日照时数与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呈显著相关, 日照时数减少, 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提前, 而受年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 冬小麦抽穗期有所推迟, 积温的增加对冬小麦成熟期有推迟作用, 同时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拔节和抽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冬性强弱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张春庆  陈化榜  吴承来 《生态学报》2012,32(4):1230-1240
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小麦冬性评价体系,对小麦种质研究评价、引种及应对自然灾害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小麦生态型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12个冬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两年重复试验,在自然春化与人工春化条件下,对与春化有关的成穗数等4个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人工春化条件下5月份播种的小麦生长锥进行观察。经过对成穗数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弱冬性、冬性、强冬性3类。另外,结合不同春化条件下小麦成穗数差异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及相关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幼苗习性对小麦冬性进行划分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划分结果存在误差。自然春化条件下进行冬性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对相邻类型的划分效果不理想。(2)茎蘖数、小穗数、千粒重等指标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不适于进行冬性评价。人工春化处理下,小麦的成穗数与生长锥形态可以准确评价小麦冬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菊苣品种“沃姆”引种栽培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南京地区引种菊苣(Cichorium lntybus L.)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从比利时引进菊苣品种"沃姆(Zoom)",分别于2015年4月10日、5月13日、6月10日和8月14日播种,100天后采挖根株进行考察,取肉质根用土培法软化培养20d,对所得芽球进行考察;于2016年8月24日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培育肉质根,12月9日采挖根株用水培法软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2015年8月14日播种形成的菊苣根株可用于软化培养,2016年8月24日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水培法软化培养,所得芽球长度为(13.0±1.5)cm,直径(3.3±0.4)cm,质量(43.4±6.4)g,包心叶片数(19.1±2.9)片。菊苣品种"沃姆"在南京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0~25日,宜采用营养钵育苗、水培法软化的方法生产菊苣芽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三峡消落带泥沙淤积条件下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实验,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泥沙埋深对4种一年生草本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所选择的三峡消落带4种一年生优势草本植物包括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Echinochloa crusgali)、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设置了无掩埋(0 cm)、中度掩埋(5 cm)和深度掩埋(10 cm)3个泥沙掩埋深度,试验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在整个实验期间,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与0 cm泥沙埋深处理相比,5、10 cm埋深下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显著降低;(2)在分解结束时,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P元素处于释放状态,而在泥沙掩埋下N元素处于富集状态;(3)除马唐和稗枯落物的P含量变化外,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N、P含量均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低于5、10 cm处理组;相反,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K含量则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高于5、10 cm处理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小麦春化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以中国春和洛旱2号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3个春化基因VERNALIZATION1(VRN1)、VRN2和VRN3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表明,VRN1在中国春的三叶期叶片和根、灌浆期的茎秆和旗叶、花药、胚珠和发育的种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开花前,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而花后呈降低的趋势,在干种子和萌发种子的胚芽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在洛旱2号中,除了在三叶期的叶片和根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外,VRN1的表达特性与中国春有相同的趋势。VRN2只在三叶期的叶片和萌发种子的胚芽中表达,在其他检测的组织中没有表达;VRN3的表达与VRN1的时空表达特性相似,但在根中未检测到表达。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普通小麦品种春化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芽菜是一种新兴健康食品,该研究通过不同光周期(0、4、8、12、16和20 h·d~(-1))处理苦荞芽菜,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明确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苦荞芽菜生长时间的增加,芽菜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6 h·d~(-1)光周期时芽菜生长状态最好,鲜重最大。(2)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10 d后含量仅为第2天的13.5%~14.5%;花青素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光周期为12 h·d~(-1)时最高(2.16 mg/g),不同光周期处理4~10 d后均显示出降低趋势;芦丁是苦荞芽菜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含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后有所变化且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其合成和积累,并在处理第4天光周期为16 h·d~(-1)时含量最高(59.60 mg/g)。(3)qRT-PCR分析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苦荞芽菜中各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随生长周期其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黄酮醇合成支路关键酶基因FtFLS1和花青素支路基因FtDFR2表达量上升、且显示出强烈的光诱导特征。研究发现,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影响较大,黑暗有利于胚轴伸长,长光周期(16 h·d~(-1))有利于鲜重的增加;在苦荞萌发过程中,苦荞芽菜可溶性糖、花青素和芦丁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均在光周期16 h·d~(-1)处理第2天时最高,芦丁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d~(-1)处理第4天时最高,建议苦荞芽菜在光周期为16 h·d~(-1)生长4 d时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