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率与致残率较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可完全治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RA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密切相关。积极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可有效缓解RA的关节炎症状,这可能作为RA干预的新靶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一系列有害物质侵入并诱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参与RA的发病,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在RA中的具体作用及影响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治疗RA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抗休克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3次/d,温水服用或水化后自鼻饲注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8,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减轻患者内毒素血症和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酵母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情况、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以及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浆D-乳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2.2%;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3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布拉酵母对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菌散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0%酒精饮料诱导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用布拉酵母菌灌胃[75×108CFU/(kg·d)],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0.251±0.011)EU/m L]较治疗组[(0.168±0.012)EU/m 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肠组织DAO活性为(0.432±0.074)U/mg,明显较对照组[(0.728±0.065)U/m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DAO活性为(0.548±0.053)U/mg,与模型组相比较,肠DAO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治疗组肠组织DAO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133.89±8.09)U/m L、(176.92±10.94)U/m L,比对照组ALT、AST含量[(36.73±6.95)U/m L、(41.35±10.07)U/m L]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95.76±7.27)U/m L、(158.02±5.94)U/m L]与模型组相比较,ALT、AST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布拉酵母菌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可作为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肠黏膜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阻止肠道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自噬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缺血缺氧等应激状态下,自噬对细胞存活、清除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等起重要作用.缺氧可诱导自噬.多数情况下自噬被认为是细胞的一种保护作用,然而在某些条件下细胞过度自噬也能导致细胞凋亡.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自噬在缺氧环境下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BD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途径分为EN组(48例)和肠外营养(PN)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EN、PN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粪便钙卫蛋白(FCP)]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ALB、PA及T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EN支持治疗对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及炎症缓解作用优于P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阻塞性黄疸与败血症密切相关,但至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阻塞性黄疸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的内毒素血症。近年来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防御素是由粒性白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抗微生物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御素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深入理解防御素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病毒病。因此。该文重点综述防御素的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的肠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在这里存在有数量庞大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它们的合集又通称为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通常情况下,人体与肠道菌群和平共处,互利互惠。肠道内环境与微生物的稳态主要依赖于肠黏膜的存在,它包括了上皮细胞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肠黏膜协同其分泌的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以及其上依附的肠道菌群等一同组成了肠黏膜屏障,以抵御各种外界不利因素,尤其是病原细菌的侵袭。本文旨在概述肠道黏膜屏障与部分相关常见病原细菌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肠黏膜屏障具有将致病性抗原等肠内物质与内环境隔离的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其功能的维持依赖于人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和肠相关免疫细胞之间的功能协调,而其功能的发挥又受体内许多信号分子的影响。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是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的媒介。宿主体内的SCFAs主要来自肠道菌群对膳食纤维的酵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SCFAs不仅可以被肠道菌群利用,还可调节肠黏膜屏障及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本文主要就SCFAs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水化后自胃管灌注,夹管1.5h,3次/d,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和D-乳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24,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清内毒素、TNF-α和D-乳酸水平,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原环境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辐射强、寒冷、风大、湿度低、灾害天气多等特点,这种急剧变化的气候环境是导致肠黏膜损伤的关键因素。肠黏膜屏障作为机体发挥防御功能的防线之一,可以保护机体不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伤害。研究高原缺氧下肠黏膜损伤的机制,将有助于高原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缺氧环境下肠黏膜的损伤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遗传、氧自由基生成、自噬、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以下就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的防御素是在体内形成的一种小分子杭菌性阳离子肽,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类似抗生素的效应物质。防御素利用树突细胞和T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在微生物侵入后的获得性免疫调节上超重要作用。它也有一定的免疫佐剂活性。本文叙述了各种具有抗菌活性的防御素或抗菌肽的各项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例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口服思密达3g,3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血清内毒素和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者内毒素和和D-乳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6%(x^2=4.52,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的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SG=8只)、脊髓损伤组(CG=24只)和骶神经电刺激组(EG=24只)。CG、EG (分别设24、48和72 h组,8只/组)。CG、EG大鼠均于全麻下用Fehlings法98 g动脉瘤夹横行钳夹行脊髓损伤并植入骶神经刺激电于右侧骶3神经孔。CG不进行干预,EG行骶神经电刺激。刺激参数:电压4 V,波宽210μs,频率15 Hz,刺激10s,间歇20 s。每次持续10 min,间歇10 min,共2 h。早8:00-10:00,晚6:00-8:00两次。分组采集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锌指蛋白A20、NOD2和CD68蛋白表达量。结果:(1)肠道形态学观察: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黏膜结构破坏明显,肠腔细菌和杂质进入破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M细胞和经细胞间连接缝隙进入黏膜下,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经电刺激后均有了很大程度改善。(2)锌指蛋白A20:与SG相比,CG各小组A20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SG、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聚果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和低聚果糖(FOS)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作UC小鼠模型。造模7 d同时给予干预治疗,停用造模药物并后续治疗7 d。采用细菌定量测定法检测肠道菌群,放射免疫法检测肠黏膜sIgA,ELISA法检测小鼠肠黏膜IL-10、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存在肠道菌群失调(t=2.088,2.036,2.203,2.109,P<0.05),其TNF-α、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1.734,1.801,P<0.05),肠黏膜sIgA、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t=1.820,1.806,P<0.05);低聚果糖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其TNF-α、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1.980,1.816,1.936,1.920,1.969,1.893,P<0.05),肠黏膜sIgA、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t=1.801,1.796,P<0.05)。结论 低聚果糖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屏障功能,可以提高肠黏膜sIgA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并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使免疫屏障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灌胃的方式给予益生元(低聚半乳糖)对急进高原大鼠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在3848米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大鼠共48只,随机选24只为高原缺氧对照组,另24只为添加益生元组,再按2 d、4 d和6 d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用ELISA法测定回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结果和高原缺氧组各时间点比较,添加益生元组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益生元可以增加急进高原缺氧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改善高原缺氧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保护呼吸科危重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方法选取68例呼吸科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留置胃管鼻饲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630mg研磨水化后自留置鼻饲管内注入,3次/d,连用14d。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LYM)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t=2.17、2.24、2.39、2.91、3.03、3.42,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15、2.24、2.22,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较前均明显下降(t=2.97、3.43、2.26、2.38,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19、2.31,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或纠正呼吸科危重病患者的负氮平衡,减缓其营养状况恶化;并可下调血清DAO和D-乳酸指标,保护与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应激性变化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观察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IMB)应激性变化的模型。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TBI组(32只):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模型;假手术对照组(32只):只开骨窗,不行落体致伤。两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2、24和48h时相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均为8只),观察脑组织、肠黏膜组织病理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TBI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电镜下还可见细胞间紧密连接较对照组明显增宽。结论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的重度TBI大鼠模型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提示其IMB的功能的确发生了应激性损害,说明这种用来观察重度TBI后IMB应激性变化的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