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7个山系共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和规律,与宿主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南→东→北呈递减的趋势。与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水湿条件,其次是经度的影响。另外还与蚤类的丰富度、地理环境、垂直带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形成蚤类与宿主动物间多样性地理分布趋势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其中水湿条件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横断山蚤类在我国蚤类区系中是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它充分地反映了横断山区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数的重要影响,并说明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面积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四报。 在秦岭采到的大量蚤类标本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构造十分特殊的标本。经研究认为,这个标本不但代表了一个新属新种,而且其形态上的某些重要特征甚至跨越了现有的科的水平。由于目前仅采到一个雄性标本(但标本正常且十分完整),为慎重起见,姑且按一新亚科新属处理。为了纪念作者们的导师柳支英教授在我国蚤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谨将新亚科、新属和新种命名为柳氏蚤亚科、柳氏蚤属和锥形柳氏蚤,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几种常见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56,(3):311-322
一.导言 蚤类幼虫的形态研究,对于蚤类幼虫品种的鉴定上和进一步的来调查各种蚤类幼虫的繁殖地点,以便更有效的用各种方法进行减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早的报告是Leeuwen hoek氏在1983年就提及蚤类的幼虫。1699年Cestone氏述及幼虫的生活。Vallisneri氏(1733)、Roesel氏(1749)、De Geer氏(1778)等也都先后简单的叙述蚤类的幼虫,不过当时只述及其身体节数而已。Laboulbene氏在1872年首先开始描述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第二龄和第三龄幼虫的形态,这可以算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鼠、蚤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靶区,基于鼠类和蚤类的样点采集数据,计算不同地貌的鼠、蚤生态学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基于不同行政区生态学指标计算结果,借助Moran′s I指数、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行政区鼠、蚤生态学指标的聚类特征,开展鼠、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地貌鼠、蚤生态指标的研究,可得出鼠、蚤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表明在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中,鼠、蚤生态优势度表现不明显。鼠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貌类型与蚤类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证实鼠类(宿主)物种数量增加,蚤类(寄生)物种的数量也在增加。低海拔地区鼠、蚤群落的相似性总体上大于中海拔地区群落相似性,且相似性系数q值与Cody指数呈相反变化趋势;(2)不同鼠、蚤指标单变量Moran′s I指数表明,鼠类数量、子午沙鼠数量、蚤类均匀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大于0,且P值小于0.05,表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单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鼠、蚤指标存在多种聚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聚类模式是高—高聚类模式。不同鼠、蚤指标双变量...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黎贡山蚤类的生态区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报道了1985年以来对我甸横断山南端高黎贡山东、西坡蚤类生态区系的调查及研究结果。共发现蚤类5科23属47种(亚种)。文中对该山脉蚤类在不同森林植物带的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各种蚤的栖境幅度、宿主多样性进行了陈述和比较,并对蚤类的区系特征、特有种的区系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蚤类的幼虫形态,我国迄今已报告15种,其中蚤科Pulicidae 3种,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iidae 4种,细蚤科Leptopsyllidae 2种,蝠蚤科Ischnopsyllidae 1种,角叶蚤科Oeratophyllidae 5种。而角叶蚤科的黄鼠蚤属Citellophilus目前已报告2种,即方形黄鼠蚤指名亚种C.t.tesquorum(1961)和三鬃黄鼠蚤巴湖亚种C.trispinus balkhaschensis(叶瑞玉等,1982)。我们在探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tesquorum sungaris的生物学特征中,对它的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属2个亚种的幼虫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区沙土鼠寄生蚤类的季节消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纪有 《昆虫学报》1986,(2):167-173
本文报告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区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子午沙鼠`M.meridianus``和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寄生蚤类的季节消长。通过对分布于河谷低地内的三种沙土鼠寄生蚤类调查证明,体蚤的高峰在温暖季节,巢蚤的高峰则在寒冷季节,而且巢蚤的数量远比体蚤的数量为大。秃病蚤、近代新蚤、同型客蚤和簇鬃客蚤为全年皆可出现的蚤种,而叶状切唇蚤、喉瘪怪蚤、不常纤蚤和弱纤蚤则只出现于秋冬季。对啮齿类寄生蚤的季节消长调查,应全年连续性的进行,鼠体和鼠巢并重,以便全面掌握材料;由于巢蚤更能反映客观数量,尤应注重对巢蚤的调查,特别是在冬季还有很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我国蚤类区系方面的有关问题,作者曾于1980—1982年先后到秦岭山区的有关地段进行采集调查,获得一大批蚤类标本。经研究认为,这批标本中包括了蚤目昆虫的1个新属、7个新种和4个新亚种,分属于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和细蚤科Lcptopsyllidae。本文是这项研究的第一报,记述多毛蚤科的3个新种和新亚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云南蚤类区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收集汇总以往野外调查资料以及已经发表的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归纳云南蚤类的分布特点,分析云南地理小区对蚤类的影响。【方法】在实地采集和补充文献记录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蚤类进行系统分类整理;运用SPSS13.0的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共记录云南蚤类9科45属144种,其中古北种15种,东洋种 108种,东洋、古北两界兼有种15种,广布种6种。144种蚤中,属于云南特有蚤类有75种;横断山中部小区记载蚤类122种,横断山南部小区26种,滇东高原小区41种,滇西高原小区28种,滇南山地小区25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可聚为两类:一类为横断山南部小区、滇南山地小区、滇西高原小区及滇东高原小区; 另一类为横断山中部小区。【结论】云南省蚤类分布明显受到地理小区环境的影响。云南省蚤类昆虫种类繁多,蚤类的自然分布受到云南省特定地形地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海省蚤目新属和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十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所对青海地区的蚤类开始进行了普查的采集,经鉴定发现有部分蚤类标本系新属、新种或新亚种。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的首报。 青海蚤属Chinghaipsylla新属 在鉴定标本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一个形态构造上颇为独特的蚤种,经研究以后,认为是一个新属新种,并订定为青海蚤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某一种小兽 (小型哺乳动物 )宿主体表的全部蚤作为一个特定的蚤类群落 ,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 10种小兽体表的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动物分类上比较接近的、隶属同一属 (鼠属 )的黄胸鼠、大足鼠和斯氏家鼠体表 3种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大 ,在模糊聚类的谱系图上明显聚为一类。动物分类上距离较远、隶属不同属的微尾、臭、灰麝、中华姬鼠、滇绒鼠、社鼠和锡金小鼠体表的 7种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小。结果提示 ,宿主因素可能是影响体表寄生蚤群落之间相似性大小的一个主要因子 ,当宿主在动物分类上彼此接近时 ,其体表寄生蚤群落的相似程度就比较高 ,当宿主在动物分类上距离较大时 ,其体表蚤类群落的相似程度就比较低。本文中不同属小兽体表寄生蚤类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山南坡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天宇  许荣满 《生态学报》1998,18(6):660-664
1992-05-08、1993-06-07和1994-06-07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亚东县、错那县和隆子县捕获小型兽类,采集蚤类标本,共获蚤1805只,经鉴定它们隶属于4科22属46种。以该地区小型兽类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染蚤指数和蚤类群落相似性指数,并对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动物的生境对其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起决定作用,而宿主动物的分类地位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对我国该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的一批蚤类标本中发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 1929(角叶蚤科)一个新种,从此比较少见的古北界大锥蚤又增加了一种,它对该属的区系分布和起源问题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兹记述如下: 阿坝州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abazhou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具有下列特有或组合的特征易与我国、印度、锡金和缅甸等邻邦的大  相似文献   

14.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区系与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1997年,对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共采获蚤类5科21属39种(亚种)3241头,并对以苍山为主体的山地各主要生态环境蚤类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特点和自然环境因素后认为,在苍山所获39种蚤类中有16种(占41.03%)属东洋界种类,21种(占53.84%),属古北界种类,2种属广  相似文献   

15.
郭天宇  许荣满 《生态学报》1998,18(6):660-664
1992-05-08、1993-06-07和1994-06-07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亚东县、错那县和隆子县捕获小型兽类,采集蚤类标本,共获蚤1805只;经鉴定它们隶属于4科22属46种。以该地区小型兽关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染蚤指数和蚤类群落相似性指标,并对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动物的生境对其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起决定作用,而宿主动物的分类地位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17.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中山海拔2500–3800m之间;(2)东洋和古北两区系成分物种构成比的垂直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基本递减,后者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增,垂直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沿纬度梯度分布的一般规律;(3)聚类分析将横断山9个不同海拔带的蚤类归为6个生态类型,反映出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森林植被等重要因素对蚤类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群落的组成、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一般规律,表达了蚤类分布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4)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为双峰形分布格局,两高峰值都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和分布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植被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上的气候和生境的变化程度有关。研究认为,中山地段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大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和山地水湿条件的影响。影响该区域蚤类垂直分布格局的综合因素有山体海拔高度、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山地雨量分配特征、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秦岭山区蚤类的研究(三)细蚤科二新种和一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三报,记述细蚤科Leptopsyllidae二刺蚤属Peromysco-prylla I.Fox,1939一新种和一新亚种以及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et Koidzumi,1909一新种。标本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喜山二刺蚤陕南亚种,新亚种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 australishaanxia  相似文献   

20.
第一作者在整理一小批采自陕西黄龙县的蚤类标本时发现一种怪蚤,经研究鉴定为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金沙江怪蚤凹亚种Paradoxopsyllus jinshajiangensis concavus,新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