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种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为肥大细胞研究提供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4周后收集细胞、固定、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温度及时间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结果:SCF和IL-3体外培养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着色效果较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胞膜较完整,胞浆中充满大量的紫红色颗粒。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一种适用于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并发现肥大细胞在37℃充分固定后进行染色,可以降低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此操作方法稳定性好、简便,适用于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对显示处于间情期山羊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四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应用改良甲苯胺蓝(MTB)染色法和阿尔辛蓝-番红花红(AB-S)染色法显示处于间情期山羊子宫肥大细胞。结果山羊子宫组织采用Carnoy氏液固定,MTB和AB-S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可获得良好的染色反应,但10%中性福尔马林,4%多聚甲醛,Bouin氏液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肥大细胞着染。结论MTB和AB-S染色法均是山羊子宫肥大细胞良好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我们对 5 0例不同胎龄人胎儿的鼻粘膜和气管的组织内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其与周围其它细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胎龄的增加 ,肥大细胞的颗粒甲苯胺蓝 (TB)染色时从浅紫色加深至深紫色 ,Alcian蓝·藏红 (AB· S)染色呈从蓝色到出现红色、红蓝混合染色的变化 ,临界电解质浓度 (CEC)值和硫酸小蘖碱荧光染色强度逐渐增高 ;多见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等密切接触 ,且出现在神经内、外膜之中。这提示 :1肥大细胞的发育成熟与胎儿呼吸道器官的发育是相关的。 2肥大细胞可能参与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结膜、睑板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方法:用HE染色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方法.结果:肥大细胞在穹隆结膜和睑结膜的固有层均有分布,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等,以圆形、卵圆形为多见,尚可见少量梭形、锥形;穹隆结膜的肥大细胞数量较睑结膜多.睑板腺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在被膜和相邻腺泡间质内,被膜内的肥大细胞以梭形、卵圆形为主,细胞长轴沿被膜平行排列;相邻腺泡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以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可见少数相邻肥大细胞借胞体的突起互相连结.结论: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结膜、睑板腺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眼表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鸡中枢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哺乳动物的,特别是啮齿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已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关于家禽肥大细胞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阐明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特征.本研究证实Carnoy 氏液是鸡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 却阻断了大多数肥大细胞的着染力.甲苯胺蓝和阿尔新蓝是鸡肥大细胞的良好的染料,但阿尔新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染,虽然其也可使杯状细胞着染.作者的一种新的染色法, 长时间阿尔新蓝染色(LAB-S)可用于NBF固定的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染色,因为其着染的细胞数与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染色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01).在胸腺髓质中见有大量的肥大细胞,而胸腺皮质仅可见个别肥大细胞位于血管周围及小叶间结缔组织中.腔上囊的皮质与髓质中很少见有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有血管周围分布的倾向,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血管内偶尔也有个别肥大细胞.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颗粒内充满无定形的颗粒状基质,但其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少数胞浆颗粒内有旋涡状及网状亚微结构.但未见有人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内特征性的晶格状和卷轴状的亚微结构,也未见到在绵羊肥大细胞中描述过的特殊亚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在组织内更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直接入1%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结果在新鲜组织切片内可见到较多充满蓝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和它们分泌的蓝紫色颗粒。结论新鲜组织直接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可显示较多的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7.
研究肥大细胞在人胎儿甲状腺发育中数量、分布及组化性质的改变,以探讨胎儿器官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差异。取45例不同胎龄的人胎甲状腺石蜡切片做甲苯胺蓝染色和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并测定肥大细胞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及进行硫酸小蘖硷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月龄胎儿甲状腺内开始出现肥大细胞,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被膜及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颗粒呈淡紫蓝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呈蓝色,临界电解质浓度值较低,硫酸小蘖硷染色未见显黄色荧乐的肥大细胞,从3月龄到足月随着胎龄增长,肥大细胞数量缓慢增多,8月龄时肥大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其颗粒呈紫红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出现少量含红色和红蓝混合染色颗粒的肥大细胞,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偏高,可见少量显黄色荧光的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在人胎儿3月龄时甲状腺发育中开始出现肥大细胞,但随胎儿发育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是大多数脊椎动物疏松结缔组织中常见的细胞 ,常成群地沿着小血管分布。该细胞胞质内充满着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其颗粒具有水溶性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呈现异染性。通常在制作肥大细胞标本时先取皮下组织或肠系膜进行铺片 ,风干后经过固定液固定 ,再用甲苯胺蓝、硫堇等染色方法显示胞质内颗粒 ,然后再经脱水 ,透明和封片等常规操作程序完成标本制作。近年来 ,笔者根据该细胞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特点 ,采用以酒精为溶剂的甲苯胺蓝染色液对风干后肥大细胞铺片标本不经固定而直接染色 ,染色后只经一道酒精洗去浮液 ,风干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脱钙对鼠颅骨标本中肥大细胞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影响.方法:用不同脱钙液处理小鼠颅骨标本,组织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醛品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过不同脱钙液处理后的颅骨组织切片组织结构保存完好,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和醛品红染色),及肥大细胞中胰蛋白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清晰.结论:不同脱钙液(8%盐酸脱钙液、EDTA脱钙液、混合酸脱钙液)处理不影响鼻腔粘膜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0.
选取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正常移植供肾各15例,分别作为DN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各个病例的肾穿刺组织标本进行C3aR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中高表达C3aR浸润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连续切片、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免疫电镜、及甲苯胺蓝染色等方法对DN患者肾组织中高表达C3aR的浸润细胞进行细胞类型鉴定.结果表明:a.光镜和免疫电镜的形态学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中高表达C3aR的浸润细胞在形态上具有肥大细胞的特点,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的分析显示,C3aR浸润细胞CD45阴性、CD68和类胰蛋白酶阳性,与肥大细胞的情况一致,甲苯胺蓝特殊染色进一步证实这是一种肥大细胞.b.正常移植供肾组织中虽有肥大细胞分布,但数量很少;从DN早期组到DN中期组,再到DN晚期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有一种不断增加的趋势;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上述工作不仅揭示了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肥大细胞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提示肥大细胞很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高表达过敏毒素C3a受体C3aR的发现,提示C3a/C3aR通路很可能在DN患者肥大细胞的招募和激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和硫堇5种组化染色法,对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组化性质进行研究。尼罗罗非鱼的食管、胃及小肠壁内均显示有肥大细胞,在食管和胃的切片标本上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胃腺体之间。在肠道中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下方,少量肥大细胞存在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梭形的。而且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5种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B/SO、MTB和MG-P显示的MC效果较好,尤其AB/SO染色效果最好,肥大细胞轮廓清楚,胞质颗粒较清晰;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颗粒都呈红色,即肥大细胞胞浆主要含肝素,不含组胺。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也很好,但被染的肥大细胞较少;80%乙醇硫堇染色,在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组织中均未能鉴定出肥大细胞。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浅层的黏膜或血管、腺体周围的结缔组织等易表露于环境抗原的位点。罗非鱼消化道黏膜层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肥大细胞一样,具有沿血管分布的特性,说明硬骨鱼的肥大细胞如哺乳动物肥大细胞一样与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探讨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ureus♂)胃肠道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特点。结果发现,经甲苯胺蓝染色的肥大细胞其核着深蓝色,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着色深浅不一。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菱形,散在或集中分布在黏膜层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尤其常见分布于小血管周围。经统计,肥大细胞在奥尼罗非鱼的胃、幽门盲囊、后肠、前肠、中肠的数量依次减少。胃和幽门盲囊内肥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5),与后肠无显著差异;前肠、中肠和后肠内肥大细胞数量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种间肥大细胞的异同,为减轻排异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用甲醛固定,甲苯胺蓝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的肥大细胞形态学结构不尽相同。禽类的肥大细胞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内含丰富的异染颗粒是其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牛羊等的肥大细胞在低倍镜下形态多样,呈长梭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有的细胞表面可见细胞突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特殊染色法在骨关节组织中的染色规律及其在骨关节炎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各10只,根据改良Hulth法造模,6周后膝关节取材。对标本固定、脱钙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分别采用HE、番红-固绿、AB-PAS、甲苯胺蓝、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骨关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几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显示关节一般组织形态结构,可见模型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骨性关节炎病理变化;番红-固绿染色法中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界限(黏合线)以及潮线显示清晰,软骨基质中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多;AB-PAS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基质糖胺聚糖尤其是酸性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的酸性糖胺聚糖减少;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可显示骨关节组织中的胶原纤维,但组织结构界限不够清晰。结论在骨性关节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中,通过常规HE染色,结合番红-固绿染色法和AB-PAS染色法,能较客观全面地获得关节组织形态学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同时观察组织切片内肥大细胞、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彼此间的形态学关系和联系。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先后经亚铁氰化铜法示乙酰胆碱酯酶和甲苯胺蓝染液染色。结果可同时在组织切片观察到肥大细胞、血管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等,以及它们彼此形成的接触联系。结论实验建立的这种新染色方法是显示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血管和神经发生形态学联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比较六种常用实验动物不同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应用麻醉后处死的方法,取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和猴的皮肤、肺脏、乙状结肠和脾脏组织,经4%中性缓冲甲醛溶液或Bouin’s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分别作HE、甲苯胺蓝、阿尔新蓝-藏红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另取皮肤组织固定于磷酸缓冲戊二醛溶液,制作常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六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及染色特性等方面表现各异,肥大细胞密度和形态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豚鼠、犬和猴皮肤肥大细胞颗粒具有特殊亚微结构;小鼠皮肤组织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犬脾脏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结论在六种实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以及同一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此异质性对采用实验动物开展与肥大细胞功能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神经细胞尼氏体染色方法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君  陈勤 《生物学杂志》2010,27(5):94-95
组织细胞的染色无论在病理学诊断还是在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组织,方便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对3种常见尼氏体染色方法包括硫堇、甲苯胺蓝、吉姆萨染色法做了一些改良。改进的尼氏体染色法能够使脑组织切片更清晰美观,更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对神经组织及尼氏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文学  董孝国 《兽类学报》1998,18(3):235-236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在机体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肥大细胞在机体内分布的文献表明,不同动物不同器官存在种种差异。太行山猕猴(Ma。aca。。l。LMLchel.e。ds)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现将其呼吸道肥大细胞的分布状况报道于后。1.材料和方法(l)材料太行山猕猴4只,年龄4~5岁,捕自河南济源。取其呼吸道各段(鼻粘膜、喉、气管及支气管、肺),用等渗甲醛一醋酸混合溶液固定24~48h,石蜡包埋,6urn连续切片。(2)染色方法随机选取各器官相邻的3张切片分别作如下3种处理。普通甲苯胺蓝染色:用70%乙醇配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真菌的病理切片改良革兰染色法。方法选取确诊真菌感染的组织蜡块,切若干空白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六胺银染色(GMS)、改良革兰染色后,比较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结果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该法具有易操作、染色效果稳定等优点。结论改良革兰染色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切片中的真菌,并且染色效果稳定,在检测组织中的真菌时可发挥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天花粉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子宫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性中国1号小鼠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天花粉后不同时间处死,取子宫组织,作甲苯胺蓝及Alcian蓝,藏红染色,对肥大细胞进行计数后结果表明:给小鼠天花粉,可引起其子宫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且随天花粉作用时间延长,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本文对肥大细胞的这一数量变化与子宫功能的关系也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