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粵北“紅层”中发現了巨型龟类和恐龙蛋化石 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广东省地貭局提供的线索,派出工作队到南雄盆地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脊椎动物化石調查与采集工作。他們在南雄盆地发現了巨型龟(可能是海龟)、小型恐龙、大小不等的恐龙蛋和鱷类及原始哺乳动物等化石。巨型龟类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現。恐龙蛋化石在我国华南也是首次发現。  相似文献   

2.
关于脊椎动物粪化石的記載与研究,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发現与研究最多的是魚粪化石,另外也有少数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粪化石的发現。我国最早进行粪化石研究的是尹贊勳对貴州桐梓县青杠哨白堊紀地层內魚粪化石的研究。在周口店第一地点曾发現了大量哺乳动物粪化石,可惜尚未进行研究。在这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的坚头类化石記录,迄今只有許耐(F.Huene)在古脊椎动物学报(1958)上介紹过的产自山西的两块大头龙科(Capitosauridae)骨板。最近,本所野外队在云南祿丰祿丰統中找到了一段脊柱,显然属于小型坚头类。在祿丰动物羣中,两栖类化石尚为首次发現,故有必要予以記載。遺憾的是由于材料的限制,和山西的材料一样,也不能作出具体的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4.
1956年夏季,湖北省通山县大地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們,在距大地村半华里的山洞里发現了熊和羚羊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得悉后,就派遣了一个野外工作队前往化石产地进行了調查和試掘。現将这个化石产地的洞穴及化石观察情况,簡略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古尔河狸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內記述的內蒙二連通古尔的河狸化石是属于单沟河狸(Monosaulax)的一下頜骨。标本是由中苏古生物工作者在1959年采集的。它是继河北张北的张北单沟河狸(M.changpeiensis Li)之后該属化石在我国的又一次发現;但无論从它的地貭时代或牙齿型式来看与张北种都有不同。通古尔的标本是中新世晚期的一种較为进步的单沟河狸,  相似文献   

6.
旧大陆鸵鸟化石研究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献概述、图書目录、鴕鳥化石研究史根据发現的鸵鳥化石(骨骼、蛋、蛋壳)数量来說,中国和苏联占第一位。在苏联烏克兰南部,鴕鳥骨化石的发現特別多,可是在北高加索,罗斯托夫地区及北哈薩克斯坦,只有个别的骨化石发現。鴕鳥蛋壳化石,除了在烏克兰南部的发現很丰富外,在阿塞拜疆、南哈薩克斯坦和謝連金-达呼尔(外貝加尔区)也有所聞。在苏联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記述的化石是近年来甘肃省有关地貭队及文化部門寄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材料中的一部分。个別地点的材料已由翟人杰(1959,1961),周明鎮、张玉萍(1961)及张玉萍、童永生(1961)分別給予报导。文中记述的化石大都有一定的地点記录,但多数沒有詳細确切产出的层位及剖面。但根据化石的特性及附着在化石上的岩性以及和其他地区相当的动物羣对比,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8.
自1936年我发表了新疆的加斯馬吐龙一文以后,袁复礼教授所采集的新疆的脊椎动物化石在解放前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損坏。最近这些幸存的材料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管研究。在整理这些标本中,发現了一些加斯馬吐龙的新加材料,因其代表一新的地点,而且有些骨骼部分前所未知,所以值得一記。  相似文献   

9.
1939年魏敦瑞曾就在周口店山頂洞发現的三具完整头骨发表論文,认为一个老年男性头骨(101号)在測量上很象某些西欧新人化石如克魯馬农人等,而根据形态观察等特征則确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种。另一个女性头骨(102号)則认为是美拉尼西亚人类型,第三个女性头骨(103号)是爱斯基摩人类型。二十年来他的这种論点曾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評,但都沒有就这些化石的种族問題作过比較全面的分析。二十年来特別是解放以后,在我国又发現了許多新人化石,如柳江人  相似文献   

10.
1962年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別收到地貭部石油地貭局和浙江省地貭局地貭研究所古生物室寄来两件鱉类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虽然保存都不完整,但它們代表鱉类(trionychids)化石在該两地区的首次发现,故簡单記述如下。笔者对上述两单位的負責同志将他們发現的标本寄与我所研究,刘宪亭先生对本文提出宝貴意見,杜治同志摄制象片,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11.
云南曲靖附近胴甲魚(Antiarchi)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南曲靖附近产Antiarchi化石早有报导,然而关于古生物描述方面的文章迄今未見諸发表。1961年作者自曲靖附近廖角山山麓采得魚化石甲片若干,其中有两块属星鱗魚目(Asterolepiformes)的头甲保存完好,初步鉴定系一新属新种(Yunnanolepis chii gen.et sp.nov.)。該項发現对了解該类魚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对云南泥盆紀魚化石  相似文献   

12.
这里記述的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是1954年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員会在肇庆收集到的,另一部分是賈兰坡先生于1956年在广东肇庆采集的。肇庆的标本发現于該县七星岩一洞穴中,其中有一块合化石的岩石标本,岩性:黃褐色粘土,胶結致密,比较坚硬,其中常見有石英、方解石等碎块。  相似文献   

13.
一般介紹 石千峯地层在我国华北相当发育,但由于过去未曾发現过能够鉴定的化石材料,因而关于它的地貭年代問題,多年来一直是有关学者們的爭論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已开始有了化石記录;虽然材料还不很多,但对其地貭年代的鉴定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我国曾发現过一些哺乳类动物化石或現代骨骼上病态或畸形生长的标本,但經过仔細研究和正式报导的则很少。关于我国发現的象类臼齿病态的标本,不久前周明鎮、张玉萍(1959)曾記載吉林榆树松花江猛犸象(Mammutkus sunguri)的两个臼齿的齲齿(odontoma)。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中华弓鰭魚的发現及其在地层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在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諸地相继发现了中华弓鳍角化石。首先西安地质調查处106队(1956)在内蒙古桌子山东麓苦节儿头的灰黄色砂岩中发现了这类角化石,依該队記载,含魚的层位是属于“新召层”,卽相当于涇川层。此后,該处的野外队(1957)又在甘肃环县合道川的灰白色砂岩中发现了大量的同一类魚化石,共生的还有龟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在巴伦-哈勒火車站为敷設电綫而挖掘坑洞的时候,发現了象化石的牙齿。这些牙齿現保存在烏兰巴托国立大学地貭系里。象化石牙齿发現于哈勒河第二級超河漫滩阶地的原生层中。阶地高3—4米。由于蒙古灵生紀动物羣过去很少研究,这一发現值得描述发表。象化石以两个第三臼齿为代表。牙齿后端大大收縮以及沒有后方牙齿挤压面可以証  相似文献   

17.
在小博格多山山麓北部湖谷地区塔塔勒井地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遺物中,保存在烏兰巴托国立中央博物館古生物学部門的Indricotherium transouralicum M.Pavl.一个上臼齿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在这里还发現了Tsaganomys altaicus Matth.et Grang.及其他化石囓齿动物的破片,据以前記載,它們产自塔塔勒河和三达河。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西北大学地貭系先后接到一些地方文教局及地貭局野外队送交鑑定的标本,这些材料发現于陝西省山阳、凤县、洋县、城固、咸阳等地。各产地的化石数量和种类虽然都不够多,但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在这些地方的发現还是首次,作者愿作簡单的报导,大胆的推測,提出几个問題,供今后进一步工作和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38年,楊锺健、卞美年在祿丰上三迭系中发現了卞氏兽(Bienotherium)的化石。这是在近廿年来世界古生物学上最重要的发現之一。这个发現的重要性在于:卞氏兽及其他几种与牠相近的属于三列齿科(Tritylodontidae)的动物,是作为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类型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中最接近于哺乳类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生理学实驗中,需要用到1/100秒的音叉或电磁音叉,来描記时間曲线。在使用过程中,本人发現它們有以下缺点。使用音叉作描記感到不便的地方是:描繪一次曲线,就得重复一遍繞线程序。施以机械振动时(如剪线),又必須与拉动記紋鼓上的快速器动作相配合,不然,音叉很快就会出現阻尼振动,以至完全記录不出曲线来。使用电磁音叉可以避免上項缺点,但除了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