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了溜下盾螨(Hypoaspis lubrica)染色体组型及其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溜下盾螨组型为n=7,2n=14。具有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G带分析显示单倍体组有28~30条带。 对溜下盾螨的组型和分带研究以及革螨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首次报道了一种适合于革螨染色体研究的方法——改良气干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3.
4.
棉蝗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棉蝗(Chondracris roses rosea De Geer)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棉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十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 = 23t,按染色体长度顺序排列分成四组,但按相对程度也可分为三组;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5.94土0.26%;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5.89 : l,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棉蝗的核型属"1C"核型.  相似文献   

5.
白唇鹿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G带带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唇鹿产于我国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它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有关它的染色体组型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于去年八月,对两头雄性白唇鹿外周血及茸缸淋巴细胞进行了培养,并作了染色体组型观察和C带及G带带型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北京动物园的两头准性白唇廘,一头10岁,一头4岁。 每一头先后采样二次。用装有司可林(Succinylcholinum chloratum)麻醉弹的麻醉枪击中鹿后,在颈静脉处,用含有1毫升肝素(浓度为50微  相似文献   

6.
60Co线引起伤害真厉螨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用60Coγ线照射一种地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0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裁畸变类型有: 染色提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 P<0.025), 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7.
郭超文GUO  Chao-wen 《遗传》2001,23(5):442-627
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研究赤链蛇的染色体,结果表明该物种2n=46,由8对大型的和15对微小的染色体组成,AF=50.性染色体的大小介于3号和4号之间,为ZW型;8对大型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粒C带,1-6号还显示浅染端粒C带.W染色体为整条C带阳性;该物种一对NOR位于7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不同地理分布群赤链蛇核型可能经历过Z与W染色体不等交换。 Abstract:The Karyotype,C-bands and Ag-NORs of Dinodon rufozonaturn (Cantor) reported i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diploid number(2n=46)comprising 8 pairs of macro-and 15 pairs of microchromosomes,and AF=50 in the D.rufozonatum.The sex chromosome in size locates between the autochromosones No.3 and No.4,which belongs to ZW type.The C-banding technique revealed that the all macrochromosomes there are centromerc C band,the telomeric C band was only observed in Nos.1~6,while a whole W chromosome is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ization.Two NOR were observed on the pericentric of the No.7 chromosome.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鼠颚毛厉螨 Tricholaelaps myonyssognathus 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n=6,2n=12),雄性体细胞具有6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2条染色体。所有染色体均为单着丝粒,其着丝粒位置分别为中部(1和2号)、亚中部(3号)、亚端部(4号)及端点(5和6号)。C-带为着丝粒带。G-带的有35条深带。  相似文献   

9.
欧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及G、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可芬 《遗传》1990,12(2):26-27
本文研究了繁殖于新疆的欧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其2n=80,NF=110,和以报道的山斑鸠与灰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差异显著。通过G、C带的比较观测,雌性大染色体为30条,雄性大染色体为31条(其中第6对为不配对单体),雄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0,其去均为微小染色体。雄性染色体组型的形成和遗传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法、BSG技术和一种快速、简便的Ag-NORs显带技术,首次研究了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经甫树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No.11染色体长臂末端,为C带负染;银染表明,此次缢痕处即是经甫树蛙的“标准NORs”经甫树娃的C带结构异染色质主要是着丝点型和插入型的。文章初步讨论了树蛙属的细胞分类、经甫树蛙次缢痕、Ag-NORs和C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栽培大麦矮秆齐的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一带带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愁学  商效民 《遗传》1981,3(2):31-33
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一般多为二 倍体;染色体数目较少(2n二14),但体积较 大;各种物理或化学诱导的畸变类型丰富,以及 它的高度自花受精,容易进行人工杂交和具有 一些易于分类的表型特征等,使它成为植物细 胞遗传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实验材料。此外,也 常用作植物生理学、放射生物学、病理学及病毒 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相似文献   

12.
芥蓝和结球甘蓝染色体组型及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改进的染色体标本制片技术,研究了芥蓝和结球甘蓝的染色体组型和 C-带带型。两种植物的二倍体均由4对中着丝粒、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对为随体染色体。芥蓝和结球甘蓝具有统一的染色体组型公式:2n=18=8m+10sm(2SAT),但两者的某些染色体在编号顺序上有差异。在结球甘蓝中观察,到4种不同形态的随体。用 BSG C-带方法得到 C-带带型,带型公式,芥蓝为2n=18=CITS 型=10C+2CI_++4CT~++2CS;结球甘蓝为2n=18=CITS 型=8c+2CI_++6CT~++2CS。某些带纹具多态性和杂合性。本文从染色体水平上讨论了芥蓝与甘蓝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簇毛麦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自立  董广元 《遗传》1984,6(1):19-20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属于禾本科簇 毛麦属,分孽力强,生长繁茂,抗病性好,对小麦 条锈、叶锈、秆锈均免疫,还抗白粉病。早在三十 年代,Sando[31已进行了小麦属与簇毛麦属的远 缘杂交。此后先后获得过一粒、野生二粒、栽培 二粒、圆锥、硬粒、波兰、波斯、提莫菲维及普通 小麦与簇毛麦的杂种。Sears [41和Hyde t21还获 得了普通小麦带有1对或1条簇毛麦染色体的 异附加系。我国刘大钧(1983),陈漱阳(1981) 从事小麦与簇毛麦杂交研究,也得到了杂种。研 究者们均认为将簇毛麦的优良性状,尤其是抗 病性转移给小麦,将对小麦育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赤链华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与NORs,结果:2n=44(2M+2SM+2ST+10T+26m+ZW),NF=52。No.2染色体有一对随体,No.5为异型性染色体(ZW型);NORs位于No.2的次缢痕区。未见其融合或扩增现象。  相似文献   

15.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赤链华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与NOR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地模标本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再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比较原始,中国林蛙比较进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地模标本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刚  陈服官  徐宁 《遗传》1990,12(1):24-26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再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比较原始,中国林蛙比较进化。  相似文献   

19.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20.
蝗虫染色体C带带型示意图的计算机绘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程序用C语言和FoxPro混合编写,把C语言的绘图优势和FoxPro强大的制表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 通过输入实验测量的有关数据,可显示和打印出蝗虫C带带型的示意图,并可显示和打印出数据的统计表,以便于同模式图进行对照分析,并可将有关数据进行贮存。该程序稍作改动后可推广到其他动植物的C带以及其他带型示意图的绘制中。 Abstract:Using this program,we can draw all chromosomes of a species in line.Moreover,it can express centromere C-band,terminal C-band and internal C-band of each chromosome.This program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locusts,after a little change,it can be used for all animals and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