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川射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药川射干的化学成分.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鸢尾苷(tectoridin,1)、野鸢尾苷(iridin,2)、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 A,3)、点地梅双糖苷(tectomside,4)、鸢尾苷元(tectorigenin,5)、鸢尾甲黄素A(ifistectori- genin A,6)、染料木素(genistein,7)、二甲基鸢尾苷元(dimethytectorigenin,8)、野鸢尾黄素(irigenin,9).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射干提取物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乳酸脱氢酶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出6种酶抑制剂,分别为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新苷A(Iristectorin A)、野鸢尾苷(iridin)、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野鸢尾黄素(irigenin)和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并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Semi-prep·HPLC)分离纯化射干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所得单体分离收集液经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均大于90%。结果证明利用液相色谱-超滤-质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筛选、鉴定、分离射干中的活性物质。此方法对于筛选酶抑制剂有快速和灵敏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全草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柱等等色谱方法对蝴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蝴蝶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7'E)-4-hydroxy-3,5'-dimethoxy-4',7-epoxy-8,3'-neolign-7'-ene-9,9'-diol 9'-ethyl ether(1)、丁香脂素(2)、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ether(3)、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ether(4)、4-O-β-d-(6-O-vanilloylglucopyranosyl)vanillic acid(5)、4-[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benzoic acid(6)、藏黄连新苷B(7)、belalloside B(8)、藏黄连新苷A(9)、茶叶花宁(10)、sakuranetin(11)、鼠李柠檬素(12)、鸢尾甲黄素B(13)、染料木素(14)、5,7,4'-三羟基-6,8-二甲氧基异黄酮(15)、野鸢尾苷元(16)、8-羟基鸢尾苷元(17)、3'-O-methylorobol(18)。其中,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6、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保肝、抗炎、抗氧化等体外药理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定不同产地的川射干中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 7个异黄酮成分,建立快速测定其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0.5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6 nm。所得结果表明川射干中异黄酮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进样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8%、100.57%、98.43%、98.03%、99.14%、97.53%、101.86%,RSD分别为0.84%、1.82%、1.67%、1.54%、0.89%、1.95%、1.77%。本实验所建立的川射干UPLC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川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槐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利用硅胶柱、ODS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槐角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槐角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1)、山萘酚(2)、鸢尾苷(3)、芒柄花苷(4)、α-鼠李异洋槐素(5)、鹰嘴豆芽素A-7-O-β-D-葡萄糖苷(6)、南酸枣苷(7)、thevetiaflavon(8)、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苷(11)、山萘酚-3-O-β-D-槐糖苷(12)、染料木素-7,4'-双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β-D-槐糖苷(14)、山萘酚-3-O-β-D-槐糖-7-O-α-L-鼠李糖苷(15)。其中化合物6~1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骨质疏松体外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除化合物7和1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木蝴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以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木蝴蝶成熟种子,提取物经柱层析和重结晶手段分离,最终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手段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木蝴蝶苷B(1),木蝴蝶苷A(2),白杨黄素(3),白杨黄素-7-O-双葡萄糖苷(4),白杨黄素-7-O-β-吡喃半乳糖醛酸苷(5),芹菜素(6),羽扇豆醇(7),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8),豆甾醇(9),油酸(10),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木蝴蝶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大叶仙茅中一个新的木脂素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木脂素苷和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化学方法和与参考文献比较(质谱,氢谱和碳谱)的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XAD16N大孔树脂、HW-40C凝胶柱和硅胶柱等色谱手段,从长白山产尾叶香茶菜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中纯化得到山柰酚-3-O-芸香糖苷(1)、芦丁(2)、异槲皮苷(3)、槲皮素-7-O-鼠李糖苷(4)、金樱子皂苷A(5)、β-胡萝卜苷(6)、咖啡酸(7)、槲皮素(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5,7,8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番石榴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4,5-diepipsidial A(1)、psidial A(2)、guajadial(3)、psiguadial A(4)、psiguadial D(5)、α-生育酚(6)、亚油酸(7)、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8)、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0)、β-谷甾醇(11)、儿茶素(12)、没食子酸(13)。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人体肿瘤细胞株HL-60、SMMC-7721、A-549、MCF-7、SW-480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4.08~11.23μmol/L。  相似文献   

12.
A new isoflavonoid, 5, 6, 7, 3'-terahydroxy-8, 4', 5'-trimethoxyisoflavone (1), along with 10 known isoflavonoids, namely 5, 6, 7, 4'-tetrahydroxy-8-methoxyisoflavone (2), irilone (3), genistein (4), tectorigenin (5), irigenin (6), irisflorentin (7), dichotomitin (8), dimethyltectorigenin (9), iridin (10), and tectoridin (11), was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 extract of the rhizomes of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A New Isoflavonoid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ew isoflavonoid, 5, 6, 7, 3'-terahydroxy-8, 4', 5'-trimethoxyisoflavone (1), along with 10 known isoflavonoids, namely 5, 6, 7, 4'-tetrahydroxy-8-methoxyisoflavone (2), irilone (3), genistein (4), tectorigenin (5), irigenin (6), irisflorentin (7), dichotomitin (8), dimethyltectorigenin (9), iridin (10), and tectoridin (11), was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 extract of the rhizomes of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团花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团花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4-carboxy-3-hydroxy-5-methylphenyl 3-methoxy-4-hydroxy-5-methylbenzoate(1),谷甾醇-3-O-(6’-O-棕榈酰基)-β-D-葡萄糖苷(2),喹诺酸-3-O-α-L-鼠李糖苷(3),clethric acid(4),常春藤苷元(5),钩藤苷元C(6),morolic acid(7),咖啡酸甲酯(8),卡丹宾(9)和3α-二氢卡丹宾(10)。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酚性成分,化合物2~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无梗五加根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rax sessiliflorus( Rupr.et Maxim.)Seem.)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表芝麻脂素(1)、(-)-芝麻脂素(2)、赛菊芋黄素(3)、洒维宁(4)、咖啡酸甲酯(5)、对羟基桂皮酸(6)、(-)-丁香脂素(7)、(+)-松脂索(8).化合物8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天葵子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采用色谱法从天葵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蝙蝠葛内酯(1)、格列风内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对羟基苯乙醇(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6)、小檗碱(7)、木兰碱(8)、唐松草酚定(9)、果糖(10)、紫草氰苷(11)、小檗红碱(12)、bauhinin(13)。其中化合物12和13为首次从天葵子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和12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载药量为5μg/片时,化合物7对白菜软腐病菌和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4、13.3mm;化合物12对青枯病菌和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2.8mm,表明天葵子对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杨桃根中具备降血糖功能的活性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prismaconnatoside(1),tarennanosides A(2),(+)-catechin(3),fernandoside(4),7a-[(β-glucopyranosyl) oxy]-lyoniresinol(5),(+)-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6),(-)-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7),(-)-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8)和正辛烷(9)。其中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杨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杨桃根中分离得到。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酶抑制活性测试,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蒲葵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传统药用植物蒲葵的化学成分,从蒲葵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Ⅰ)、5,7,4′-三羟基黄酮-8-C-D-葡萄糖苷(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二十六烷醇(Ⅴ)。该5个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蒲葵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从紫丁香花蕾乙酸乙酯溶液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丁香苦素B(1)、齐墩果酸(2)、乌苏酸(3)、羽扇豆酸(4)、羽扇豆醇(5)、对羟基苯丙醇(6)、对羟基苯乙醇(7)和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6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花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Ten tri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Tripteryglum regeli collected from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wilforlide A(1), wilforlide B(2), regelide (3) 3β-hydroxy-olean-ll,13(18)-diene (4), orthosphenic acid (5), salaspermic acid (6), 3-epikatonic acid(7), maytenfolic acid (8), 3β-acetyl-oleanolic acid (9), and celastrol (19),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chemical correlations. Compound 3—10 were isolated from T. regeli for the first time, among them regelide 3 was a new comound and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to be 3-keto-22α-hydroxy-olean-ll,13(18)-dien-29-oic acid(29, 22α)-lactone. 3-epikatonic acid(7)showed obvious spermicidal effect, while cealstrol (10)revealed significant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