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阐明原生境条件下淡黄金花茶(Camellia flavida Hung T. Chang)伴生群落的物种联结关系及其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弄岗保护区的10个600 m2样方间隔10年(2011-2021年)的每木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分析淡黄金花茶与群落不同层次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乔木层优势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灌木层优势物种间呈显著正联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乔木层的总体联结性趋于正联结,灌木层的正联结程度有所增加;(2)χ2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表明群落大多数种对间呈不显著联结关系,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相关性较弱。其中,淡黄金花茶与乔木层的苹果榕(Ficus oligodon Miq.)、灌木层的广西澄广花(Orophea polycarpa A. Candolle)等优势种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但与乔木层的对叶榕(Ficus hispida L. f.)、灌木层的日本五月茶(Antidesma j...  相似文献   

2.
珙桐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利君  苏智先  胡进耀  苏瑞军  周良   《广西植物》2006,26(1):32-37,4
用方差比率法(VR)和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珙桐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度较低,仅有7对联结显著,珙桐与总状山矾呈显著负联结,与稠李呈极显著负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暗示目前珙桐群落处于较成熟阶段。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性测定指标结合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最后对珙桐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种间关系是群落演替的表征之一,常由种间联结体现。本文采用方差比率法计算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以χ2统计量检验为基础,结合使用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Ochiai指数、Dice指数,计算了群落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研究了无放牧与重度放牧时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7个主要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探讨了重牧对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区主要物种总体呈不显著的负联结,负联结种对占比最大,为33.3%,而重牧区呈显著的正联结,正联结种对占比最大,为57.1%,表明重牧使群落物种间的关系由竞争为主转变为互利为主;(2)重牧区种对间的共同出现百分率、Ochiai指数、Dice指数均下降,表明重牧使主要物种间的关系更加松散;(3)重牧区群落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下降,表明重牧使群落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重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与种间关系的改变密切相关,种间关系越紧密的群落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解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基于2×2联列表,通过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及PCA排序等,对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乔木层、灌木层以及乔木和灌木层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均呈不显著正联结,表明枫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阶段;(2)χ~2检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关联,说明群落各种对间关联较弱,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3)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各层次的显著率均较低,种间相关性不显著的种对占绝大部分,种间相关性不强;(4)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虽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更具灵敏性,结合3种方法使用效果更佳;(5)根据PCA排序和种间联结关系,将20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5.
在珍稀植物狭果秤锤树集中分布地设置0.5 hm~2的固定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在2×2联列表基础上,运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对狭果秤锤树群落中频度较高的24个木本植物优势种,276个种对间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评价狭果秤锤树这一稀有种群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_(0.05(50))~2,显示群落木本种群间表现出净的正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定指标显示,狭果秤锤树与大多种群关联不显著,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和随机性,关系松散。群落稳定性比值为35/65,远离20/80,表明群落总体不稳定。狭果秤锤树群落尚未达到稳定阶段,急需加强保护。在物种就地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选择和保护与之正联结的物种,建立适宜的生存环境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岳鹏鹏  周静静  王华 《生态科学》2017,36(6):147-152
种间联结是生态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研究群落物种格局的形成, 种群进化和群落演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方差比率(VR)、χ2 检验和点相关系数ψ, 对毛乌素沙地东缘黑沙蒿群落13 个主要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毛乌素沙地东缘黑沙蒿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2)χ2 检验显示有40 对正相关种对, 37 对负相关种对, 1 对不相关种对,不显著种对占84.61%。(3)点相关系数ψ 与χ2 检验所得结果相似, 主要种对间多为不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 可将黑沙蒿群落分为两个不同的生态种组, 且两个生态种组间具有一定排斥关系。总之, 在沙漠边缘取样条件下毛乌素沙地东缘黑沙蒿群落仅少数种对间表现出强依赖性, 多数物种间未形成一种稳定、协调的搭配关系, 群落处于演替动态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童披叶茴香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浙江天童保存较好的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的地位及种间联结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W(49.607)>x20.0.5,32,(46.194)];群落内所有物种问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比例高于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比例,但无显著联结种对数的比例最大.这表明群落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2)披针叶茴香与石楠、尖萼毛柃、苦槠、四川山矾等7种呈显著正关联,仅与枫香旱显著负联结,与多数种问联结性不显著;披针叶茼香与多数种的联结系数(AC)值人于0.5(74.3%),其中正联结种埘数明显多于负联结种埘数,表明披针叶茴香住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多数种群互利共存.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种群恢复以及人工规模栽培配置模式、生境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山西陵川县境内野生南方红豆杉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总体相关性VR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生态位测度方法,在群落尺度上对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2)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偏高,种间竞争较强,尤其是南方红豆杉与其他物种之间;(3)群落总体呈显著负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呈中性关联(χ23.84,P0.05);(4)群落中物种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生态位重叠指数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之间未表现出线性关系,即物种间的竞争关系随种间关联性的增大而增强,而与生态位宽度没有直接关系。本研究可为保护和利用本区现有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物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性系数探讨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演替序列过程中3个演替阶段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联结,各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油松和松栎混交林群落正负联结性和相关性比例较小,群落稳定性均低于锐齿栎林群落。(3)先锋种间及其与前期过渡种间、顶级种间及其与后期过渡种间竞争较为激烈,过渡种间(包括前期过渡种间、前期过渡种与后期过渡种间、后期过渡种间)正联结占优势,较为稳定。(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可分别划分为4个、5个、4个生态种组。研究认为,秦岭南坡松栎混交林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逐渐趋于稳定共存,实践中及时调整种间关系可促使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趋于健康稳定,有效缩短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样方法的种间联结性研究多集中于群落不同层次联结性与相关性,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但对群落内物种的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变化系统性研究不足。研究利用鹞落坪落叶阔叶林11.5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间隔5年(2016—2021年)的2次群落调查数据,采用α多样性指数、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 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鹞落坪落叶阔叶林群落树种多样性、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变化进行分析。2021年与2016年比较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增加,其中杜鹃、大果山胡椒和垂枝泡花树等灌木或小乔木数量急增导致累积重要值增加。(2)方差比率从1.35提升为2.87,总体正联结有了显著提高;χ2检验结果显示主要物种间正负关联种对比值由0.97提升为1.25,正关联种对开始占据优势。(3)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种对分别由132对和160对增加到152对和226对,种间相关性增强。(4)M. Godron稳定...  相似文献   

11.
山西牛奶子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牛奶子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21个种对呈正相关,15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11个种对呈正相关,189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28个种对呈正相关,17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更高。山西牛奶子群落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表明其处于演替过程的初期。  相似文献   

12.
杨贵军  王源  王敏  贾龙 《昆虫学报》2021,64(7):840-850
【目的】拟步甲对维持荒漠半荒漠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拟步甲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联,为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拟步甲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5-10月采用陷阱法调查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划分为100个相同大小正方形单元的200 m×200 m样地的拟步甲昆虫群落组成,运用2×2联列表分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 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物种间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结果】6次调查共捕获拟步甲科成虫7属10种1 086头,其中克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kraatzi、弯胫东鳖甲Anatolica pandaroides和平坦东鳖甲Anatolica planata是优势种。平坦东鳖甲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圆鳖甲Scytosoma pygmaeum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克小鳖甲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类沙土甲Opatrum subaratum时间、空间、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处于竞争劣势。对拟步甲生态位宽度值聚类表明,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小圆鳖甲和裂缘圆鳖甲S. dissilimarginis是广生态位种。种对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比空间生态位重叠更显著。方差比率和W检验表明拟步甲昆虫总体呈显著正关联; 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的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种对的比率大于1,总体趋于正相关。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表明,优势种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和平坦东鳖甲种间呈显著正关联。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这10种拟步甲可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结论】优势种类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物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不一致,正联结性显著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相应也较高。生态种组聚类反映了种对生态适应性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研究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小尺度空间拟步甲昆虫群落演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野外95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反枝苋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总体呈负相关趋势,优势种的分布相对独立,群落结构较为松散,显著和极显著关联的种对较少;2)χ2检验与关联度指数有机结合才能更为准确的反映种间关系;3)Spearman秩相关系数灵敏度高,分析结果较χ2检验与Pearson相关系数更为合理准确;4)根据25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PCA排序,将它们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对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8个灌木样方的重要值矩阵和2×2列联表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的20个优势种、190个种对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方差比率法结果表明,20个优势种总体间关联为显著正相关,云丘山地区的灌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个关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根据这20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生态种组。以上结果揭示了该地区主要优势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了解种间关联性对正确认识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3—2017年海州湾及其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数据,应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海州湾15种主要鱼类的种间关联性。χ2检验、Jaccard指数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份间正相关物种对所占比例较高,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物种对数量较少,不同年份Jaccard指数检验显著或极显著关联物种对数分别有9、6、7、1、0;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物种对数分别为12、20、13、5、6。关联物种对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但显著关联物种对年际间比较稳定,表明海州湾主要鱼类群落具有比较稳定的种间关联性。相同生态类型的种类在生态位上可以相互替代,与其他物种形成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560个植物样方调查数据,选取频度≥5%的18种主要植物,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数量分析方法,对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消落带植被主要植物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探讨消落带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间总体为显著正关联;经χ2检验,在153个种对中,正关联种对78个,负关联种对75个;Jaccard指数小于0.20的种对占种对总数的82%;经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正相关种对74个,负相关种对79个。(2)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植物对生境要求的相似性、生态位重叠等是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总体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的主要原因;种对间Jaccard指数较小,表明消落带大多数种对间的关联不紧密,植物种间关系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波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3)种对间负关联种对数所占的比例较大,表明消落带虽然经历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但其生境仍然不稳定,植物种间还存在较明显的资源性竞争,消落带植物群落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7.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原生的典型常绿阔叶林, 且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 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2×2联列表, 通过方差分析, 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中重要值较高的28个优势种群、378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28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的正关联, 反映该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不同检验结果表明: χ2检验结果有140个种对呈正相关, 238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588;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04个种对呈正相关, 27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380;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44个种对呈正相关, 23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615; 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相比,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78个种对中,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群落目前的发展阶段及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 各群落正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根据28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 可将它们划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8.
线叶嵩草草地群落构成及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线叶嵩草群落和退化的线叶嵩草群落为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分析群落总体关联性;基于2×2列联表及植物种重要值,运用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群落构成、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的阶段。结果表明:(1)2个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小;(2)群落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负相关,群落种间关系整体上比较紧密;(3)群落内多数物种间联结性较弱,独立性较强,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种对数约各占一半。研究认为,2个线叶嵩草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甘肃小陇山华山松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大量调查,选取小陇山华山松林55个样方中的20个常见物种,运用多物种复合关联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关联测度等测算和综合分析群落的种间联接关系,结果表明:(1)多物种关联性(VR)的分析表明华山松林主要组成成员间的关系以正关联为主,说明华山松群落主要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一致的;(2)20个常见种种对中以华山松-锐齿栎、华山松-栓皮栎、华山松-辽东栎等种对之间呈正关联;锐齿栎-栓皮栎、锐齿栎-盐肤木等呈现负关联;黑刺菝葜、多毛樱桃等为独立关系等,是群落内环境的体现,是群落内环境异质性的表征;(3)依据华山松林种间关系的不同性质把组成群落的20个常见种归纳为3个生态种组,即正关联组、负关联组和独立组;(4)种间关联的研究结果对华山松群落的生境监测、营林管理、林区道路景观再造中的树种选择和配置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