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江喜河库区形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库区形成对鱼类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于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开展了汉江喜河库区鱼类资源调查.共捕获鱼类35种,隶属于4目6科,主要以鲤科(22种),鲿科(6种)为主.与该河段1980-1982年鱼类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喜河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较大程度改变,产漂流性卵及喜流水性鱼类种类下降,产粘性卵鱼类种类上升,其他生态类型的改变均受到产卵类型及喜流水性的关联影响,总体表现为喜河库区鱼类在繁殖、栖息习性及体型大小等方面呈现趋同化.推测大坝建设导致库区水文条件的改变是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 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 在三峡蓄水后, 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 合计132种, 隶属于17科, 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 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 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 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 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 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 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 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 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蓄水后,随着库区水体水文生态与水动力学特征、生境结构和水体生产力等的改变,鱼类群落亦随之演替[1,2].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种群爆发是近期库区鱼类群落演替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2005—2012年长江上游合江、木洞、万州和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结构进行了调查,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上游鱼类群聚沿河流-水库梯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在三峡蓄水后,在合江至秭归江段累计采集到土著鱼类368706尾,合计132种,隶属于17科,其中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沿河流-水库纵向梯度,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而外来鱼类物种数增加。对应分析表明,合江至秭归江段的鱼类群聚呈现出明显分化:库区以上河段鱼类组成以流水性鱼类为主,库区鱼类则以静水缓流型为主。指示物种分析进一步指出,河流区鱼类以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圆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等22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流水生境、生活史为均衡主义及食性为昆虫食性;库区鱼类以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16种鱼类为指示物种,其功能群特征表现为偏好静水生境、食性为草食性或浮游食性。以上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影响长江上游鱼类纵向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河段鱼类群聚特征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措施,如保护土著鱼类资源、控制外来入侵鱼类。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不同水域的水体状态存在差异.为揭示三峡库区中不同水体环境条件对鱼类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大宁河河口(巫山)和回水区(大昌)分别代表库区中的河流型和湖泊型水体,在两地分别采集了11种鱼类,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了两地鱼类食物来源和营养等级,并测定鱼类样本中的Cr、Cd、As、Pb、Ni、Cu和Zn 7种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大昌鱼类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范围(-28.8‰~-22.5‰)宽于巫山鱼类的δ13C值范围(-26.2‰~-23.1‰),但大昌鱼类的δ15N值普遍负于巫山鱼类.两地鱼体重金属含量除As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两地的中上层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区别,但大昌的底层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采自巫山的底层鱼类含量,与沉积物的较多接触可能是该地区底层鱼类部分重金属水平显著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体汞含量及其水生食物链累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杨  王雨春  周怀东  高博  赵高峰 《生态学报》2013,33(13):4059-4067
于2011-2012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水域及7条典型支流采集了11种鱼类样品,以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营养等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鱼类汞含量水平及其食物链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库区鱼类(以鲤为例)平均总汞含量为57.1 μg/kg,与蓄水前鱼体总汞水平相当,但在库区不同水域鱼体总汞含量差异显著:干流入库水域(洛碛断面)鱼体总汞含量平均值为88.0μg/kg,显著高于水库腹区水域(巫山断面)的平均值43.1μg/kg.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库区支流鱼体的δ13C范围为-22.08‰--28.92‰,大于干流鱼体的δ13C范围(-23.11‰--26.87‰),表明支流鱼类的食物来源具有更明显的湖沼型特征.同时,支流鱼类食物链上汞的累积放大效率显著高于干流水域.水文水动力差异可能是库区内汞累积等生态过程存在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该水库调查分析了鱼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53种,分属于5目12科36属。其中,鲤形目(38种)种类最多,占调查物种数的71.69%,柘林水库上、中、下游库区分别采集到鱼类36、40和32种,各库区均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采集物种数的72.97%、85.00%和75.00%。优势物种主要是■(Hemiculter leuciscu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重要种主要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等。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大于空间格局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和冬季之间;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8.
长洲水利枢纽鱼道过鱼种群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洲水利枢纽鱼道位于西江干流,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过鱼通道,其过鱼效果评估不仅是珠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也可为国内鱼道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基础资料.2011-2014年4-6月利用堵截法对长洲水利枢纽鱼道中的鱼类进行监测,共采样11批次,采集种类累计40种,洄游性种类花鳗鲡、鳗鲡、弓斑东方鲀及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等均在鱼道中出现.鱼道中优势种为瓦氏黄颡鱼(29.1%)、赤眼鳟(16.8%)、鳖条(14.7%)、银飘鱼(12.0%)、银鮈(10.8%)、鳗鲡(7.3%)及鲮(2.7%)等.通过物种累计曲线拟合,预期随着采样次数的增加,鱼道出现的种类数量可达61种,说明长洲水利枢纽鱼道具较好的过鱼能力.监测数据显示,鱼道中鱼类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低于坝下江段.坝下江段优势种广东鲂、斑鳠在鱼道中没有采集到,这说明鱼道对不同种类的诱导力存在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水位是影响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必要优化鱼道运行方式以提高鱼道性能.根据目前珠江的鱼类资源现状,建议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广东鲂、赤眼鳟及鲮等列入过鱼目标,并在运行方案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对库区植被和植物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的植物和植被进行调查和对工程建设对库区植物的影响因素及后果作深入分析的基因上,提出了工程对库区植物和植被影响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长洲水利枢纽建坝后对库区水鸟影响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洲水利枢纽库区分布有41种水鸟,其中38种是涉禽,它们主要栖息于河谷带。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表明,大坝建成蓄水后将给涉禽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由于生境的改变,库区水鸟群落将发生变化,涉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而游禽的种类和数量将增多。建议开展受威胁的珍稀水鸟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的生态生物学研究,以便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等跨流域调水工程重要的水源区, 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的现状及变化对于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作者于2016-2017年间对汉江洋县段干流与6条主要支流的鱼类多样性组成进行了两次调查, 以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洋县境内7条河流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判定优势种, 利用鱼类丰度生物量(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 ABC)曲线分析鱼类受干扰情况。结合历史记录, 调查区域内共分布有土著鱼类76种, 隶属于6目14科57属, 以鲤形目鲤科和鲇形目鲿科鱼类为主, 分别占土著鱼类总数的57.89%和11.84%; 珍稀濒危鱼类共计5种, 包括3种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江干流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6条支流。7条河流的IRI指数显示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ABC曲线显示目前调查区域内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鱼类受到较严重干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调查区域鱼类多样性影响最大, 干流大型水库(大坝)通过改变原有流水生境、阻断河流纵向连通性、淹没重要鱼类产卵场等对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产生不利影响; 支流引水式的中小型电站造成下游河段减、脱水而使河道发生断流以及生境破碎化, 从而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在跨流域调水过程中, 应重视不同水系鱼类引入的潜在生态风险。对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区鱼类多样性现状的调查, 有助于未来跨流域调水过程中鱼类变化的动态监测和外来物种的预警。  相似文献   

12.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洲水域环境良好,饵料资源丰富,栖息生境多样,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为了解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12月对安庆江段新洲水域鱼类群落进行季节性调查。共采集鱼类64种,分属5目11科48属,其中62.5%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新洲水域鱼类种类多样性水平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显著(P0.05),空间差异不明显。新洲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758)、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 1887)、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 1874)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Bleeker, 1864)。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42.19%)和肉食性(35.94%)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4.37%);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37.50%。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低(0.01%),但个体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高。总体上,新洲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偏低,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捕捞强度过大、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江湖阻隔及外来物种入侵是新洲水域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由此,建议持续开展长江渔业资源监测,加强长江干流沙洲水域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相对重要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 两个航次调查共鉴定鱼类504种, 隶属于2纲31目129科294属; 其中北部湾口海域出现鱼类301种,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出现鱼类357种。优势种数量较少, 多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且季节间变化较大。春季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 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出现的大量鱼类为补充群体, 而许多种类在秋季有向较深海区移动的趋势;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这主要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造成的。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 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低于春季, 而且两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结构都偏离平衡状态, 主要是由鱼类的洄游和不同适温性鱼类的迁入迁出造成的。综合来看,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均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在努力控制资源可捕量范围的同时, 可合理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于2016—2017年分4次对渭河陕西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鱼类49种, 隶属于6目11科36属, 优势种为短须颌须(Gnathopogon imberbis)、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与1984年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发现: 该河段鱼类物种减少36种, 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 相似度为0.49, 为中等不相似, 物种组成变化明显。经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指数、Marglef指数、Jaccard’s指数和G-F指数分析发现: 渭河陕西段鱼类物种组成已发生明显变化, 物种多样性下降60%。通过个体生态学分析, 渭河陕西段现存鱼类以喜缓流、杂食型、栖息于砾石底质类群为主, 群落结构已发生改变。研究表明: 该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 群落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 资源量明显下降; 水体污染、水资源减少和生境适宜度下降是导致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Status of research on Yangtze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Yangtze is the largest river in China and the third largest river in the world. Being pregnant with plentiful fish resources, it 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reas with biological diversity, but also a cradl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in China. In the Yangtze, at present, the fishery resources are seriously depleted; the fishery yield by fishing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occurred on the structure of fish community, with decrease in migratory fish species, reduction in the quantity of the populations of rare, peculiar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ish species an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otic fish species, and severe trend in fish stunting.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shrinkage, resources overexploita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invasion of exotic species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reatening fish stocks in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1950’s, a lo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biology of fishe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fisheri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ir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measures such as closed spring, fish reserves, artificial enhancement & releas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ishery 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Nevertheless, researches on fishes from the Yangtze cannot adequately meet the demand for their protection.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aspects of population ecology of Yangtze fishes, species endangerment mechanism, ecological effects of large hydraulic projects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are not deep enough.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Yangtze fish resources, fish endangerment mechanism, techniques in artificial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key species, risk assessment of exotic species,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major fisheries functional zones, etc.  相似文献   

16.
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0~2006年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该江段共有鱼、虾蟹类66种,分别隶属于13目29科。鲤形目鱼类最多,其次是鲈形目。按迁徙习性可分为江湖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鱼类和定居性鱼类4大类型。经济鱼类占优势,群落优势种为鳊、鲫、刀鲚、铜鱼、翘嘴红鲌和条。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R)1.68,Wilhm改进指数(H")2.50,McNaughton指数(Dw)0.37,Pielou指数(J')0.76。鱼类群落优势度较低,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域污染及水利调度对该江段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开发和保护该江段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18-1127
研究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夏季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调蓄湖泊洪泽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该湖鱼类资源变动情况,以期为渔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累计记录鱼类88种,本研究发现63种,其中新记录6种,分别为:点纹银 、彩副 、方氏鳑鲏、鲻、大眼鳜和波氏吻虾虎鱼;与历史记录比较,湖泊定居性鱼类所占比例由59%上升78%,而喜流水性鱼类和河海洄游性鱼类分别由22%和7%下降到3%和3%;未采集到的25种鱼类中,流水性鱼类计17种,占68%。网簖和丝网的渔获物分析表明,鲫、黄颡鱼、刀鲚和红鳍原鲌等小型鱼类具有较高的IRI值(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是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大型鱼类除鲤外,IRI值均不高,在群落中不占优势。20102011年洪泽湖渔业年产量为2200104 kg,以刀鲚和鲫为主的小型鱼类产量达1967104 kg,占89.4%;四大家鱼产量96104 kg,占4.4%;鳜、翘嘴鲌、乌鳢和鲇等大型食鱼性鱼类合计仅占0.89%。文章分析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对洪泽湖鱼类资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渔业管理策略,并初步预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该湖鱼类和渔业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江支流堵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堵河2018年6月-2019年5月渔获物,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外界环境扰动作用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38种,分属4目8科,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26种),占总种数的68.4%.群落优势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  相似文献   

19.
浙江近海春、夏季蟹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4月和7月浙江近岸海域单船底拖网调查资料, 分析了春、夏两个季节浙江近岸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资源密度分布, 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 同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蟹类群落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浙江沿岸海域春、夏季共捕获蟹类28种, 隶属于11科19属, 调查海域蟹类主要以暖水性种类占优势; 春季优势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夏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双斑蟳; 两个季节蟹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244.38 和585.60 kg/km2, 中北部海域资源密度高于南部海域; 种类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不高, 蟹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ABC曲线评估干扰对蟹类群落的影响可得: 春、夏季浙江近岸蟹类群落分别处于严重干扰和中等干扰状态; 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进行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 水深为影响研究海域春夏两季蟹类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 盐度(表层和底层)为影响蟹类分布的次要环境因子, 其他环境因子也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蟹类群落分布。  相似文献   

20.
安徽南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安徽南漪湖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于3门28属。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在2003年冬季出现最高值,密度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夏季。软体动物的现存量占绝对优势,其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0.83、0.51和0.77。南漪湖西部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现存量均较东部高。建闸蓄水后,南漪湖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水深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