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军 《植物医学》2023,(2):81-86
针对学生在植物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痛点”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课程授课教师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新农科建设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课程科研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主体、三融合、五重建”的教学创新路径.该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度明显提升,培养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心,符合新农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网站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区级精品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的编著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网站的开发设计,提出了网站的设计思路及网站建设的方法,并就其测试效果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菌物系统》2008,27(2):I0004
本学科建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现设有植物病理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名,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已经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微生物资源利用(学术带头人刘开启教授、游春平教授)、真菌与植物真菌病害(学术带头人向梅梅教授)、植物抗病性及利用(学术带头人曾永三教授)。  相似文献   

4.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为培养未来高水平医学人才实施的重大医学教育改革举措。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不仅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平台,从而达到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而专业实践基地是农业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专业实践基地治理体系对提高农业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针对农业类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治理的现实困境,结合三螺旋理论构建了政府参与的多元共治新型基地治理体系,并比较分析了科技小院和广东开放基地两种多元共治基地治理体系,提出政府参与农业类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多元共治基地治理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飞速进步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本文基于新农科背景论述了农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对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跨学科发展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及资源欠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实验教学体系落后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等现实存在的困境,进而,以广西大学为例,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协同融合发展,优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探索,切实提升农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农科人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培养新农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成立将加快农业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也为培养更多菌物学专门人才提供保障。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以菌物为特色,依托学科(菌物学与菌类作物二级学科)与科研平台(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养能够掌握生物学及菌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菌物种质资源、菌类作物栽培育种及菌类食品和药品加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立不但是行业发展及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解决菌物人才培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关键措施。专业将以"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与"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更多服务地方与国家的菌物人才为导向,围绕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建设。在今后的三五年,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继续推进"金课"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向国家一流专业迈进。建设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呼吁更多的菌物工作者加入其中,为专业与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植物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志红 《生态科学》1995,(2):129-133
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植物生化他感作用,不但有助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功能,演替和分类,而且对于营林造林,灌丛利用,杂草防除,园林植物,选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生化作用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匾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121世纪新农业三.星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过去发展农业生产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高度机械化。Wittwer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我国农业生产很长一段时期是依靠…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流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融合式教学是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合、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融合、多元考核与教学过程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式教学改革,并着力打造教学团队、丰富课程资源、编写课程教材、建立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吴顺  关洁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1):4742-4749
新农科建设是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发展而推出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根据新农科的要求,如何将农林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引入实验课程教学,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鉴于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教师科研成果,从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为其他课程的创新实验教学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物技术为培育高产、高抗、多抗、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日益扩大,随着大量的不同来源,不同功能的基因被转入植物,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抗逆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相结培育成功,为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产教融合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高校教育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培养模式及“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农科人才培养需求转变,提出“一体两翼”的新型育人模式:以“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为主体,集合政府、高等院校、产业链集群以及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多方资源,共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和有国际视野的新农科“五有”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教师上好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细胞工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笔者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认为,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很好的将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化学氮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近年发现过量施用化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植物内生固氮菌是近年发现的一类非豆科植物中的高效固氮微生物,这一新型固氮系统为新型绿色农业生产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固氮途径.本研究综述了化学氮肥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危害、生物固氮作用、植物内生同氮菌及其固氮机制、植物内生固氮菌在绿色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可能性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淑艳  欧师琪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1):2255-2259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加大课程考试改革的力度。本文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植物微生态学作为植物病理学相关的一门边缘学科,将微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到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对植物病害的概念、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高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转基因抗虫植物对目标害虫的影响。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对作物和杂草的影响,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影响;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绪论”是高校所有课程的第一课,上好“绪论”第一课可第一时间在学生心中播下对该门学科的使命感、进取心和责任心的“种子”。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认为“绪论”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的进取心和紧迫感,进而喜欢和会学这门课程。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们构建了“绪论”第一课授课内容、方法与目的三者相吻合的教学模式:首先,采用生动有趣和灵活多样的手段导入情景和实物,并设问;随后通过循循善诱和启迪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探究和感悟该学科属性、形成发展历史、目前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以及教与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从而让学生树立上进心和责任心,增强学好该课程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展示了采用“绪论”第一课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绪论”第一课教学模式导入的“绪论”内容规范、系统、全面、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并且,其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奏效,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